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 “宅兹中国”的西周往事 何尊
年代:西周早期,公元前1046—前996年
尺寸:通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
材质:青铜
出土地:1963年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出土
收藏地:宝鸡青铜博物院
【引言】武王灭商之后,面临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周人自身的力量还比较单薄,殷商残余势力的威胁仍较为严重,可以说令当时刚刚建立王朝的周人领袖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在这种根基未稳的严峻情况下,周武王一方面积极安抚殷商遗民,偃武修文,马放南山;另一方面则在固守关中基业的同时,选定伊洛流域为重点经营的中心地区。周武王的这一宏大战略部署在成王时最终得以实现,定都洛邑,修建宫室,会集兵力,为周朝七百多年的国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废品收购站买来的国宝
1963年的初秋,阴雨连绵,陕西省宝鸡县贾村塬村民陈堆清早来到后院,不经意间发现坍塌的崖面有两道亮光。于是,他叫上妻子,搬来梯子,爬到崖上,用手刨出了一件铜器。随即两人将这件青铜器收藏在自己家中。后陈堆离开宝鸡去固原,而将此器交于兄弟陈湖保管。1965年,由于自然灾害,陈家生活陷入困境,难以度日。为了生计,陈湖将这件青铜器卖给了废品收购站,以废铜的价格换得30元钱。这件青铜尊不久被宝鸡博物馆的干部佟太放发现,感觉这是一件珍贵文物,因此就将此事汇报给了馆长吴增昆,吴馆长便让当时的保管部主任王永光前去查看。王永光以30元的价格将此尊赎回,收藏在博物馆内。这是该博物馆自1958年成立以来征集到的第一件青铜器,因此备受重视。1975年,国家文物局在北京故宫举办“全国新出土文物汇报展”,这件青铜尊被调往北京展出。著名的青铜器专家、时任上海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的马承源先生受命参与筹备,在清理何尊的铜锈时,他在器物的底部发现了12行铭文,并进行了初步释读,将之命名为“何尊”。文章发表后轰动了学术界,也使何尊身价倍增。
从造型上看,何尊为圆口方体。颈饰兽形蕉叶纹,与蛇纹组合,中段饰卷角兽面纹,圈足也为兽面纹,以细雷纹为地纹,高浮雕,兽面巨睛利爪,粗大的卷角耸出于器表。全器上下有四条大棱脊,造型雄奇异常,本身就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
何尊铭文拓片
见证“中国”的出现
何尊内底有铭文,除损伤3字外,现存铭文12行,共计119字。铭文可大体释读如下:
惟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丰,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弼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乌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劳于天,彻令。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锡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惟王五祀。
整篇铭文的大意是:周成王姬诵开始在成周营造都城,对周武王举行丰福之祭。四月丙戌这一天,周成王在京宫大室中对宗小子进行训诫,内容讲到宗小子的先父公氏归随于周文王,文王受到了上天所授予的统治天下的大命。武王在消灭“大邑商”之后,告祭于天说,我要以此天下四方的中心之地作为都城,来统治人民!成王还对宗小子说,你这个青年人应该看到你的父考公氏有勋劳于上天,要很敬重地祭祀啊!王有恭顺的德行,能够顺应上天,真是教育了我这个迟钝的人。成王的告诫结束后,何被赐予三十串贝。何为纪念这一荣宠,因而制作了这个祭祀的宝尊。时在成王第五个祭祀年。
从铭文可知,作器者名叫“何”,因此我们称这件器物为“何尊”。何尊的铭文记载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和成王完成武王遗愿营建成周洛邑这两个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据史书记载,武王灭商后,为了巩固政权,利于统治,认为伊水和洛水一带地理形势很好,于是在这里初步建造了一座城邑,用来镇压、安抚殷商的残余势力和友国,从而保证西周的胜利果实。这就是《史记·周本纪》中所记“武王营周居洛邑而后去”。这得到了何尊铭文“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的有力支持和证实。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君临天下,不久就发生了武庚禄父联合管叔、蔡叔的共同叛乱。接着,东方的熊、盈等国族和东南的徐戎、淮夷也一起叛乱。平定了这些叛乱后,成王继续营造洛邑。这与何尊铭文“惟王初迁宅于成周”相吻合。另外,何尊的铭文中出现了目前所知最早的、明确提出“中国”这一专有名词,这对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铭文所记的“中国”在当时指的是洛邑为“天下之中”,是西周的“中心之地”,这清楚地表明了西周的建都原则,也开创了以后历代王朝的建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