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公司·创新快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互联网金融野蛮人

之所以到杭州采访51信用卡管家,因为它是第一家做电子账单生意的创业公司——发现这样的商业创意,首先要点赞。

2013年是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元年”。但《快公司》没有过多地凑这场热闹,只是选择从51信用卡管家的案例来观察互联网金融走向。

如今,51信用卡管家所发掘的电子账单创意,几乎已成为各种跟财务相关的软件的标配。这给我们的反思是:创新仅仅是只有单一的产品表现是不足够的,因为太容易被对手抄袭和模仿了,必须推进复杂的多维度创新,才能使得自己成为伟大的领先者。

平凡无奇的电子账单成了金融数据富矿,从此,51信用卡管家点燃了这盘“挖矿生意”的星星之火,怎么才能燎原烧不尽呢?

坦白说,后来的51信用卡管家并没有超越自己,希望它能“后来居上”——对手始终是它自己。


信用卡野蛮人

“你叫另外一辆车吧。”出租车司机对着手机大声说,“我实在找不到你!”“你的意思是,你不来了?”孙海涛很纳闷,他用手机APP“快的打车”叫了一辆出租车,准备到机场去,坐晚上的航班回杭州。但几番通话后,他还是没见到出租车。“ 是的,我已经到这里了,但……”出租车司机生气地说,“还没讲完就挂电话了,真没礼貌!”

出租车司机对孙海涛的评价显然过于主观,但对于广袤的银行业来讲,说他是个“没礼貌”的闯入者,也并不为过。

孙海涛是一名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他所创办的51信用卡管家,是全球第一款可以“读”电子账单的APP——通过解析电子邮件里的信用卡账单信息,汇聚到手机应用中,形成了信用卡管理的工具。接下来,不仅信用卡账户,还有银行储蓄卡,以及虚拟账户,都可以实现“打通”管理。

在孙海涛眼里,这些电子账单是沉淀下来“数据矿”。正如石油的形成过程——远古时代的植物和动物遗体,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化。大量的账户数据积累、演化后,成为像石油一样的资源。

“以前,我相信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是离散的,也就是说,从一个点到下一个点,没有既定的线路可言。”孙海涛半靠在沙发椅上,顿了一下,继续说,“但现在从我的情况看来,还是有迹可循的。”

轨迹的起点开始于十年前的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海涛看到了一张三维图,觉得很漂亮,灵机一动,想把地图做成三维效果。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让他“误打误撞”杀入了一片互联网“荒芜之地”——后来为人熟知的谷歌地图(Google Maps)仍处于酝酿阶段,直到2005年2月才问世。

将城市搬到网上,从杭州出发,给各城市制作三维地图。于是顾名思义为“E都市”。这种全新的模式吸引了媒体报道的鼓吹、投资人的关注,地方政府的表扬,“现在看起来,这些都是虚头巴脑的事情,浪费时间和精力。但当时这些光环让我心态的起点很高,对未来的预期也很高,”孙海涛说,E都市是信手拈来的创意,使得他认为创办一家公司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基于E都市能将城市的三维地图画出来,一旦拥有“强大的”地图,那么买房的人“按图索骥”,合适的房子岂不是“手到擒来”?2007年,孙海涛退出了E都市的日常运营,创办了房途网——与地产中介一起,利用网上地图,为购房者寻找合适的房子。然而,事与愿违。“为了要在地图上找房子,每天要跟不计其数的地产中介打交道。”孙海涛对于这种疲于奔命依然记忆犹新,这是一种“很沉重的模式”,市场也很狭窄,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在一生中不会经常买房子。而且随着房价上涨,并非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房子。


房途网很快遭遇到增长瓶颈,而且还会陷入很多结算环节上的困境。既然买房不是刚需,那能不能做租房市场的生意?在杭州,不少房东或商铺的业主,要求租客先付三个月的房租,甚至半年的租金。对于很多刚毕业的工薪阶层或做小本生意的人而言,这都会增加资金上的压力。瞄准这个需求,孙海涛与一开办小额贷款公司的合伙人,借钱给租客,让他们可以预付房租。但在这个过程中,申请贷款的租客都必须见面,面对面地办理手续——这样又增加了很多“线下的烦恼”。怎么才能完全抛开线下的工作呢?孙海涛想到了信用卡,即租客在网上刷信用卡支付租金,然后再分期偿还信用卡欠款。


2011年,孙海涛再次上路,创办“租房宝”。在做租房宝之前,孙海涛几乎是一名“卡盲”。尽管他在2004年就办了两张信用卡,但直到2010年底,他的两张信用卡累计消费才几百元——“这是一个‘很雷’的数字。”孙海涛回想起来,刷信用卡后需要每个月去银行还款,“觉得很麻烦。”为了做好租房宝,他又办了两张信用卡。于是,这4张信用卡不同的账单日和还款日,让孙海涛很烦躁,“我怕记录这些账单,想着,要么将信用卡注销掉,要么利用工具将信用卡账单管理好。”这驱使孙海涛静下心来,好好读了一下此前几乎忽略的信用卡电子账单,以及银行的发来的促销或优惠广告。


“这些账单的信息量简直就是一个矿,很值得挖下去!”这份惊喜源自连环创业者孙海涛的直觉,因为这些账单列举了每月还款金额、免息期、还款时间等信息。普通用户可能看一眼即关掉或删除,甚至将其转到垃圾邮件去。孙海涛相信有很多人跟他有同样的强烈需求。“其实大家都想多要几张信用卡,但是都管不好。”因此,孙海涛希望在手机上开发一款APP应用,将电子邮箱里的所有账单信息导入到这个APP上,对各张信用卡的情况就能一目了然。


不过,当孙海涛带着这个想法,向杭州地区各大银行的信用卡部负责人征求意见时,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不靠谱:谁会将邮箱及密码这些隐私的资料提供出来呢?孙在租房宝的同事也认为这款APP的市场不会很大。而且租房宝也是刚创办半年时间左右,同事们都建议孙海涛先将租房宝的“正事”做好,别节外生枝了。但孙海涛想“搏一下”。


2012年4月中旬,他从租房宝抽调了三名工程师、一名设计师,到杭州郊区一处酒店会所“闭关”开发。“不知道要闭关多久,反正做好了才出来。”开发的过程一开始像Foxmail和Outlook,将邮箱里的电子账单集中到APP里,然后解析出来,列举每张信用卡的还款金额、最低还款额、还款时间、免息期,等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闭式开发,越做下去,心里越没底。“究竟有没有人需要这种APP?”这个疑问在大家的心里萦绕不去。直到二十多天后,孙海涛将一款“半成品”APP提交到苹果手机的AppStore——除了“信用卡账单管理”这一概念描述,唯一的功能就是支持电子邮箱和密码输入进去。


“当时,我们每人用一两个邮箱测试一下,但突然在后台发现来了近百个邮箱地址。”孙海涛开心地回忆,他们相互询问,这些陌生的邮箱都是谁的?顿时,他们明白了:原来是苹果的App Store通过了他们申请的审核,而且将新APP放到了推荐列表上。“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开发手机端的移动APP,也是第一次在苹果App Store上提交申请。”“天外来客”的到访,让几位开发者信心大增。“这时,大家的干劲很足,开始相信这个成果是会有市场前景的。”孙海涛说,2012年5月中旬出关后,他就将全部精力和心思投入到这款账单管理的手机APP里去。刚开始命名为“51账单”,意为“我要账单”;后来为了更直接明了,改名为“51信用卡管家”。为了这次开发和后续的运营,孙海涛在朋友手上先后筹来了100万元左右的经费。“我还向团队成员承诺,如果在APP上线一个月内,用户数量能够达到10万,那么就一起去海南三亚旅游庆祝一下。”孙海涛回忆说,说来也巧,正是刚好在上线一个月的最后一天,用户恰恰达到了10万。感慨于移动互联网的力量,孙海涛兑现了集体旅游的承诺。而那时候,他手上的经费花得只剩下十来万元了。


如今,51信用卡管家的用户数量接近1,500万。“以前创业的时候,如果有1,000万的用户,我就很知足了。”而孙海涛在2014年目标是用户数量达到4,000万,而公司团队控制在50人以内。相比以前,他创业的项目都很依赖人手和线下,“本来,租房宝不太需要线下,算是接近理想模式的一半了,但那是一个窄众的市场;而房途网需要大量的人力去跑,模式太‘重’了。”孙海涛说,51信用卡管家几乎不需要太多人力和线下支持,这是他期待的“用户快速增长、市场需求庞大、团队人数很少”的理想模式。


“哐当!”正在办公室午睡的孙海涛被吵醒了——声音来自于悟空把桌子上的杯子撞掉地上去了。悟空是孙海涛养的贵宾犬,被视作孙家的孩子,每天都跟着孙海涛到办公室来上班。孙海涛装着生气地拍了拍悟空的脑袋,然后开始工作。51信用卡管家在2012年6月正式上线。半年后,同在杭州的手机记账APP“挖财”和“卡牛”,也先后采用了“输入邮箱导出账单”的做法。“明枪暗箭”都来了,孙海涛不得不见招拆招——时刻保持被爱犬悟空惊醒的状态。


从2013年初起,孙海涛开始主打“信用卡优惠”——即告诉用户,此刻刷手上的信用卡,可以在周边附近得到哪些优惠。“因为竞争对手还没做,所以当时孙总很看好这个突破。但优惠推广做了几个月,遭遇到了很多问题。”51信用卡管家技术经理汪拥军说,这些信用卡优惠信息都是从银行、团购以及优惠等网站上扒取的,很容易发布“描述不同,却是重复”的优惠信息。“对消息的管理、及时更新,是需要人手去做的。” 汪拥军已跟孙海涛共事五年,也是当初参与闭关开发的骨干工程师之一。他深知互联网公司依靠线下人力的痛苦。


到了2 013 年的8月以后,51信用卡管家逐渐对信用卡优惠服务“做减法”,只保留从银行抓取的优惠信息,而将精力集中在账单数据挖掘。“我们是Yodlee+-Mint模式。”现在,孙海涛为51信用卡管家从国外的商业模式中找到了注脚。Yodlee自称为“金融领域最沉默的大数据公司”。在过去十多年里,它一直在帮助花旗、美国银行等各大银行处理在线服务。逐渐地,给各大银行“打工”的Yodlee逐步建立了一个“数据池子”——也就是说,若A银行付费买Yodlee的数据,它就能知道B、C、D等银行的数据资料。其他银行亦如是。


51信用卡管家也建立了类似的“数据池”,只是路径不同:美国的信用卡用户可以在自己网络银行账户查询账单,而中国的银行则是将账单发到用户的电子邮箱里,无形中让孙海涛这样的有心人“捡到了宝贝”。眼下,“先知先觉”的中信银行已盯上了51信用卡管家手上的宝物。这也意味着,在51信用卡管家的“数据池”,中信银行可以“打捞到”其他银行信用卡用户的资料。“前提是中信银行敢去用。”孙海涛说。言下之意,在中国的银行业“事实垄断”的背景下,未来相关的监管走向仍然难以捉摸。


而Mint的模式曾经获得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赞不绝口:“它在互联网上和智能手机平台推出了集银行帐户、信用卡、基金、个人养老账户、房贷于一体的账户管理体系,并提供消费、投资、现金流和收支预算等统计分析功能。上线后两年内,就成为美国最大的个人理财网络。”2013年11月,51信用卡管家祭出了主打理财的新版本,就是要超越“信用卡管理工具”的功能,向Mint模式致敬——打通信用卡账户、储蓄卡账户以及虚拟账户,即还可以导入储蓄卡、支付宝等数据资料。


“理财本质上就是财务活动,弄清楚钱进钱出,一切都由这个平台来提供决策。” 孙海涛一口气举了几个例子,如果某用户打算买车,需要作哪些财务安排,而另一用户计划明年要结婚,那又应该怎样攒钱和消费,等等。这些都可听从51信用卡管家的建议——未来它成了“51理财管家”了。接下来就是对规模化的期待。“大量的用户来我这里借款,也来我这里买理财产品,每笔交易我都能收取费用了。”在孙海涛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拥有庞大用户的手机理财服务平台。


然而,规模扩张的瓶颈也略露端倪。目前,多数手机APP的推广渠道,都会选择部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应用”,包括360手机助手、百度手机助手等。“这些渠道费用越来越贵,每季度都会涨价一次。”51信用卡管家总经理助理叶琳举例说,若要出现在“360手机助手”首屏的广告位上,每天的价格达到1.2万元——以前,相同广告位的价格是三四千元。“而且,这些渠道的推广效果也越来越弱。”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反复说过:“我要做的不是金融,而是信用体系。”2013年11月,马云再一次说,中国现在不缺金融机构,但是缺少信用体系,“未来信用就等于财富,我们的兴趣在这里。”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首先就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所有资源完善涉及每个人的信用体系。51信用卡管家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李俊也希望能从信用体系创新找到切口。


“一直以来,银行发放信用卡的依据是一个‘黑匣子’。”李俊说,要不要给一个人发信用卡,而如果同意发卡,那么额度是怎么确定的——银行做一系列发卡决策的依据,主要是申请者填写在表格中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工作单位、工资收入等指标,然后按一定的权重给予打分。“实际上,谁都不知道银行发信用卡的最终根据。”在加入51信用卡管家之前,李俊是广发银行浙江省分行信用卡部的副总经理,而且他在银行工作时间长达十二年。当初孙海涛想到了“通过电子账单取数据”的创意后,向全杭州的银行信用卡部负责人都咨询了意见,只有李俊认为这件事靠谱,其他人都采取了质疑的态度。


“当我们掌握了用户的财务活动、消费行为,那么就可以将一个人的信用特征描述出来。”李俊说,各种账单里藏着无穷的数据财富,既可以分析出客户开什么车,是否养宠物,是否是星巴克的重度用户等,还可以算出客户的资产情况和还款能力。“我们希望成为大数据时代的FICO信用评分评估机构。”


FICO信用分是美国最常用的信用评分,其模型利用高达100万的大样本的数据,首先确定刻画消费者的信用、品德,以及支付能力的指标,再把各个指标分成若干个档次以及各个档次的得分,然后计算每个指标的加权,最后得到消费者的总得分。FICO信用分的打分范围是325~900,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量化、直观的信用体系,可以提供是否值得放贷的第一步依据。“未来,在金融游戏里面,我们将会成为多数据源的聚合者,包括账户数据的聚合。”孙海涛说这番话时,也隐含了他对“切入信用体系”的理解。“我们通过电子账单掌握了银行内库的数据,他们肯定是不爽的,但是,不爽的背后,我们能帮助银行的业务变得更好。所以,我们与银行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孙海涛说,他们已经陆续与银行合作开展包括办卡、授信贷款等业务。


与银行的合作,是最好的路子吗?


“究竟你们是想被银行招安呢,还是想揭竿而起颠覆银行?”一位用户在51信用卡管家网络社区留言,现在中国的银行存贷款利差很大,躺着就能赚钱,尤其信用卡——循环利息、全额罚息、取现需缴纳高额费用,等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你们最了解银行,也最有可能代表广大用户去战胜银行。”打开孙海涛自己的51信用卡管家账户,琳琅满目地排列了19张银行信用卡——来自他和老婆俩人名下,总额度超过80万元。但他是否想象过拥有一张来自“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发行的信用卡呢?


“当然,像宜信这样的P2P网贷公司就有可能购买我们的数据来使用。”孙海涛说。先抛开监管的因素不说,银行数据得以公开使用,让非银行金融机构找到了介入金融业务的口子。孙海涛回想起来2004年办的第一张信用卡,是“招商银行MSN联名卡”——“就是因为当年MSN很火,推出了一个MSN信用卡,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功能。”孙海涛笑着说,由于银行业的创新进展向来很低,就凭这么一点噱头就能把人吸引过来办卡了。“但我们初创企业不能做这些低级别的创新,否则根本站不起来。”Yodlee首席战略官乔·珀尔维拉里(Joe Polverari)也说过:“我们发现银行已成了地球上创新力最差的行业之一。”


比Yodlee走得更远的是竞争对手初创公司Moven和Simple。它们得到了美国政府特许的、拥有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担保的银行的支持,这些银行提供储蓄服务,同时发行借记卡——这也是对Mint的直接挑战。


颠覆无处不在。连FICO都可能快过时了——FICO信用分计算的基本思想是,把借款人过去的信用历史资料与数据库中的全体借款人的信用习惯相比较,检查借款人的发展趋势跟经常违约、随意透支、甚至申请破产等各种陷入财务困境的借款人的发展趋势是否相似。但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标准过于单一,不能对申请人做出全面评估。


新型的信用评估企业ZestFinance另辟蹊径,开发了10个基于学习机器的分析模型,对每位信贷申请人的超过1万条原始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超过7万个可对其行为做出测量的指标,而这一过程在5秒钟内就能全部完成。与传统出借人仅使用的10—15条数据相比,该公司能够更精准地评估消费者信用风险。ZestFinance获取原始信息数据的渠道看起来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例如,用户在申请信贷时输入自己姓名的方式也是一种信息:全部使用小写字母,全部使用大写字母还是采用首字母大写的正确方式?这样的信息也可以被用来预测信贷风险。其他类似的信息来源还包括申请人在ZestFinance网站上停留的时间(这反映了真实世界人们对信用申请的谨慎程度与还款诚意)、申请人是否拥有预付款或已付全款的手机等。“我们觉得这些细节可以展示一个人的性格,”该公司创始人之一肖恩·布德(Shawn Budde)说,“单独来看可能不会发现什么线索,但是与其它成千上万的信息数据联系起来,就可以勾画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精确图景。”从此可以看到,大数据公司关键不在于数据积累,而在于数据分析。也可以看到,51信用卡管家要成为极致的大数据公司,仍将在长征路上。


孙海涛只得凝神聚气,不敢分心,甚至放弃了曾经最狂热的爱好——改装宝马车,以及跟车友们一起飙车。有一次,在杭州钱塘江边上的郊区,他与伙伴们飙车的噪音极大,并在公路上掀起灰尘滚滚,导致有路人报警。警察迅速赶到。车友们见状,加大油门就跑了。而此时孙海涛妻子在车外给他拍照——他可不能丢下老婆,自己溜了。警察逮到他们的时候,给公安局打电话汇报时说:“我们抓到了一个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开宝马飙车的都是纨绔子弟。孙的老婆马上反驳:“我们不是富二代!”与银行共舞的互联网公司,的确不是“富二代”。


@晴川街伯伯:看了这期的《快公司》,脑海里浮现的就是一个词:异国。是异国却非他乡。杂志读起来有快感,有科技又不仅仅是科技,有商业又不仅仅是商业,有创新又有一点怀旧的意味,最终说的还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