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社会科学普及春天的来临
——寄语社会科学进社区丛书出版
历时8年之久、承载着全省30多万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心愿的《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下称《条例》)自2014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了。这是我省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大事,对整合全省社会科学资源、提升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水平、发展和繁荣广东社会科学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预示着我省社会科学普及春天的到来。
一、社会科学普及立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社会科学普及是指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活动。社会科学普及就是要向全社会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使广大干部群众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更好地认识规律,推动工作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有利于推动文化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基层,有利于实现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同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有利于促进文化惠民和改善文化民生。
社会科学普及正是通过建立没有围墙的“开放型大学”,让专家学者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搭建专家学者与公众交流学习的桥梁,帮助全社会树立全民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培育社会理性。
二、社会科学普及立法是提升社会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我省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强调要“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建立百个优质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这为我省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我省社会科学普及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省社科联按照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发挥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科学普及平台载体,建立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机制,提升社会科学普及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科学普及立法等,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打造了“岭南大讲坛”、“社会科学普及周”等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品牌,编写了大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建立了一批功能完善、分布合理、作用积极的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开展了主题鲜明的形势教育宣讲活动,有力提升了社会科学普及的社会影响力。但总体来说,我省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还存在着人员经费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亟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并予以解决。
《条例》的实施是法治广东建设的重要创举,有利于提升我省社会科学普及的管理水平,发挥立法对社会科学普及事业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建立起促进社会科学普及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我省社会科学普及事业有法可依,必将有力推进我省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不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社会科学进社区丛书是宣传贯彻落实《条例》、推动社会科学普及“三贴近”、“三深入”的崭新尝试
《条例》明确规定,社会科学普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组织,应当根据全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结合自身学科优势,组织创作社会科学普及作品、撰写社会科学普及读物,以及举办讲座、论坛等活动方式,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为在城乡社区深入推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广东省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会积极履行职责,在广东省社科联和社科院的直接指导下,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全面启动社会科学进社区丛书编辑出版工作。首批三本书,即《新型社区理论读本:中国人的新型生活共同体》、《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读本》、《人大制度普法读本》已经完稿,即将向社会推出。这套丛书通过向社区干部、群众广泛宣传社会科学、法制安全知识,实现社会科学“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深入”(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是推动社会科学普及社会化的一次崭新尝试。
社会科学普及的春天已经来临。我衷心希望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社会科学、法制安全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工作,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介绍“中国经验”、解读“中国道路”、传播“中国声音”,全面提升中国“软实力”,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条例》颁布实施和社会科学进社区丛书出版之际,我写下以上寄语,是为序。
2015年元旦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