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必须战胜的阻碍:不良表达,无效沟通

别让恐惧扼住了喉咙

恐惧是阻碍人说话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我的老师在每堂课上都喜欢提问。无论何时被叫到,我都会口干舌燥。如果是一对一闲谈,我会感觉好一点,但仍然紧张。”

“没有比求职更糟的了。在等待会见时,我总是冒冷汗,额头布满汗珠,腋窝也湿了。还没进办公室就这副样子!”

是什么使这些恐惧落在我们的身上?简单来说,每个人都想获得尊重、招人喜爱。自信和令人喜爱是实现自如说话的两个重要因素。不管我们已有多少,永远也不会觉得足够。有些人说话时会不自觉地产生紧张感,这种紧张感的出现源于以下两种心理因素:

第一种,不想出丑。这些人的想法是,一旦在众人面前说话,自己的粗浅根底、拙劣看法都会暴露出来,从此以后,还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吗?所以,认为不说话或少说话更稳妥。

不过,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想一想,一个人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短处,相对地,其长处也就无法显露出来。其实只要你认真地发挥,诚诚恳恳地把话说出来,必会有不错的表现。

第二种,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说话的内容,所以会感到惊慌。有的人产生此种感觉是先天原因:如生来性格内向,他们说话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脸红;还有一些教育不当的因素也占其中:儿童时期因长辈不加以引导,孩子见到生人或到了陌生的地方,便习惯性地害羞、躲避,没有自信心。等长大之后,便羞于与人接触,更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

害怕当众讲话,没有谁会是特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可能在说话前后或说话过程中出现紧张、恐惧心理,即便是演说家、能言善辩者也不例外。恐惧不可怕,但一定要懂得克服。

关于如何克服当众怕羞的心理,卡耐基的意见是:“你要假设听众都欠你的钱,正要求你多宽限几天;你是神气的债主,根本不用怕他们。”所以,树立自信是克服恐惧感的第一步。你要这样认为,当你开口说话时,听众当中有人相信你的能力,相信你对议题有十分精准的判断。

不要在别人面前喋喋不休

嘴巴能安慰一个人,也能伤害一个人。当你管不住嘴巴,没完没了地自说自话时,你就如同一只苍蝇一样,令倾听者感到厌烦,你将很难给人留下好印象。

一百多年前,美国著名的罗克岛铁路公司打算修建一座大桥,把罗克岛和达文波特两个城市连接起来。当时,轮船是运输小麦、熏肉和其他物资的重要工具。所以,轮船公司把水运权当成上帝赐予他们的特权。一旦铁路桥修建成功,自然也就断了他们的财路。因此轮船公司竭力对修桥提案进行阻挠。于是,美国运输史上最著名的一个案子开庭了。

时任轮船公司辩护律师的韦德,是当时美国法律界很有名的铁嘴。法庭辩论的最后一天,听众云集。韦德站在那儿滔滔不绝,足足讲了两个小时。

等到罗克岛铁路公司的律师发言时,听众已经显得非常不耐烦了。这正是韦德的计谋,他想借此击败对手。然而,令韦德意外的是那位律师只说了一分钟——不可思议的一分钟,这个案子就此闻名。

只见那位律师站起身来平静地说:“首先,我对控方律师的滔滔雄辩表示钦佩。然而,陆地运输远比水上运输重要,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陪审团,你们要裁决的唯一问题是,对于未来的发展而言,陆地运输和水上运输哪一个更重要?”片刻之后,陪审团做出裁决,建桥方获胜。那位律师高高瘦瘦,衣衫简陋,他的名字叫作亚伯拉罕·林肯。

韦德之所以用两个小时滔滔不绝地说,既是为了炫耀他的口才,也是存心在拖延时间,好让林肯在发言的时候让听众感到厌烦。但是他不仅错估了听众厌烦的剧烈程度,而且也低估了对手林肯。这样一来,相比较林肯的言简意赅,韦德的慷慨陈词不但没能加深陪审团的印象,反而越发惹人生厌。

如何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清楚的意思,是说话的一个难题。在推销中这方面也显得尤为突出。当一个素不相识的推销员向你推销时,你一般都不会轻易接受,如果他喋喋不休,则更加令人难以忍受,所以言简意赅是谈话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原则。

著名推销员克里蒙·斯通说:“起初,我一直试着向每一个人推销。我赖在每一个人面前不走,直到把对方烦得累垮。而我在离开他之后,也是筋疲力尽。”很显然,这样做的效果对于推销业绩无所助益。

后来,克里蒙·斯通决定:“并不一定要向每一个我拜访的人推销保险。如果推销的时间超过预定的长度,我就要转移目标。为了使别人快乐,我会很快地离开,即使我知道如果再磨下去他很可能会买我的保险。”

谁知这样做竟然产生了奇妙的效果,克里蒙·斯通的订单竟然与日俱增。因为有些人本来以为他会磨下去的,但当他愉快地离开他们之后,他们反而会来找他,并且说:“你不能这样对待我。每一个推销员都会赖着不走,而你居然不再跟我说话就走了。你回来给我填一份保险单。”

任何人都不喜欢别人喋喋不休地向自己宣传,也不希望对方夸夸其谈,毫不在意自己的感受。很多时候,你在发表自己的言论时,其实决定权在对方的手中,因为他是受众,当他肯定了你的言论,你说的话才是有效可行的。所以如果你经常啰唆不已,就要记得提醒自己不要去浪费别人的时间。

切忌粗俗无礼

现代人有句话: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礼,是指礼貌。人们办事免不了以“礼”感谢,而这也必须要遵守礼貌的原则。一个人说话的态度,可以凸显其教育基础和风度。如果一个人谈吐有礼,自然说明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显现的气质也倍显高雅,在与人交谈时,倾听者才会对有礼者肃然起敬。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在说话时都不注重礼仪,要么张口闭口不离脏字,要么提问、回答毫不客气,要么反驳别人时大声叫嚷,显得非常没有教养。

过去,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见路边有一位老汉,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回答:“五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口气跑了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话骗人。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五里”不正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掉转马头往回赶。见到那位老人,他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便说:“你已经把客店错过了,前方路程尚远,若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它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讲究礼貌的重要性。“人而无礼,不知其可”,粗俗的言行与得体的礼貌将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

和别人打交道,总是以称呼开头,它好像是一个见面礼,又好像是进入交往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可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基础;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愠怒,双方会陷入尴尬境地,致使交往受阻甚至中断。

普通谈话中应注意的细节也与上述案例所体现的细节一样。例如,朋友交谈、出席宴会、参加面试等种种情况,尽管你可能讷于言语,但是如果每一次开口,你都能用正确、合适和礼貌的言语回答别人或参与讨论,那么相信你的魅力会渐渐地浮现在周围人的眼前,令他们对你刮目相看。

培养自信心

当众说话,自信是必不可少的,它决定你的讲话能否出色与成功。

说话时保持自信是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训练出来的,如果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得体的着装仍然无法带给你足够的自信,那就需要更多的自我表现了。

以下有几个小技巧,可以多加练习,直到自信流露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为止。通常失败感和沮丧感是由于受到打击或害怕承担风险所导致的。而人性中普遍存在着冒险的“动力”本能,在正确发挥作用时,它能驱使我们信赖自己,并利用机会发挥我们自己的创造潜力。在我们有信心有勇气地行动时它才有机会发挥出来。因此,那些拒绝创造性的生活,拒绝勇敢的行动,而使这种自然本能遭受挫折的人,只能生活在失败的阴影里。有的人不能坦率面对自己的弱点,所以一个不愿意亲自试一试的人只好拿别的东西当赌注,一个不愿意勇敢地行动的人则往往靠酒来壮胆。此时唤醒自己内心的信心和勇气就是人的自然本能。记住,当你认同自己的专业能力、聪明智慧时,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具体方法是:

1.大胆地表现自我

把自信心视为肌肉,需要定时、持之以恒地锻炼,如果稍有懈怠,它很快就会松弛。和不期而遇的人进行一对一交谈,是很好的开始,从和水电工、超市收银员接触开始吧!

2.想象自己是完美的化身

这是许多名模、影星在表演之前惯用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职场,面对大客户或提案,先静坐,从心中默想曾有的愉悦感觉,比如曾经聆听的悠扬乐章,愈具体效果愈好。

3.说话时语气要坚定

很多人说话时都犯过过于急促的错误,说话的诀窍在于音量适当、语调平稳,速度不缓不急,此举显示你对说话的内容信心十足,利用呼吸换气时断句,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嗯”、“啊”等语病,内容显得流畅有条理。切忌以疑问句结束陈述事实的语句,以免影响说话的效果。

4.仿效偶像

学习你所仰慕的人的美好特质,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政治家或外交家,只要其具备你所希望拥有的特质,均可模仿。

5.以得体的装扮来加深留给他人的印象

选择适合自己气质的服装、发型、化妆,甚至香味,来展现你完美精确的专业形象。特别在颜色上要多注意,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语言,可以善加运用,深色系代表权威信赖;亮色系则引人注目;暖色系则传达温柔且易于亲近的信息,如果你想增加自信与亲和力,不妨选择深色服装,搭配浅色丝巾或围巾等。切忌穿着过于暴露或大胆的服装,例如紧身短裙或V领低胸上衣,不仅容易让人想入非非,也会使你因怕穿着走光而分心。

6.以拥有者的态度走入每间屋子

走路的姿态常不自觉地泄露你的秘密,昂首阔步,抬头挺胸,仿佛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中。想象你拥有这个空间,当你举步时,回想过去自信的感觉。

7.克服害怕的心理

掌握害怕的根源。害怕时会有生理反应——冒冷汗或呼吸急促。当你知道所有可能会有的征兆时,就可以通过一些放松的小技巧克服它。

8.要准备犯几个小错误

为了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有时可能要稍微受一些痛苦,但不要自轻自贱。如果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之后再去行动,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你在行动时随时都可能犯错误,你所做的决定也难免失误,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放弃我们追求的目标。你每天都必须有勇气承担犯错误的风险,失败的风险和受屈辱的风险。走错一步总比在一生中“原地不动”要好一些。你一向前走就可以矫正前进的方向;大部分人不知道他们实际上有多勇敢。事实上,很多有潜力的人一生都在对自我的不信任中度过。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潜在的能量,那将有助于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甚至克服巨大危机的自信心。记住,你有这种能量,但若不付诸行动、不给它们释放出来为你服务的机会,你永远不会发现这些能量。

9.处理“小事情”也要鼓足勇气、采取大胆的行动

不要等到出现重大危机时再去当大英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勇气——在小事情上锻炼勇气,才能培养出在更重大的场合勇敢地行动的勇气和胆量。

10.以恰当的态度接受恭维

很多人都有所谓的自我贬抑倾向,总是习惯性地将别人的赞美向外推,如此一来,很容易将自己由主动参与转换成被动接受,这是很不明智的。下次当有人恭维你时,记得以“谢谢”来代替“你太客气了”或“那其实很简单”这类的客套语,过于谦虚也会有损你的自信。

让紧张感为我所用

讲话者在登上讲台之前,经常会过早地感到紧张。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紧张的状态从接受讲话邀请时就已经开始了。通常,我们参与活动的时间越长,紧张的状态便持续得越长,症状也越严重。

人们在众目睽睽之下会感到不舒服,这是一种典型的情况。无论地位高低还是个性好坏,都无一例外。

但对于讲话者来说,紧张有时是合理的表现,有时则不是。讲话者可能会担心自己的选题或信息不太迎合观众的期望或需要;担心观众会抨击讲话质量,对内容的可信度提出质疑,或提出一些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意识到自己的陈述有错误,或遗漏了关键的信息。即使对讲话的题目了如指掌,对自己的讲话资格满怀信心,讲话者也会担心自己表现不佳,从而产生尴尬的局面,而只有观众能够察觉到这种紧张和尴尬。

讲话者如果缺乏适度的紧张感,就不能分泌出足够的肾上腺素,来帮助他调整到巅峰状态。

要做一场精彩的当众讲话,窍门就在于,让你的紧张情绪为你服务,这就是对紧张感的反利用。想象一下,当你浑身肌肉和神经紧绷时,分泌出的大量的肾上腺素就会成为你完成精彩讲话的催化剂。

是的,有时你会感到自己的肢体已经失控了。你可能会出现如下甚至更多的症状: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嘴唇干涩、两腿发软、肌肉抽搐、呼吸急促、声音发颤、胸闷恶心……但是,无论你感到多么紧张,永远不要告诉你的观众。如果观众察觉到你的不适,他们会为你担心,就像父母在观看自己的女儿在学校舞台上扮演灰姑娘时一样。要是你放任自己的紧张,他们就会转而注意你颤抖的双手,而非专注地听你的演讲。要记住,在通常情况下,你的紧张情绪并不会明显到被人看出来。

有时候,我们在讲话时丧失自信的原因是缺乏观众的反馈。在一对一的谈话中,我们能得到即时的反馈:对方会抬抬眉、皱皱眉头、争论、微笑、点头或者确认你的观点。而在一群人面前讲话时,我们经常会因为缺少这样的反馈而若有所失。这就好像摸石头过河时,看不清水中的石头,你每走一步都会有点紧张,直到你的脚踩踏实了为止。

要想控制住紧张情绪,就要提醒自己永不放弃。

如果你被恐惧打败,讲话就会失败。所以,你要深吸一口气,拒绝紧张感控制自己。在讲话时,也应该这样,绝不让自己迈出退缩的第一步。与其担心自己会尴尬,不如将注意力集中在演讲的话题上,反复回忆并演练自己演讲的要点,而不是把那些困难思来想去。

有些人能利用紧张提高情绪,从而冲淡恐惧,某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对这种方法颇有体会。这位节目主持人曾经主持过一个唱民歌的节目,节目中经常邀请各地方的人来到直播室,轮流唱两三首乡土歌谣。大家在排练时都非常卖力,并不紧张,但等到排练结束,休息1个小时后,幕布垂下来了,参观的宾客渐渐增加,表演的人就开始紧张了。

透过幕布,可以听到观众的吵闹声。等到开幕前的5分钟铃声响起,第一批上场的人就依规定站在舞台左右两边。此时,其中有几个要表演的人,以颤抖的声音对节目主持人说:“我好紧张啊!真羡慕你,一点都不怕。”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节目主持人总会对他们说:“如果有人不会紧张,那他该去看医生了,因为他的神经可能有些问题。虽然我看起来很镇静,但事实上我也相当紧张呢!你们看,我的腿不是正在发抖吗?”

“真的啊!跟我们一样嘛!”就在一阵笑声中,大家的紧张情绪得到了缓解。

可以断言,所有的演员、歌星、演说家在即将上台或录音之前,都会感到紧张。这并非主观臆断,好多名人自己都承认这种说法。

“如果不紧张,就不是歌星了。因为每次在上台前都必须认真地准备,说不紧张是骗人的。”香港某歌星如此坦然地道出了她的心声。

“我总是很紧张,台下的观众也跟我一样,这种关系一直持续下去,才能达到表演的最佳状态。”北京一位著名的相声小品演员也这样承认。

“我好紧张啊!”许多广播或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开始前都不免会这样诉说。

不难看出,以上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即使心中很紧张,也绝不掩饰,反而把心中的压力开朗地暴露出来。这么一做,倒可以把紧张的心情一点一点地排除。

面对紧张,不退缩,反而会让自己兴奋起来,利用对这种情绪的把握,可以使自己达到完美的状态。

积极地暗示自己

以心理暗示进行心理放松。心理的毛病用心理的方法去矫治最直接、最有效。心理卑怯现象是心理夸张性感受所致,必须让心理感受重新归位。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对对方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做准确、公正的评估,这样就能保持清醒,树立信心。如当别人说话显示出我们没有的优势时,我们可做这样的暗示:这是他的优势所在,我同样也有优势,一样是他比不上的。

演讲者首先要对自己的演讲题目和演讲效果充满自信,要在精神上鼓励自己去争取成功。演讲者可以用如下几句话反复暗示、刺激自己:“我的演讲题目对听众具有极大的价值,听众一定会喜欢。”“我非常熟悉这类演讲题材,我一定会成功。”“我准备得非常充分了。”演讲者不应在上台演讲前过多考虑可能导致演讲失败的因素,如“我忘了演讲词怎么办”、“听众嘲笑我怎么办”。这种负面的自我暗示往往会产生不好的结局。

关于克服当众怕羞的心理,卡耐基最有经验,而在他的众多经验中最基本的经验就是:“你要假设听众都欠你的钱,正要求你多宽限几天;你是神气的债主,根本不用怕他们。”

现代实验心理学表明,由自我启发、自我暗示而产生的学习、行为动机,即使这动机是佯装的,也是导致学习、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方法。

树立自信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记住自己是被邀请来做讲话的。有人相信你的能力,相信你对这一论题十分精通。提醒自己,如果在座的观众中有人比你更权威,他们早就该被邀请来做演讲了。

我们应该想到恐惧是后天的反应。2岁大的孩子在过马路时不会懂得害怕,直到有人猛地把他拽回来,警告他过马路有多么危险。同样,当我们第一次看见同学站起来背诵诗歌,发现他突然哽住了,变得慌张窘迫,以致全班发出阵阵的窃笑时,我们懂得了当众讲话时会害怕。既然紧张害怕是后天学会的,那么它也是可以被忘却的,或者至少是可以被控制的。

正确认识自己的说话能力

胆量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要训练好说话的胆量,说话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要求说话者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做到不骄不躁、不卑不亢。

一个人如果想不断树立自己说话的信心和增强自己说话的魅力,真正做到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认真检查并评价自己说话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并非对谈话之事一窍不通。但是,我们一般的人也不能说是很会说话、很会驾驭语言的人,尽管大家或多或少有些长处,懂得些谈话的常识与方式,但很难说有多少人郑重其事地、科学地分析、研究过它,所以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或多或少在某些场合具有不敢说话的毛病。

对于那些平时不敢说话的人,随时随地都有训练说话胆量的机会。下面20个问题将帮你分析自己的说话能力:

(1)我的声调是否悦耳?

(2)我是否口齿不清?

(3)我是否喜欢与他人发生争执?

(4)我是否狼狈地看到自己的话使人产生反感情绪?

(5)当别人不同意我的意见时,我是否再三地重复已经说过的话呢?

(6)我是否见了别人就觉得好像无话可说?

(7)我是否常常被人认为“固执”呢?

(8)我是否常常忘记他人的姓名?

(9)我是否常用一些不太文雅的俗语?

(10)我是否在某些人面前就有很多话说,而在某些人面前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呢?

(11)我是否能运用不同方式来对不同对象谈同一个问题?

(12)我是否很难找到一个大家都有兴趣的谈话题材?

(13)我是否常说些别人禁忌的话?

(14)我是否在说话中不注意尊老敬贤?

(15)我是否未留意自己跟人谈话的态度?

(16)我是否根据别人的态度来调整自己的态度?

(17)我是否不能引起别人发言的兴趣?

(18)我是否能使谈话很顺利地进行而不中断?

(19)我是否能够很自然地改变谈话的内容?

(20)我是否不知道在何处结束我的谈话?

此外,如果说你真有诚心解决自己不敢说话、说话胆小的问题,不妨按照如下方法坚持练习3个月,说话胆量便可得到惊人的提高。

用一个笔记本逐项地记下上面的每一个问题,并把自己过去的经验如实记录下来,例如,找出你自己在什么人的面前不敢说话的原因,再仔细想一想,记下自己跟别人说话时的情形,然后记下自己认为应该最先要改进哪一项。若说话者照此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地做下去,一边看笔记本,一边研究自己的情况;一边看笔记本中讲的20个问题能否解决,一边又把自己的经验所得记在笔记本上,最后就功到自然成了。

认真分析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说话能力,有利于说话者看到自己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扬长避短,增强信心,迅速提高自己说话的信心,增强自己的语言魅力。

胆子是练出来的

胆量不是与生俱来,也不会从天而降,就像庄稼需要施肥、道路需要整修,它也需要不断磨炼。有人曾对丘吉尔的口才进行各种分析,他的儿子却一语中的:“我的父亲把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都用在写演讲稿和背诵演讲稿上了。”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演说家!毫无疑问,丘吉尔被誉为“世纪的演说家”是当之无愧的,但人们可能忘了,他原先讲话结巴,口齿不清,根本就不是当演说家的材料。他本人身高五英尺半左右(约1.65米),没有堂堂的仪表和风度,他那难听的叫喊声又不像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或是马丁·路德·金那样洪亮。丘吉尔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他曾经在下院最初的一次演讲中,讲了一半便垮下来了……然而,他并不为此而自卑,从此一蹶不振、畏畏缩缩,认为自己就不是这块料。经过多次的主动练习,经验和胆量都大大增加的他终于成了举世皆知的雄辩的演说家。

英国的现代主义戏剧家萧伯纳才华杰出,并且以幽默的演讲才能著称于世,显示了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但是,在他年轻时,胆子却很小,羞于见人。初到伦敦,上朋友家做客,总是先在人家门前忐忑不安地徘徊良久,却不敢直接去按门铃。有一次,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学会的辩论会,他在会上怀着非常紧张的心情站了起来,做出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公开演讲。当他讲完时,迎接他的不是掌声,而是喝倒彩和讥笑。这使萧伯纳感到蒙受了莫大的耻辱。但是,萧伯纳并没有从此逃避在公开场合演讲,而是化自卑为动力,化弱点为长处,鼓足勇气,面对挑战。他越挫越勇,拿出超人的毅力,参加了许多社团辩论,并且在社团辩论中总是参与发言,据理力争。他每星期都找机会当众公开演讲,在市场、在教堂、在公园、在码头,无论是面对成千上万的听众还是寥寥无几的听众,都慷慨陈词。终于,萧伯纳成了一名世界级的演说家。

面对陌生的事物或人,我们总是很容易退缩、害怕,想要让自己大胆表达,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习惯开口说话,怎么样让自己习惯开口说话呢?在任何场合,你都应该积极把握或创造与人交谈的机会,试着与他人闲聊、寒暄、攀谈,说话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成了习惯,胆怯就会逐渐消失。

成功的推销员、演说家并非一开始就对说话习以为常,无所畏惧。一名成功的推销员很可能在历经多次失败之后才有了起说话的勇气,著名的演说家也是从无数次演说经验中才掌握演讲的技巧,才能赢得满堂彩。第一次的尝试总是比较艰难,但是一回生、二回熟,熟悉之后就能泰然处之,游刃有余。

如果一个人能抓住机会努力练习口才,那他说话的胆量一定会得到很好的训练。练习的机会很多,而且方便省事,我们每天都要见人,都要说话,机会随处可见。

家庭是练习口才的第一个场所。家庭不免会有些经济收支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卫生保健问题、饮食起居问题,你能平时就这些问题与你的妻子或丈夫好好谈一谈吗?如果你能时常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或帮助她或他解决一些或大或小的困难,那说明你的口才练习有了明显进步。社会是由男性和女性组成的,男女间的相互交往、夫妻间的良好相处,都是练习口才的极好途径。同时,从和自己最熟悉的人开始练习,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这样很方便训练说话的胆量。

广结良友,与朋友频繁往来,是练习口才的又一途径。我们的朋友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处于不同的年龄,属于不同的阶层,从事不同的工作,因而与他们相处时会遇到一些各种不同的问题。比如,小张近日要结婚;老李的儿子考取了大学;阿王的小商店近几个月没什么起色;某某家中昨晚被盗……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快乐和苦恼、失败与成功。如果想练习好自己的口才,训练自己说话的胆量,就最好去了解他们的各种情况,好好找他们谈谈,尽量想出如何帮助、开导、启发他们的谈话内容来。这样,无形之中,你拥有的朋友、你了解的谈话内容,都会渐渐地多起来,你说话的胆量也会渐渐大起来。

在陌生人聚会的场合也可以训练说话的胆量。每个人都免不了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果我们参加的社交活动是陌生者的聚会,又要我们尽量去寻找与人说话的机会,那可以说是训练说话胆量的绝佳机会。在这种陌生者聚会的场合,我们想与人说话的机会和方法很多。大家相聚时,不外乎出现两种情形:一是有的人在交谈,而有的人却孤零零地待在一边;二是大家都三五成群地在一起交谈。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有人也像自己一样——孤孤单单地坐在某个角落,那么就大胆地走上前去向对方介绍自己。打完招呼后,可由天气等无关紧要的话题说起,逐渐加大话题深度。这时候,除了某些特殊原因之外,对方多半是欢迎我们的。如果在这种陌生人聚会的场所多锻炼几次,下次再碰到陌生人,也就不至于生疏和胆怯了。只要自己愿意主动开口,并掌握好说话的有效时机和方法,就一定不会被拒绝,这也无疑是对你下一次主动出击的最大鼓励。

总之,胆子是练出来的,要想拥有好的口才,就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只有不懈地锻炼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怯场绝不是你的专利

害怕当众讲话,没有谁会是特例。在卡耐基的成人演讲训练班里,经调查得出80%~90%的学员在上课之初会感到上台的恐惧。许多职业演讲者都向卡耐基坦白过,他们从来没有完全消除登台的紧张情绪。在他们发言之前,总是会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在演讲开始阶段一直持续着。

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所谓“要脸”,就是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每个人都有一种理想的自我形象,总是希望别人都以赞许的目光看待自己;每个人还都有一种社会的自我形象,总是希望在群众中和社交中大家都能喜欢自己;每个人都有一种性别上、年龄上、职业上、家庭上以及经济上的自我形象,总是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能融入社会,对经验很少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十分自然而强烈的。年轻人总有一些从未体验过的欲望和不便公之于众的弱点和心愿。于是,自信与自卑、开朗与烦恼、大胆与怯懦、立志和消沉等互相矛盾的心理在他们身上往往混合存在,交替出现,因而他们也就特别关心自我形象在别人心目中会是什么样子,对周围的一切也就特别敏感。

由于害怕丢面子,被人议论,所以胆怯、腼腆、惊慌和恐惧便涌上心头。这种胆怯心理,不是少数人的问题,而在大多数人身上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其比例数字还相当高:在青少年中大约占80%以上,而在已经工作多年、有一定阅历的人当中差不多也占5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社会性的普遍问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可能在说话前后或说话过程中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者如此;天性活泼、思想活跃者如此;即便演说专家、能言善辩者也不例外。每当我们打开电视机时,往往会被一些潇洒大方、表达自如的节目主持人所折服;每当我们拧开收音机时,也往往会被一些口若悬河、音色优美的播音员所倾倒。其实,他们也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在说话时无忧无虑,应付自如。他们也一样常常怯场。据闻,日本某演员临近自己拍片的时候就想上厕所,甚至一去就是10分钟,美国某播音员,起初每临播音,都要先到浴池去洗一次澡,不这样,播音时就不能镇定自若。如果碰到外出进行现场直播,他便不得不提前到达目的地,并在直播现场寻找浴室。

纵览古今中外,很多政治家、演说家最初都有过怯场的经历。就拿丘吉尔来说,他当年在演讲台上窘迫不已,恐惧得甚至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直到被轰下台去。但他并未就此消沉下去,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勤讲多练,绝不放过每一次讲话的机会,演讲水平日益提高。后来他的就职演讲被誉为最精彩的首相就职演讲之一。

又如美国著名的总统演讲家林肯,在最初走上演讲台时,尽管经过周密细致的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仍然遭到了失败。极度的恐惧让他语无伦次,别人不知他在说什么。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的日益发达,人类的语言也渐趋复杂化、技巧化。同时,由于有些人天生性格内向、性情孤僻,致使他们产生了对说话的胆怯心理。

“我总是不敢在人面前讲话、发言,那会使我心跳加快,脑中一片空白……”有人坦然地承认自己说话的胆怯,而且对此颇为苦恼。

然而,往往每一个说话胆怯的人都会误以为自己是个例,他们总是会想:“为什么自己会这样呢?要是能像别人一样谈吐流畅该多好啊!”其实,人人都会出现说话胆怯的情况,怯场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有专家认为,人类用以视觉为首的五官来感知外界的动态,随即采取相应的行动。所谓“怯场”一事,乃人体器官正常动作的一种先兆,这种动作是当见到大庭广众或见到意想不到的陌生面孔等之后,五官感受到了,并对之做出反应,明显症状是脸红、心“扑通、扑通”地跳、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等等。如果此刻说话者想到:“怯场啦!怎么办呀!”他就会因慌张而说不出话来。但是,如果他当时想到的是:“换了任何一个人遇此情景,都有可能怯场!”那他心里就会踏实多了,并随之镇静下来,很快恢复正常。所以,正确地对待怯场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把平时生活中关于怯场之类的事反复地思量一下,清醒一下自己的头脑,正确对待怯场。

问问自己为什么怕人笑呢?自己说的话真的值得被人取笑吗?怎样才能避免被人笑话呢?是不是自己说话缺乏自信才遭致别人笑话呢?究竟怎样才能克服胆怯,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呢?如果说话者能够真正地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了,查出了症结所在,一切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说话怕羞的人甚至可以这样想:如果你被一个人取笑,不等于所有人都会取笑你;如果你的话可笑,那并不代表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人取笑;如果你的话可笑,那别人笑的只是那句话,而不是你本人;何况,谁都被人笑过,这是很平常的事。而且,如果那个笑你的人是一个以取笑别人为乐的人,那么错不在你,而在取笑你的那个人。况且,古今中外那么多名人都有过怯场的经历,你只是一个普通人,紧张是在所难免的。

当你真正认识到说话怯场的真实状况,就不再那么担心会“丢脸”,心情放松下来,你的谈吐就会随之自然起来。

主动营造减压的气氛

有时候,有的人在单位里见到以前在一起玩过的同事,竟然低头不语,装作没看见,自顾自地走过去。乍看起来,似乎觉得这种人很没有礼貌。其实不然,他们并不是高傲不理人,而是害羞、胆小,连很普通的招呼都不知道该怎么打,也不喜欢有事没事都露出一脸微笑,所以,见人只好假装没看见。像这种没有表情的人,除了可以和三四个密友谈天说笑之外,面对其他的人,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无法像闲聊那样,与不熟悉的人自如畅谈。

其实,一个人说话胆量的大小、说话水平如何,与说话时的气氛很有关系。说话时的气氛好,人的兴致便高,情绪便较高昂,谈兴也会较浓,这样便会使人放下包袱,倾心畅谈。反之,说话时的气氛不好,人的情绪就很难调动起来,人一觉得乏味,也就不会有什么好的兴致说话了。比如,当我们在与自己的家人或亲友交谈时,一般气氛都较好,这样几乎不需要思考,就能根据报上看的、广播里说的、街上听的关于昨天、今天或明天的重要的或一般的事情,聊个没完,越聊越起劲。但是,当我们在遇到初次见面的人、神秘的谈话对象时,往往大家都很拘束,很难一下子就形成良好的轻松气氛。这样谈话就没有那么顺利了,而且因为气氛不好,还有可能使自己脑中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话。

所以,为了使我们的说话胆量得到提高,为了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较好口才的人,我们在与他人说话时,要设法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说话气氛。

热情是这种气氛所必不可少的元素。你最好钻出自己的壳,热情主动地与人交往,不要使冰霜结在你的脸上。要把冰霜融化掉,方法是说些有趣的事。如果这时正是度假时节,你可以说:“你可听见路边新闻?听说在IBM公司的圣诞晚会上,有一部电脑喝醉酒,想去扯一部打字机的蝴蝶结。”或者也可以说:“在我们公司的宴会上,老板的秘书对会计部新来的职员说,他的心好像铁做的。这人以为他缚住小姐的心了,受宠若惊,但是她接着说,‘别再扯我的腿了!’”

不论是何季节,在何种社交场合,热情的力量都会帮助你营造一种愉快并充满人情味儿的气氛。

你也可以适当开开玩笑,在笑声中缓解紧张的情绪,这种方式很容易使气氛达到高潮。你也许在电影或日常生活中看过男女双方第一次见面时手足无措的情节。男女相亲,双方默默无语,好不容易一方正要开口说话时,另一方也正好想说些什么,于是两人同时张开嘴巴,又尴尬地同时闭了口。过了一会儿,同样的情形又重演了。不过这都是出现在别人身上,如果真发生在自己身上,其慌张失措的窘态是可想而知的。有这样一个相亲场合,富有幽默感的男方为了解除两人同时开口的尴尬场面,对女方说:“我们真是默契啊!”一语逗笑了女方,就连女方家长也忍俊不禁,气氛随即轻松融洽起来。

1935年3月27日,高尔基在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了一次简短的讲话。下面所引的是他在批评某些诗作缺乏生活时所说的一段话:

“同志们。诗人多得很,但是具有巨大诗才的在我看来却太少。他们写的诗长达几公里。”(笑声)

“我不想谈伟大的诗歌和大诗人。我在这方面是外行。我失掉了这方面的鉴赏力,我念诗也很费力(笑声)……不久以前,我在一个作者的作品里找到了这样的句子:‘他举起手,想摸摸她的肩膀,正在这时候,无畏的死神追上了他。’(笑声)说得多别扭。”

看了这段关于当时讲话的记录,尽管我们未看到当时会场的情景,但仍能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听到欢腾场面中的开怀畅笑。那不绝的笑声不但吸引了当时在场的听众,也吸引了几十年后的我们。可见,通过调笑创造说话的气氛,是如此的重要。

初入社会或刚参加工作的人,在偶然的机会里与著名人士相见,常会觉得紧张、害怕,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特别是那些经验较少的人,会一直低着头,如果被对方问到一些事情,也只是作简单而呆板的回答。

另外,我们也有可能被事先安排要见某些重要人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事先收集并研究有关对方的资料,那么不管对方问到什么,都不容易出错,也不会茫然不知所措。但是,这种类似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状态,在面对知名人物时,还是会紧张,当被人家问到一些问题时,也只会回答“是”或“不是”。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高度民主的社会,遇到知名人士,我们应该对他们表示敬意,但却不必畏缩、恐慌。只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或师长,很自然地与之进行对话,就可以了。我们说话的时候,不必害怕或紧张,应该泰然自若,以尊敬而明朗愉快的语调和知名人士交谈。这样就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了。

总之,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与什么人说话,营造轻松和谐的说话气氛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