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自助游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萨保的安伽墓、史君墓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乡坑底寨村、井上村

交通:西安火车站出发步行至火车站东站坐104路至井上村站下

推荐评级:★★★


安伽这一生的结局算得上圆满。他的父亲是粟特人,来到北朝供职朝廷,母亲则是汉人。他沿袭了父亲的官仕道路,供职北周朝廷,担任一个特殊的职位——萨保。萨保的职责,不仅在于管理来华贸易或定居的粟特人,也在于主持宗教祭祀活动:粟特人信仰祆教,也就是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这种宗教发源于古代波斯。从他的墓葬中郑重的葬仪来看,他应该是一位称职的、令人尊敬的萨保。

汉亡后,中原王朝分崩离析,分散的政权彼此争斗。原本统一的地方被割据成几个碎片,原本横贯的通路也难免受影响,因此300余年之间,丝绸之路时断时续,只有在某一政权统一了这条路所经区域的时候,它才恢复通畅。

由鲜卑族建立的北周政权,延续时间并不长,仅25年,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过渡期。从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统一了分裂多年的北方,到隋国公杨坚于公元581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之后打败南方的陈朝而统一中国,魏晋南北朝的混乱终至休止。然而,从十六国时期开始,北方的“汉胡互化”就掀开了序幕。汉人与胡人慢慢融合,其中一些胡人,正是沿着丝绸之路来到这里的。粟特人便是沿着丝绸古道东来的一支胡人。

这些粟特人在人种上原属于伊朗系统,在中国史书中有“昭武九姓”“九姓胡”“杂种胡”之类的名号。所谓“九姓”,即为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他们从中亚的撒马尔干出发,以商队的形式走走停停,一路走一路贩商,若能遇上适宜居住、经商的地区,便会停下脚来形成聚居点。此后,一部分人会留下来生活,而另一部分人则继续向东探索新的安身之处。就这样走走停停,走到了长安。这段长路有时没有归程,他们在凉州之类合宜的聚居点落脚,就不再回去了,而是一心一意开始新生活。有一些粟特人甚至就长眠于长安,比如安伽与史君。

北周正处于域内大一统的前夜,安伽与史君从北周皇帝手中接过萨保的任命,以高贵的身份走完一生,最后安息于长安的地下。200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市未央区坑底寨村发现了同州萨保安伽墓,安伽埋葬于北周大象元年,即公元579年。2003年,在西安市未央区井上村东,又一处粟特人萨保的墓葬现身了,这就是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与安伽墓相距约2.5千米。史君墓出土的地方地势较高,即为“龙首原”,从秦汉至北周,这里都是汉长安城东面重要的墓葬区,有理由推测此处还有更多的粟特人墓葬等待着重见天日。

从这两处墓葬中出土的石刻图像,一方面有着鲜明的粟特文化的印记,另一方面也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两种文化传统互动,催生了比粟特本地的文化更为丰富的内涵。石堂四壁用浮雕展现了粟特人的丧葬习俗和祆教信仰,而粟特文、汉文双语的题铭,则是研究粟特文字及文化时的珍贵史料。这样的个人生活史蕴含着四方流水交汇于海的题旨,而作为汇四方流水的海,长安也将在盛唐迎来她的荣光顶峰,其象征就是大明宫。

安伽墓围屏

安伽墓围屏石榻

安伽墓位于西安市东北郊,即汉长安城东郊,为汉代至西晋时期长安城的主要墓葬区之一。在安伽墓被发现之前,此地虽已有数千座汉晋墓葬得到了发掘,却还未有北周墓葬现身。

安伽墓的形制包括一条斜坡状墓道、五个天井、五个过洞、两个砖封门、砖封门后的石门、甬道、墓室。墓主人的骨架零乱地摆放于甬道中,墓室内却放置着一副围屏石榻,贴金,有浅浮雕彩绘,共12幅画面,包括车马出行图、狩猎图、野宴图等,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奢华生活。此外,诸多石门石刻也提供了珍贵的图像材料。

史君墓石椁

史君墓出土的石堂,不仅周身有着丰富的石刻图像,门楣上的粟特文、汉文的双语题铭也引人注目。门楣正面阴刻粟特文32行,汉文18行,粟特文部分书写流畅,汉文部分则出现了许多空白与错别字,据推测可能是由不太熟悉汉文的粟特人书写的。汉文部分交代了墓主人的身份:“君……史国人也,本居西域……迁居长安……授凉州萨保”,于“大象元年薨于家,年六十六”。

史君墓出土石堂门楣上粟特、汉文双语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