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天 不吐不快的时候,就是最适合写作的时候
写作的四种场景:传递信息、表明立场、陈述观点、抒发情感。
很多人把写作等同于创作,以为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要写出惊世骇俗的作品。这其实是对写作的误解,而且这样的想法并不利于写出好作品,反而会让人对写作产生恐惧感——轻易不敢下笔,也找不到流畅书写的感觉。
其实,写作回归到本源,是特别简单的一件事,就是写下你在某一时刻最想说的话。比如下面几个场景,也许你会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场景1:你刚刚看完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从电影院走出来,你还沉浸在剧情里,关于这部电影,你有一些话想说。
场景2:坐在从云南返程的飞机上,你的脑海里还满是过去五天热闹的情景。这趟旅游实在太开心了,有热心的团友,有精彩的行程,还有难忘的民俗表演,你生怕时间久就忘了,于是想写点什么。
场景3:在网上看到一个文章,大意是“穷人的孩子必定会继续穷下去”。你越看越生气,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你觉得这个文章完全是胡说八道,里面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你在想,如果有人能写篇文章批判一下这个观点就好了。
场景4:午休时间,你跟同事聊天,说到昨晚看的电视剧,你打开了话匣子:“那个男一号怎么可能突然放弃?他那么爱那个女主角,要是我来写,我肯定要安排一场苦情戏……”
以上这几个场景,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就在当时那个时刻,你很想写几句,但你并没有付诸实践,后来这种热情慢慢冷却,这种表达的欲望也就没有了,之后即使给你摆好纸笔或电脑,你也不一定能写出什么。
所以,写作是一件需要准备但更需要时机的事情。有的时候,你会刻意准备,像写高考作文那种,你会审题、构思、写提纲、打草稿;而有的时候,只要抓住时机就好,当你开始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时,立即拿起笔或敲起键盘,把想法记录下来,可能就能写出一篇充满激情的文章。
那么究竟遇见什么情况才会不吐不快呢?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情况。
1. 对于重要的信息不吐不快
比如,你刚从学校教务处得到消息,今年会提前一周放假。你很兴奋,快速编辑了一条消息发给大家。这就是一种不吐不快——迫不及待地想分享这个消息。
传递信息是最简单的表达,具体的写作方法就是5W1H法,这也是新闻记者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只要讲清楚一件事的5W1H就可以了。
5 W 1 H代表六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六个英文单词分别是Who(谁)、When(在什么时间)、Where(在哪里)、What(发生了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样)。如果你能把这六个方面讲出来,那这个事件就描述得很清楚了。
比如提前放假的那个例子,你可以这样说:
(在哪里)刚刚从学校教务处获得消息,(为什么)因为学校操场施工, (谁)咱们学校(在什么时间)这学期(发生了什么)提前一周放假,(怎么样)马上就会发布正式的放假通知。
再比如,你想跟别人说说你昨天看的电影《摔跤吧!爸爸》,你可以这样说:
(在什么时间)昨天,(谁)我(发生了什么)看了一部特别感人的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摔跤吧!爸爸》。(怎么样)太好看了,(为什么)整部电影,我从头哭到尾。
一般来说,除非是专业的新闻记者,我们普通人在写作中是很难完全包含5W1H中的六个元素的。但这并不要紧,有的时候,不用特别详细地交代每一个要素,别人也能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
2. 对某个观点不吐不快
有一句话,叫作“100个人眼中有100个哈姆雷特”,意思是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态度和评价。这是社会多元化的标志,也是每个人彰显个性的表现。
现在新媒体很发达,很多媒体平台都专门给用户提供了评论、探讨的空间。用户可以通过留言、回复留言、参与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进一步的,如果你对一件事有不吐不快的感觉,你也可以在你的自媒体上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
比如上面提到的例子,你对“寒门难出贵子”这个说法感到很愤怒,于是你不但立即在那篇文章底下的评论区留了言,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去批判这个观点。
寒门难出贵子?请问这是谁的逻辑?是法律规定的吗?还是有什么潜规则?一个社会之所以有活力,正是因为阶层的流动。如果穷人的孩子难成“贵子”,富人的孩子必定会成为“贵子”,那么穷人只会越来越失望,富人只会越来越懒惰,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社会根本就没有人愿意努力。这样的社会怎么可能会有发展?
再比如,关于理性表达情绪,你不同意现在网络上的一些观点,你有自己的见解: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爱”是理性的。无论你的孩子好或者坏,你都会爱他(她),这理性吗?无论贫穷和富有,你都会爱你的妻子,这理性吗?无论别人怎么评价,你都会爱你的国家,这理性吗?爱,本身就是一种基于感受的冲动,一种不算计、不计较的非理性感情。
在阐述观点的时候,人很容易进入某种“战斗状态”,好像对手就站在你的面前,你真的要跟他争个高下。这种“代入感”并不是坏事,它会让你的文章更直接、更生动。
3. 对某件事不吐不快
不管是尘封的往事、偶然的回忆,还是压在心底的秘密、左右为难的纠结,当你对某件事有特别强烈的不吐不快的感觉时,就说明你已经做好了直面这件事的准备。
比如,有一个母亲,她发现孩子偷自己的钱,她又气又恼,把孩子狠狠地打了一顿。打完之后,她反而更加难过,她想起自己小时候也经历过这样的事,当时自己的母亲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她打了。于是,她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当时母亲扬起手就打了我的脸,一巴掌下去,我的脸火辣辣地疼,关键是在那个场合下,所有人都看到我“因为偷钱”挨了打。我从此再也没有偷过钱,但再也没有好好地跟母亲说过一句话。她不会了解我为什么要偷这个钱,也不会明白对于当时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自由和被尊重是多么重要的事。
写作的时候,我们会叙述一件事情,但任何的叙述都不是平白无故的,每一个倾诉的背后,都有着这件事对写作者的特殊意义。比如写自己在外地旅游的故事,最根本的目的是希望借记录这件事,留住美好的回忆。
最开心的就是每天傍晚,一大堆团友,男女老少,大家围坐成一圈,聊天喝啤酒。夜空是那么干净,星星是那么亮,关键还有一帮卸下防备、全身心投入的小伙伴。老三的《鸿雁》,张哥的老年迪斯科,还有李大姐的《最炫民族风》,真是让人百看不厌、百笑不厌。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叙述者,当我们觉得有件事在心里不吐不快的时候,你一定能把它讲好,因为迫切想把它说出来的愿望会帮助你,即便语言上还需要打磨,但是你的脑海里会有清晰的画面,你的大脑会快速地组织最恰当的语言。这就是写作最好的状态。
4. 对某种感觉不吐不快
大部分时候,令我们不吐不快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具体,而是有些抽象的。比如你的感悟,你的奇思妙想,你想要传达的某个情绪,等等。而且对于写作者来说,把某种写作需求植入到这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中,会写出特别精彩的文章。
比如,你最近悟出一个道理:认真是好事,只有认真才可能获得一些机会。你越想越觉得这句话有道理,于是就想把这种新的体会写下来。
虽然所有人都不看好这个课程,但我还是认真准备,不敷衍、不偷懒。本来要求每节课讲20分钟就行,但我每节课都讲满一个小时。没承想,就是因为这种认真的态度,这个课程竟然出人意料的火爆,学员好评如潮。而且因为这个课程形成的口碑,出版社直接找到我,希望进行深度合作,这是我在当初想都不敢想的。
一件事,你可以敷衍,也可以耍滑头,但是你的“小聪明”骗的不是别人,骗的是自己。因为你一旦不认真,那些机会就会从你的身边溜走。
以上这两段文字,完全是有感而发,通过一件事情引发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因为是亲身经历,所以最后推导出来的结论也显得真实可信。
有的时候,文字也是你进行自我对话的一个手段。当你感到迷惑、压抑、惶恐、难过的时候,你想把这种感觉记录下来,希望通过文字排解情绪。这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很容易变成文字。
比如,你正在面临某个人生选择,你现在感觉脑子里一团乱麻,你很想通过文字梳理一下,好好地把这个问题想清楚。
现在的这个工作是可以一眼看到尽头的,撑不死也饿不坏,但绝对不会有什么发展。要不要放弃工作去读MBA?这是一个冒险,但可能也是个机会,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旱涝保收的工作没了,一切归零,以我现在的年纪和能力,真的可以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吗?
所谓不吐不快的感觉,其实就是写作的原动力,它让你有表达的欲望,有话想说,有想法跟别人分享。成熟的写作者,不但会抓住这种感觉,还会创造这种感觉,让自己的文章有的放矢,富有感染力。
比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写自己多年之后又回到故乡的感受,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这种感觉,就真的像有个人在跟你对话,把他心里的所思所想全部讲给你听。这样的文字绝不会是空泛的、浮于表面的,都是有感而发的,所以很容易引起你的共鸣。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思是说,好的文章并不是刻意加工出来的,而是出于灵感,偶然间得到的。
其实,每个人都潜藏着写出好文章的能力。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体会过那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只不过,有的人能抓住这种感觉,有的人抓不住,或者根本不愿意去抓,这就造成了写作能力的差异。如果该写的时候你不去写,到写不出来的时候你绞尽脑汁也是没有成果的。
这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就是“灵感”,灵感来得快走得也快。在前期写作练习阶段,要抓住这种灵感,立即落笔。随着不断地学习,你逐渐掌握写作的方法,到那时候,你就可以调动灵感,让它随时能来,随时能辅助你写出好文章。
随堂作业 3:随便写点想到的东西
看完这一节的内容,你有没有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比如关于写作方法的,关于自己过往经历的,关于灵感的……请你抓住这种感觉,写一篇200字的随笔(所谓随笔,就是想到什么就写下来,不用担心用词、文法等错误,也不用担心写得不好)。
作业提示
1.不要担心自己的想法太幼稚,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文字有辅助思考的作用,你写得可能比你想得更好。
2.如果你实在写不出来,可在每个句子的开头,使用“我”“今天”这两个词。比如,“我是这么想的……”“今天有了不少收获……”。这种当时当地当事人的感觉,会让你更容易和灵感对话。
写作宝典 3:写作的灵感
三步,学会用“灵感”来写作。
第一步:产生灵感。遇事多动脑,多想一想,久而久之,灵感就容易光顾。
第二步:抓住灵感。当脑海里有一个想法时,不管它是否成熟,都迅速地把它记录下来,记在手机中、笔记本上、电脑里都可以。一定要当时就记,不然很快就会忘记。
第三步:沉淀灵感。把灵感从单个的词扩充成100~1000字的文章。如果条件允许,每次都要把一闪而过的灵感想清楚、写清楚。这样,你对灵感的感受会更清楚、更强烈。
课后作业 3:话题作文“关于养孩子,我有话说”
我们都是父母养育的孩子,之后也可能自己养育孩子。关于养孩子,你有什么观点?请以“关于养孩子,我有话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有感而发,字数不少于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