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与学谊:荣新江序跋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雷闻《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序

一门学问要发展,一方面需要保持住已有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则要不断更新,开拓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创造新理论。目前中国史学的发展,正是处在这样一个发展和转变的阶段,既有保持传统的优秀著作,也有勇于创新的理论探索。在传统的积累更加丰厚的隋唐史学界,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传统的课题仍然是主流,而新的探索还需要加倍努力。可喜的是,现在有一批年轻的学者,既能够从前辈那里继承优良传统,又善于利用新的工具和手段,大力吸收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渐渐结出一些新的硕果。这其中,雷闻的这部专著,就是我读到过的隋唐史新著中的佼佼者。

本书是雷闻在他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的。记得在答辩会上,我希望雷闻在这个问题上,能够以他精湛的史实分析为根基,来回应西方有关国家祭祀与民间宗教的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年来,雷闻有机会走访台湾、英伦、北美等地,在国内时也注意与海内外学者的交流切磋,使他在这项研究过程中,始终有着强烈的理论思考,在处理国家、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分析“仪式”、“淫祀”等问题时,能利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一些理论来处理问题,从《导言》中就可以看到他对于欧美日本相关研究及观点的回应。他从国家祭祀的神祠色彩、佛教道教及民间信仰与国家祭祀的相互影响、地方祠祀的分层和运作、国家和地方的祈雨活动等方面,深入探讨了隋唐国家和地方社会在处理国家祭祀和民间信仰活动的运作过程,其研究所描述的历史画面,远较我们看到的单独详细考述国家礼制和单独研究佛、道与民间宗教的论著要丰富多彩,因而更加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在全书的《结论》中,读者可以看到这些观点的结晶。

雷闻著《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雷闻在北大读硕士、博士阶段,师从吴宗国先生,开始时的主攻方向是制度史。由于年龄的原因,雷闻和我的学术交往更加密切一些,他上过几乎所有我开设过的课程,并参加我主持的一些课题,协助我编辑《唐研究》等。记得有一年吴宗国先生给研究生开《唐六典》的课,我则讲授敦煌文书,所以我就按照每位学生分工所读《六典》的内容,交给他们相关的敦煌文书来做练习,我把在伦敦发现的《唐景云二年论事敕书》交给雷闻来研究,他不负所望,写出论文,并发表在《唐研究》第一卷上。大概因为做学问的风格与我相近,以至于身居海外的张广达先生看了这篇文章后以为是我化名所写。后来,雷闻逐渐从制度史转而关注国家祭祀与宗教信仰等问题,这或许受到一些我的学术取向的影响。今天读到他的这部著作,感到他走上了一条通衢大道,心里也感到几分安慰。

然而,学术的追求是没有终点的,雷闻只是走到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而不是一个终点站。我知道他对中国古代的山岳信仰、对道教的金石铭刻,等等问题,都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希望他以本书作为新的起点,跨越眼前的沟沟坎坎,确定新的目标,遥望大山,开拓进取,在不久的将来,结出更加丰盛的果实。

(2008年11月3日完稿。本书2009年5月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