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发展进程与成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

1.从国际范围看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科技革命创造的良好机遇,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加速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换代升级,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迅速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避免重蹈落后挨打的覆辙,是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陷入低潮。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已处在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最前沿。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虽然没有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时起时伏,力量对比也不平衡,我们将长期面临西方某些敌对势力分化和和平演变的巨大压力。渗透与反渗透、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会长期存在并且异常复杂。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加入WTO,在世界市场中竞争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这一决策既给我们党实现其先进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也给党领导国家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向新世纪,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交流和传播越来越成为各国交往的重要内容,文化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成为国际冲突的一个方面。如何巩固我们的思想文化阵地,在大力吸收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坚决抵制有害文化的侵蚀、污染,促进我国文化在21世纪的全面繁荣,需要高度重视和严肃对待。

2.从国内范围看

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就业岗位、利益关系、思想观念等的多样化以及这种变革和多样化的进一步发展,给我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也给我们党继续执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多方面需要,改进党和国家的工作制度、领导方式,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建设道路,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些问题迫在眉睫。解决得不好,人民不满意,党就会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3.从党的建设看

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正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时期。特别是从现在起的十几年里,一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领导岗位。党的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但在一部分人那里也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作风漂浮、生活腐败、官僚主义等现象。如何以改革的精神把我们党建设好,保持党的先进性,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4.从历史发展看

在新世纪和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需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如何从历史经验中获取良好的启示,坚持正确,纠正错误,把历史经验作为我们战胜困难,再创辉煌的起点,需要全党上下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反映时代变化,回答现实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进行理论创新,永葆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就成为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依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发展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立足现实、总结历史、前瞻未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当代世界和中国得出的科学结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

1989年到1999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早在2000年2月。但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了长时期思考的”结果。“长期思考”的起点是1989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在1989年到1999年的十年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党的领导做出了积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逐步明确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的根本问题,并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重大问题与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这一思想认识成果的获得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做了充分的酝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000年2月20日,江泽民同志来到广东省高州市进行考察。在对领导干部进行“三讲”教育讲话中,江泽民同志首先提出了两个代表,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随后几天,江泽民同志又考察了深圳、顺德和广州。25日,在听取了广东省委常委的工作汇报后,他发表了题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指出:“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这 ‘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的概念由此被完整地提了出来。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了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后,又一次提到“三个代表”。2000年6月9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2000年6月20日,在西北五省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上;2000年10月11日,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又多次从不同角度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内在联系、指导意义以及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做了全面科学的阐述,要求全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2002年5月31日,在出席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阐述了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性,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这两个讲话为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标志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

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历史阶段召开的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报告的主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深刻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成就和13年的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现实依据、理论基础、科学内涵、思想精髓、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我国未来20年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中,把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以及一系列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几个观点的简单组合,而是由一系列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思想观点构成的统一整体。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党的领导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由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构成的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其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的最主要内容和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这种一脉相承具体表现在:

第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脉相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也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的基础同样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理论品质的一脉相承。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产物,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生动体现。第三,基本原则的一脉相承。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是进入共产主义的必需前提,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为未来社会确立的基本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第四,宗旨立场的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的解放而诞生的学说。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旨立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密切相连、辩证统一,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改革、对外开放等问题上,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核心、执政党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实现理论创新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根本指针。我们在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将长期面对着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紧紧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所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这样,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领导核心。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