第4章 我画的是不是思维导图
4.1 问题的提出
2016年的时候,我在网络上举办了免费的思维导图微课培训,有很多人在微信群里听我讲思维导图。其中的第005期培训,学习氛围特别好,课程结束三个多月了,学员互动还特别多,有段时间,其中有三位学员,问了同一个问题:“老师,这幅图是不是思维导图呀?”
图4-1是一位妈妈发给我的,是她孩子画的。这幅图不容易看明白,中间“高岩雪”三个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好像是一个人的名字,画图的人可能知道,但是看的人未必清楚。
图4-1 这是思维导图吗(1)
第一个分支的主题是礼物,罗列了一堆礼物,包括:阿迪的衣服,猫眼石手链,一条短裤,一双鞋等。第二个分支主题没看清楚,是一段独白式的文字:不无缘无故失踪了,知道和我说一声了。第三个分支主题是矛盾,也是一段独白式文字:总聊聊失踪,不关心我,说话自以为是,耍小脾气,不站在我的角度思考问题。第四个分支主题是见面,罗列了八次见面,时间和地点,没有更多其他信息了。第五个分支主题是时间,2015.8.20。
总而言之,在外人的角度看,不容易看明白图4-1想表达什么主题,不太像思维导图。形式是发散的,主题似乎也发得太散了,事实上可能不是思维导图。不过我当时评价说这可能是文科生的思维导图吧。
图4-2主题非常清晰,跟数字3有关,通过火车车厢的方式呈现出来。包括了3的书名、3的名句、3的数学、3的食物、3的地名和3的成语。
图4-2 这是思维导图吗(2)
思维导图最重要的是发散性,我理解这种发散性包括思维本身的发散性以及呈现方式的发散性两个层次。图4-2的思维本质是发散的,但是呈现方式却是线性的,因此我说这不是思维导图。
图4-3只呈现了两个时间段:一个是中午,要干三件事;一个是未来几天,周一演出,下周五考试,可能考试的内容是国贸和英语,或者别的。这幅图中心主题明确,具有发散性,我觉得是思维导图,只是属于非常初级的思维导图。
图4-3 这是思维导图吗(3)
这三幅图,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评价一幅图是不是思维导图,根据什么标准呢?
4.2 是否是思维导图的判断标准
第2章“思维导图是什么”提出了一个观点:思维导图是工具,是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
这显然是一种太形而上的定义,不能作为标准来评价是否是思维导图。网络上也没有看到相关的论述。只能自己勉为其难,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定五个标准吧。
(1)主题明确。我想这是思维导图最关键的点,想要表达某一个确定的主题。
(2)发散性。包括思维本身的发散性和表达方式的发散性。一般而言,表达方式发散,从形式上就可以认为是思维导图。
(3)图形图像。较多地使用图形、图像、图标等形象思维的要素。
(4)色彩丰富。两种以上色彩。
(5)关键词和短句。
其中,条件1和2组合起来,是充分必要条件。也就说,如果条件1和2都符合,那么这幅图是思维导图;如果这幅图是思维导图,那么必定符合条件1和条件2,必然是主题明确,且具有形式和思维的发散性。条件3、4、5都可以看成是附加条件,如果有,那就更好;如果没有,也没关系。
但这并非是严格的定义,现在有一款思维导图软件,呈现的是“多父多子”的复杂关系,也称思维导图。普通的思维导图,都是“一父多子”的。这个软件,冲击了主题明确这个点。
发散性,也未必那么好鉴定,只有360度呈现主题才叫发散性呢,还是60度呈现也可以?似乎也没有那么明确的规定。经验上,只要不是纯粹单向呈现,其实都可以算是发散性吧。
4.3 思维导图的八种形态
网络上有一篇文章描述了思维导图的八种形态,“思维导图的8种基本形式和使用方法”,我觉得挺有趣,很值得参考。《别说你懂思维导图》的作者赵国庆博士称这种类型为“思维地图”,而不是思维导图。
把八种形式罗列出来,如图4-4所示。
图4-4 思维导图的八种类型
(1)Circle Map——圆圈图,定义一件事。
(2)Tree Map——树状图,分类。
(3)Bubble Map——气泡图,描述事物性质和特征。
(4)Double Bubble Map——双重气泡图,比较和对照。
(5)Flow Map——流程图,次序。
(6)Multi Flow Map——多重流程图,因果关系。
(7)Brace Map——括号图,局部和整体。
(8)Bridge Map——桥状图,类比。
按照我前面定义的两个充分必要条件,主题明确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从发散性来看,流程图和桥状图可能就不太吻合了。
但这两种类型,也称为思维导图,真是岂有此理,哈哈!
4.4 是不是思维导图重要吗
问这个问题,需要回到原点,才能回答。原点就是:“我们为什么用思维导图?”
我们用思维导图,不是为了好看,不是为了耍酷,不是为了有型,最重要的是为了厘清思路。如果厘清思路的目的达到了,用什么方式达成,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说穿了,画图不是目的,厘清思路才是真正的目的。导图不重要,思维才重要!思维导图,是思维的导图,把思维导清楚,就好了。
金刚经云:“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很多时候,是什么并不重要,达到什么效果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