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穷志短
岐献王二十四年,岐王李虺在岐晋边境巡查途中驾鹤西行,由跟随岐王巡查的将领陆武扶先王灵柩回岐国上都发丧,那时候,我正在北境督军,后来肃亲王李义派人来报,说是父王在巡查途中驾崩,让我赶快回到上都,听到父王驾崩,我便即刻启程赶回上都。
我是三年前就来到北境督军的,但是父王并没有给我任何实权,只是让我去北境督军而已,虚职无实,又无绕过兵部和御史台的直接禀报权,并且我也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向父王禀报,所以,三年来,说是让我督军,无非就是让我来到北境练练而已。
虽然我贵为太子,但是在北境并没有享受到更好的待遇,每日同士兵们一同吃喝拉撒睡,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这种生活。
北境军中有个老军士,曾经同北燕打了好几场大仗,几乎每场战争都极其惨烈,但那个老军士还是活了下来,只是左眼瞎了,之后因为身体的原因,老军士不再上战场,而是待在驻军营地给马喂草。
可老军士毕竟是打过几场大仗的,也学会了一些功夫招式,对统兵经验也是相当的不错,后来我到军中,因为跟老军士志趣相投,又因为是太子身份,老军士便把一身的功夫和统兵经验都传给了我,我跟着老军士学了三年,也还是学有所成,功夫练得也不错,排兵布阵也是错错有余,就是用兵策略学得不太行。
可我还没把老军士传给我的这些东西运用到现实中,肃亲王便派人通报我,说是父王驾崩,让我赶紧回上都。
这也就意味着我要回上都继位,成为国君了。那日,我跟老军士在营地告别,我说:“老先生教了学生这么多,学生无以为报,如若此次回都,顺利继位,学生便把老先生调到上都做事。”
老军士看着远处,若有所思的说道:“殿下不要忘了,老夫日子还长着呢,我在这里待了快二十年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恐怕没人比我更为熟悉了,我还是更愿意待在这里啊!殿下回都继位为王,那便是我大岐的王上了,到那时,殿下恐怕就没时间来看望老夫了吧?”
我赶紧说道:“先生言重了,先生三年来教了学生这么多,学生永生难忘!只是先生饱经战乱,难道不愿回上都安歇一下吗?”
老军士摸了摸胡子,笑着说道:“上都形势凶险,人心难测,老夫就不回去了,只是还希望殿下,离开了这里,行事一定要千万小心,如若殿下遇到了实在不能解决的事,再来这儿找老夫吧。”
说罢,老军士就一边大笑一边走了。我当时认为老军士肯定是知道些什么,只是不想跟我说罢了,老军士二十年来从未离开过驻地,怎么会知道上都形势凶险?
就这样,我就骑着快马,日夜兼程的赶回了上都。
可等我回到上都时才发现,上都根本就没有一点“国丧”的氛围,大街还是比较喧闹的,我骑着马进了上都,直奔岐国王宫。
岐国王宫,我三年前离开了这个地方,三年后我又回来了,只是这次回来,岐王宫给我的感觉却不大一样了,虽说宫墙还是三年前的一样,可明显变得破败不堪了,而且我发现守宫门的侍卫居然变成了禁军来守门。
来到岐王宫近前,我下马,直接来到禁军面前,拿出令牌,那禁军接过令牌看了一眼,便立马跪下,双手捧着我的令牌说道:“恭迎殿下!”
随即其他守门的禁军也跪了下来,我拿走令牌,问禁军说道:“宫门守卫什么时候变为禁军来把守了?还有,肃亲王在宫里面吗?”
那侍卫拱了拱手:“回殿下,宫门守卫改为禁军是王后下的喻令,几日前就开始变更了,今日早晨肃亲王就进宫去了,没有从南门出来,想必还在宫中。”
我点了点头,指了指我骑来的那匹马:“把它牵走,本宫这就进去找肃亲王。”
说完,我就进宫去了。
王宫还是三年前的那个王宫,可我居然连一个熟人也没有见到,我把王宫都给找了个遍,就是没有看到肃亲王。
原本我想出宫去肃王府,结果还没等我到肃亲王府,就看见有个老人一瘸一拐的朝我跑了过来,我远远的就能看到,这人就是肃亲王李义。
李义跑到我的面前大声喘气,看样子刚才跑得也是挺累了,不过这不是重点,我双手扶着肃亲王,问:“王叔,我父王呢?”
肃亲王李义深吸了两口气道:“殿下,王上他,还没到上都。”
我皱着眉头道:“还没到上都?北境比岐晋边境离得还远,我都到了我父王的灵柩还没到?王叔,你实话告诉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了?”
李义抬起头看了看周围,见没人后便用手搭着我的肩膀,小声的说:“前几日有御史跟我说,说是陆武故意走得那么慢的。”
我大惊道:“陆武要扶我父王的灵柩逼宫?”
李义摇摇头说:“陆武他没那么大的胆子,况且王上驾崩的消息早已传遍全国,现在是国丧期间,要逼宫他也得找对时候,这时候逼宫,这不是找死嘛。”
也对,我父王刚刚驾崩,这时候陆武要是用我父王的灵柩逼宫,肯定会引起朝廷上下的不满,可问题是,陆武如果要逼宫造反,那么他想扶持谁?
我把这个问题跟李义一说,李义反倒没有感到一点惊讶的样子,说:“据我得到的消息,陆武走得慢是因为有王后给他的喻旨,前几天王后也出宫了,让我留守上都,准备国事。”
曾王后的喻旨?
我有些不太明白的说道:“王后的喻旨?太后为什么让陆武走那么慢?还亲自出宫了,让您留守上都,王后这是想干什么!”
这时候李义又心平气和的说:“如今王上突然驾崩,是个王子的都想坐上王上这个位置,王后出宫,多半也是为了此事。”
夺位?
王子就三个,三弟李方启根本就没有这种想法,而且因为生理上的缺陷,早就无心争位了,二弟李方仲更是成熟稳重,断然不会夺位,而我是立了好几年的太子了,夺位这种事情,应该不会发生吧。
王叔似乎能够窥探我的想法,对我说:“殿下不要忘了,王后前几日就出宫去了,之前王后已经让清候带兵接管陆武扶王上的灵柩去了,现在这个时候,应该已经交接完成了。”
已经让清候带兵去接管陆武了,而清候,不就是我二弟吗……
难不成我二弟李方仲要造反?在我看来是断然不可能的,除非王后此行出去就是为了此事,唆使李方仲造反。
在我没有头绪的时候,肃亲王李义又对我说:“殿下,如今讨论王后到底是不是想要逼宫已经没有意义了,当下之际,应该是想一想如何应该应对这种事情的发生,如果王后真的劝服了清候起兵,再加上陆武的配合,岐国危矣啊!”
此时的我有些理不清,什么叫如果清候真的起兵造反,岐国危矣,在我看来,二弟李方仲不会起兵,也不会造反,岐国也不会危矣。
我转过头对肃亲王李义说:“王叔,万事不能那么快决断,假如王后和二弟不会起兵呢?我们却在上都排兵布阵,那岂不是显得我们早就有易主之心了吗?到时候我在继位,难免会失了群臣之忠心。”
李义看了看我又仔细想了想说:“是老臣心急了,那依殿下之意,该如何决断?”
我说:“王后想助二弟登上王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若王后此时控制住二弟,起兵造反也不是不会,如若王后真要造反,恐怕朝臣多半已经倒向王后那一边了,我手里又无兵权,但这事又不可不防,还得指望王叔了。”
李义点了点头道:“殿下的意思是,要老臣调集河西的军队用来防守王后?”
我说:“河西军队四万多人只听王叔您的,王后没有那个权力去河西下达喻旨,就算有,恐怕河西军也没人会听王后的喻旨吧?”
河西军是肃亲王李义早年自己建立的一支为了防守河东梁军进犯的军队,这些年梁国一直不断向东发展,根本无心在河西这边下功夫,因此河东梁国的守军还不足河西军的一半,调集河西军来防守王后是最佳的选择。
我问李义清候扶王上灵柩到哪里了,李义说:“据探子来报,已经到达定州了,不日就会抵达上都,随行的不仅有清候的五万兵马,还有陆武的两万兵马,要是在上都打起来……”
我打断李义的说话:“不会打起来的,王叔请放心,我相信二弟不会造反的。”
于是我和李义就散了,李义去调集河西军到离上都不远的桐城来,主要是为了防止上都发生叛乱好及时增援,而我的话,就静观其变吧,要是清候李方仲真的造反的话……
这时候我漫无目的的走着,在王宫中碰到许多大臣,不过也都是行下礼而已,没有太多的交流,我跟文臣交际不多,且远离上都的政治核心三年之久,我分不清谁是奸臣谁是忠臣,也没有标准来去判定谁是奸臣谁是忠臣。
或许很多大臣都觉得我不应该当上太子的,因为我在朝廷之中没有一点的人脉,也没有一点的兵权,不懂得如何在这凶险万分的朝野之中生存。
我突然觉得上都真的是一点都不适合我待下去,我在这里感到孤单,感到莫名的烦躁,还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如今,谣言四起,说是王后要同清候起兵造反,更是让我心乱如麻,这岐国啊,死了一个王,怎么就乱成这样子了。
都说人穷志短,可我现在才发现,尽管我锦衣玉食富丽堂皇,也还是没有什么大作为,虽在外活得潇洒,可回到上都后,才发现自己一没人脉,二没兵权,好歹也是个太子啊,竟然混成了这个模样。
好在我王叔肃亲王李义是支持我的,从这个时候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有所大作为,让所有人都要看得起我这个太子,而不只是让我拥有“太子”这个虚名地位而已。
既然要有所大作为,肯定是先要登基为王,当所有的权力都聚集在我身上的时候,所有人才会心甘于我,为我做事。
殊不知,到我当上了岐王的时候才发现,我的权力尽数被太后被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