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美的印记:我的班主任工作的随性感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我这样做

(一)魅力朗读

从语文老师的角度出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课堂的人文品性,我首推教师的范读。教师做好范读至关重要。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优美、语言生动的句子。教学时,让学生从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不仅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也极大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在范读时,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只有材料合宜,才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诗歌、散文等这些都可以用于朗读。在这方面,我深感诗歌的魅力无穷。诗人顾城曾说过,每一个16岁的少年诗人,在其青春阶段对诗歌都应是热爱的,因其具有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节奏。通过朗诵最能体味这些作品的意境美、音乐美。而且诗歌语句短小,朗朗上口,易于模仿。因此,每周的“美文欣赏”“经典回放”成了学生最期待的活动。

让学生爱上朗读,实际上是一个召唤学生爱上体验和表达的过程。正如教育的真义是指向每个学生的发展一样,朗读也要使学生全面参与进来,这就很考验教师的功夫了。教师需要对这些性格各异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用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方式来引领他们。比如,很多学生会怯场,害怕当众朗读,那我们就要让学生充分准备,以增强信心,不仅要营造气氛使他们心情愉快,还要用热情鼓励,诱发他们的勇气。例如,可以采用“整队喊口令”的方法:教师先通过观察,确定班里特别胆小内向的学生,请他来整队,渐渐地,待他能声音洪亮地指挥同学了,且站姿、声音都有了明显进步,那么这时的他就不会因为当众站立而感到亮嗓发声别扭了。

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实践上的探索,“声音的魅力”朗诵社团就是在这种兴趣和责任的驱使下成立的。在这个朗诵社团中,学生用别人的话语来充沛地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声音很稚嫩,理解可能也不深刻,但就是在这样一种移情的独特体验中,学生逐渐地实现着心理学上的“同化”和“顺应”,内在的瑰丽世界得以一点一点地展开。用一支桨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情感的涟漪荡漾,这是我的目的。


(二)每天“三坚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少成多,滴水穿石,坚持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深知自己教学影响的长远性。如果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尽可能多的良好习惯。我在这方面做的,就是鼓励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每天做到“三坚持”:坚持收看半小时《新闻联播》,坚持翻阅一份报刊,坚持阅读20分钟书籍。同时,我也充分利用“花开有声”(关于“花开有声”下文有具体的介绍)这样一个成人与孩子沟通的平台来引导孩子进行输出。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一般需要20天,在这期间如果缺失了教师的鼓励,缺失了获得成就感和增强自信心的平台,那么学生即将形成的习惯可能又会倒退到之前的散漫状态。小学阶段的孩子,其学习和坚持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外部刺激的强化,教师的肯定、家长的表扬、同学的佩服等能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成就感,如此一来,孩子良好的习惯就能得以维持,一种内在的兴趣、独特的优势和长处也就能慢慢展露出来。“三坚持”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在表达上有了明显的差异分化,“花开”得十分灿烂。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拓展话题,其中不乏涉及国际事务、校园小说、抒情散文的内容;学困生多列举学习上的困惑,心理的纠结和矛盾;心智成熟较早的学生喜欢写些成长的烦恼;善于思考的学生开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尝试顺着学生的思路,根据不同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指导。在学生、家长允许的情况下,我还会将部分“花开”与“有声”推荐给其他学生。渐渐地,学生的个性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既“能说会道”,又富有思想性;既能各抒己见,又懂得倾听和尊重他人;既提升了概括力,又增强了理解力。


(三)课堂上的“论见”

在现代社会,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必备的生存技能。对于语文教学,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它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还需要锻炼学生的胆量。在这一点上,除了人们常说的榜样激励、游戏激发、合理评价等,我认为让学生回归生活常态,设计话题很重要。为体现情境的真实性和意义性,需要设定一些学生普遍较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看一部动画片,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喜欢;让学生说说最近让自己开心的事等。由于这些话题符合学生的心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往往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长此以往,学生就对说话产生好感,进而“爱”上说话。

我们班“五三论见”的创立,就基于这种想法。其话题的选取,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男生危机真的来了吗”“家养猫狗就是有爱心吗?”“书都是良师诤友?”“我看中国足球”“手机带来学校,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每周三的话题讨论,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思想的创造空间都有积极的影响。


(四)班刊《花开有声》

我常常和学校年轻的教师交流,教育是需要“点”来支撑的。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从小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家长的工作性质、信仰操守及学历各不相同,所以每个学生、每个家庭所产生的教育矛盾及问题也是有差异的。对同一个话题的探讨,应针对每一位学生找到不同的“教育点”,在宏观掌控的基础上,开展差异性的教育工作。如果说上文所提的课堂“论见”是口头的唇枪舌剑,那么“花开有声”则是我为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所进行的一个探索。

“花开有声”是我们班父母与孩子、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个载体。“花开”是孩子敞开心扉说事,“有声”是父母给予他们回应。在“花开有声”中,我结合每天“三坚持”学习习惯的培养,针对处于不同学习层次、不同个性类型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我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话题,鼓励学困生列举学习上的困惑,鼓励心智成熟较早的学生学会倾诉、写出成长的烦恼,鼓励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就这样,“花开”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声音”越来越美妙,从世界杯足球赛到世界气候大会,从低碳生活到夜间红绿灯的改置,从营养午餐不营养到参与家庭理财计划的制订,从班级故事《我们班里的“台湾岛”》到童话故事《苹果和花生的故事》,学生们既有写剧本的,又有写诗歌的;还有学生给市长写信,建议春节期间禁止在杭州市区燃放烟花爆竹;给校长写信,提出能否调整阳光体育运动时间等。弹性化的书面话题设置,给了每个学生展示独特的生活经历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将这些成长和转变记录在册,最终汇聚成了班刊《花开有声》。


(五)让阅读为童年保鲜

身兼班主任与语文教师的我认为,抓住价值引导的契机非常重要。其中一个潜移默化且十分重要的契机就是阅读物的选取。

现在市场上有大量的儿童书籍,如何给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是一门学问,选择书籍时一定要有一定的标准。小学阶段是打根基的时候,我推荐学生读高雅一点但又不失趣味的书;对于奔放一点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龙应台、赵冰波的书;对于文静一点的学生,我就建议他们读曹文轩的书;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我给他们推荐的书有《爱的教育》《夏洛的网》《好兵帅克的奇遇》《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屋顶上的小孩》《我要做好孩子》《十万个为什么》《汤姆叔叔的小屋》《天方夜谭》《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史记故事》《非法智慧》《蓝色的海豚岛》《小孩成群》。当然,这对教师的阅读也是有要求的,教师也要做一名勤奋的阅读者。不同的学生要读不同的书,有些学生喜欢古诗词,有些学生喜欢唯美的文章,我一年起码要读30本书,否则就“落伍”了。

在给学生推荐书籍的同时,还要给他们提供表达、交流和分享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自我消化。因此,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定期举行一次班级读书会。这也是教师检查价值教育效果以及学生语文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家长常常会提到小孩不爱做练习的问题,也常常询问我。在我看来,童年时期培养孩子爱上阅读比让孩子多做练习更有益。小学阶段,学生最需要的是积累,要大量地阅读,而不是大量地做课外习题。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买教辅书更重要。与知识的传授相比,家长最应关注的是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如果增加知识量是以牺牲兴趣、信息和健康人格为代价的,那是很不值得的。


(六)一分钟留白

教师的课堂的管理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抓好课前一分钟,就为这节课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学生在课间充分释放情感,情绪上属于玩乐状态,注意力集中在课间活动上,上课伊始马上展开教学则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因为学生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教师应当用一分钟的时间组织教学,让学生尽快从热闹的玩乐情绪转到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这一分钟里,教师可以走上讲台,用专注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查看每一个学生的精神状态,用眼神提醒一些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等待,从而静下心来准备上课。在这一分钟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待心绪平静下来后开始上课。组织教学一分钟用得得当,往往能收到以静制动、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我们不要吝啬这一分钟的“空白”,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