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形态学范畴,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systemic anatomy是按人体功能系统研究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等的科学。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按人体局部研究器官的位置、毗邻和层次结构等的科学。 临床局部解剖学clinical regional anatomy紧密联系临床应用,研究器官和结构的位置、毗邻和层次,并通过实地解剖为临床医疗和科研奠定基础。
一、局部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一)世界发展史
在古希腊时代,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最早对解剖学作了记载。在他的著作中正确地描述了颅骨,并提出心脏包括两个心房和心室。古希腊学者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通过动物解剖提出,心是血液循环的中心,神经不同于肌腱。他的《论解剖操作》共有16分册。Herophilus(公元前335—公元前280年)被称为“人体解剖之父”,他发现小肠起始段长约12个指幅,将其命名为十二指肠。此外,他还命名了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玻璃体、前列腺、乳糜管和淋巴,对肝、胰、唾液腺、子宫和输尿管等作了研究。Erasistratus(公元前310—公元前250年)解剖观察了脑和心血管,命名了大脑、小脑和三尖瓣。古罗马Galen(公元前201—公元前130年)出版的《医经》是西方最早的权威著作,他详细描述了血液流动、神经分支以及心和脑等器官。
Mondino(1270—1326年)于1315年公开解剖过一具女性尸体,在此基础上编著了《解剖学》。在此后的二百多年内,该书一直作为经典教科书。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在科学艺术蓬勃发展的影响下,人体解剖学有了较大进步。Leonardo da Vinci(1457—1519年)解剖过三十多具尸体,用蜡灌注法观察了血管的走行,从而证实了血管起源于心脏。另外,他还证明了空气不能直接经呼吸道进入心脏。他绘制的人体骨骼解剖学图谱细致精美。
比利时的Vesalius(1514—1564年)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尸体解剖研究,于1543年出版了专著《人体结构》。全套书共七册,阐述了人体器官的形态和构造,纠正了前人的错误论点,从而为人体解剖学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需求,局部解剖学已成为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American Journal of Anatomy和Anatomic Record等期刊发表了许多高水平的局部解剖学研究论文。1978年,西欧解剖学家和临床学家创办了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Gray's Anatomy、Grant's Method of Anatomy、Grant's Dissector、Clinical Anatomy Principles、Last's Anatomy:Regional and Applied和Clinically Oriented Anatomy等已成为局部解剖学的经典教科书和参考书。
(二)中国发展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300—公元前200年),《黄帝内经》中已有人体解剖和观察测量的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尸可解剖而视之……”据《汉书·王莽传》记载,新莽天风3年(公元16年),王莽令太医尚方与巧屠一起解剖被判死刑的公孙庆的尸体,不仅测量内脏器官,而且“以竹筵导其脉,知其始终……”这是当时我国对人体解剖较详细的描述。
宋代,曾有尸体解剖的记载,并绘制了《五脏六腑》和《存真图》。宋慈在他著的《洗冤集录》(1247年)中详细地描述了人体器官和结构,特别是骨骼和胚胎,并附有检骨图。
清代道光年间,王清任(1768—1831年)编著了《医林改错》。他亲自解剖观察三十余具尸体,细致描述了人体解剖学知识,对古医学书籍中的错误作了许多修正。
中国近代第一代西医学者黄宽(1828—1878年)于1857年(咸丰7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归国,在南华医学校从事解剖学、生理学和外科学的教学工作。1867年,他在教学过程中亲自解剖过一具尸体。
1881年(光绪7年),天津开办了医学馆。1893年(光绪19年),该医学馆改名为北洋医学堂,开设了人体解剖学课程。
20世纪初期,解剖学工作者前赴后继,艰苦创业。直到1913年,我国才明确人体解剖学为医学生的必修课。解剖学者勇于探索教学方法,积极编写适用于国内教学的解剖学教材。《解剖学提纲》(汤尔和,1924年)、《局部解剖学》(李定、汤肇虞,1935年)、《精选解剖学》(汤尔和,1937年)、《解剖学指导》(张查理,1938年)、《人体系统解剖学》(张岩,1945年)和《应用解剖学》(陶熙,1948年)等教科书为我国局部解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医学发展和医学教育的学制改革,人体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3门学科。各高等医药院校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了局部解剖学课程,并根据教学特点自编或合编了多种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版对于局部解剖学的教学和临床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顺应医学发展趋势和满足临床医学需要,解剖学工作者和临床医师编写了各类面向临床医师使用的局部解剖学参考书,如钟世镇等主编的《临床解剖学丛书》等参考书对局部解剖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局部解剖学的研究工作非常活跃,在《解剖学报》《解剖科学进展》《解剖学杂志》和《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等期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反映我国的局部解剖学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局部解剖学将继续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人体器官和结构的局部配布特点
人体可分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会阴部、脊柱区、上肢和下肢等。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具有许多相似之处,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骨和骨连结。体腔浆膜的配布、实质性内脏器官的结构以及血管神经的分布等都具有局部解剖特点。
(一)皮肤
皮肤skin覆盖全身表面。皮肤在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管道的开口处与黏膜相续,在睑缘处与睑结膜相续,在泪小点处与泪小管上皮相续。皮肤也覆盖外耳道内面和鼓膜外面。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由表皮衍化而来的皮肤附属器包括毛、指(趾)甲、汗腺和皮脂腺。除手掌和足底外,全身都长有毛。皮肤厚0.5~4mm。背部的皮肤比胸前壁和腹前壁的皮肤厚,但四肢前面的皮肤比后面厚。背部正中线处的皮肤最厚,其次为手掌和足底的皮肤。面部的皮肤最薄。此外,男性皮肤比女性厚,成人皮肤比小儿厚。皮肤纹理的方向和形状有着一定的规律,如指纹和掌纹。皮肤张力方向与真皮中胶原纤维束相一致,用张力线表示(绪图-1)。手术切开皮肤时应尽量沿张力线进行,以有利于皮肤切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幼儿皮肤的皱纹不明显。随着发育,面部、阴囊和肛门等处出现皱纹。由于皮肤弹性降低和皮下脂肪减少,老年人的皮肤皱纹明显增多。临床上可通过整形手术减少皱纹,经皮瓣移植治疗皮肤缺损。
(二)浅筋膜
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又称 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位于皮肤与深筋膜之间。除眼睑、耳廓和阴茎等处的浅筋膜缺乏脂肪外,其他部位含有丰富的脂肪。浅筋膜可分为浅、深两层,即脂性层和膜性层,在腹壁下部和会阴部特别明显。浅筋膜的厚度依部位、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差别较大。小儿和成年女性的浅筋膜较厚,而老年和成年男性较薄。颅顶、项部、背部、手掌和足底等处的浅筋膜较致密,皮肤借纤维束连于深筋膜,故这些部位的皮肤移动度较小。在浅筋膜的两层之间有浅动脉、浅静脉、浅淋巴管、浅淋巴结、皮神经、乳腺、表情肌、掌短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
绪图-1 皮肤张力线
(三)深筋膜
深筋膜deep fascia又称 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裹肌和深部的血管神经等。四肢和腰背部的深筋膜较厚,腹前外侧壁的深筋膜不明显。在四肢,深筋膜深入肌群之间,并附着于骨,构成肌间隔。深筋膜、肌间隔和骨构成骨筋膜鞘,骨筋膜鞘有利于各肌群的活动。深筋膜包被伴行的血管和神经形成血管神经鞘,包被腺体形成筋膜鞘或筋膜囊。在腕部和踝部,深筋膜增厚形成支持带。支持带的两端附着于骨,有约束肌腱的作用。
(四)骨骼肌
骨骼肌skeletalmuscle包括肌腹和肌腱。在手和足等处,肌腱由腱鞘包被。腱鞘可分为纤维鞘和滑膜鞘两部分。纤维鞘由深筋膜增厚形成,附着于骨,与骨围成骨纤维性管,起着滑车和约束肌腱的作用。滑膜鞘分为壁层和脏层,两层之间含少量滑液。滑液有利于肌腱在腱鞘内滑动和减少摩擦。如果肌腱在腱鞘内长期、过度用力摩擦,可发生狭窄性腱鞘炎。头部和颈部的肌较短小,四肢肌较细长。胸腹壁肌多为阔肌,轮匝肌位于面部的孔裂周围。在功能方面,肌以单块肌或肌群按关节运动轴配布。
(五)骨骼
骨骼skeleton构成人体支架,是由全身各骨连结而成。 骨bone与骨可借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直接相连。椎骨间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以及前臂骨、小腿骨之间的骨间膜等为纤维连结,椎间盘和耻骨间盘为软骨连结。 关节articulation是骨连结的间接形式,具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等基本构造特点。关节软骨覆盖关节面,缓冲震荡和冲击。关节囊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滑膜有产生滑液的功能。关节腔含少量滑液,呈负压。患关节炎时,可发生关节软骨损伤和关节积液。许多关节有连于相邻两骨之间的韧带,以加强关节的稳固性。在颞下颌关节、胸锁关节和膝关节内有关节盘,它使关节面更加适合,增加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减少震荡和冲击。在关节盂和髋臼的周缘分别有盂唇和髋臼唇,使关节窝加深,从而增加了关节稳固性。脑颅骨和椎骨分别围成颅腔和椎管,容纳脑和脊髓。胸廓和骨盆分别参与构成胸壁和盆壁,支持和保护胸、腹和盆腔内的器官。
(六)内脏器官
内脏器官visceral organ大部分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少部分位于头颈部和会阴部。中空性器官借孔道与外界相通。实质性器官包有结缔组织被膜或浆膜。在肺、肝和肾等实质性器官,血管和神经等结构经器官门出入。出入肺门、肝门和肾门的诸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分别构成肺根、肝蒂和肾蒂。因此,手术时在器官门处显露出入结构时应注意保护血管和神经。肺段、肝段和肾段有着一定的分布规律,对于疾病诊断和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七)体腔
体腔body cavity包括胸膜腔、心包腔、腹膜腔和鞘膜腔等,是由壁层、脏层浆膜返折形成。体腔多呈负压,内有少量的浆液,可减少脏器的摩擦。炎症时,可出现积液或浆膜粘连。
(八)血管神经
除胸腔和腹腔内较大的动脉和静脉外,全身各部位的动脉和静脉多伴行。在前臂和小腿深部,一条动脉与两条静脉伴行。胸腔、腹腔和盆腔的内脏神经攀附器官和血管形成神经丛,再由神经丛分支至器官。在面部、颈部、体壁和四肢,除浅动脉、浅静脉和皮神经外,血管与神经伴行。颈部和四肢的血管神经束由结缔组织鞘包绕。
(九)淋巴结
淋巴结lymph node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灰红色小体,多成群分布,数目不恒定。淋巴结分为浅淋巴结和深淋巴结,浅淋巴结位于浅筋膜内,深淋巴结位于深筋膜深方。淋巴结多沿血管排列,位于关节屈侧和体腔的隐藏部位,如肘窝、腋窝、腘窝、腹股沟、脏器门和体腔大血管附近。
三、解剖器械的使用方法
常用解剖器械包括解剖刀、解剖剪、无钩解剖镊、有钩解剖镊、止血钳、拉钩和探针(绪图-2)。有时需要手锯、椎管锯、肋骨钳等。解剖器械使用方法应尽量接近手术器械使用方法,为临床手术操作养成良好习惯。
(一)解剖刀
解剖刀用于切开皮肤,剥起皮肤、浅筋膜和深筋膜以及切断肌肉。刀柄用于钝性分离组织。一般用手术刀代替解剖刀,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规格的刀片。用解剖镊装卸刀片时须持稳刀片和刀柄,以免使手受伤。如果使用普通解剖刀,应于解剖前或解剖过程中在磨刀石上磨刀,以保持刀刃锋利。解剖刀的持刀方法有执弓法和执笔法等。执弓法是用拇指与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夹持刀柄,示指按在刀背上。执笔法是用拇指、示指和中指捏持刀柄(绪图-3)。
绪图-2 常用解剖器械
绪图-3 解剖刀持刀法
(二)解剖镊
无齿解剖镊用于夹持各种组织,而有齿解剖镊只用于夹持皮肤。用拇指与中指和无名指夹持镊柄(绪图-4)。一般一只手持解剖镊,另一只手持解剖刀或解剖剪,也可双手同时持解剖镊分离血管和神经。如果因解剖镊上有油脂难以夹持,应及时用干抹布擦去油脂。
绪图-4 解剖镊和解剖剪握持法
(三)解剖剪
解剖剪用于剪开和分离组织。持解剖剪时,将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伸入剪柄的环内,中指抵在剪环的前方,示指按在剪轴处(绪图-4)。勿用解剖剪剪软骨和骨等硬结构,以免损坏剪刀刃。
(四)止血钳
止血钳可用于牵拉和固定皮肤。使用方法同解剖剪。
(五)拉钩
拉钩用于牵拉器官或结构,以便充分暴露解剖视野。一人用拉钩显露解剖视野,另一人解剖观察。在使用拉钩时,一只手握住拉钩,另一只手按在拉钩头上,以免拉钩滑过器官和结构。
(六)探针
探针用于探测孔、裂、沟和管道等结构。在探查过程中动作要缓慢,避免穿破管壁或造成探针弯曲。
(七)其他器械
手锯用于剖颅、锯开胸锁关节和骨盆等,椎管锯用于锯开椎弓板,肋骨钳用于剪断肋骨和下颌骨等。在使用这些器械时,手要稳,并把握好深度,以免破坏其他结构。
四、基本解剖方法
(一)皮肤解剖法
用手指触摸有关的骨性标志后,确定皮肤切口的位置。在将作切口的部位用解剖刀尖的背划痕。然后,用解剖刀沿划痕切开皮肤。皮肤切口不要过深,以免切断浅筋膜内较粗大的血管和神经。用有齿解剖镊提起皮肤边缘,使解剖刀刃与皮肤呈45°。沿真皮下面切断连于皮肤和深筋膜之间的纤维束,从而剥起皮肤和使浅筋膜留在深筋膜上。如果皮肤较厚和剥起的皮肤面积较大,可用止血钳牵拉皮肤。要调整好解剖刀的角度,否则可能切破皮肤或切穿浅筋膜和深筋膜,甚至切入肌肉。若不解剖浅筋膜内的结构,可将皮肤和浅筋膜一起剥起。
(二)浅筋膜解剖法
将解剖剪伸入浅筋膜,沿与浅静脉和皮神经行走的垂直方向撑开脂肪组织,找到浅静脉和皮神经。然后,沿静脉和神经的行走方向剪开其表面的脂肪组织,分离出这些结构。保留主要的浅静脉和皮神经,用解剖刀剥除浅筋膜。
(三)深筋膜解剖法
剪开深筋膜,再用解剖刀将其剥起。在剥深筋膜过程中,将浅静脉和皮神经自穿出深筋膜处抽向深侧。不要剥除深筋膜形成的支持带和腱纤维鞘,以便进一步观察和解剖。在前臂近侧部和臀部等处,深筋膜与肌肉连接紧密,故不要勉强剥除这些部位的深筋膜。
(四)肌解剖法
沿肌的分布方向,用解剖刀的刀柄钝性分离各肌。在前臂前群肌和后群肌的近侧端,各肌之间连接紧密,故在这些部位不要分离。在有些部位,为了充分暴露深面的结构,可将浅面的肌切断或剪断。
(五)血管和神经解剖法
用解剖刀的刀柄或同时用两把无钩解剖镊沿血管神经束自近侧端向远侧端作钝性分离。如果分别辨认血管神经束内的结构,可采用解剖剪分离法。用解剖镊提起结缔组织鞘,再用解剖剪将其纵行剪开。然后,将解剖剪向远侧伸入结缔组织鞘与血管神经之间,撑开解剖剪,使结缔组织鞘与血管神经分离。如此反复进行,可较快地暴露血管和神经。
(六)淋巴结解剖法
淋巴结多位于脂肪组织或疏松结缔组织内。根据淋巴结的局部位置,用手指触摸到脂肪组织或疏松结缔组织内的淋巴结,然后用解剖剪分离暴露。
(七)实质性器官的解剖法
在整体上观察和触摸后,分离和观察器官蒂内的结构。剪断出入器官门的结构,取出器官,然后沿出入器官门的主要结构解剖器官内的结构。器官内解剖可采用不同的剥离法和分离法。
五、实验室管理
很多人关心和支持医学发展,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校。因此,要尊重死者,爱护尸体,珍惜学习机会。在实地操作中,除解剖和观察的部位外,其余部位要用湿布或塑料布盖好。将剪切下来的组织和垃圾放入垃圾箱内,分别处理。将用过的刀片放入塑料瓶内,不要乱扔。实验结束时,将皮肤、浅筋膜和深筋膜复位,盖上湿布或塑料布,以防止尸体干燥。洗净和擦干解剖器械,注意保管。最后,打扫卫生,关灯、风机和空调,锁门。
(王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