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叫“踢猫效应”,说的是一种因为坏情绪的传染而导致的恶性循环。故事是这样的:丈夫在公司挨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后,心情不好的他对着还没做好晚饭的妻子一顿抱怨。妻子不敢和丈夫争吵,就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的气无处可撒,就狠狠踹了一脚身边打滚的小猫。受惊的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卡车司机赶紧避让,却撞伤了路边的行人……
于是,一个原本平静的家庭,顿时变得山雨欲来风满楼。从丈夫进门的那一刻起,一家人当天的幸福,就因为他的表情被毁了。为什么进家门那一刻的情绪会产生如此大的“威力”?
我们可以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的“首因效应”来解释这一现象。“首因效应”指的是,人际交往中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会在对方的脑海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家人之间虽然不是第一次见面,但“首因效应”同样会起作用。因为回家,是你与家人的“再一次见面”,在这次见面中,家人会根据你的表情来判断你这一天的状态,并且在接下来的整个晚上,这个判断都会在脑海里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影响着家人的情绪和行为。
有一位家庭主妇,在她的家庭中,丈夫大方和善,孩子彬彬有礼,整个家庭都充斥着温馨、和谐的气氛。表面上看起来,她的家跟别人的家并没有什么区别,除了门口挂着的一个写有“进门前,请抛去烦恼;回家时,带快乐回来”的牌子。
“你用这个牌子提醒爷儿俩真的有用吗?”有朋友好奇地问。
她笑着解释道:“我并不是提醒他们,而是为了提醒我自己。有一次,我在电梯镜子里看到一张充满疲惫的脸,紧锁的眉头、忧愁的眼睛……把我自己吓了一大跳。于是,我开始想,孩子、丈夫看到我这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时,会有什么感觉?接着我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我原来认为都是他们不对,其实,我自己也有原因!第二天,我就写了一块牌子钉在门上提醒自己。结果,被提醒的不只是我自己,而是一家人……”
换了一种情绪进家门,把垃圾情绪留在家门之外,留在家里的,自然只剩下一片平和与温馨了。由此可见,在这块小小的牌子后面,隐藏着大大的“面孔管理”学问。我们每一个人在进家门之前,都有必要管理一下自己的面孔。卸掉脸上疲惫、愠怒、忧愁的表情,更换为轻松、愉悦与舒展的脸庞。哪怕只是刻意地嘴角上扬,也会给家人的情绪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给家庭带来积极的力量。
一天,儿子刚收到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上面昂贵的学费却让人发愁。这时,父亲回家,像往常一样笑着跟妻儿打招呼,并笑着说:“我下岗了。”之后,父亲出去找工作总是碰壁,但每天回家,他都会笑着跟家人说“差不多了”。
父亲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在工作时又受了伤,但他回家依然笑嘻嘻地说:“没事,没事。”父亲的微笑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正能量,家人的心情也很放松。后来,一家人苦中作乐地靠着一辆三轮车在集市上摆地摊,终于解决了家里的经济问题。
所以说,无论遭遇多么不好的事情,也别忘记向自己的家人微笑。如果发现自己的面孔很糟糕,又笑不出来,不如先别着急回家。我们可以在小区的椅子上坐一会儿,嚼一块口香糖,或是把车停好,听一下电台的节目……
以令你感到舒适和放松的方式休息片刻,补充一些快乐的能量。先让自己的情绪变得“OK”,才能带领全家人一起“OK”!然后,关心一下家人的面孔。人心情不好,自然就会写在脸上,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如果发现家人的面孔不小心带了坏情绪,我们不能要求对方“你要笑啊”,而是应该放下手头的事,及时地给予关怀,这样许多大事都会变小。
总之,只要我们能意识到回家时的表情对全家人的影响,从而换一种方式走进家门,就是带给家人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