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辞域外地名与外来文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 研究材料

本研究论题主要采用了以下五类文献材料。

第一,楚辞学文献。历来有涉屈辞古地名的楚辞类文献材料是本论题主要使用的原始材料。这类材料包括屈辞文本、《楚辞》注疏、《楚辞》研究等文献典籍。屈辞文本有诸如明翻宋本《楚辞章句》、汲古阁刊本《楚辞补注》等。《楚辞》注疏类主要有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汪瑗《楚辞集解》、王夫之《楚辞通释》、林云铭《楚辞灯》、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戴震《屈原赋注》、王闿运《楚词释》、闻一多《楚辞校补》《离骚解诂》及《天问疏证》、游国恩《离骚纂义》及《天问纂义》、姜亮夫《楚辞通故》及《重订屈原赋校注》、萧兵《楚辞全译》、孙作云《天问研究》、赵逵夫《屈骚探幽》、黄灵庚《楚辞章句疏证》等。《楚辞》研究类主要有洪兴祖《楚辞考异》、朱熹《楚辞辨证》、汪瑗《楚辞蒙引》及《楚辞考异》、蒋骥《楚辞余论》及《楚辞说韵》、梁启超《屈原研究》、钱穆《楚辞地名考》、饶宗颐《楚辞地理考》、游国恩《楚辞论文集》、姜亮夫《楚辞学论文集》、汤炳正《屈赋新探》《楚辞类稿》及《渊研楼屈学存稿》、苏雪林《屈原与〈九歌〉》《天问正简》《楚骚新诂》及《屈赋论丛》、萧兵《楚辞新探》及《楚辞文化》、赵逵夫《屈原和他的时代》、李大明《楚辞文献学史论考》及《汉楚辞学史》、熊良智《楚辞文化研究》、李诚《楚辞文心管窥》及《楚辞论稿》等。

第二,楚辞学外相关历史文献。这类材料在本论题的研究中亦占极大比重,主要为印证屈辞古地名所涉相关问题之先秦汉初文献以及厘清地名演变轨迹所涉之史地文献。诸如《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老子》《论语》《庄子》《孟子》《墨子》《晏子春秋》《荀子》《列子》《韩非子》《管子》《慎子》《公孙龙子》《商君书》《孙子》《吴子》《尹文子》《吕氏春秋》《国语》《战国策》《穆天子传》《古本竹书纪年》《逸周书》《世本》《帝王世纪》《山海经》《说文解字》《尔雅》《史记》《新序》《淮南子》《海内十洲记》《神异经》《盐铁论》《论衡》《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十三州志》《文选》《文心雕龙》《水经注》《博物志》《华阳国志》《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舆地广记》《太平御览》《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等。

第三,近代以来中外考古类文献。本论题在对屈辞所涉古地名进行考证时,还参考了出土文献及考古资料。如在探讨“九州”问题时,即使用了《殷周金文集成》。在探讨先秦交通时,也多参考新近出土文物资料,如《楚文化考古大事记》《曾侯乙墓》《望山楚简》《楚文物图片集》《中国考古大发现》《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文物选》《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剑桥插图考古史》《世界考古大探索》《西亚考古史》等。

第四,中西交通史文献。上古交通问题为本论题旁证部分之重要基石,一切文化交流总要通过一定的交通渠道与媒介来完成,故本论题亦花费较多笔墨介绍了先秦时代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的整体面貌。这类材料主要涉及中国各类史书所涉与交通相关的记载以及中西交通研究史料,诸如《史记·匈奴列传》《史记·南越列传》《史记·西南夷列传》《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匈奴传》《汉书·西域传》《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后汉书·西域传》《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东西洋考》《西域水道记》《西突厥史料》《多桑蒙古史》《中西交通史》《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国古代航海史》等。

第五,泛文化研究文献。本论题研究先秦特别是屈辞中所涉古地理,研究目的并不仅仅在考证这些古地理语词本身的原初含义,笔者更加关注的是,通过屈辞古地名的研究,探索先秦时代的文化地理观念,以期对先秦文化以及先秦时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之关系做些补益。故笔者在论述中还大量使用了中、西泛文化类文献材料。这里所说的“泛文化”类文献,主要是指除了以上各类文献材料以外,举凡涉及与本论题相关,却又难于有所明确归类的各类文化学、神话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地图学等各学科文献,其中包括《楚文化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国青铜时代》《中国哲学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明清之季中西关系简史》《中国天文学史》《中国地图学史》《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中国科学技术史》《圣经》《历史》《西洋上古史》《希腊神话》《奥义书》《古兰经》《历史哲学》《神话学》《比较神话学》《金枝》《文化人类学》《原始思维》《古代社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