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经济: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分析框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流量经济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既然信息化时代经济的流量化已取代经济存量规模成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不是可以把具有这一重要特征的经济形态称为“流量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下,经济运行的方式、经济运行的动力以及对经济运行的评价方式是不是会发生重要变化?我们首先从流量经济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一、流量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纵观现有文献,流量经济的概念较早是由周振华和韩汉君(2002)针对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模式提出的。他们认为流量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是指一个地区以相应的平台和条件,吸引区外的物资、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资源要素集聚集中;并在该地区重组、整合和运作,进而带动各产业部门的发展;再以由此形成并倍增的经济能量向周边乃至更远的地区辐射。通过高效、有序和规范的流动,各要素实现其价值,并且通过循环不断的流动,要素流量的规模不断扩大。由此,达到该地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周振华,韩汉君.流量经济及其理论体系[J].上海经济研究,2002(1):21-31.。在这之后韩伯棠等(2003)对周振华和韩汉君提出的流量经济概念进行了进一步探索,确定了流量经济中要素流量的内容,同时认为流量经济的理论基础是聚散效应理论和区域空间结构理论韩伯棠,艾凤义,张平淡.流量经济的若干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3(7):15-19.。孙希有(2003)给出的流量经济定义认为,流量经济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依靠经济要素或生产物的流动而带来经济效益与发展的经济存在形态的总称。流量经济有两种存在形态:一种是站在某一区域发展的视野,以区域自身相应的平台或条件吸引外埠的物资、资金、人力、技术、商人、信息等经济发展要素向区域内集聚,通过各种资源要素在区域内的重组、提升式的有限期滞留、借助式的经过等,来促进和带动区域内发展,再通过区域内的资源要素向外部的输出、流动等,既使本区域得到发展,又带动和服务外区域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经济现象。另一种是站在区域间发展的视角,通过推动和促进经济要素或生产物的相互流动,因经济要素或生产物重组、互补等产生经济效益,从而使各区域间有机协同发展所产生的经济现象孙希有.流量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6-12.

本书试图在借鉴和总结周振华和韩汉君(2002)、孙希有(2015)以及沈桂龙和张晓娣(2016)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对流量经济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和完善。周振华和韩汉君(2002)以及孙希有(2015)对流量经济的定义依然局限于空间要素的流动,但在信息化时代下,一部分的要素流动是在实体网络中进行,还有一部分的要素流动则是在互联网等虚拟网络中进行流动,物理空间已经不是唯一的载体。因此,本书对流量经济重新定义如下。

流量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它是指信息、人才、货物、资金和技术等经济要素在以各种要素交换配置平台等为载体所形成的实体或虚拟网络中进行流动、重组、整合和运作,最终形成一个活跃的经济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网络中的主体具有“控制与影响”的作用,通过对经济要素流的吸引、再造、增值和辐射,使经济要素在整个经济网络中高效流动,并使得要素流量的规模不断扩大,最终达到经济要素最优配置和经济系统持续发展的目标。流量经济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其与旧的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如下:由于工业化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机器自动化生产模式对人类体力和双手的解放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因此在工业化时代体现一国经济实力的指标主要是人均装备水平。而在流量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条件下,体现一国经济实力的指标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考察,在总体层面上,一国对各种经济要素流量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将是体现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从人均层面来看,流量经济条件下,人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将成为决定和衡量一国经济要素流量配置效率的重要指标,进而会对该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实力产生深远影响。

在上述定义里,主要有四个重点。

(1)明确指出了流量经济体系下的经济要素和流量载体的具体所指。其中流量经济当中的经济主体主要为空间城市和企业,流量经济的要素主要为信息、货物、资金、人才和技术。

(2)本定义强调了实体网络和虚拟网络均为流量经济体系下要素流的流动渠道,这种定义方式更加符合当前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背景,并且突出了信息通信技术在流量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本定义强调了流量经济形态是一种经济动力系统。因此,经济主体间的相互联系和互动影响应该得到重视,即各个经济主体之间不再是互相孤立的,经济主体之间通过要素流动这个网络被联通,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方式对经济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4)本定义对经济要素流在网络中流动的机制和目的做了简单叙述,并对经济主体的作用做了介绍。经济要素在网络中的流动是在信息流的引导下,各个经济要素追求自身边际收益最大化的结果,其最终结果是达到经济要素的最优配置,且该最优配置属于动态的最优配置,经济环境和条件的不断变化催生新的要素最优配置组合,而不断达到全新最优配置组合的方式便是通过要素的快速流动和迭代,最终使经济系统达到持续发展的平衡增长路径水平。

二、流量经济的基本特征

根据上述流量经济的概念和内涵,流量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数字化、平台化、共享化等。

(1)流量经济是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是依托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以信息的快速流动与传播为先导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态。因此,流量经济呈现出显著的数字化特征。流量经济的数字化特征主要表现在数字化信息在流量经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信息通信技术在全球经济各个行业和领域当中的应用,使得经济要素的流动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可以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实现经济资源配置所需的跨时空流动。而上述数字化特征已经被学术界描述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称为“数字经济”。而数字经济正是流量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在其《2017全球投资报告——投资和数字经济》报告中指出,数字经济是全球投资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它可以提升所有行业的竞争力,为商业和创业活动提供新机会,帮助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和参与全球电子价值链;它也为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数字跨国企业的海外销售额占其销售总额的70%,但其资产只有40%位于海外,能够对资产进行如此形式的配置,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数字技术的运用和信息的瞬时高效传播使得资源的配置在虚拟数字网络空间当中进行。数字技术在全球各行业供应链中的应用将会深刻影响国际生产。而其影响国际生产的作用传导机制便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实现要素在不同维度的流动和高效配置。这一表述正与我们对流量经济的界定特征相吻合。

(2)要素的流量化是在一定“流动空间”范围内的流量化,且该“流动空间”需要有满足经济要素充分便利流动的不同层次的平台,这就是流量经济的平台化特征。早在1996年曼纽尔·卡斯特尔(Manuel Castells)就提出了世界城市是一个“流动空间”的概念,并指出,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进程,这个流动空间存在于三个层次:电子通信网络、物质网络(由商品、信息、劳动力和知识流动构成)和精英网络。各种交通、通信设施以及不同层级的城市构成了流动空间的第一个层次;而各种类型的公司和市场主体及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对经济中的各种要素资源的带动作用构成流动空间的第二个层次;最后是针对不同经济要素的服务性平台,比如资金平台、商品平台、技术平台等,构成流动空间的第三层次。现实当中,上述三个层次的流动空间基本都被概括在城市当中,各种经济要素流量在城市聚集,经过城市的加工整合之后再流向世界各地。

(3)流量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共享化。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在信息流的引导下,在高度生产力水平下引致的各种供给过剩问题使得流量经济的共享化成为必然。当前耳熟能详的共享经济在本质上是流量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共享经济作为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过程中的全新产物,其对经济的运作和发展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导致产能极度过剩,原有的存量经济理念被逐渐打破重构,“流量共享”理念逐渐对传统的“存量分配”理念造成冲击,同时也带来对传统产权制度的挑战,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转换,只有通过流量经济才能够真正实现。

三、流量经济与存量经济的联系和区别

我们认为,存量经济是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形态,而流量经济则是信息化时代的经济形态。尽管流量经济的概念早已提出,但由于当时并没有进入到真正的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信息化高端时代,所以人们对流量经济的看法还比较粗浅。而当我们进入了信息化高端时代,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相对于存量而言,流量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其规模的扩大和流速的加快,而在于这是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

对比一下存量经济与流量经济,会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

首先,流量经济是在存量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存量在不同地区、行业或者产业上的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是流量经济得以发展的动因,因此,存量经济是流量经济的基础。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经济要素在不同地区、行业或者产业之间的流动,本质上是经济要素对自身边际收益最大化追求的体现,而不同地区、行业或者产业间经济要素边际收益的差距则与该地区、行业或者产业存量经济当中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有关,当某地区、行业或者产业的存量经济中,某种经济要素供给过剩,根据要素边际收益递减原理,该要素的边际收益将降低,最终使得该要素向边际收益高的地区、行业或者产业流动。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的高速瞬时传输使得经济要素的流动更加趋于频繁和理性,最终,越来越多的要素存量转变为要素流量,形成了经济的流量化特征。

其次,存量经济向流量经济的转变的可能性是以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在信息流引导下,各经济要素能够快速理性地流动和配置为前提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要素流动减少了过去的被迫性和盲目性特征,要素流动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经济规律,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条件的改善,使得要素流动本身带有越来越强烈的要素优化配置的功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存量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依靠要素的投入(投资)和扩大再生产,而在流量经济条件下,即使在没有投资的前提下,通过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重新配置也能实现经济增长。这是当今流量经济与过去存量经济的一个重要区别。

再次,存量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是经济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静态集聚,这种经济形态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来了市场的分割。而流量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是信息化背景下的经济要素动态集聚与扩散,这种经济形态促进了不同区域市场之间的融合和扩展。这就意味着经济要素可以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范围内进行动态优化配置,使得经济的动态最优增长路径突破了原有市场分割和要素静态集聚状态的限制,资源配置不断逼近帕累托最优状态,达到更为高效的动态最优均衡增长路径水平。

最后,流量经济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其数字化特征、平台化特征与共享化特征使得各种要素在经济中的状态由存量状态转变为流量状态,各种要素流量得以在信息流的引导下进行理性高效地流动配置,这一重大变化必然会对原有的存量经济运作和发展形式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从供给侧角度来看,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原有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大降低,各种生产要素得以突破原有的流动配置界限,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这使得流量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活动比存量经济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从需求侧角度来看,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以智能化、信息化的特征形式提供更为符合消费者需求偏好的产品和服务,其本质就是利用大数据结合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信息,使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效率最大化。再结合流量经济的共享化特征,预测消费者的偏好信息和个性化需求,将这些需求不断地细分,导致产品的功能被进一步分化并且在不同消费者之间共享使用。同时制造业共享化发展趋势引致一批平台公司产生,平台经济带来的网络外部性使不同利益相关者主体围绕该平台集聚、整合,其所涉及的要素流量也被进一步优化配置。

在工业化时代(存量经济时代),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反复出现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但是如上文所述,流量经济的各种全新发展趋势能够不同程度地盘活存量资源,比如共享化的本质就是闲置资源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进而让商品流、服务流、数据(资源)流及(人的)才能流等要素流量具有共享渠道,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流量经济的数字化特征趋势则表示企业的生产过程将不再需要大量的存货资源以应对需求的意外变动,其智能工厂可以完全将这种随机因素纳入生产过程当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在流量经济条件下,全新的资源配置状态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熨平存量经济时代的经济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