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小企业发展活力的研究框架
企业发展活力其实就是企业的生成、成长、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根据爱迪思关于组织生命周期的理论,在企业的产生和成长阶段,企业充满着创业激情,也很容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和管理策略,表现出很强的成长或再生活力,但是由于企业还没有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等方面的积累,在这个阶段,很容易受到这些因素制约,从而使企业生存活力不足。在企业的衰退阶段,由于企业体制和经营管理制度的僵化,企业缺乏创新力,对市场适应能力不足,企业缺乏成长活力。而在企业的成熟期,企业的生存活力、成长活力和再生活力达到了最好的均衡,企业的综合活力也达到了最高值。
一、企业发展活力的内生与外生作用分析
影响小企业发展活力的要素有两大类:一类是企业活力的内生作用要素,企业内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一般来讲,企业内部要素主要由可控因素构成。要想提高企业活力,必须强化企业内部各要素。另一类是企业活力的外生作用要素,即企业外部要素作用,主要包括政府政策与市场状态。这类要素是企业的不可控因素。企业只有及时预测外部环境变化,并采取措施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才能提高企业活力。
(一)内生活力的影响因素
企业活力的源泉根本上是来源于企业内在的各类资源要素的相互作用。如果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生命体,那么这个生命体的活力来源于几大构成要素:各类组织构架是企业生命体的骨架;企业文化是生命体的个性、思想或者精神;企业人才是生命体的肌肉等能驱动生命体活动的、最积极的要素;各类管理体系是生命体内神经系统、淋巴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维持生命体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
第一,科学合理的各类组织构架。
企业活力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各类组织架构,主要包含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企业的融资结构等。只有具备科学合理的各类组织构架,才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企业各类资源的科学调配和运作,建立和维持核心竞争优势,从而为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生存、成长和适应的能力。
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治理结构,企业经理人常常不为企业利益而殚精竭虑,而是去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必然从根本上影响到企业经理人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的活力和效率。融资结构中,不管是负债比过高,还是权益比过高,都会对企业活力形成不利的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与企业的生产性质和市场环境相适应;否则,企业也将会由于组织结构的僵化而降低活力。
第二,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组织文化,它是企业全体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并被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可以起到协调企业员工行为,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的作用。
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强化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信任与团结。优良的企业文化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组织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企业真正成为命运和利益的共同体;企业文化也可以通过消除组织成员由于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工作态度、行为方式以及目标愿望的不同所产生的摩擦、排斥、冲突以及对抗,增强企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对提高企业活力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三,富有创新性的企业人才。
人是企业活力的实现者,是影响企业活力的最积极最根本的因素。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活力的最终来源。企业应通过选用合乎企业需要的人才,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智慧,并加以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技术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来达到提高企业活力、实现企业理想的目标。
第四,灵活高效的管理体系。
企业内部管理采用的措施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项基本活动。管理即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资源。所谓协调是指同步化与和谐化。一个组织要有活力必须使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直到各个成员的活动同步与和谐;组织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备也同样要同步、和谐,从而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活性。
(二)外生活力的影响因素
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既存在着企业“内部元素之间、子系统之间、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等”,也存在着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企业系统的演化,存在于其内在相互作用和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企业活力也是根据其自身存续发展的机能及其有效影响环境、与环境保持相互提升性动态平衡互动的机能。
企业生存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外部世界,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客观条件和状态。企业生存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它是企业无法改变的。企业是应环境而生同时应环境而变的社会生命系统,企业生存环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的生存与成长要依赖环境、适应环境,同样,企业的变革和再生也要依据外部客观环境的状态。企业生存环境系统而全面地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活力,良好的企业生存环境为企业的活力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在一个政治动荡、经济萧条、法制不健全、科技不发达、社会文化环境不适宜和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企业很难具有较好的活力水平。
一方面,企业的发展,必须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企业的一切构成要素都从环境中取得,从原材料、机器设备、生产技术、资本、人力资源等要素的投入,到最终产品的输出,没有与环境的这种互动联系及提升,企业就不能提供外界环境所需要的产品,从而环境就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和障碍,企业不能从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那么企业活力的有效性就会降低。同理,企业对环境的良性影响与提升作用,也需要通过企业自我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来实现。没有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企业就不可能对环境有良性的影响和改变。当企业失去对环境的有效影响,没有企业与环境相互提升的动态平衡关系,企业也就无活力可言。保持企业活力,才能协调好企业与环境的相互促进提升的良性循环的关系。
另一方面,通过产品的产出和销售来影响消费市场和社会是企业影响外部环境的基本的方式。第一,通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能有效地满足社会和消费者市场的需求,取得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支持。第二,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能提升社会消费文明和市场的品质和水平(任何其他社会组织均无法替代企业对环境的这种影响)。第三,企业通过创新,能给各个层面提供可持续的追求低资源消耗的生产方式。第四,在社会和市场中塑造为社会和行业内普遍接受的具有创新性和生命力的生产经营方式、标准与规范,提升和优化同行业市场内的秩序,为企业的良好生存和持续发展打造强有力的市场环境支撑。
二、企业发展活力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功能
企业发展活力是一个以企业和企业管理系统为载体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
(一)企业发展活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一,目标指向性。企业活力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即企业的自我生存、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这一目标指向使企业通过自身素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不断进行自我新陈代谢,证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并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企业活力的强弱是企业自身素质和能力对于企业发展目标的程度来讲的。增强企业活力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机体活的细胞。
第二,整体性。企业活力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一种力的系统和结构。衡量企业活力的标志,不是各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其在方向上、力度上和结构上的有机合成,即方向上统一、力度上适宜、结构上协调,这样才能呈现良好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增强企业活力,一定要从基本整体性来考虑,采取全面配套措施,有节有序地进行。
第三,开放性。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开放性是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是一个开放的、存在于一定环境之中的系统,既受到它所处环境的影响,又对环境施加反作用。当企业自身能力与外部环境变化协调时,活力呈现旺盛状态;当外部环境制约加大时,活力则会减弱。如果企业缺乏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也不会有活力。企业活力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企业活力的增强必须充分重视企业外界环境与内在条件的交互作用。
第四,动态性。企业活力是一种动态的能力,是在企业内外因素交互作用中呈现出来的生命力状态。系统中存在着自我启动、自我激励的动力,它既可以通过企业的主观努力得到增强,也可能由于一些原因而被削弱。现在有活力,不等于将来有活力,而且活力也有强弱之分。企业要想保持旺盛的活力,就要不断地革新、改造和完善自己。因此,必须从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出发,研究和把握影响企业活力的各种因素,从而正确认识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构造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活力模式。
第五,主体性。企业活力的主体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活力的增强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这个有机体的健康状况。如果企业依靠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经营机制的转变,能动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活力便可呈现出来;如果企业这个有机体不健康,不能在企业内外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实现良性循环,活力也就无从谈起。而人又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活力之本。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市场的主体,同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经营者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
(二)企业发展活力系统的功能
企业发展活力系统的功能就是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强壮企业机体,使企业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它是将不同特性和功能的子系统有机组合,从而产生不同于各子系统功能代数之和的总体功能。企业发展活力系统的功能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生存和发展功能。企业发展活力系统能够通过企业素质的提高和经营机制的完善形成自我积累、不断发展的功能。第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企业活力系统能够通过企业素质的提高和经营机制的完善而使资源不断得到优化配置。第三,自组织与外适应功能。企业存在一种内在的扩张性,系统中原有结构将被打破,新的秩序将被建立;同时,也存在着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和环境制约企业的矛盾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发展活力系统的组织变化都是应变力与约束力关系的调整。第四,自我调节功能。企业发展活力系统是典型的耗散结构,在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中,能够实现“不均衡—涨落—有序”的自我调节,从而促使系统不断向高级化演进。
三、研究内容与理论构架
本书的研究框架如图1.11所示,在此基础上主要分六部分内容对宁波工业小企业发展活力进行分析研究。
第一,从工业小企业生成能力的机理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并通过鲁棒性检测等方法来研究小企业生成能力和因素关联性状况。结果显示:小企业的生成与创业者动机有密切相关性,而与小企业生成所具备的其他因素相关性较低;小企业的诞生、成长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禀赋正相关,小企业从孵化阶段到创立阶段是创立者对于诸如人力资源、资本、企业家认知和动机等资源禀赋自身检测的结果。同时,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应该是相互影响的,而不是不相关的。
第二,对小企业的成长能力的本质和构成要素进行探讨,采用问卷调查法,并使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方法,从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盈利能力、信息化能力、创新能力等六个方面对宁波工业小企业近年来的成长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为相关部门总体判断宁波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从而据此制定或落实相关政策,为小企业更好分析自身的成长源和潜力点并据此提升成长能力提供参考。
第三,解释了小企业的适应能力及其形成机制,采用抽样调查法,从市场竞争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市场融资能力、企业应变能力以及技术适应能力等方面对宁波工业小企业的适应能力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第四,结合实地调研的结论归纳了影响宁波工业小企业发展活力的主要外部因素,发现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影响工业小企业的成长和适应能力,政策法律和相关服务环境对工业小企业发展活力产生重要影响,技术、人才和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工业小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禀赋,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主要影响工业小企业生成和成长能力。接着,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外部因素变动给提升宁波工业小企业发展活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优化外部环境、提升宁波工业小企业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
第五,运用比较研究法,确立宁波工业小企业活力比较的意义、原则与内容。纵向比较结合宁波的数据统计与实际情况,分为2002—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4年三个阶段进行比较,对比各时期宁波工业小企业活力变化发展情况;横向比较选择同类型、具有一定提升性和可比性较高的城市苏州、深圳、青岛作为对比,将宁波工业小企业与其他三个城市在生成能力、成长能力、适应能力、外部要素方面展开对比研究。针对宁波工业小企业活力比较的情况,深入剖析导致目前活力优势与不足的形成原因,详细探究宁波工业小企业保持活力具备的核心优势与增强活力面临的阻碍因素。
第六,提出针对宁波工业小企业的提升策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层面的对策,主要有强化企业产品竞争力、提升技术开发创新力、增强市场的应变能力、加强资产的增值能力、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互联网+工业小企业改造、发展新业态和新模式等。二是国内外经验的借鉴,主要有建立专门的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解决资金困难、建立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园区、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等。三是政府及行业层面的主要对策,主要有推动供给侧改革、推进小企业创新发展、建设创业工程、改进服务功能、提升行业协会、服务联盟、综合性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等措施。
图1.11 宁波工业小企业发展活力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