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图解科学养鹅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鹅的消化和繁殖

一、鹅的消化系统

鹅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和食管膨大部、腺胃、肌胃、肠(小肠、盲肠、大肠)和泄殖腔、肝及胆囊、胰腺。消化器官主要用于采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

1. 口腔、咽

鹅无软颚,所以口腔和咽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口腔没有唇、齿,颊部也很短,有喙,喙由上、下颌形成。喙边缘有许多横脊,在水中采食时便于将水滤出,并把食物压碎。硬颚构成口腔顶壁,正中线上有颚裂,向后连鼻后孔。硬颚上有5列颚乳头。鹅舌长,前端稍宽,分舌尖和舌根两部分。舌黏膜有厚的角质层。鹅丝状乳头位于舌的边缘。舌上没有味觉乳头,但是在口腔黏膜内有味蕾分布。咽与口腔之间以最后一列颚乳头为界,咽乳头和喉乳头为咽和食管的分界。咽的顶端正中有一咽鼓管口。唾液腺很发达,包括上颌腺、下颌腺、颚腺、咽腺及口角腺。这些腺体分泌黏液,有导管开口于口腔和咽的薄膜面。

2. 食管和食管膨大部

食管能扩张,便于吞咽较大食团,鹅的颈长,食管也长,为40~60厘米,食管分为颈部和胸部食管。食管最初位于气管背侧,在颈部转到气管的右侧,在入胸腔之前形成一个纺锤形的食管膨大部,有着与鸡嗦囊相似的功能,起着储存和浸软食物的作用。

3. 胃

胃分为腺胃和肌胃。腺胃呈短纺锤形,位于左、右肝叶之间的背侧部分。黏膜上有数量较多的小乳头,黏膜内有大量胃腺,可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物通过导管开口于乳头。腺胃体积不大,储存食物有限,主要功能是分泌胃液和推移食团进入肌胃。肌胃亦称“胗”,位于腺胃后方,呈扁椭圆形的双凸体,长7~11厘米,最宽处5~8厘米,表面上有厚而致密的中央肌膜。肌胃有2个通口:一个通腺胃,一个通十二指肠。2个口都在肌胃的前缘,距离很近。肌胃的肌层发达,暗红色。黏膜层内有肌胃腺,分泌物形成一层类角质膜,有保护黏膜的作用。鹅的类角质膜较厚,较易剥离。肌胃腔内有较多的砂粒,对食物起研磨作用,所以肌胃又称砂囊。肌胃收缩时,产生很大的肌内压。据测定,鹅肌胃收缩时压力可达25~35千帕。这样大的压力不但能磨碎坚硬的食物,甚至能把玻璃球压碎、使小金属管扭曲。沙砾在肌胃内的作用很重要,如将肌胃内腔的沙砾移去,消化率将下降25%~30%。食物在肌胃停留的时间视饲料的坚硬度而异,细软食物约1分钟就可推向十二指肠,而坚硬食物的停留时间可达数小时之久。

4. 肠和泄殖腔

鹅肠较短,为其体长的3~4倍,分为大肠和小肠。在大、小肠上均有肠绒毛,但无中央乳糜管。在大、小肠黏膜内有肠腺,但在十二指肠内无肠腺。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位于肌胃右侧,长30~40厘米,直径0.6~1.0厘米。肌胃的幽门口连通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以对折的盘曲为特征,可分为降部和升部。两部分肠段之间夹有胰腺。与十二指肠起始端相对应处的十二指肠末端向后侧延续为空肠。空肠形成许多肠褶,长80~100厘米,直径0.8~1.0 厘米,由肠系膜悬挂于腹腔顶壁。鹅空肠形成5~8圈肠襟,数目较固定。空肠的中部有一盲突状卵黄囊憩窒,是胚胎期间卵黄囊柄的遗迹。回肠较为平直,末端稍增,长80~110厘米,直径0.6~0.9厘米,以回盲韧带与盲肠相连。空肠与回肠无明显差异,一般以卵黄囊憩室为分界线,向上靠近十二指肠的为空肠,向下与大肠相连的为回肠。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物排入肠腔,对食物进行消化。大肠分为盲肠和直肠。盲肠有2条,长20~30厘米,呈盲管状,盲端游离。回盲口可作为小肠与大肠的分界线。距回盲口约1厘米处的盲肠壁上有一膨大部,由位于盲肠内的大量淋巴小结组成,称为盲肠扁桃体。回盲口的后方为直肠,直肠很短,长10~18厘米,末端连接泄殖腔。盲肠会进一步消化小肠内未被分解的食物及纤维素,并吸收水和电解质。与陆禽相比,盲肠对纤维素的分解和吸收作用对水禽更重要。鹅若切除盲肠,会引起纤维素消化率下降,粪便含水率升高。泄殖腔为消化、生殖、泌尿三系统的共同通道,泄殖腔略呈球形,内腔面有3个横向的环形黏膜褶,将泄殖腔分为3部分:前部为粪道,与直肠相通;中部为泄殖腔,输尿管、输精管或输卵管开口在这里;后部为肛道,肛道壁内有肛腺,分泌黏液。肛道的背侧壁上有腔上囊的开口。肛道向后通肛门(又称泄殖孔),肛门壁内有括约肌。

5. 肝及胆囊

鹅肝较大,分左、右2叶,不等大。其重量从孵化出壳到性成熟增加30倍左右。一般鹅肝重为60~100克。雏鹅的肝呈淡黄色,这是由于雏鹅吸收卵黄色素的结果。成年鹅的肝一般为暗褐色。每叶的肝动脉、肝门静脉和肝管进出肝的地方称为肝门。左叶肝管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末端,右叶肝管先入胆囊,再由胆囊发出的胆管在肝管的旁边入十二指肠。胆汁在肝内产生,并由两条胆管输入十二指肠末端的下方。肝右叶的胆管扩大而成胆囊,鹅的胆囊呈三角形。胆囊起储存胆汁的作用。当十二指肠有食物时,胆囊即行收缩并排空胆汁使之进入肠道。左叶的胆管没有扩大,肝分泌的胆汁直接同胆管内的胆汁一起进到小肠。鹅在肝中可以聚存大量脂肪,这对于生产脂肪肝是有利的。采取填肥的方法,可使鹅肝增加到原来重量的10~15倍。

6. 胰腺

胰腺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和升部之间的系膜内,呈淡粉色,分为背叶、腹叶和脾叶。鹅胰腺有2条导管,并同胆管一起开口于十二指肠末端。胰的分泌部为胰腺,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淀粉酶、蛋白分解酶和脂肪分解酶,排入十二指肠,消化食物。在胰腺腺泡之间,呈团块状分布着众多的胰岛,胰岛分泌胰岛素等激素,随静脉血循环。鹅的胰岛特别发达,与哺乳动物一样,若没有胰液则会消化不良。

二、鹅的繁殖系统

鹅的繁殖系统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雄性产生精子,雌性产生卵子)、分泌激素和繁殖后代。

1. 公鹅生殖器官

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和阴茎。

(1)睾丸 鹅有2个,左右对称,以睾丸系膜悬挂于同侧肾前叶的前下方,呈豆状,其左侧比右侧稍大。睾丸大小、重量、颜色随品种、年龄和性活动的时期不同有很大变化。未成年的鹅睾丸很小,仅绿豆至黄豆大小,一般为淡黄色;性成熟已长相当大,配种季节睾丸很大,可达鸽蛋大,这时由于内有大量精子而使颜色呈乳白色。

睾丸外被结缔组织形成的白膜所包围,但没有隔膜和小叶,其内主要由大量的精细管构成。精子即在精细管中形成,精细管相互汇合,最后形成若干输出管,从睾丸的附着缘走出而连接于附睾。睾丸的精细管之间分布有成群的间质细胞,雄性激素即由它分泌。雄性激素可控制公鹅的第二性征发育、雄性活动表现和交媾动作等。

(2)附睾 鹅的附睾较小,呈长纺锤形,位于睾丸背内侧缘,且被悬挂睾丸的系膜所遮盖。因为睾丸的输出小管不是在附睾的尖端,而是沿着附睾的全长发出,所以不能区分附睾的头、体和尾部。

(3)输精管 输精管是一对弯曲的细管,与输尿管平行,向后逐渐变粗。其末端变直后膨大的部分称脉管体,精子可在此储存,并由脉管体所分泌的液体所稀释。输精管入泄殖腔后变直,呈乳头突起,称射精管,位于输尿管外侧。鹅没有副性腺。

(4)阴茎 鹅的阴茎具有伸缩性,螺旋状扭曲,由左、右2条纤维淋巴体构成阴茎基底部和阴茎体。左边纤维淋巴体比右边大。勃起时,左、右淋巴体闭合形成1条射精沟,从阴茎底部上方的2个输精管乳头排出的精液沿射精沟流至阴茎顶端射出。

2. 母鹅生殖器官

母鹅生殖器官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母鹅生殖器官仅左侧发育正常,右侧在孵化期间就停止发育了。

(1)卵巢 位于腹腔左肾前端,卵巢由富有血管的髓质和含有无数卵泡的皮质两部分构成。卵细胞就在卵泡里发育生长,孵出24小时内的雏鹅卵巢很小,乳白色。后来,由于血管增生而呈红褐色。此后,由于卵巢的结缔组织相对减少,卵泡和包于其中的卵细胞增大,肉眼可在卵巢表面见到大量卵泡。到产蛋期,卵细胞内卵黄颗粒开始沉积,以供未来胚胎发育的需要,最后成为成熟卵泡。卵细胞因含有大量卵黄颗粒而通称为卵黄。卵黄外面包有一层薄的卵黄膜,透过卵黄膜可以看到一个白色斑点。这是卵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所在之处,即为胚珠,受精后的胚胎开始发育。

卵巢除排卵外,还能分泌雌激素、孕酮和雄性激素。雌激素对卵泡生长发育及对排卵激素的释放起一定作用,它还可刺激输卵管的生长,使耻骨开张、肛门增大,以利于产蛋。

此外,雌激素还有提高血液中脂肪、钙、磷含量的作用,利于体组织的脂肪沉积。母鹅排卵后不产出黄体,但仍产生孕酮。应用大剂量的孕酮可以引起卵泡萎缩,也能导致母鹅换羽。卵巢分泌的雄性激素量虽不多,但同雌性激素的协同作用可以促进蛋白的分泌。

(2)输卵管 鹅仅左侧输卵管发育完全,是一条长而弯曲的管道。幼禽的输卵管较细,产蛋母鹅的输卵管变粗大。它以系膜悬挂在腹腔背侧偏左,腹侧还有一游离的系膜。输卵管分以下5个部分:漏斗部、卵白分泌部、峡部、子宫部和阴道部。漏斗部是输卵管的起端,中央有一宽的输卵管腹腔口,其边缘薄而呈伞状为输卵管伞。卵白分泌部最长,也是弯曲最多的部分,黏膜形成纵褶,内含丰富腺体,分泌物形成卵白。峡部是较窄的一段,此部分泌物是一种角蛋白,主要形成卵壳膜。子宫部是峡部之后较宽的部分,卵在此部停留的时间最长。黏膜里含有壳腺,其分泌物沉积于壳膜外形成卵壳。阴道部是输卵管的末端,弯曲呈“S”形,向后开口于泄殖腔的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