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 调结构 防风险
——2015年上半年浙江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为了搞好我省201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分析,省咨询委综合经济部课题组到湖州、绍兴等地进行了调研座谈,走访了一些企业,召开了形势分析研讨会。总体上看,2015年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平稳,整体上稳中有进,转型升级亮点纷呈。下半年,服务业增长动力可能有所减弱,工业经济回暖信号尚不明显,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加上部分企业家信心不足等问题,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比较多,我们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力度。
一、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平稳
2015年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平稳,整体上稳中有进,转型升级亮点纷呈。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
一是第三产业占比有较大提升。根据目前可得数据,一季度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比二产增速高4.8个百分点,在GDP中占比达到51.5%,这种趋势有望在半年度得到持续,可以说,我省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二产带动向二、三产协同带动转变的成效比较明显。二是规上工业增速中高新技术产业贡献过半。在2014年,我省规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为34%,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2%,今年1~5月,我省规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到36.2%,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4%,我省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逐渐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力军。三是新领域投资接力传统领域投资的作用不断加大。1~5月,我省工业技改投资1963亿元,占工业投资的68.4%,比一季度高出4个百分点;在高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我省短板比较明显的生产性服务业中,投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7%、55.4%、42.8%;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广电,卫生,教育设施等人民群众普遍感到存在供给不足的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增速分别达到28.6%、46%、52.7%和29%,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
(二)一些下行压力较大的领域出现企稳迹象
一是工业产销出现企稳迹象。5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比4月份回升1.2个百分点,销售产值增长0.2%,从4月份的下降1.2%转为增长,工业用电量比1~4月有所回升,货运量转降为升。二是消费下滑出现企稳迹象。1~5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比1~4月有所回升,从分类商品零售额看,对一季度消费增长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的汽车消费开始转降为升。三是房地产市场有企稳迹象。1~5月,我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9.3%和36.2%,比去年同期大幅回升65.5和66.5个百分点。
(三)适应新常态的举措不断涌现
一是首批37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出台,正在成为我省促进创业创新、培育新产业、扩大有效投资和彰显产业特色的重要载体;二是杭州信息经济快速崛起,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成效显著,1~5月义乌实现外贸出口额97.61亿美元,同比增长59.3%,对全省外贸出口增长贡献率达131.3%。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外贸合作有了新发展。三是“互联网+”引领的产业升级有新进展。根据省经信委对全省2016家重点软件企业监测统计显示,1~5月全省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8%;实现利税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6.1%和13.9%;1~5月,我省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11.9%,新产品产值率达48.2%,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19.3个百分点,达到年内最好水平。随着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我省淘宝村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农产品流通体系更加扁平化,在促进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是浙籍企业海外并购方兴未艾。1~5月,我省经备案、核准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49.44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倍,实际投资15.75亿美元,同比增长30.21%。一些制造业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海外高端制造和研发机构,初步具备了成为跨国企业的潜质。
二、2015年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虽然上半年我省经济增速高于去年,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还处于量变的积累之中,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取代旧的增长动力,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欧债危机和美元加息可能再次来袭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GDP增速可能回落到7%。主要表现为:
(一)工业下行趋势未有改善,服务业增速可能放缓。
(二)投资、消费、出口的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三)资金链、担保链风险进一步积累。
(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手段有所弱化。
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应该未雨绸缪,及早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实现全年增长7.5%的预期目标。
三、凝心聚力抓经济,全力推进经济企稳向好
下半年,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确保实现人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不动摇,坚定发展信心,稳定增长预期;要不断适应新常态,大胆探索加快转型升级的新途径、新举措和新方法,大力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积极支持企业家发挥创业创新的主动性,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要弘扬“红船精神”和“浙江精神”,努力在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新的增长点上走在全国前列。
(一)坚定信心,坚持稳增长保目标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全力抓好有效投资,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积极争取新增国家开发银行棚户区改造贷款资金,推进省内投融资平台公司旗下经营性业务上市,提高母公司资金运转平衡能力和信用级别,支持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等中长期债务融资,延长债务期限,争取延长省内部分收益性项目的收费年限。探索建立浙江省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整合现有交通建设省级补助资金,吸引省级和中央国有资本、保险基金、国家开发银行、商业银行、商业保险等资本,以PPP等方式,重点支持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收益的省内基础设施项目。
采取有效举措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积极支持企业扩大有效投入,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所有领域一律对民间资本开放。通过产业投资基金、企业所得税优惠、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各类资本投资七大万亿级产业。积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在省市两级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和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发挥上市公司在行业并购重组中的龙头作用,鼓励浙籍企业在浙设立企业总部。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境外展览会和市场拓展活动。大力优化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对在浙银行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评价激励办法,鼓励在浙银行机构积极开发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产品,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发挥股权投资对实体经济的资本支持,推动创投引导基金和产业投资母基金发展,加大对后备企业上市培育和扶持力度。积极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完善企业风险管控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规上企业为主制定欠息企业目录和“保、帮、关、并”分类帮扶办法,对出险的龙头企业制定“一企一策”解困方案。强化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积极向上争取不良资产处置额度,充分运用好省内资产经营公司的优势,综合运用打包处置、贷款核销、收购兼并的方法。进一步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加大逃废债联合打击力度,在全省营造守信可敬、失信受罚的良好环境。
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尽快出台省内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支持各地实施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特殊人群购房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等方面办法,积极主动防控风险。
(二)精准发力,加快调结构促创新
进一步增加转型升级的亮点。加快出台我省贯彻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方案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鼓励各地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和工程,争取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和获得中央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国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方案早日批复,加快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根据新核准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强与发达国家服务业企业的合作。在培育区域服务业龙头企业的同时,提高科技金融、电子商务、云计算、知识产权服务等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在高新园区和特色小镇的集聚程度,提升其服务本省和周边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进一步发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扶持新产业、新企业和企业转型升级的新项目,积极推动民企对接现代技术和现代金融,加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加快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完善工业强省建设的保障政策,鼓励每个工业大县谋划建设一个工业类特色小镇,鼓励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企业研究院。盘活利用政策工具、仪器设备、闲置厂房等资源,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对其在办公用房、用水用能和网络方面给予适当优惠,积极促进与上海先进科技孵化器的对接交流,推进项目转接孵化和联合培育。在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开展科技企业转增股本、股权奖励分期交纳个人所得税政策,制定促进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等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
(三)深化改革,鼓励敢担当敢作为
为地方政府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为地方政府提供包括宏观走向、行业动态、产业政策在内的系统化信息服务,大力推动智库介入地方政府决策,支持地方政府探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手段和新方法。放扶结合,用好权利,在向地方放权的同时,也要配套提升管好、用好、监督好相关权利的能力,不能让简政放权堵在最后一百米。在考核体系的设计上,要对各类改革试点提供容错空间。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为重大战略实施谋划一些先人一步的政策。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我省可探索通过人大立法的方式,先行一步落实,为创新驱动战略吸引更多人才。在《中国制造2025》中,国家明确要在2020年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建设15家左右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杭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宁波的新材料、绍兴地区的智能制造、台州的增材制造等领域都走在全国前列,要加快相关载体的打造。
进一步提高国有资金和资产的使用效率。加大省级产业专项基金通过产业基金方式扶持创新产业的力度,探索与市一级开发区平台共同组建产业基金。加快推广运用PPP模式,对公益性较强的市政设施提供补贴,通过财政压力倒逼国资经营的、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市政设施向社会资本出售,以此吸引专业投资运营主体介入经营,拉长回购期限,降低财务成本。回笼建设资金,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省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合作项目、控股权设计和行政干预范围等方面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