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激流(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口述系列·第四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烽火年月考入交大

我是上海宝山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宝山县隶属江苏省,因而我在交大的学籍资料中,关于籍贯一栏,填写的是江苏宝山。我父亲名叫仇光耀,与我母亲共育有子女八人。我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位大哥,底下还有三个弟弟和三个妹妹。说来我家和交大还是挺有缘分的,我们弟兄姐妹八人中有三人是毕业于交大的。其中我和四弟仇启华都是交大沪校的,而妹妹仇启珊后来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学。

我中学念的是民立中学。这是沪上有名的私立中学,1903年由福建商人苏本炎创建于南市。从这所学校走出了不少名人,包括作家周瘦鹃、郑逸梅,画家陈丹青,实业家邵逸夫,革命烈士殷夫等人。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学校迁入了公共租界(在今威海路上)继续办学。民立中学在上海学生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39年校内就成立了中共中学生地下党小组,翌年地下党支部成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支部向根据地输送了一大批进步学生。

我是1938年考入交大沪校的。我记得我当时填的第一志愿是工学院机械系,第二志愿是电机系,结果如愿以偿被机械系录取。战前我家虽然人口较多,但经济状况还算小康,父亲在南市拥有店面,每月除固定开销外,还有盈余。抗战全面爆发后,店面无法迁出,全部受损,父亲失业在家,虽然大哥当时已在香港的中国航空公司任职,但他也已成家,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料,无法全力接济我们。好在那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实行战时助学措施,对战区学生求学有一定照顾,其中就有“战区免费生”“战区学生贷金”等措施。于是我向校方学生贷金委员会申请免缴学费,学校同意免除了我1939年度的学费。这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大大松了一口气。

1939年交大学生名册上的仇启琴

仇启琴申请“战区免费生”时填报的家庭状况报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