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二(第3版)
首先我要祝贺夏冰、邓长生、吴开春、沈博教授主编的《炎症性肠病学》第3版的出版。本书首次于1998年出版,2006年又出第2版,现在出第3版。书的主编们都是该领域著名的专家,他们和这本书的作者们一直在坚持这方面的工作。从第1版到第3版,历时16年。对于一个疾病,这样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探索,人们不禁要问:“炎症性肠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
炎症性肠病是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总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病因还不十分明确。二者各为独立疾病,但它们又有许多共同特点:均为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和溃疡,可发生多种并发症,造成临床诊断、处理十分困难。不论其中何者,一旦缠身,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莫大痛苦,对家庭、对社会都是很大的负担。国内文献报道其患病人数日益增多,抗药性、难治性的病例也增多。由此看来,它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幸福的一种常见病,但又是疑难病。所以,对该病进行持久、深入、系统的研究很有必要。
现在,炎症性肠病从基础到临床研究的进展都非常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一部能总结以往临床实践经验及研究经验,统一我们在一些问题上的认识,开拓国际视野,引进新的诊疗信息,并引领我们向更高目标前进的炎症性肠病专著。本书的出版适逢其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亊情。本书作者为有造诣的专家和青年学者,他们对本病有丰富的临床和研究经验,积累了众多第一手资料。主编邀请了美国、欧洲和中国香港的专家共同参与编写,使本书的知识内容更具全球的视野。
我有幸在本书出版之前先看到其目录及部分章节的内容,感到书中有诸多亮点,愿推荐给读者:
系统性:本书的内容全面、系统。全书把炎症性肠病的知识结构从10个方面分89章加以系统介绍。书中既总结了炎症性肠病以往的研究经验,又说明了当前的倾向和问题;既阐述了发病机制等相关理论,又介绍了实践中的诊断和治疗;既谈了本病在中国的情况,也讲了本病在美国、欧洲和全球的情况;既展示了现代医学的成果,也反映了祖国医学的精华;在书中可以看到许多中国的资料和数据,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数十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科学性:本书的各章节均由该方面有经验的专家编写。现在对一项结果的有效性判断,主要是根据统计学处理的结果。采用有对照组的随机对比分析方法,甚至将多项研究结果综合归纳,进行荟萃分析后才得出结论。这些科学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客观地评价研究结果,避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本书的写作体现了这种科学精神。文中有小注,文后附参考文献。
实用性:本书把重点放在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具有实用性。在诊断方面,介绍了疾病的临床表现、新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未分类和未定型结肠炎的诊断等。
由于治疗是当前本病最具挑战性的难点,是重中之重,所以本书用大量篇幅,半数以上的章节,研讨本病的治疗。除传统的药物治疗外,本书还从更新的视点出发,将炎症性肠病的处理延伸到生物制剂、益生菌、干细胞移植及手术治疗等多方面。对治疗的策略、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克罗恩病的微创手术、难治性疾病的处理、并发症的处理和手术后复发的预防和处理等,书中均有详细的论述。因此,本书内容对临床医生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新颖性:本书内容中具有许多新知识、新理念、新药物、新方法。这是本书精彩的地方。
在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本书增添了新的知识。如刊载了世界以及中国炎症性肠病遗传基因位点的最新研究,其中3个克罗恩病易感基因位点是我国首次报告的。在环境致病因素方面,作者指出近年来也有很多新进展。已发现吸烟、婴幼儿期不当应用抗生素等可增加克罗恩病患病的风险。摄入过多糖类和脂肪以及肠菌群失调等,都可能是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诱因。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本病的防控指出新的方向。
书中介绍近年来对炎症性肠病增加了不少新药物和新疗法,以解决对难治性病例的抗药性问题。其中生物制剂英夫利昔的应用在我国已有多年,取得较好效果。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突破。
书中介绍在本病的治疗方面有诸多新理念:
1.对治愈标准提出了以 “肠黏膜愈合”为疗效终点的新理念,不满足于临床症状的长期缓解。这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治疗标准,是过去应用皮质激素或美沙拉嗪类免疫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所不易达到的。
2.作者指出,对炎症性肠病传统的治疗是根据患者肠道病变的范围、严重度、疾病分期等,采用渐进式“上阶梯”的用药治疗模式。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理念是对重症患者一开始就采用新的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的强化联合治疗,待病情好转再逐渐减药的“下阶梯”治疗模式。初步统计认为该治疗模式更为有效。
3.对溃疡性结肠炎手术指征和术式的改变也是一个治疗新理念:过去仅限于对有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手术,近年来欧美国家已经放宽了对难治性患者的手术指征。本书作者指出,国外一项综合性统计表明,1995—2005年,因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不耐受而行手术已成为最常见的手术指征,与10~20年前相比,其所占手术的比例已从16.5%上升至58.1%。
术式也从全结肠、直肠切除 + 回肠造瘘术改为更加人性化的全结肠、直肠切除 +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对重症患者分阶段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技术要求较高,术后还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我国在手术治疗方面目前仍比较保守,致使一些患者在药物疗效不好的情况下长期徘徊,得不到及时手术的有效治疗。这是今后内科、外科需要协作研究的一个课题。
4.从单纯针对疾病到重视患者是一个重要的理念更新。书中介绍要把患者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来对待。要贯彻生物-心理医学及整合医学模式。为此,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交流方式。要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诉,重视患者的心理,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和谈话技巧,增强其信心,使他(她)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治疗过程中来。对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妇女、妊娠和围生期患者,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治疗,突出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新颖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是本书的重要特色。
我在阅读本书目录和部分章节的过程中受益良多。我想每个读者在自己的阅读中也会获益匪浅。此外,尚需指出,读者切不可不结合实际地全面照搬书中的措施。目前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已有共识,但每个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需要医生全面正确地掌握资料,综合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出其内在联系,再参照诊断标准,做出正确诊断。本书在治疗方面所介绍的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还需根据每人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发展变化情况个别化地制订治疗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是制订治疗方案的原则。
本专著的出版将对我国炎症性肠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起重要参考和指导作用,会受到相关医药卫生工作者和众多患者的欢迎!
北京协和医院 内科教授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