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学(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一 (第3版)

在消化科,目前难题甚多,然难上加难者当数炎症性肠病。36年前,我参加“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批研究生考试,参考者之多,29取1。我猜考题中定有炎症性肠病,果不其然,因为当时国内该病罕见。考前我作了认真准备,并将溃疡性结肠炎与克隆恩病作成对照表,清晰明了,自然得了高分,成了“状元”。然后窃喜,不禁“胆大妄为”,暗下决心,将用36年“余生”(60岁退休前)攻克此病,不想后来老师安排我做胃癌研究,与其失之交臂。哪想此病后来“发病越来越频繁,病因越来越复杂,诊断越来越棘手,治疗越来越困难”。去年我已达60周岁,看来解决这道难题36年肯定不行,也许还需64年的等待,加起来就100年之久了。
这次在芝加哥开美国胃肠病大会,参众16 000人之多。有数十个会场,几百个专题,其中数炎症性肠病最多,几贯五天全程。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放到炎症性肠病的会场中,着实深入学习了一把。细听下来总结成四个特点:一是全民性发病,无论全球各地,不分男女老少,都有发病,而且从穷区到富区,穷人变成富人发病更多。二是全身性表现,炎症性肠病绝非仅肠道有病变,只是首发或病变更重而已,其实与全身各系统都息息相关。三是全病理特征,一般一种疾病多以某种改变为主,而炎症性肠病的组织中几乎囊括了所有病理变化,急性的、慢性的,良性的、恶性的,增生的、坏死的……无不涉足,如果你去研究体内的分子或因子,只要你愿意研究,几乎都与其相关,但又不是非他莫属。四是全疗法获效。在疗程中几乎所有疗法都有一点效果,病急乱投医,改变或增加任何一种办法,包括晒太阳都会有一点效果,但最终却不持久,都不断根。通常表现为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而且以“彼长超过此消”为多,即旧的未去,新的已来,日积月累,恶性循环。
总而言之,无论是发病、病因,诊断,我们都似抓住了局部,忽视了整体;抓住了直接,忽视了间接;抓住了瞬时,忽视了长期。我们常乐于在局部、直接和瞬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但又很快在整体、间接和长期上吃了败仗。我们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分子之多、因子之多、理论之多,可越来越发现办法不多。我们一直立足低处,似乎对事物看得很清;但我们不在高处,因而看得不远,犹如盲人摸象、坐井观天。这就需要我们站到更高层面,更加宏观地对各种微观发现进行总结、分析,而最主要的或最重要的是需要对其进行整合。就是要从整体出发,从整体角度对炎性肠病现有的浩如烟海的发现,不断加以整理、整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符合和适合病人整体诊疗的整合炎症性肠病学,英文可称为Holistic Integrativ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简称HI-IBD,使之成为整合胃肠医学(Holistic Integrative Gastroenterology),甚至成为整合医学(Holistic Integrative Medicine)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冰教授几十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一直在从事炎症性肠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主编,他已先后写成和出版了《炎症性肠病学》的前两个版本。1998年的第1版只有28章,48万字;2006年的第2版达到43章,93万字,编委也从18人增加到28人。对于推动我国该领域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今年夏教授带领国内外同道完成的第3版,收集的材料,奉献的内容更加全面,更加前沿。全书已达89章160余万字,编委也增加到了74人。
特别要提及的是,夏教授最近几年身体状况欠佳。有时是在病魔缠身,甚至是在身心忍受巨大痛苦的情况下完成写作的。所以,他献给我们的不只是一部巨著,而是对事业和后学的满腔忠诚。其精神十分可嘉、百分可赞、千分可学、万分可传。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铸就了他的斗志,是强烈的斗志诞生了他事业的成功。我为书作序已逾百本,但从来没写这么长。我总觉得,本书内含的学术内容和精神特质总是说不完,写不尽的……
是为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院长

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

2014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