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数字全球化:流量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流量经济对旧的经济研究范式提出巨大的挑战,并重新定义了经济学对于资产、产权乃至公有、私有的界定和理解。流量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地产生并改变产业经济的面貌,主要还是得益于全新的技术革命所引发的技术经济范式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提供了最关键的技术保障。
流量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产业的连续性创新和指数型发展,以及全新的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通用技术集群在各个领域的普遍生成和广泛应用。随着早期投入阶段过渡到后期的收获阶段,新的技术基因开始与各个产业的关键要素发生化学反应,互联网产业与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通过跨界合作、融合创新等方式催生出前所未有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生态。
一、流量经济催生了轻资产化
“轻资产模式”的概念最先由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它是指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研发和营销等高价值链环节,而将占用固定资产较多的生产制造等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从而降低企业的资本投入,提高投入产出比,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后来国内外学者对轻资产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渐将“轻资产模式”的概念统一为:企业将长期积累形成的轻资产作为企业的关键性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通过轻资产本身固有的杠杆效应,实现对有限资源的优化整合,逐渐形成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竞争优势。
轻资产模式的出现,为企业应对当今日益紧缩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指明了一条可行的出路。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所带来的筹资和利润空间压缩的困境下,传统的以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为重点的重资产运营模式难以为继,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摒弃传统的重资产模式,转而投向轻资产运营,开创了以无形资产代替有形产品、虚拟经营代替实体经营的轻资产模式时代。
博弈论意义上的“以小博大”式轻资产运营方式,正是流量经济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它以较少的自我投入,以资本流通为杠杆,支配和利用大规模的他人资本或资产。这种模式有三个特点:一是紧扣核心专长,就是将非核心业务出售或外包出去,企业只需花费较少投入集中发展自己最擅长的某一领域或方面,如自身研发、市场营销和后期服务等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的环节。二是操控产业链,即选择并控制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或关键链,据此实现操控、杠杆或节制整条产业链的轻资产运营。三是品牌引领,品牌属于无形资产,也是一种竞争力最强、赢利能力最强、最稀缺、最具价值的轻资产。品牌营销是轻资产运营的核心和旗帜。轻资产运营的最高境界就是纯品牌营销,企业只需拥有品牌(当然还需保留一种高超的业务外包整合能力)就可以控制市场规模与结构。此时,企业的轻资产效用达到了顶点或极限。
二、流量经济催生了去中心化
当万物互联、信息互通使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资源配置、产业链中重要的中心节点时,就实现了最理想的市场状况——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环节中的交易成本将达到最低,经济效率及经济福利将实现最大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长期中心化金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垄断型、资源优势型的中心和强中介向开放式平台、服务导向型的多中心的转型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区块链技术是继互联网技术之后的又一大技术革新,它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结合将推动下一代全球信用中心的构建和价值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将颠覆传统信用中介机构所扮演的中间人的角色,满足人们的信用需求,将在金融中介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甚至重塑世界经济格局,为整个世界的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开放、透明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罗伯特·希勒(Robert J.Shiller)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中描述了这一目标。希勒教授是理想主义者,他相信人性的光辉,“通过技术安排为公众的利益重塑金融业,把金融业作为人类财富的管理者;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让金融业为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服务。全民的广泛参与也会打破金融的精英权力结构,使得金融民主化,并实现财富分配的公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也认为,《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中的理想,可以通过区块链的非中性化模式设计,来促进更多主体(节点)的参与及金融话语权提升。
尽管当前对区块链的探讨更加侧重于数字货币和金融领域,但究其根源,它是能够促使当前的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过渡,为更多领域的金融和非金融创新奠定基础条件的底层技术。“我们应该把区块链当成类似互联网的事物——一种综合的信息技术,其中包含多种层面的应用,如资产登记、编写清单、价值交换,涉及金融、经济、货币的各个领域,像硬资产(有形财产、住宅、汽车),以及无形资产(选票、创意、信誉、意向、健康数据、信息等)”,“但是,区块链的概念远不止于此:它是任何事物所有量子数据(指离散单位)呈现、评估和传递的一种新型组织范例,而且也有可能使人类活动的协同达到空前的规模。”
随着流量经济发展的深入,区块链技术带来的革新也将经历三个阶段。区块链1.0对应的是数字货币,这方面的应用和现金有关,包含货币转移、汇兑和支付系统等。区块链2.0对应的是智能合约,这方面的应用主要在经济、市场、金融领域等,但其可延伸范围比简单的现金转移要宽广,可以涵盖股票、债券、期货、贷款、按揭、产权和智能合约等。区块链3.0则对应的是超越货币、金融、市场以外的应用,主要在政府、健康、科学、文化和艺术方面。
三、流量经济催生了制造业服务化
继高端化、智能化之后,服务化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其背后的主要动力在于: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顺畅流动,从而带来经济组织结构的改变,引起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变化,进而实现经济组织形态由静态的存量向动态的流量转换,导致传统产业界限被打破,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有机融合成为可能——制造企业不能仅局限于研发、制造、产品销售和提供简单的售后服务,还要为客户提供越来越多的高附加值服务,比如个性化定制、综合解决方案、智能信息服务等。近些年,装备制造、白色家电、电子信息消费品以及衣饰家具等行业呈现出典型的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企业开始从生产加工向材料供应、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管理服务、营销推广等环节延伸,帮助制造企业摆脱对资源、能源等要素的投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增加附加价值、提高综合竞争力。
制造业服务化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心,以产业链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增值为目标,通过对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的优化升级和协同创新,实现制造业价值链的延展和提升。服务化意味着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即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制造企业由提供产品制造为核心向提供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的过程,既可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又能延伸制造业价值链。一些发达国家的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高达70%,服务正成为越来越多制造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的主要基础,成为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来源。
放眼全球,惠普、戴尔等计算机企业早已开始从卖硬件向卖服务转型;耐克等企业通过产业链重组,逐渐将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集中开展产品设计、品牌维护等,从制造企业转型为服务提供商;而在分享经济风生水起的当下,奔驰、宝马等车企也纷纷推出汽车分时共享业务,抢占租赁服务市场……全球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趋势愈加明显。
四、流量经济催生了经济数字化
以数字化为载体的流量正在改造着全球传统的经济体系。2015年,数字形态的服务和产品已占据全球服务贸易比重的63%和产品贸易的13.1%。数字化平台不仅直接促进了跨境产品和服务交易,并且不断通过对物理、实物形态的产品流进行数字化转换与包装,以实现价值的永续和增值。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的实体形态“存在于”哪里已经不那么重要,哪里是全球要素及信息网络的功能性枢纽,以及高端专业服务业的关键所在地,哪里才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中价值与重要性的核心体现。
五、流量经济催生了平台化
流量经济中网络化高度发育,进而形成了多形式的流量平台。第一层由各种交通运输线路、各种通信线路设施以及各级城市构成,这也是流量经济中最为典型的空间硬件载体平台。第二层是世界各国企业、公司等生产基本单位所构成的网络,尤其是作为全球经济活动主体的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必然引领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人才流和技术流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流动。第三层是促成各类经济要素交换和配置的平台,包括资金平台(证券、保险交易所)、商品平台(大宗商品平台、期现货交易所)、技术平台(人才市场、科技会展、学术会议)、信息平台(金融、航运数据中心)等。流量越大,对平台的要求就越高;流量越交错跨界,对平台的结构要求就越复杂。可以说,平台经济是随着流量经济规模的壮大而形成的,而流量经济的规模壮大也是平台经济推动的,两者是一对孪生兄弟。
六、流量经济催生了城市空间节点化
依托以上载体,生产要素与商品的流量将在区域间的经济合作、贸易交流、资源整合等需求驱动下不断积聚和扩散,而流量汇聚或集中的“枢纽”便是“节点城市”。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的过程中,全球顶级城市率先形成流量化经济特征,建立起以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球城市网络的节点城市。如现阶段世界经济和金融流量汇聚的中心在美国的纽约、欧洲的伦敦和日本的东京;而新加坡、伦敦和香港则构成了国际航运货流和客流的三大核心节点。节点城市的作用在于“控制与影响”,即对四面八方的各种经济流形成吸引,再对其进行加工、充足、再造与增值,并通过网络和平台辐射到全球各地。节点城市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产业体系的跃迁和高级化,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成为节点城市的主导产业。根据节点的规模及其在流量网络中作用场的范围大小,可以将节点城市划分成不同等级,如国内地方节点城市、国家级节点城市、国际性区域节点城市、全球节点城市等。
综上所述,在流量经济环境中,新的发展模式要求增强对各类要素流量的承载力、控制力、运作力和辐射力,放大流量的附加值,促进各类经济要素有机组合、协同创新。其本质是打破行业边界,重组产业链条,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创造更大的流量经济集聚与辐射效应。流量经济饱含潜力,发展流量经济,也是为未来积淀能量。在未来的发展中,谁能控制与引导流量,谁就能赢得发展主导权,占领竞争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