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其庸画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辍学四年苦读四年

1937年7月,日本强盗全面侵华。8月,无锡被占领,学校被迫关闭了,冯其庸辍学了。这一辍就是四年。所幸的是,书包里还有一本要还给学校图书馆但已无处可还的《三国演义》。这是当时冯其庸除教科书之外仅有的读物。

五年级,一个虚龄14岁,算来刚满13岁的孩子,已经整本地读《三国演义》,而且是经常借回家来读,足已见其读书志趣了。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他后来能成为一代大家,看来绝非偶然。

无锡前洲镇冯巷冯家旧居大门

这四年,也是他成为家里全劳力的四年。然而所有的辛劳和苦难,都没有消磨掉冯其庸的求学之心。作为全劳力,下地干活,他带着书;休息时,别人歇息聊天,他看书。最难得的时间是早晨和晚上:晚上他不顾一天劳累,一根蜡烛一本书常常读到深夜,或者早起,抓紧上工前的短暂时间读几页。他坚持每天写日记,记上今天读了几小时书,如果没读完,宁肯不睡,也要拼命地补上。他决不让母亲看着他失学而伤心。

冯其庸童年读书的老屋

上世纪三十年代位于前洲镇蒋家弄的县立前洲小学

一本《三国演义》,颠来倒去不知读了多少遍,起先还看情节,后来就是背诗词,最后连毛宗岗的批语都细细品味了。从每一回的回目,到每一首诗词都能背下来。他的文言文学习,也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开始了。

四年里,他到处借书来读。读完了《三国演义》,又借来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西厢记》。他被《西厢记》的文辞所吸引,涵咏不倦,最后很多曲词都能琅琅背诵;之后又从小伙伴那里换得《唐诗三百首》和《古诗源》来读,几乎整本书都印在脑子里,从而打下了初步的诗词功底。读书,满足了一个孩子的好奇心,也滋润了一颗幼小的心灵。

四年里,他还读完了《论语》《孟子》《史记精华录》《东莱博议》《古文观止》《聊斋志异》《夜雨秋灯录》《浮生六记》《华阳散稿》《叶天廖四种》,还有史震林的《西青散记》、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琅文集》,以及叶绍袁、叶小鸾、沈宜修等人的作品。书本成了他最好的学校,读书成了他人生起点上最重要的教育。随着他读书范围的不断扩大加深,随着他从书中获取的感悟越多而入微,他越发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充实。此时,一种灵性悟力正在开启,一种高雅情趣正在形成,一种高贵激情正在点燃。

冯其庸少时所读之部分古书

冯其庸少时所读之部分古书

冯其庸在没有老师指点的情况下,通过广泛阅读中华文化经典,使自己的文化修养,得到了很好培育,聪颖的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是他最好的“自我教育”。后来他一直强调这种“自我教育”,并且坚持了整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