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灵柩回宫
晚上,我就回到了东宫,可我发现东宫内的所有人都被换掉了,不管是太监宫女,还是侍卫都被换掉了,而且侍卫人数增加了好几倍,都是些我不认识的人。
我站在东宫府前,这时候从东宫府内走出来一队侍卫,领头的是个中年男人,身披甲胄,手握剑柄,来到我的面前作揖道:“殿下突然回宫,臣有失恭迎,还请殿下治罪。”
我看他身后的几个侍卫围住了我,我有些情不自禁的把右手搭在了剑柄上,问他说:“你是何人,为何把守东宫?”
那人收回揖礼道:“回殿下,臣是兵部右侍郎王飒,奉王后之命接管东宫,保护殿下的安全。”
又是王后,还保护我的安全?现在王后突然派禁军接管东宫,是不是真的要造反?况且禁军不是一直受父王节制吗?王后怎么可能直接调动?难不成,在我离开的这三年时间里,父王就把禁军的节制权交给王后了?
这似乎不太可能吧?禁军负责王宫之中的安全与护卫,禁军的节制权一直都是历代先王凯掌握的,如今王后既然可以调动禁军,那是不是说,禁军都统已经倒向王后,对王后唯命是从了?
如今王后不仅派清候接管了父王的灵柩,而且还派人接管了东宫,这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可我还是不能那么快的决绝,关键在于清候李方仲怎么选择。
我对王飒说:“保护本宫的安全,你以为本宫的安全还用得着你来保护吗?本宫府中之前的人呢?”
王飒答道:“回殿下,东宫府中之前的所有人都被王后调出了上都,臣是几天前才接管东宫府的,具体事宜臣也不太明白。”
前几天就接管了?看来王后早就有所预谋啊,一边派人接管父王灵柩,另一边又派人来监视我,看来王后是做好了准备武力易主的准备,可就算王后准备得如此周全,二弟李方仲会真的造反吗?
我有些气愤的说:“本宫府中的人岂是王后说调就调的,还有你,马上带着你的人离开东宫,否则别怪本宫翻脸不认人!”
王飒没有说话,也没有带人离开,就那么一直站在我的面前,我被他逼得有些急了,直接拔出剑来抵在王飒的脖子上:“本宫说让你带着你的人赶紧滚!太子的话你就当做耳旁风吗!”
其他人见我拔剑抵在王飒脖子上,也纷纷拔剑指着我,这是什么意思啊,这时候王飒朝他手下挥了挥手,示意们把剑收起来,而王飒则是对我说:“殿下请慎重,臣是奉王后之命保护殿下,请殿下不要让臣为难才是!”
我已经气到了极点,他们居然敢对我刀剑相向!这个王飒是何许人也我不清楚,反正三年前我是没有见到和听到这个人的名字的,我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这三年来,王后肯定在宫中安插了许多的亲信,否则这王飒也不可能在我的面前嚣张跋扈。
我才刚来到这王宫,有许多事情我都不知道,形势我也看不清,不知道自己的处境,父王驾崩前有没有留下什么辅政大臣我也不得而知,反正,父王驾崩前发了一道王诏,就是说他驾崩后由太子继位,这点倒是真的。
听他这么说,我还真想一剑把他给砍了,可还是把手里的剑从王飒的脖子上拿了下来,这时候如果和他们硬拼肯定讨不了好果子吃,如今王后掌握实权,宫里宫外都被王后掌控住了,我还是小心为妙。
我把剑收回剑鞘,撞开王飒朝府内走去,王飒想带人跟进来,我瞬间又拔出剑来指着王飒:“不要跟着本宫进来,本宫只说一次。”
王飒想了想就带人退到了府外看着我,我把大门关上,来到了寝安殿,把所有太监宫女都给赶了出去,然后躺在床上,深深的吸了口气。
这上都的天已经变了,自父王驾崩的那一刻就已经变了,我是真不明白,父王为何要把我调到北境督军?明明立我为太子,却不让我从政,反而调我离开上都,到那鸟不拉屎的北境去督军,真是搞不明白。
为今之要务,是要赶紧秘密调集河西军,如果王后和清候真的造反,第一件事就是攻占上都,只要把上都守住,任他们怎么称王称帝都没有用。
我是先王指定的继位者,有遗诏为证,如若王后与二弟造反,那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只会被当作篡位,这种事情,我相信二弟是不会做的。
而且上都根本已经被王后死死的控制住了,我一点权力都没有,这时候只能寄望肃亲王,也就是我的王叔扶持我才行。
王叔的河西军虽说人数比不过王宫所掌握的,可只要我以太子以及新王的身份发布勤王令,整个岐国郡府应该还是会有郡守带兵前来勤王的吧?
可是接下来几天都没有王后和清候造反的消息传来,李义已经把河西军召集到了岢城,如果上都突发情况,两个时辰内就可到达上都持援。
我是这样想的,如若王后真的造反,就让河西军直接攻占上都,把上都内的王后的所有势力全部清除掉,然后死守上都,等待各地郡府郡守带兵勤王。
可如若王后和二弟没有造反,那就让河西军悄悄的退回河西,就当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在我到达上都的第七天,王后和清候就扶灵柩回到了上都,随行的甲士护卫不过几千人,看来清候李方仲还是选择没有造反,但是王后的脸色就不太好了。
我相信二弟是对的,从小二弟就与我玩得最亲近,而且当初我被立为太子,二弟为没有表示什么,说是将来等我当上了岐国的王,就应当克己勤勉,富国强民才是。
虽说我三年前就被调离上都,可二弟也被调到了南境统兵,不知道为什么,父王让我到北境督军,让二弟到南境统兵,三弟则是因为身体原因,没有调动,后来三弟主动请求调离上都,到西境去,结果父王答应了,就这样,我们三兄弟就在三年前就分开了。
心乱如麻的我在上都等了这么多天,没有等到二弟李方仲造反的消息,反而等到了二弟扶灵柩到达上都的消息,我自然的欣喜万分,让王叔把河西军给调回了河西,我则去南门迎接父王灵柩回宫。
我在南门等候着灵柩卫队,看到远处来了一大队的人马,我看见将旗写着仲字,便知道这是二弟扶灵柩来了,马上让人打开城门,迎接先王灵柩进城。
等到二弟来近了,只见二弟神采奕奕,给我的感觉还是三年前的那份老实本分的感觉,没有心机的二弟,才是我真正的二弟。
清候看到我的第一眼就是作揖,说了声殿下,我急忙把他扶了起来,笑了笑,盯着他说道:“二弟不必多礼,当下之际还是先给父王发丧,之后你我二人再叙长谈。”
清候点了点头便让人把父王的灵柩送进了城内,这时候王后的车驾跟在灵柩后面,灵柩刚进城,王后的车驾就到了我的面前,我朝王后乘坐的马车作揖道:“本宫见过王后。”
王后探出头来,脸色明显的不好,说:“殿下多礼了,只是,不知殿下什么时候到的上都,竟然没人禀报本后,真是让殿下憋屈了。”
我回道:“王后说笑了,王侍郎可是陪了本宫好几天了,本宫并没有觉得憋屈,还多谢王后的美意了。”
这时候我回头看了看站在后面的王飒,王飒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兴许是觉得王后没有举事而郁闷吧。
曾王后“哼”了一声道:“殿下也真是心宽仁厚啊,不知阜候来了没有?”
我道:“三弟体质不好,况且阜候府离上都又远,估计到达上都还需要好几天。”
王后没有说话,命人驾车往前走了。王后一走,王飒也跟着离开了,我和清候李方仲也上马边走边谈,清候问我:“怎么不见义王叔?”
义王叔就是肃亲王李义,二弟和我跟肃亲王李义的关系一直很好,从小就经常跟着王叔,时间一长,我跟二弟也有了王叔那种比较沉稳的性格,还有许多东西都是王叔教的,因此二弟李方仲现在提及王叔,我倒不觉得意外。
我回道:“王叔正在宫中准备父王的大丧之事,所以就让我来南门迎接父王灵柩,话说,不应该是陆武扶父王灵柩回上都发丧吗,怎么换成你了?”
清候有些无奈的说道:“父王驾崩后,母后就连发三道喻旨让我带兵去接管陆武护送灵柩,本来我不想去的,可后来母后亲自到了我账下,我才带兵接管了陆武,护送父王灵柩回上都。”
清候接着说:“大哥,我母后她,原本是想让我乘机举兵起事的,可现在正值父王大丧之日,我怎么可能会举兵起事,待大哥继位后,还望大哥不要为难我母后,二弟先在此谢过大哥了。”
清候就是这么诚实。
可是,为难就说得有些不着边际了,其一,我尚未登基为王,其二,大权尽被王后所掌控,为不为难那都是后话了。
我点点头表示答应。
回到了宫中,肃亲王李义便立刻着拟父王的发丧之事,整整用了半个月才把父王给安葬了,又为其父王守灵了一个月,我登基之事就延迟到了三个月之后。
三弟李方启在二弟进城后的第三天也来到了上都,我们三兄弟又为父王守了一个月的灵位,原本是不想让三弟一起守灵的,可三弟死活要一起守灵,也只好让他跟我和二弟一起守灵了。
在这里说一下,曾王后不是我的亲生母亲,我和清候的关系就是同父异母的关系,我母后原本才是王后,可母后走后,曾氏才被父王册封成为了王后,我和三弟李方启的关系也是如此,不过三弟还好,三弟的母后为了照顾三弟,便跟着三弟一起到了西境去了。
我登基那天,有密探来报,说是晋国在岐晋边境有大规模的调兵迹象,这件事就成为了王后极力拉拢军事领导权力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