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见证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何享健的“美的”人生

任何一个关心中国民营企业命运和观察改革开放进程的人,都无法绕过何享健和美的——一位78岁的老人和一家超过50岁的企业。尽管何享健是中国企业界具有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人物,但他朴实无华的低调做派并没有在风云激荡的商业史中为人所熟知。

何享健显然不会在意这些。50年间,政治运动、宏观调控、产业变革之波动与打击不计其数,大败局的悲剧从未间断,何享健却将美的从一家5000元的小作坊打造成年营收将近2500亿元的跨国集团。大而不倒,老而不衰,其生存智慧及精神力量,用卓越、伟大来形容并不过分。

1968年春节刚过完,广东省顺德县(现佛山市顺德区)北滘街道居委会的大门就被围得水泄不通,门口“抓革命,促生产”的大标语传达出鲜明的时代主题,几十个无业居民要求解决工作问题。1966年,声势浩大的“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到1968年,形势已十分严峻,有些地方已陷入混乱局面,几近失控。1968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没有国民经济计划的一年。

为了解决失业居民闹事的问题,一位名叫何享健的年轻人自告奋勇站出来找领导,愿意带着大家寻找出路。1942年9月底,何享健出生于北滘镇西滘村清沙的一户农民家庭,高小文化水平。26岁之前,何享健的人生履历非常简单:1958年4月,未满16岁的何享健进入顺德农械厂当学徒工;1959年7月,何享健进入北滘陶瓷厂工作,一干就是3年;到1968年创办美的之前,何享健已经整整工作了10年,对机械制造和手工作业已经非常了解。

1968年4月下旬,何享健四处奔走,鼓励居民集资办厂,把大家组织起来“生产自救”。到4月26日,一共有23位居民(其中22位女性)把集资款交到何享健手中。有20人每人拿出50元,剩下3人以旧设备、物资作价,共凑齐1000元集资款。这在当时已算是非常大的一笔钱。

23个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东拼西凑只有1000元,离何享健想干成事的计划还差得很远。他咬咬牙,向银行借4000元,却被行长批评胆大包天。好在当地信用社答应何享健,以北滘街道办的名义借贷4000元。这样,他一共筹集到5000元资金。

1968年5月2日,“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正式成立。生产组隶属于北滘街道办,何享健担任组长。何享健将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破棚子租下来,改造成小作坊式的厂房。

创业初期,整个生产组有一间简陋作坊、六台手啤机、一台铡刀机和购买设备之后剩余的一点流动资金。何享健与朋友交流时得知,广州的街道工业已经蓬勃兴起,制塑料瓶盖比较简单。1973年,小瓶盖被药用玻璃瓶(管)、皮球等产品取代;1975年12月6日,“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变更为“顺德县北滘公社塑料金属制品厂”,半年后招牌又换成“顺德县北滘公社汽车配件厂”,生产汽车挂车刹车阀,兼营汽车橡胶配件。何享健步入背着刹车阀、橡胶配件坐闷罐火车北上跑市场的岁月。为了节约开支,他早餐就喝一碗红糖水,晚上睡在火车站里。他怕差旅费被人偷走,不敢随意放,就藏在鞋子里面。1979到1980年,经常性停电成为全国普遍现象,何享健又抓住机会生产发电机。

顺德是著名的侨乡,20世纪70年代末期,港澳同胞带家电回故乡探亲已成时尚,有外商投资的合资企业大部分也是家电行业的。何享健派工人买回100套零件,组装生产金属电风扇。1980年11月,再次更名后的“顺德县北滘公社电器厂”生产出第一台40厘米台扇,被命名为“明珠”牌。一年后,企业又更名为“顺德县美的风扇厂”,由何享健担任厂长,员工251人,年产风扇13167台,总产值328.4万元,利润41.8万元,经营状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984年,美的研制出全塑料风扇,投入市场后一炮打响,并在此后两年的“风扇大战”中脱颖而出。这年10月,站稳脚跟的何享健又踮起脚尖,将目光投向空调。

1985年4月8日,美的成立空调设备厂,何享健从此开始空调事业。此前被派到广州学习的技术人员不负众望,当初连电路图都看不懂,而后却能拼装出整台空调。当时制造空调还没有机器设备,完全靠手工打造,美的第一批空调生产完毕送进仓库后,到出货时又出问题了,只好重新整修一遍。从1985年开始的4年时间里,美的空调一直处于艰难生存的阶段,每月产量在200台左右,美的全靠给国营企业华凌生产无霜冰箱的核心部件散热器而勉强支撑。直到1990年6月,美的投资兴建工业城,建立了年产20万台的空调生产基地,情况才有所好转。

1992年,顺德率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核心内容就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靓女先嫁”的政策支持下,比美的规模大、牌子响的企业都观望推辞,何享健却热情积极,主动找政府领导要求试点,终于争取到顺德唯一的股份制试点名额。这一年,美的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7亿元。何享健对股份制改造的理解并不深,也不懂股票,但他敏锐地意识到“一个企业的进步、规范需要股份制改造这种代表未来方向的手段”,他不无自得地说:“我这个人看问题一直比较超前,什么事都要看得远一点。”

作为中国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乡镇企业,捷足先登的美的在第二年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1993年11月12日,代码为“0527”的“粤美的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开盘价18元,收盘价19.85元,当年以每股收益1.36元排名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20年后,美的集团整体上市,秉承的仍然是何享健“需要代表未来方向的手段”的思想。

美的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媒体开始将镜头和笔锋对准这位深藏于南粤小镇的“大器晚成者”,但批评声多过鼓励声,有评论形容美的上市为“一架三轮车驶上了高速公路”《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陈润,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年3月版。。从后来的状况来看,这并非尖刻嘲讽,更像是善意提醒。“1993年上市以后到1996年这几年非常痛苦,非常辛苦,企业发展遇到了最艰难的时候。”《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陈润,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年3月版。回忆起那段困顿时期,何享健依然心情沉重。

20世纪90年代之后,《雍正王朝》《康熙帝国》等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也受到了广东顺德企业界人士的热烈追捧,有人看战略学管理,有人谈商道话权谋。这两部“帝王剧”,据说何享健看过不下三遍,其深意不言而喻。在此前后,何享健上演了“电脑释兵权”的桥段,创业元老们因不会操作电脑被陆续劝退,包括现任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在内的一批大学毕业生进入美的,企业人才结构和经营面貌焕然一新。

1994年,美的的主营业务增长60%;1995年,最高可达20多万元的“年薪制”让职业经理人热情高涨,但危机却悄然而至。1996年,美的空调从行业前三下滑到第七位;1997年,美的销售收入在上年突破25亿元之后大幅跌落到20亿元左右,经营性利润全靠一些投资收益。内外交困之际,“美的因效益不佳将被科龙收购”的传闻在顺德闹得满城风雨,何享健后来证实:“当时政府为搭建顺德‘家电航母’,有意让美的、科龙和华宝三家企业合并,并有意让我出任总经理。”《75岁时捐60亿做慈善 何享健的“美的”人生》, 《楚天金报》,2017年7月26日。他对“拉郎配”很不赞成,坚决不答应。

何享健说:“企业大了,整个体制不适应,也是‘大企业病’,体现了高度集权,没有效率。下面没动力,也没压力,没激情。”1997年,何享健提出事业部制改革:“美的只有搞事业部才有出路,事业部是美的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陈润,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年3月版。1998年,美的制定厚达70多页的《分权手册》,这是一部清晰划分职业经理人权利和责任边界的“基本法”。事业部高度自治,总经理可自行“组阁”,但若经营业绩不达标,整个团队就要集体引咎辞职。

改制后的美的迎来了高速发展期,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105亿元,仅用4年就完成从30亿元到100亿元的跨越。2004年以后,家电行业进入“并购时代”,美的通过对华凌、荣事达、小天鹅的系列并购完成了空、冰、洗产业整合,何享健的“白电王国”版图继续扩大。

可以说,美的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何享健的运筹帷幄,也与职业经理人团队的智慧、热情、奉献不可分割。近20年的同舟共济、艰辛创业,何享健当然看在眼里,记挂心头。2009年8月26日,何享健将美的电器董事局主席的职位交给方洪波,他只担任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整整3年之后,2012年8月25日,何享健宣布隐退,方洪波出任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打破“子承父业”的传统观念,引入职业经理人接班的新思路,美的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千亿级别的没有“父传子”的民营企业。2013年9月18日,美的集团宣布整体上市,发行价每股44.56元,A股最大“白电”上市公司由此诞生。

2018年,美的迎来50华诞,何享健已退休6年。回望美的50年的成长历程,看起来波澜不惊,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危机,也没有力挽狂澜的奇迹。但是,如果用更宽广、更深邃的视野来解读这家企业,就会发现许多令人怦然心动之处:它的格调不在于大刀阔斧,而是静水流深;它的魅力不在于高尚伟大的使命,而是始终关注时代需求;它的价值不在于财富和影响力,而是无处不在的变化。在这些细微变化中,美的已不知不觉走出一段令人惊叹的路程,创下了许多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