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志·民政志(第九卷·政治)(1990-201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灾情

第一节 陕西灾害

1990年,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2268千公顷,粮食减产298957.2万斤,受灾人口12738万人,死亡275人,其中旱灾受灾933千公顷,暴雨洪水受灾310千公顷,大风冰雹受灾378千公顷,低温霜冻受灾220千公顷,病虫鼠害受灾427千公顷。倒塌房屋0.54万间(孔);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

1991年,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2795千公顷,成灾占受灾面积73.4%。其中旱灾受灾面积1894千公顷,暴雨洪涝受灾316千公顷,风雹受灾面积288千公顷,霜冻受灾面积23千公顷,病虫害受灾面积274千公顷次。因灾死亡人口176人,粮食减产187.65万吨,棉花减产1.41万吨,油料减产6.87万吨,烤烟减产4.92万吨,死亡大牲畜2167头,倒塌损坏民房5.4万间(孔),因灾缺粮34.64万吨,缺粮人口547.7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

1992年,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2730千公顷,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67.8%。其中旱灾受灾面积1678千公顷,水灾受灾面积451千公顷,风雹受灾面积254千公顷,霜冻受灾面积81千公顷。因灾死亡275人,减产粮食196.29万吨,减产棉花6.7万吨,减产油料13.51万吨,减产烤烟9.37万吨;因灾死亡大牲畜2861头,倒塌损坏房屋16.5万间(孔);因灾缺粮5748吨,缺粮人口553.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6亿元。

1993年,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694.28千公顷,成灾面积1215千公顷,占受灾面积的69.7%。其中旱灾受灾面积502.28千公顷,水灾171千公顷,病虫害受灾面积239千公顷次,低温霜冻受灾面积141千公顷,大风冰雹受灾面积616千公顷,其他灾害受灾面积25千公顷;灾害造成粮食作物减产938.1千公顷,减产八成以上至绝收167千公顷,造成经济作物减产253千公顷,减产八成以上至绝收167千公顷;减产粮食122.23万吨,减产棉花3.18万吨,减产油料5.43万吨,因灾缺粮7.15万吨,缺粮人口395.71万人。因灾死亡170人,死亡大牲畜3120头,倒塌损坏民房24.9万间(孔);直接经济损失26.4亿元。

1994年,全省受灾面积3146千公顷,成灾面积2292.96千公顷,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71.1%。其中,旱灾受灾面积2166千公顷,水灾受灾面积385千公顷,风雹受灾面积385千公顷,霜冻受灾面积40千公顷,病虫害受灾面积170千公顷。灾害造成粮食作物减产1897.43千公顷,减产八成以上至绝收88.26千公顷;死亡人口213人,减产粮食311.32万吨,减产棉花2.79万吨,减产油料9.84万吨,死亡大牲畜2959头,倒塌损坏民房11.85万间(孔);因灾缺粮51.56万吨,缺粮人口643.6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

1995年,全省受灾面积3364.66千公顷,成灾面积2499.18千公顷,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74.3%。其中,旱灾受灾面积2780.02千公顷,水灾受灾面积146.06千公顷,风雹受灾面积121.49千公顷,霜冻受灾面积206.29千公顷,病虫害受灾面积91.68千公顷次,其他灾害受灾面积19.12千公顷;因灾造成粮食作物减产2093.43千公顷,八成以上至绝收456.13千公顷,造成经济作物减产366.45千公顷,八成以上至绝收81.59千公顷;死亡人口158人,减产粮食322.9万吨,减产棉花2.98万吨,减产油料8.59万吨,死亡大牲畜5006头,倒塌损坏民房2.38万间(孔);缺粮人口845.1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2亿元。

1996年,全省农田受灾面积2480千公顷,成灾面积1830千公顷,占受灾面积的74%,绝收面积224千公顷,占9%,因灾减产粮食100万吨;其中旱灾受灾1170千公顷,暴雨洪水受灾559千公顷,大风冰雹受灾133.6千公顷,低温霜冻受灾100千公顷,其他灾害受灾517.4千公顷。各类灾害受灾人口927万人,其中成灾人口699.38万人,特重灾人口147.87万人;因灾倒塌房屋2.45万间(孔),其中民房1.87万间(孔), 9600人一度无家可归;各类灾害中死亡143人,死亡大家畜1332头;各类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4.43亿元。

1997年,全省农作物受灾2298.6千公顷,其中旱灾2173千公顷,水灾86.6千公顷,大风冰雹39千公顷。全省受灾人口2200万人,重灾民600万人,粮食减产171.2万吨,死亡人口81人,死亡大家畜7717头,倒塌房屋3.8万间(孔);灾害直接经济损失58亿元。

1998年,先后发生春秋旱、暴雨、冰雹、病虫鼠等多种自然灾害,102个县(市、区)、1209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500万人,因灾死亡239人,倒塌损坏房屋29.52万间(孔);农作物受灾1010千公顷,成灾500千公顷,绝收193.3千公顷;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亿元。

1999年,先后发生干旱、暴雨、洪水、冰雹、大风、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特别是陕南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全省86个县(市、区)、1054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2007万人,成灾131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218.3千公顷,成灾1966.7千万公顷,绝收960千公顷。因灾死亡21人,死亡大家畜9430头,倒塌损坏房屋0.3万间(孔);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1亿元。

2000年,除干旱、暴雨洪水灾害外,地质灾害尤为突出。各种灾害造成428万人受灾,成灾209万人,因灾死亡34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708.7千公顷,成灾2313.3千公顷,绝收938千公顷;倒塌损坏房屋5.6万间(孔)。全省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5000起,死亡295人。其中滑坡297次,死亡26人;崩塌6次,死亡11人;泥石流4686次,死亡258人;毁坏房(窑)1.77万间(孔),耕地1.8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6.5亿元。

2001年,以旱灾为主,暴雨、低温冷冻、冰雹、滑坡、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并发。灾害造成2480万人受灾,1786万人成灾,因灾死亡28人;农作物受灾2240千公顷,成灾1413.3千公顷,绝收352千公顷;倒塌损坏房屋0.41万间(孔);直接经济损失68.5亿元。

2002年,干旱、暴雨洪水、滑坡、病虫害并发,全省10市、101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2568万人,成灾1980万人,因灾死亡270人;农作物受灾3021千公顷,成灾1980千公顷,绝收281.7千公顷;倒塌损失房屋34.4万间(孔);直接经济损失82.58亿元。

2003年,干旱、暴雨洪水、冻雹、低温冻害、秋霖、滑坡、泥石流、病虫鼠害并发,受灾人口1560万人,成灾1003.9万人,因灾死亡165人;农作物受灾1326.3千公顷,成灾1014.8千公顷,绝收331.9千公顷;倒塌损坏房屋30.24万间(孔);直接经济损失127.8亿元。6月2日,商洛5县降雹30分钟,雹径最大6~8厘米,积雹厚度10~20厘米。

2004年,干旱、暴雨洪水、冰雹、冻害、病虫害并发,农作物受灾2229.1千公顷,成灾1066.33千公顷,绝收116.48千公顷,因灾减收粮食115.7万吨。因灾倒塌损毁房屋0.84万间(孔),死亡50人,直接经济损失45.86亿元。全年发生雷击事故33起,死10人,伤8人。

2005年,干旱、洪涝、冰雹、泥石流、低温冻害、地震灾害相继发生,83县(市、区)、810乡(镇)受灾,受灾人口919万人(次),死亡失踪97人。农作物受灾1062.1千公顷,绝收137千公顷。倒塌损毁房屋6.41万间(孔);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

2006年,干旱、暴雨洪水、冰雹、低温冻害、雷电、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相继发生,计167起。全省84县(市、区)1610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4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850.9千公顷,绝收443.3千公顷;倒塌损坏房屋12.4万间(孔);直接经济损失87.7亿元。10月6日09时30分,渭南市华县大明镇高楼村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滑坡体6万立方米,死亡12人。

2007年,干旱、洪涝、冰雹、低温冻害、雷电、泥石流等灾害相继发生,计466起。全省104县(市、区)1800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67人。农作物受灾2455.05千公顷,绝收345千公顷;倒塌损坏房屋40.66万间(孔);直接经济损失135.45亿元。

表1-1-1 陕西省1990~2010年灾害一览表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陕西救灾年鉴》。

2008年,是灾害极为严重的一年。地震、干旱、暴雨洪涝、冰雹、雪灾、雷电等灾害相继发生,计391起。特别是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波及陕西省大部分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全省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104县(市、区)、1210多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17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25.65千公顷,成灾507.3千公顷,绝收88.84千公顷;倒塌损坏房屋35.38万间(孔);直接经济损失279.91亿元。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一带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波及陕西10市、92县(市、区)、1122乡(镇)、9357村,326.56万人受灾。灾害造成125人死亡,3390人受伤,倒塌民房33.83万间(孔);全省因灾损坏公路47条、桥梁338座、隧道34道、水利设施4623座;受灾农作物10千公顷,受灾工业企业882家;直接经济损失245.08亿元。

2009年,干旱、暴雨洪涝、冰雹、低温霜冻、雷电、滑坡等灾害相继发生,计309起。105县(区)、176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550.84千公顷,绝收1.79千公顷;倒塌房屋1.79万间(孔);直接经济损失72.82亿元。

2010年,干旱、暴雨洪涝、冰雹、低温冷冻、雪灾、雷电、滑坡等灾害相继发生,计54次,与近7年相比,属较重年份。全省107县(市、区)全部受灾,受灾人口1576.31万人次,因灾死亡失踪387人;农作物受灾1401.55千公顷;因灾倒塌损坏房屋29.62万间(孔);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2.16亿元。此年地质灾害尤为严重,全年发生1186起,其中滑坡859起,崩塌57起,泥石流247起,地面塌陷18起,地裂缝5起,共造成268人死亡或失踪,48人受伤。

第二节 灾害特点

一、多发易发

21年间,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连续、交替发生,主要灾种有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低温霜冻、雷电、病虫鼠害及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21年间,干旱受灾面积29671.71千公顷,年均1413千公顷;暴雨洪水受灾面积7152.08千公顷,年均340千公顷;大风冰雹受灾面积3744.5千公顷,年均178千公顷;低温霜冻受灾面积2269.4千公顷,年均108千公顷;各种生物灾害受灾面积(含森林生物灾害)113487.75千公顷次,年均5404千公顷次,因灾死亡失踪3514人,年均167人;倒损房屋293.6万间(孔),年均13.98万间(孔);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78.21亿元,年均84.67亿元。

从灾害损失的主要构成要素看,造成粮食减产的主要灾种为干旱、暴雨洪水、大风冰雹、低温霜冻及病虫鼠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为暴雨洪水、地质灾害及雷电,21年间灾害造成3514人死亡失踪,其中死于暴雨洪水的2312人,死于地质灾害的1163人,死于雷击的39人,其比例为66∶33∶1;造成房屋倒损的主要灾种为暴雨洪水及地质灾害,21年间因灾倒损房屋293.6万间(孔),暴雨洪水占87.5%,地质灾害占12.5%。

二、旱灾发生频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涉及范围最广、危害最大

21年间,年年有旱,受旱面积千公顷以上的年份有14年,在历年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低温霜冻等12种主要灾害受灾面积中,旱灾占70%,暴雨洪涝占17%,大风冰雹占9%,低温霜冻占4%。特别是2000~2002年,陕西遭遇百年一遇的三年大旱,农作物受灾面积均在60%以上,2000年受旱农作物播种面积3821.59千公顷,受旱2510千公顷,占65.7%,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7亿元;2001年农作物播种3517.63千公顷,受旱2366千公顷,占67%,造成经济损失33.68亿元;2002年农作物播种3397.29千公顷,受旱2725千公顷,占80%,经济损失33.85亿元。三年大旱不仅造成大量灾民口粮短缺,而且使全省339万城乡人口、310万家畜饮水发生困难,陕北和关中西部一些地方出现了过量宰杀猪、羊和出售大家畜的情况。

三、暴雨洪水灾害强度大、突发性强、具有极大的毁灭性

与旱灾相比,陕西暴雨洪水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则更加严重。21年间,全省暴雨洪水灾害连年发生,受灾面积在171~850千公顷之间,灾害造成2312人死亡失踪,256.96万间(孔)房屋倒损。以1998年为例,当年全省102县(市、区),1209乡镇连续三次发生50年一遇的暴雨洪水灾害,造成“三无”灾民4.5万人,紧急转移灾民13.7万人,因灾死亡215人,失踪68人,重伤3069人;因灾倒塌房屋29.52万间(孔),形成危房14.58万间(孔);全省农作物受灾400千公顷,因灾减产粮食0.25亿公斤;水毁公路2292公里,堤防工程1866公里,水利设施2360处,输电线路1728公里,通讯线路1018公里;335个工矿企业因灾停产,357个工矿企业处于半停产状况;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3亿元。特别是2002年发生的“佛坪”水灾和2003年发生的“两华”(华阴市、华县)水灾强度更大,损失更为惨重。

四、大风冰雹、低温霜冻、生物灾害(病虫鼠害)、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雷电交替发生

21年间,大风冰雹成灾有记载的17年,受灾面积3744.5千公顷;低温霜冻成灾有记载的14年,受灾面积2269.4千公顷;病虫鼠害连年成灾,受灾面积113487.75千公顷次;各类地质灾害成灾有记载的15年,因灾死亡失踪1163人,倒塌房屋36.66万间(孔);雷电灾害成灾有记载的7年,因灾死亡39人。

五、灾害发生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群发性、周期性规律

季节性,1~4月份多为低温灾害,3~5月多为干旱,5~9月份多为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和地质灾害,10~11月份多为秋淋灾害;地域性,陕北多发干旱,陕南多发暴雨洪涝及地质灾害,关中干旱,暴雨洪涝兼有;群发性,暴雨引发洪涝,地震灾害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损、基础设施破坏;周期性,统计资料显示全省灾害的发生具有模糊的周期性,基本上是5~10年一次大旱,2~3年一次大洪。

第三节 灾害成因

一、地理位置

陕西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东西接合部,南北跨度大,气候变化多端。全省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13.33万平方公里,占64.8%,长江流域7.23万平方公里,占35.2%。地形地貌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以“北山”(凤翔、铜川、韩城一线石灰岩为主的石质山地的统称)、秦岭为界,将全省划分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地三个自然区域。高原约占45%,山地约占36%,平原约占19%。关中平原位于汾渭断裂带,属地震活跃区,全省有23处地质灾害易发区,总面积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0.9%,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形成了陕西自然灾害种类多、伴生性灾害多的特点。

二、气候条件

陕西地处中国东南湿润地区到西北干旱地区的过渡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在季风环流、地理位置及地形的综合作用下,全省分为三个气候区:陕北温带干旱区,关中暖温带半干旱区,陕南亚热带湿润区。全省年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增,差异很大,在350至1400毫米之间。陕北长城沿线(定边县等地)年降水量仅为350毫米左右,而陕南米仓山、大巴山一带(南郑、镇巴县等地)年降水量达到1400毫米以上,南北相差1000毫米,由此形成陕西北旱南涝的灾害分布格局。旱灾由北向南分为6个区域,即陕北北部重春旱区、陕北南部重春夏连旱区、关中重伏旱区、汉中平原轻春旱区、商洛轻春伏旱区、安康北部伏旱区。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陕南和渭河流域。

三、生态环境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同时也付出了极大的环境代价。陕北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2%,全省平均每年向黄河输沙7.38亿万吨,其中79.3%产于陕北。陕南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全省每年向长江输沙5756万吨,其中86.23%产于汉江流域。陕西土地面积不到全国总土地面积的二十分之一,流失的土壤总量却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水土流失强度为“世界之最”。局部地区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土壤4.5吨,全省每年流失土壤9.2亿吨,损失土壤养分500万吨。生态环境的易损性使陕西成为自然灾害特别是伴生灾害频繁发生、破坏极为严重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