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痛觉传导通路

痛觉传递系统包括三个主要成分:外周伤害性感受器至脊髓的外周传入系统、脊髓到脑干和丘脑的脊丘束以及丘脑至大脑皮层的传导系统。

伤害性感受器传入冲动在脊髓背角神经元初步整合后,由脊髓白质的腹外侧索(VLF)、背外侧索(DLF)和背柱(DC)传递到丘脑进行整合,最后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在VLF、DLF和DC中,至少存在下述8个传递伤害性信息的神经束。

(一)脊髓丘脑束(脊丘束,STT)

脊髓背角痛觉神经元的轴突在脊髓同一节段交叉至对侧,终止于丘脑。脊髓丘脑束简称脊丘束,可分为新脊丘束和旧脊丘束。新脊丘束将疼痛中的痛觉情感成分传入到丘脑的特异核团(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及丘脑后核群);旧脊丘束将疼痛中的痛觉情感成分传入到丘脑的髓板内核群。脊丘束由背角非伤害性感受、特异伤害性感受和非特异伤害性感受三类神经元的轴突组成,主要经对侧腹外侧束投射到丘脑腹后外侧核(VPL)、丘脑腹后复合体(PO)、髓板内核群(CL)及中线下核(Submedius)。

(二)脊髓网状束(脊网束,SRT)

部分脊髓伤害性传入纤维在脊髓交叉至对侧,至脑干网状结构转换神经元,再上传至丘脑非特异核群,这些传导纤维被称为脊髓网状束,简称脊网束。脊网束主要由脊髓背角的Ⅴ、Ⅶ、Ⅷ、Ⅹ和少量Ⅰ层的神经元轴突组成,投射到延脑和脑桥网状结构(延脑中央核、延脑巨细胞核、网状大细胞核、外侧网状核、脑桥核的头端和尾部、旁巨细胞核和蓝斑下核等)。在Ⅶ和Ⅹ层的SRT细胞含有脑啡肽。脊网束神经元接受广泛的外周(包括皮肤、肌肉、关节、骨膜和内脏)传入纤维。

(三)脊髓中脑束(脊中脑束,SMT)

脊髓伤害性神经元传入纤维在脊髓交叉至对侧,至中脑网状结构核团转换神经元,再上传至丘脑特异和非特异核群。脊髓中脑束简称脊中脑束,投射到中脑的楔状核、旁鳃核、导水管周围灰质、丘间核、Darkschewitz核、上丘深层、顶盖前核的前部和后部、红核、Edineger-Westphal核和Cajal间隙核等。

(四)脊髓颈核束(脊颈束,SCT)

脊髓颈核束简称脊颈束,是指背角神经元—外侧颈核神经元—丘脑(VPL和PO)的传导束。SCT神经元主要源于Ⅳ层(60%),其次也位于Ⅲ层(25%)和Ⅴ层(10%),轴突传导速度为15~100m/s,在皮肤感觉快速传导中起主要作用。

(五)背柱突触后纤维束(PSDC)

脊髓伤害性神经元轴突经背柱向上传导,交叉到对侧后,投射到延脑的薄、楔束核,转换神经元后投射到丘脑。大部分PSDC神经元(77%)对轻触、压、伤害性机械和热刺激产生反应,属于非特异性伤害感受单位。仅有6.7%的PSDC神经元属于特异性伤害感受神经元。

(六)脊髓下丘脑束(SHT)

脊髓伤害性神经元传入纤维直接投射到同侧下丘脑,并交叉至对侧下丘脑,与边缘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在痛觉情感成分的信息加工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在鼠和猴的脊髓中有大量的背角神经元直接投射到对侧下丘脑,被称为脊髓下丘脑束(Spinohypothalamic Tract, SHT)。它参与介导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自主神经内分泌和情绪反应。90%的SHT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有反应,脊髓荐尾段的SHT神经元传递内脏的伤害性信息。下丘脑作为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内分泌活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因此,SHT神经元可能在应激状态的疼痛感受和痛觉情感成分的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七)脊髓旁臂杏仁束(SPAT)

SPAT轴突经对侧背外侧束(DLF)—外侧束(LF)投射到中脑旁臂核,突触后二级神经元轴突再上行终止在杏仁核。SPAT神经元接受来自皮肤、内脏、肌肉和关节的伤害性传入纤维,参与介导疼痛的情感反应。

(八)脊髓旁臂下丘脑束(SPHT)

SPHT与SPAT同源,功能也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