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园林花卉花期调控
一、花期调控的意义
花期调控的主要目的是丰富不同季节的花卉种类,使得某些花卉周年供应市场;满足特殊节日及花展布置的用花要求,如元旦、春节、“五一”、母亲节、情人节、圣诞节等;在特殊的时间创造百花齐放的景观,如奥运会、60周年国庆;同时人工调节花期,由于准确安排栽培程序,可缩短生产周期,加速土地利用周转率,准时供花还可获取有利的市场价格。
二、花期调控的理论基础
1.春化作用学说
某些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一个低温期,通过低温才可以进行花芽分化而开花,某些植物只有通过低温花芽才能够解除休眠正常开花,这种低温对成花及开花的诱导作用,称之为春化作用。当植株春化过程还没有完全结束,就把它放到常温或高温下,则会导致春化效应的减弱或消失,这种现象叫脱春化现象。
不同植物通过春化要求的低温值和低温时间各不相同。依据对低温值要求的不同,可将花卉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冬性植物 这类植物在通过春化阶段时要求的低温在0~10℃,在30~70天的时间内完成春化,在近于0℃的温度下进行最快。二年生花卉为冬性花卉,在秋季播种后,以幼苗状态度过严寒的冬季,满足其对低温的要求而通过春化阶段。多年生花卉在早春开花的种类,通过春化阶段也要求低温。
(2)春性植物 这类植物在通过春化阶段时,要求低温值5~10℃,比冬性植物高,完成春化作用所需要的时间亦较短,约为5~15天。主要包括一年生花卉、秋季开花的多年生草花。
(3)半冬性植物 通过春化阶段时,对于温度的要求不甚敏感,这类植物在15℃的温度下也能够完成春化作用,但是,最低温度不能低于3℃,通过春化阶段的时间是15~20天。
有些植物对春化要求很强;有些植物对春化要求不强;有些则无春化要求。
通过春化有两种形式:种子春化是以萌芽种子通过春化阶段,植物体春化是以具一定生育期的植物体通过春化阶段。
2.光周期学说
光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
多数植物都需要一定的日照长度与黑夜的交替,才能诱导成花。不同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同,可分为长日照、短日照及中日照等不同类型的植物。
临界日长指成花需要的极限日照长度,大于此日照长度时,短日照植物不能形成花芽,小于此日照长度时,长日照植物不能形成花芽。
3.成花激素学说
进入20世纪以来,植物激素已被认为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们已经从植物体和微生物中分离出多种植物激素,在研究中模拟天然激素,已合成多种生长调节剂。在一定条件下,赤霉素、乙烯利、萘乙酸、6-BA等对一些植物的开花,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生产中赤霉素已较普遍地应用于茶花、杜鹃及含笑等的促成栽培及代替一些需低温春化的二年生草本花卉的低温要求,6-BA对一些植物的开花也有促进作用,这些都说明了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4.碳氮比(C/N)学说
有研究人员认为促进开花的因素,不是某种物质的绝对含量,而是碳与氮的比例关系,当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于根部所吸收的氮化合物时,生殖生长趋于优势;而当氮化合物含量高于碳水化合物时,则营养生长占优势,延缓了生殖生长,推迟了花期。
营养物质对植物的开花起到一定作用的,除碳氮比值外,也受到磷、钾、硼等的影响。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很多,成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由一个单一的因素所决定。某些植物可能是以光周期诱导为主,另一些植物可能是以温度诱导为主。植物种类不同,影响其开花的主要诱导因素也不尽相同。
三、开花调控的技术途径
1.园艺措施
(1)调节种植期 不需要特殊诱导,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只要生长到一定大小即可开花的种类,可以通过改变播种期调节开花期。如一串红、矮牵牛。关键问题是什么品种的花卉在什么时期播种,从播种至开花需要多少天。这个问题解决了,只要在预期开花时间之前,提前播种即可。
如天竺葵从播种到开花大约是120~150天,如果希望天竺葵在春节前(2月中旬)开花,那么在9月上旬开始播种,即可按时开花。
(2)采用修剪、摘心、除芽等措施 许多花卉可以通过修剪来调节花期,如月季花从修剪到开花的时间,夏季40~45天,冬季50~55天,9月下旬修剪可于11月中旬开花,10月中旬修剪可于12月开花,不同植株分期修剪可使花期相接。一串红如预计在“五一”用花,可于8月下旬播种,冬季温室盆栽,不断摘心,一直到“五一”前25~30天停止摘心,“五一”时即可繁花盛开。
(3)肥水管理调节开花 施肥包括土壤施肥、叶面喷施和二氧化碳气态施肥。通常氮肥和水分充足可促进营养生长而延迟开花,增施磷、钾肥有助抑制营养生长而促进花芽分化。所以采用前促后控的措施,即前期施氮肥促进生长,后期施磷、钾肥控制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2.温度处理
(1)增加温度 春季增加温度可以使大多喜温花卉的开花期提前。秋末气温降低时,在其生长停止之前,及时采取加温、施肥、修剪等措施,可以继续生长,开花不断。如梅花、牡丹、月季、大丽花等。
(2)降低温度 降温使处于休眠状态的花木继续休眠,即能达到推迟花期的目的,如杜鹃。较低的温度能使花卉新陈代谢活动变得缓慢,从而延迟开花。
3.光照处理
(1)长日处理
① 延长明期法:在日落后或日出前给以一定时间的照明,延长光照时间,达到该花卉成花所需要的日照长度。如大丽花是一种长日照的花卉,一般在夏季6~9月开放,如果要让它在春节开放,应在10月初栽植,花芽分化期正是冬季的短日照,适当地延长光照,使其达到花芽分化所需要的日照长度,春节即可开放。
② 暗中断法:也称夜中断法。在午夜给以一定时间照明,将暗期打断,使连续的暗期短于该植物的临界暗期时间。通常晚夏、初秋和早春夜中断照明时间为1~2小时,冬季夜中断照明时间多为3~4小时。
③ 间隙照明法:也称闪光照明法。该法以夜中断法为基础,但午夜不用连续照明,而改用短的明暗周期,其效果与夜中断法相同。
长日处理的光源主要有白炽灯、荧光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
一般30~50勒克斯的光照强度就有日照效果,100勒克斯有完全的日照作用。通常夏季晴天中午的日照强度是10万勒克斯左右。
(2)短日处理 在日出之后至日落之前利用黑色遮光物,如黑布、黑色塑料膜等对植物进行遮光处理,使日长短于该植物要求的临界时间,此法称为短日处理。
短日处理的遮光程度应低于各类植物的临界光照度,一般不高于22勒克斯,对一些花卉还有特定的要求,如一品红不能高于10勒克斯,菊花应低于7勒克斯。另外,植株已展开的叶片中,上部叶比下部叶对光照敏感。因此在检查时应着重注意上部叶的遮光度。
短日处理注意事项:一是被处理的植株一定是生长健壮的,一般要有30厘米的高度;二是处理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漏光或间断遮光;三是处理时间多在高温的夏季,因此注意通风和降温。
短日照的花卉很多,如叶子花、蟹爪兰、长寿花、菊花中的秋菊和寒菊等等。
4.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已经用于调控多种植物的开花。
(1)矮壮素(CCC) 矮壮素浇灌盆栽杜鹃与短日处理相结合,比单用药剂更有效,或者在最后一次摘心后5周,叶面喷施矮壮素1.5%~1.8%溶液可以促进成花。矮壮素还可以促进天竺葵成花,用0.2%的矮壮素处理天竺葵后开花提前2周。
(2)丁酰肼(B9) 以0.25%的丁酰肼在杜鹃摘心后5周喷施叶面,或以0.15%的溶液隔周喷施2次,有促进成花的作用。丁酰肼可以促进桃等木本花卉花芽分化,于7月以前以0.2%的溶液喷施叶面,促使新梢停止生长,从而增加花芽的分化数量。
(3)β-羟乙基肼(BOH) β-羟乙基肼对凤梨科植物成花有促进作用。凤梨科植物的营养生长期长,需两年半至三年才能开花。以0.1%~0.4%溶液浇灌叶丛中心,在4~5周内可以诱导成花,之后在长日条件下开花。
(4)赤霉素(GA3) 不少花卉通过应用赤霉素可以打破休眠从而达到提早开花的作用。如芍药的花芽需要经低温打破休眠,5℃至少需要经过10天,促成栽培前用GA3 10毫克/升处理可以提早开花并提高开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