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全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王制

本篇内容主要以周朝的制度为主,记录夏、商、周的国家政策制度,内容涉及封国、职官、爵禄、祭祀、葬丧、刑罚、建立成邑、官员的选拔以及学校教育等各个方面。本篇被后来封建统治者普遍采用,如董仲舒就选择性地继承了《王制》的思想,班固基本上完全接受了《王制》的观点。王莽改制,清末康有为等人的变法,都先后以《王制》为理论基础。可见,这一篇的内容对封建统治者有重要作用。

【原文】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

【注释】

①禄爵:傣禄和爵位。

②田:禄田。指收取租税作为傣禄的土地。

③合:朝会。

④三公:辅佐天子治理国家的三个最高官员,即太师、太傅、太保。

⑤元士:上士。

【译文】

天子为臣子制定俸禄和爵位。按照爵位可以分为以下五等:公、侯、伯、子、男。诸侯为其臣下制定的爵位可以分为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五等。天子的禄田是一千里见方,公、侯的禄田是百里见方,伯则七十里见方,子、男是五十里见方。禄田没有五十里的小诸侯不需要朝见天子,他属于较大的诸侯管辖,叫作附庸。天子三公的禄田数量比照公侯,天子的卿的禄田比照伯,天子的大夫的禄田比照子男,天子的上士的禄田比照附庸。

【原文】

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为附庸间田。八州,州二百一十国。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朌,其余以禄士,以为间田。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天子之元士、诸侯之附庸不与。

【注释】

①间田:备用的封赏之田。

②朌:同“颁”。朌与封的区别在于,封给的土地可以世袭,而朌给的土地只可享用,不可世袭。

【译文】

四海之内共有九个州。每周的大小都有千里见方。每个州内分封三十个大诸侯国,七十里见方六十个中等诸侯国,五十里见方一百二十个小国,一共有二百一十个诸侯国。每州内的名山大泽不用来分封。分封剩下的土地天子留着赏赐用或者作为附庸。这是畿外的八州,每州有二百一十个诸侯国。还有一州是天子直接管辖的王畿,其中分配给公卿大夫的国土,方百里者九国,方七十里者二十一国,方五十里者六十三国,总共九十三国。在这九十三国之内,如有名山大川,也不用来分配。将剩余的土地进行分配,用作士人的禄田或者作为赏赐之用。九个州共计国家有一千七百七十三,而天子的元士、诸侯的附庸尚未计算在内。

【原文】

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sì)也。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则赐也,不过九命。次国之君,不过七命;小国之君,不过五命。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再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

【注释】

①禄:禄田。禄田只可在职时享用,不可世袭。

②嗣(sì):继承。指封地可以世袭。

③命:天子擢升臣下的册命。命数越多,爵位越高,礼服上的图案也越多。

【译文】

天子任命他的大夫当三监,让大夫作为代表前往监察每州的方伯,每一州派三个大夫去。王畿内分配给公卿的土地,那是一种禄田,活着的时候可以任意享用,但是死后必须归还。王畿以外分封给各诸侯的土地是可以实行世袭制的。命服的规定:天子的三公本已八命,再加一命成九命,就可以穿衮衣了。如果有增加的话称为赐,因为人臣不可能超过九命。中等诸侯国的君王最多也就七命,其礼服七章;小诸侯国的君王最多五命,其礼服五章;大诸侯国的卿最多三命,其礼服三章;下卿再命,其礼服二章;小国之卿与下大夫都是一命,其礼服一章。

【原文】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爵人于朝,与士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遇之涂弗与言也;屏之四方,唯其所之,不及以政,亦弗故生也。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注释】

①论之:考察其德与才。

②比年:每年。

③小聘:以大夫为使节叫小聘。

④大聘:以卿为使节叫大聘。

【译文】

凡是在平民中选举有才能的人为官,对于其德行一定要先进行考察。考察清楚了,然后才加以任用。如果胜任工作,之后再授予爵位,给予相应的俸禄。在朝廷上品评某人爵位时,让士也一道参加,这样才显得公正。将处决犯人的地方选在闹市,使得百姓都唾弃他,这样才大快人心。因此受过刑罚的人,君王是不加以任用的,大夫也不会将其收留,士与之相逢也不会理会他。将他们流放到偏远地区,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国家不向他们征收赋税也不会分给他们土地,表示不想让他们活在人间。诸侯对于天子,每年要派大夫去聘问一次,每三年要派卿去聘问一次,每隔五年诸侯要上朝朝见天子。

【原文】

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诸侯将出,宜乎社,造乎祢(nǐ)。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考礼正刑一德,以尊于天子。天子赐诸侯乐,则以柷将之,赐伯、子、男乐,则以鼗(táo)将之。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钺然后杀,赐圭瓒然后为鬯(chàng)。未赐圭瓒,则资鬯于天子。

【注释】

①类、宜、造:皆祭名,其礼亡,无考。

②事:指征伐。

③乐:指乐悬。可以悬挂的整套乐器。

④柷:古乐器,击枧奏乐的指挥信号。将:表达,传达。

⑤鼗(táo):长柄的摇鼓,今俗称“拨浪鼓”。摇鼗是终止奏乐的指挥信号。

⑥圭瓒:天子使用的一种玉杯,用以盛酒。

⑦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

【译文】

天子外出巡守,要先举行告祭仪式,告祭于地和宗庙。诸侯外出,只告祭于地和宗庙。在正常情况下天子与各诸侯相见称为朝。诸侯在朝见天子时,可以订正刑法,考校礼乐,统一道德规范,凡是类似于这样的,都要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赏赐公、侯乐悬,就以柷为代表物;赏赐伯、子、男乐悬,就以鼗为代表物。天子赐予诸侯弓矢之后,诸侯才有权力替天子讨伐其他诸侯,天子赐予钺之后,诸侯才有权力替天子诛杀诸侯;被天子赐予圭瓒以后,才有权力酿造鬯酒用于祭祀。如果未被赐予圭瓒,诸侯要用鬯酒,必取于天子。

【原文】

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官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痈,诸侯曰頖官。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祃于所征之地。受命于祖,受成于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guó)告。

【注释】

①成:指成算,即事先拟好的整个战斗计划。

②释奠:古代的一种祭祀。只设酒撰为祭,无牲牢。

③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这里指战果。

【译文】

天子命令诸侯办教育,诸侯才能设立学校。在王官的东南设立小学,在郊外设立大学。天子的大学称为辟雍,诸侯的大学称之宫。天子出征之前首先要告祭于天和宗庙。到达出征的地方,为了鼓舞士气要举行祭之礼。出征之前,在祖庙中接受征伐敌人的命令,在大学里接受事先拟好的战斗计划。出征,捉拿那些有罪者,班师回朝后,设酒馔祭祀先师先圣,向他们报告战果。

【原文】

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止,则百姓田猎。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设罻罗。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

【注释】

①三田:指春、秋、冬三季打猎,唯夏季不打猎。

②干豆:盛放风干的肉的豆,用于祭祀。豆是食器,初以木制,形似高脚盘。

③大绥:天子田猎时的指挥旗。

④小绥:诸侯田猎时的指挥旗。

⑤虞人:掌管山林川泽之官。

⑥罻(wèi):捕鸟的小网。

⑦火田:焚草肥田。

【译文】

天子、诸侯在没有战争和凶丧的情况下,每年有三次打猎的机会,其目的是,第一是为了祭祀的供品而准备的,第二次狩猎是为了宴请宾客,第二次狩猎是为了丰富天子、诸侯的膳食品种。在没有战争和凶丧也不田猎,就叫作不敬。田猎时没有按照规矩,肆意捕杀,就叫作作践天帝所生之物。田猎的规矩是:天子在狩猎是不能四面围捕,诸侯狩猎时不要将全部的猎物都杀光。将猎物射杀之后,天子放下指挥的大旗,诸侯放下小旗。大夫将猎物射杀之后,要下令立即停止追赶猎物的车辆。大夫的副车停止驱赶之后,百姓开始田猎。正月以后,虞人才可以进入川泽垒梁捕鱼。在秋冬之际才可以田猎。八月以后,才可以设网捕鸟。等到十月才可以进山伐木。昆虫尚未蛰居地下之前,是不可以焚烧田地的。不捕捉小兽,不取鸟卵,不杀怀胎的母兽,不杀刚出生的小兽,不捣毁鸟巢。

【原文】

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wò);宾客之牛,角尺。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庶羞不踰牲,燕衣不踰祭服,寝不踰庙。

【注释】

①大牢:牛、羊、豕三牲具备曰大牢。大,音义同“太”。

②少牢:有羊、豕二牲叫少牢。

③荐:供献。又叫“荐新”,即用新熟的五谷或时新的瓜果祭祀祖先。荐新之礼轻于四时的祭礼。庶人贫贱,有荐而无祭。

④握(wò):长度,约四指。

⑤故:指祭祀和招待宾客。

【译文】

天子都是用牛、羊、豕三牲来祭社神、谷神的,诸侯用羊、豕二牲来祭社神、谷神。大夫和士的宗庙之祭,有禄田的用祭礼,无禄田的用荐礼。平民祭祀祖先的荐新之礼是:春天荐韭菜,夏天荐麦子,秋天荐黍子,冬天荐稻子;韭菜配以鸡蛋,麦子配以鱼,黍子配以小猪,稻子配以鹅。祭祀天地所用的牛较小,牛角不过像蚕茧、栗子那般大小;祭祀宗庙用的牛就会大点儿,牛角长约四个手指;款待客人时所用的牛较大,牛角长约一尺。诸侯和大夫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是不可以杀牛、杀羊的,士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可以杀狗、猪的,平民没有特殊原因不吃时鲜物品。平时吃的饭菜,最好不要超过祭祀用的牲牢;日常穿的衣服,再好不能超过祭祀用的礼服;日常居住的堂屋,再好不能超过宗庙。

【原文】

古者公田,藉而不税;市,廛(chán)而不税;关,讥而不征;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夫圭田无征。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田里不粥,墓地不请。司空执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泽,时四时。量地远近,兴事任力。凡使民:任老者之事,食壮者之食。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注释】

①廛(chán):公家建造的店铺,租给商人使用。商人交纳店租后,就不再交纳货物税。

②讥:稽查。

③司空执度度地:“司空”,总管百物制造之官。“执度度地”,上一“度”字指测量土地的工具,下一“度”字是动词测量。

【译文】

在古代,农户帮助耕种公田,私人就无须再缴纳税款;租用公家的商铺,就无须再缴纳营业税;水陆各个关口只盘查有没有违禁,进出关税并不征收;进入山林川泽采伐渔猎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就不会加以干涉。农夫耕种卿大夫的圭田也不抽税。让百姓成为免费的劳动力,一年当中不能超过三次。公家分配的农田和宅地不允许随意出卖。公家分配的有族葬墓地,不准额外再要。司空负责用工具测量土地使人民居住。对于山川沼泽地带,要观察寒暖燥湿,并测量土地的远近,然后兴起工程,使用民力。凡使用民力:让他们担负老年人也能干的活,而供给壮年人的粮食。凡使民居住的城邑,一定要根据气候的寒暖燥湿,以及宽广的山谷或大河等地理条件,采取不同的建制。人民生活在其中有不同的习俗:刚强、柔弱、轻捷、滞重、迟缓、迅疾等性情不同,口味不一致,器械规格不一样,衣服也各自适宜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应当注重对他们进行礼义方面的教育,不需要改变风俗;同时应当注重统一政令,不必改变其习惯。

【原文】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注释】

①被:剪掉。

②题:额头。

③被:覆盖在肩背上。

【译文】

中原与四方少数民族以及五方之民,都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可以相互转换。住在东方的民族称为夷,他们习惯在身上刺花纹,剃光头发,有的人还不吃熟食。住在南方的少数民族称为蛮,在他们的额间刺着花纹,走路时两脚的脚趾相向,有的人也不吃熟食。在西方的少数民族叫戎,他们散着头发,身穿用兽皮做的衣服,不吃五谷杂粮只吃禽兽的肉。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叫狄,以禽兽的羽毛为衣,住在洞中也不吃五谷杂粮只吃禽兽的肉。尽管中原、夷人、蛮人、戎人、狄人这五方人民的生活习惯不一样,但是都各自觉得有舒适的住所、好吃的口味、合适的衣服、自己认为便利的工具、自己认为完备的器物。五方的人民,尽管语言不同,爱好也不一样,但是当他们要表达他们的思想时,有一种懂得双方语言的人可以帮忙。这种人,在东方称为寄,南方称为象,西方称为狄鞮,北方称为译。

【原文】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

【注释】

①旷土:空闲的土地。

【译文】

只要是安置民众,修建城邑的多是按照土地的广狭来确定的,按照土地的广狭来决定安置多少民众,要使土地广狭、城邑大小、被安置民众三者比例得当。这样的话就没有多余的土地,没有失业的百姓,食饮节俭,各项工作都能够有条有理地进行,百姓都安居乐业,积极向上,尊敬君王,爱戴官长,然后可以兴办学校。

【原文】

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嫡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凡入学以齿。将出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帅教者以告于大乐正。大乐正以告于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学。不变,王亲视学。不变,王三日不举,屏之远方。西方曰棘,东方曰寄,终身不齿。

【注释】

①乐正:相当于《周礼》中的大司乐,是乐官之长,兼管大学的教育,近乎大学校长。其副手叫小乐正,即《周礼》的乐师。

②四术:指《诗》《书》《礼》《乐》四门课程。四术和下文“四教”的新指相同,区别仅在于,称为“术”,是从每个学生必修的意义上讲的;称为“教”,是从大学必开此四门课的意义上讲的。

③顺:因袭。

④出学:指大学毕业。

【译文】

乐正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四门必修课,每门必修课都设有相应的老师,用《诗》《书》《礼》《乐》四种教材来培养人才,这也是沿用先王的传统。春秋二季教授《礼》《乐》,冬夏二季教授《诗》《书》。国王的太子和庶子、诸侯的太子、卿大夫、元士的嫡子,国家的俊士和选士,都被送到大学学习。入学以后无论是哪个学生,大家只按照年龄的大小来排序,不论尊卑。大学将要毕业时,小胥将不听教导的大学生汇报给大胥,大胥汇报给小乐正,小乐正汇报给大乐正,大乐正汇报给天子。于是天子选个吉日,下令三公、九卿、大夫、元士齐集大学,演习有关礼仪以感化不听教导者。这样做了还不改,天子就会亲自来到学校视察。这样做了还不改,首先天子自责一番,三天的饭食中不能有肉,并且吃饭的时候不演奏乐器,后将屡次不改的人放逐到偏远的地方,西部远方叫棘,东部远方叫寄,终身不予录用。

【原文】

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大夫废其事,终身不仕,死以士礼葬之。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车甲。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仕于家者,出乡不与士齿。

【注释】

①不贰事:不作他事,以便于术有专攻,技艺弥精。

【译文】

大乐正考察评定优秀的国学毕业生,上报于天子,并荐举给司马,被荐举的学生就叫进士。司马在逐个考察每个进士有什么样的才能,然后再看适合什么样的职位,上报天子,并拿出结论来。结论确定了然后委派官职试用,如果能够胜任官职再封以爵位,爵位定了然后发给俸禄。大夫如果因玩忽职守而被罢免,终身不再录用,死后用士一级的礼葬之。遇到国家的征召,就命令大司徒对国学生加以军事训练。如果是按照技艺谋生的人,就只是考察技艺精不精湛,德行不予以考虑。有任务需要他们去执行,就让他们卷起衣袖裤管,以比赛技艺的方式来决定人选。只要是靠技艺为官府服务以谋生的人,计有祝、史、射、御、医、卜及各种工匠七种。这七种人不能够从事其他行业,即使在某方面有了成绩也不能升官,离开本乡就不能与士论辈分年龄。在大夫家里服务的这些人,离开本乡后也是如此。

【原文】

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此四诛者,不以听。凡执禁以齐众,不赦过。有圭璧金璋,不粥于市;命服命车,不粥于市;宗庙之器,不粥于市;牺牲不粥于市;戎器不粥于市。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兵车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锦文珠玉成器,不粥于市。衣服饮食,不粥于市。五谷不时,果实未孰,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关执禁以讥,禁异服,识异言。大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天子齐戒受谏。

【注释】

①顺:通“训”,辞也。

②泽:漂亮。

③圭璧金璋:据王引之《经义述闻·礼运上》,“金”当是“宗”之误,“宗”是“琮”的假借。圭、璧、金、璋,《聘礼》称为“四器”。

④奸色:即间色。古以青、赤、白、黑、黄为五方正色,余色为间色。

⑤成:善,精美。

【译文】

凡是断章取义曲解法律,擅自改变事物的既定名称而另搞一套,用歪门邪道扰乱民心的人,杀死。凡是制作靡靡之音、奇装异服、怪诞之技、奇异之器而蛊惑民心的人,杀死。行为狡诈而又顽固不化、言辞虚伪而又巧言利舌、所学陷入异端而又自以为博闻、言辞谬戾而讲得冠冕堂皇,以此蛊惑人心的人,杀死。凡是假托神灵、时辰日子、卜筮招摇撞骗以蛊惑人心者,杀死。以上四种被杀的人不会接受他们的申诉。凡是推行禁令,民众都要严格遵守,即便是无心之过,也是不可饶恕的。圭、璧、琮、璋是高贵的玉器,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表明身份的命服命车,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宗庙中的祭器,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用于祭祀的牲畜,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军器,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日常所用的器皿不合规格,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兵车不合规格,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布帛的丝缕密疏不符合规定和尺寸,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将布帛染以间色而与正色相乱的,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有纹彩的布帛、珠玉以及制作精美的器物,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丰盛的美食,华丽的衣服,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五谷和瓜果还未成熟,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树木还未成材,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禽兽鱼鳖尚未长大,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关卡上执行禁令的人要严格稽查,禁止奇装异服,识别各地的方言。太史主管礼仪,执掌各种典籍,历代先王的忌日、名讳以及各种天灾人祸均记载在典籍之中,太史也负责将这些情况奉告天子。在接受太史的劝告之前天子需要先斋戒几日。

【原文】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殷人冔而祭,缟(gǎo)衣而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齐衰、大功之丧,三月不从政。将徙于诸侯,三月不从政。自诸侯来徙家,期不从政。

【注释】

①皇:画有羽饰的冠。

②收:夏代的祭冠。其制不详。

③燕衣:天子燕居所穿之衣,又叫玄端。诸侯用作朝服,衣与裳均为黑色。

④缟(gǎo)衣:子之朝服,衣与裳均为白色。

【译文】

虞氏在上庠宴请国老,在下庠宴请庶老。夏后氏在东序宴请国老,在西序宴请庶老。殷人在右学宴请国老,在左学宴请庶老。周人在东胶宴请国老,在虞庠宴请庶老。虞庠在王城的西郊。有虞氏的时代,人们在祭祀的时候头戴“皇”冠,养老身穿颜色比较深的衣服。夏朝人在祭祀的时候头戴“收”冠,在养老时穿燕衣。殷人在祭祀的时候头戴“爵”冠,在养老时穿缟衣。周人在祭祀的时候头戴冕,养老的时候身穿玄衣。在举行养老宴会时夏、殷、周三代的天子会根据他们的户籍来核实老人们的年龄。家有八十岁以上老人的,可以有一人被豁免力役之征。家有九十岁老人的,豁免其全家的力役征召。家中有残疾、生病的人要有专门的人照顾,可以有一人免受劳役。父母去世,在三年守丧期间不应力役之征。遇到齐衰、大功亲属去世,可以三个月不应力役之征。将从王畿移居诸侯的家庭,临行之前免役三月;自诸侯移居王畿的家庭,到达后免役一年。

【原文】

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皆有常饩。瘖、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踰。轻任并,重任分,斑白者不提挈。君子耆老不徒行,庶人耆老不徒食。大夫祭器不假。祭器未成,不造燕器。

【注释】

①饩:生活补贴,粮食救济。

【译文】

年幼即失去父亲的人叫作孤,老了却失去儿子的人叫作独,年老而失去妻子的人叫作矜,年老而失去丈夫的人叫作寡。以上四种人是世界上最孤独可怜的人,国家针对这一群体会有相应的补贴。哑巴、聋子、一足瘸者、两足俱废者、肢体残缺者、躯体矮小者以及各种手艺人,这类人做着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由国家养活他们。在道路上,男子行走时靠右,妇人靠左边。车辆走中间。遇见年龄与自己父亲年龄相仿的人,应让他先行;遇见年龄与自己兄长差不多的人,自己可以稍后一点并排而行;和朋友走在一起,不能争先恐后。老年人与年轻人都挑着轻担子,年轻人应将担子接到自己的肩上。如果都挑着重担子,年轻人应帮助老人分担一些。不要让年事已高的老人提着担子上路。士大夫阶级的老者,外出时必须要有车辆,不步行;平民阶级的老者,吃饭必有肉。大夫都是自备祭器,不借用他人。祭器没有备齐之前,不考虑制造日常生活用器。

【原文】

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古者百亩,当今东田百四十六亩三十步。古者百里,当今百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封方百里者三十国,其余方百里者七十。又封方七十里者六十,为方百里者二十九,方十里者四十。其余方百里者四十,方十里者六十。又封方五十里者二十,为方百里者三十;其余方百里者十,方十里者六十。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为附庸间田。诸侯之有功者,取于间田以禄之;其有削地者,归之间田。

【注释】

①禄之:以此为禄,指代封赏。

【译文】

古代一步为周尺八尺,如今一步为周尺六尺四寸。因此,古时一百亩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四十六亩零三十平方步。古代一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一百二十一里零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所谓千里见方者,包括一百个百里见方的区域。如果分封出三十个方百里的诸侯国,就余下七十个方百里的地方。再分封出六十个七十里见方的诸侯国,折合为二十九个方百里和四十个方十里,剩下四十个方百里和六十个方十里的土地。又分封出一百二十个五十里见方的诸侯国,折合为三十个百里见方之地,还剩下十个方百里和六十个方十里的土地。名山大泽不作封地来用,剩下的土地,或者作为大诸侯国的附庸,或者作为闲田。诸侯有功,就将手中剩余的土地作为封赏;诸侯犯罪他的所有土地就会被削去并入闲田。

【原文】

诸侯之下士禄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十六人。下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二百八十八人。君食二千八百八十人。次国之卿食二百一十六人,君食二千一百六十人。小国之卿食百四十四人,君食千四百四十人。次国之卿,命于其君者,如小国之卿。天子之大夫为三监,监于诸侯之国者,其禄视诸侯之卿,其爵视次国之君,其禄取之于方伯之地。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视元士。诸侯世子世国,大夫不世爵。使以德,爵以功。未赐爵,视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诸侯之大夫,不世爵、禄。

【注释】

①禄食:俸禄。

【译文】

诸侯的下士,其俸禄可以养活九人,中士的俸禄可以养活十八人,上士的俸禄可以养活三十六人,下大夫的俸禄可以养活七十二人,卿的俸禄可以养活二百八十八人,君王的俸禄可以养活二千八百八十人。中等诸侯国的卿,其俸禄可以养活二百一十六人,君王的俸禄则可养活二千一百六十人。一些小国的诸侯国卿,他的俸禄能够养活一百四十四人,君主的俸禄能够养活一千四百四十人。中等诸侯国的卿,倘若是由君主亲自任命,那么,他的俸禄和小诸侯国君王亲自任命的卿是对等的。大夫被天子委派到诸侯国去视察,大夫的俸禄和大诸侯国的卿是一样的,其爵位比照中等诸侯国的君王,其俸禄从方伯那里支取。方伯为了朝见天子,王畿内有专门斋戒沐浴的土地。汤沐邑的大小,和天子上士的禄田一样多。太子可以继承诸侯的君位,但是大夫的儿子是不可以世袭爵位的,大夫的儿子未必贤德,只有有德行的、有功劳的才可以赐以爵位。诸侯的儿子在天子没有赐爵之前,其身份视同天子之上士,同时以这样的身份去治理他的国家。诸侯的大夫俸禄和爵位都是不可以世袭的。

【原文】

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注释】

①制:宽窄。

【译文】

冠礼、婚礼、葬礼、祭礼、乡饮酒礼和乡射礼、相见礼是常说的六礼,七种人伦关系称为七教,即父子之间有亲,兄弟之间有爱,夫妇有别,君臣之间要有义,长幼之间要有序,朋友之间要有信,宾客之间要有礼。饮食的方式,衣服的制度,工艺的标准,器具的种类,长度的规定,容量的单位,数码的进位,布帛的宽窄称为八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