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儿科常见疾病患儿的照护
第1节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照护
工作任务
小李是儿科病区7床患儿军军的陪护员。军军,男,8个月,因发热2天,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收住入院。住院第2天,军军的体温每天波动在38~39.5℃,有单声咳嗽,鼻塞。起病以来军军吃奶少,较哭闹。小李应如何对军军采取照护措施?
学习单元1 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知识
学习目标
1.了解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熟悉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
知识要求
(一)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儿童各年龄阶段其呼吸系统具有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而这些特点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对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情的观察和照护。
1.解剖特点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见图3-1)。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肺泡)。
图3-1 上、下呼吸道
(1)上呼吸道。
鼻:婴幼儿鼻腔短小,相对狭窄;缺少鼻毛,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故易感染;感染时鼻黏膜充血肿胀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堵塞,引起呼吸困难及吸吮困难。
咽与咽鼓管:婴幼儿咽部相对狭小;咽鼓管较宽,短而直,呈水平位,故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并发中耳炎。
喉:婴幼儿喉腔狭窄;软骨柔软,声带及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容易发生炎性肿胀;由于喉腔及声门都狭小,患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2)下呼吸道。
气管与支气管:婴幼儿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小;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管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而较干燥;黏膜纤毛运动差,不能很好地排除吸入的微生物,易引起感染和呼吸道阻塞。由于右侧支气管较直,为气管的直接延伸,而左侧支气管细长,故异物易坠落至右侧支气管,引起右侧肺段不张或肺气肿。
肺:婴幼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肺泡数量少,气体交换面积不足,但肺血管组织丰富,造成含气量少而含血量多,故易于感染。
胸廓:婴幼儿胸廓较短小,其前后径约与横径相等,呈圆桶状;胸部呼吸肌不发达,主要靠膈肌升降呼吸,呈腹式呼吸,2岁以后出现胸腹式呼吸。
2.生理特点 由于婴幼儿胸廓解剖特点,肺容量相对较小,使呼吸受限制,而小儿代谢旺盛,需氧量接近成人,为满足机体代谢和生长需要,只有增加呼吸频率来代偿。故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不同年龄小儿的每分钟呼吸次数不同(见表3-1)。
表3-1 正常儿童安静时平均呼吸次数(次/min)
特点总结:
(1)儿童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2)儿童呼吸道屏障功能差,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发生后临床症状重,易引起呼吸困难。表现为鼻塞重、声音嘶哑、吃奶气急。严重者有烦躁不安、发绀。
(3)上呼吸道感染易向周围或向下蔓延,可发生喉炎、眼结膜炎、中耳炎及肺炎。
(4)气管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引起右肺不张和肺炎。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咽和喉部。该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发,可散发流行。
1.病因 急性上感90%以上由病毒引起,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免疫特点,容易患呼吸道感染,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的体弱儿也是易感者。室内空气混浊、冷暖护理不当等往往也容易诱发本病的发生。
2.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重程度相差很大,一般年长的儿童症状较轻,以呼吸道局部症状为主;婴幼儿症状较重,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不显著。
婴幼儿多骤然起病,高热,精神不振、烦躁,常伴有呕吐、腹泻、甚至出现高热惊厥。年长儿主要以鼻咽部症状为主,常在受凉后1~3天出现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适、喉痛、轻度干嗽。有些婴儿因狭窄的鼻腔被分泌物堵塞,会影响母乳的吸吮,出现拒奶现象(每次吃奶正起劲时奋力甩开奶头大哭)。病情一般为3~5天,若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加重,应考虑感染可能侵袭其他部位。
3.并发症 上呼吸道炎症可向附近蔓延,并发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等。并发急性中耳炎者,多高热不退,因耳痛哭闹不安、摇头、抓耳,早期鼓膜充血,重则外耳道流出浆液或脓液,若治疗不及时可影响听力;咽后壁脓肿时可出现拒食、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头向后仰、张口呼吸等症状,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咽壁呈半圆形突起;喉炎易致呼吸困难或窒息的发生。年幼及体弱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易向下发展,引起支气管炎及肺炎。
4.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为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主要以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病情较重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并发症患者,可选用抗生素。
学习单元2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照护
学习目标
1.熟悉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和配合治疗。
2.熟悉高热惊厥的观察和简单救护方法。
3.掌握儿童体温测量方法、物理降温方法。
知识要求
(一)生活护理
1.环境 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清新、湿润。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55%~60%,减少混浊空气对喉部的刺激。鼻塞与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有关,冷空气会让鼻腔黏膜血液循环加速,造成鼻黏膜充血肿胀,吸入温暖的湿空气会让儿童感觉比较舒适。
2.休息 置患儿有利于呼吸的舒适体位,如抬高床头(头部稍稍垫高,在肩膀处放置枕头,将头部抬高约15~20cm)、半坐卧位;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闹,减少活动,可缓解儿童鼻塞、呼吸困难症状。
3.饮食 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过烫、辛辣刺激性食物。小婴儿有影响母乳吮乳、呼吸困难症状者,哺喂时应耐心和细心,防止呛咳引起窒息。
(二)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儿一般精神状态、体温、呼吸频率的改变。尤其“感冒”初期的急性发热,在体温骤升达39.5℃以上时易发生高热惊厥。如一旦发现小儿体温过高、有双眼凝视、四肢有小的惊跳,应立即告诉家长或向医护人员汇报。
高热惊厥特点:
1.年龄6个月至3岁之间儿童多见,5岁以后少见。
2.发热 大多在感冒初体温骤升达39℃以上时发生。
3.发作表现 突然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还可表现为双眼凝视、斜视、上翻,伴意识丧失,甚至大小便失禁。持续时间约数秒钟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5min,发作后意识恢复快。
(三)治疗配合
1.发热护理
(1)注意散热:室内开窗通风,适当降低室内温度;患儿衣着、被子不宜穿盖过多;鼓励患儿多喝水,保证摄入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散热,并可避免呼吸道黏膜干燥和痰液黏稠。以上措施均有利于促进患儿身体的自然散热。新生儿也可以通过松包被的方式降温。
(2)物理或药物降温:体温过高者可立即给予头部冷湿敷、温水擦浴或35%~50%酒精擦浴;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等。退热后应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以免重复受凉。
(3)监测体温:监测、记录患儿体温的变化,尤其是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
2.鼻塞护理
(1)应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用棉签蘸少量的温水,轻轻除去鼻腔中的分泌物,动作要轻,注意控制小儿的头部,或用吸鼻器,吸出分泌物(见图3-2)。
图3-2 吸鼻器
(2)按摩鼻翼。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顺着儿童鼻梁的两侧从上往下滑动,依次按摩相应的印堂穴、睛明穴、迎香穴,能有效改善鼻塞症状(见图3-3)。
图3-3 穴位图
(3)热敷。热敷可以减轻鼻黏膜的充血肿胀。用温毛巾轻轻覆盖在儿童的鼻上,但不要堵住鼻孔使得无法呼吸,同时观察儿童的呼吸道是否通畅。
(4)遵医嘱使用滴鼻药水。滴鼻液时头取低位,以免药液引起呛咳。对因鼻塞而妨碍母乳吸吮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0min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正常哺乳。
(5)擤鼻涕方法。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侧擤完,再擤另一侧(见图3-4)。如果同时擤两侧的鼻涕,容易增加鼻腔的气压,加重耳朵的负担。过于用力擤鼻涕时,也可能会将部分鼻涕挤入鼻窦引起鼻窦炎,挤入泪管引起眼结膜感染,甚至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图3-4 擤鼻涕方法
3.健康教育
(1)增强体质。指导患儿合理营养、营造良好的生活作息制度、加强锻炼,尤其要加强呼吸运动锻炼,提高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积极防治易并发呼吸系统急性炎症的疾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等。
(2)卫生宣教。尽可能不要带患儿到公共场所去,以防交叉感染。注意室内通风,及时进行预防接种。
技能要求1
儿童体温测量方法
(一)操作准备
1.环境准备 环境整洁宽敞,明亮通风。
2.护理员准备 工作服干净整洁,清洗双手。
3.物品准备 消毒后的体温表、消毒酒精棉球瓶、液状石蜡。体温表目前有电子类、红外线耳温枪和玻璃水银体温表(见图3-5)。玻璃水银体温表分口表(身圆头细)、腋表(身扁头细)、肛表(身圆头粗)三种(见图3-6)。
图3-5 各种体温表
图3-6 玻璃水银体温表
4.患儿准备 测量体温是需要在孩子情绪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测量体温之前要安抚好患儿的情绪,对年长患儿最好能和其进行沟通,得到孩子的配合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二)操作步骤
步骤1解释沟通
向患儿家长介绍测体温部位,并询问有无特定要求。护理员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和配合程度选择测体温部位,协助采取适宜的体位。
(1)测口温,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
(2)测肛温和腋温,适用于3岁以下儿童。
步骤2检查体温表
(1)测量前先检查一下体温表有无破损和断裂;
(2)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体温表;
(3)将水银柱甩至35℃以下。
用拇、食指捏紧体温表上端,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甩表时要避免将表碰坏。读看体温表度数时,用手(通常用右手)拿住体温表上端,横着水平方向(与眼的视线平行)缓缓转动体温表,即可清晰看出水银柱上升的刻度(见图3-7)。
图3-7 读看体温表
步骤3测体温
(1)测口温方法:将体温表斜放患儿舌下,让患儿闭上口。测量时间为3min,取出擦净后读数并记录(见图3-8)。
图3-8 测口温方法
(2)测肛温方法:患儿取侧卧、俯卧体位。将肛表涂油后插入肛门(儿童约2.5cm、婴幼儿1.5cm),不要太深。测量时间为2min,取出擦净后读数并记录(见图3-9)。
图3-9 测肛温方法
(3)测腋温方法:先擦去腋窝的汗,把体温表水银端放在腋窝中间,注意不要把体温表头伸到外面,夹好后扶住孩子的胳膊曲臂过胸,夹紧体温计,以免体温表移动。测量时间为5min,取出擦净后读数并记录(见图3-10)。
图3-10 测腋温方法
(4)耳温枪式温度计测温方法:根据婴幼儿的特点,兼顾快速、准确、安全等因素,目前在家庭中使用耳温枪式温度计增多。测量前,护理员轻轻向外拉直儿童耳廓,另一手持红外线耳温计,将探头轻轻插入耳道,按动测量键,当电子蜂鸣器发出蜂鸣音1s后,即可退出耳道,取出后用消毒棉球擦拭耳温计探头,读取显示屏所显示的体温值并记录(见图3-11)。
图3-11 耳温枪式温度计测温方法
步骤4评估体温
(1)正常体温:
口温——平均37.0℃(范围36~37℃);
腋温——平均36.5℃(腋温低于口腔温度0.5℃);
肛温——平均37.5℃(肛温高于口腔温度0.5℃)。
(2)发热程度划分(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低 热——37.5~37.9℃;
中度热——38.0~38.9℃;
高 热——39.0~40.9℃;
超高热——41.0℃以上。
记住以下几点:
口腔测量3min,测出温度不加减;腋下测量5min,测出温度加0.5℃;肛门测量2min,测出温度减0.5℃;测量耳温只需1s,不用加减。
(三)注意事项
(1)测量体温应选择在小儿安静时进行。测体温前30min,避免下列相应的活动,如进食、喝水、热敷、洗澡、灌肠及剧烈运动。
(2)昏迷、精神异常、口腔疾病、口鼻手术患儿禁用口腔测量法。
(3)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患儿不宜用直肠测温法。
(4)体温表应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用毕后将体温表浸于75%酒精中消毒30min(见图3-12)。取出后用冷开水冲洗,擦干后放回表套内保存备用。体温表切忌加温消毒或用热水冲洗,以免损坏。
图3-12 体温表酒精消毒
技能要求2
儿童物理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方法,利用冷传导原理达到散热目的,常用的方法有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冷湿敷法,多应用于体温>39℃的高热患儿。
(一)操作准备
1.环境准备 病室安静、整洁,关闭门窗,温度适宜。
2.护理员准备 工作服干净整洁,清洗双手。
3.患儿准备 根据需要协助患儿采取相应体位。
4.物品准备 面盆,内盛2/3温水(酒精擦浴改为碗内盛温度32℃左右30%~50%的酒精100~200mL)、小毛巾(大纱布垫)、浴巾、带套热水袋(内装60℃热水)、带套冰袋(内装冰块)、清洁衣裤一套、水温计、测量体温的用物、必要时可备屏风。
(二)操作步骤
步骤1解释沟通
(1)向患儿家长解释物理降温的目的,取得家长的配合。
(2)了解患儿一般状态和局部皮肤有无破损情况。
(3)酒精擦浴需询问有无酒精过敏史。
步骤2降温方法
(1)温水/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既安全又有效,做法方便。温水擦浴全身的皮肤,可使体表面血管扩张、促进散热。温水擦浴可使患儿感到舒适而易于接受,同时还有消除汗液、清洁皮肤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适合所有发烧的患儿。水温应略低于宝宝皮肤温度,约32~34℃。
① 擦浴前准备——先置冰袋于患儿头部,将热水袋置于患儿足底。头部放冰袋可以减轻头部充血并有助于降温;足底置热水袋可促进局部末梢血管扩张,避免患者寒战、不适。患儿脱去上衣,露出上肢,下垫大毛巾,将拧至半干的小毛巾缠在手上成手套式,手持小毛巾的手法(见图3-13)。
图3-13 手持小毛巾的手法
② 擦洗上肢——自颈部(侧面)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自侧胸部经腋窝沿上臂内侧至手心,用大毛巾擦干皮肤,以同法擦拭另一上肢,以离心方向进行擦拭,亦可用按摩手法,擦至腋窝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些。
③ 擦洗背部——协助患者翻身侧卧,背向护理员,下垫大毛巾,分左、右两部擦拭背部(自颈下至臀部),擦至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些。再用大毛巾擦干,穿好上衣。
④ 擦洗下肢——脱去裤子,露出一侧下肢,垫大毛巾,自髋部沿大腿外侧擦至足背,自腹股沟经腿内侧擦至踝部,自股下经腘窝擦至足跟,擦干皮肤,以同法擦拭另一侧下肢(见图3-14)。
图3-14 温水擦浴
⑤ 整理、记录——穿好裤子。撤去冰袋、热水袋。
⑥ 测量体温——半小时后测量体温。擦浴的全过程不要超过20min。
(2)冷湿敷法。
① 选择部位: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腘窝。
② 方法: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至不滴水为宜,折好置于相应部位,每3~5min更换一次,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和体温变化情况(见图3-15)。
图3-15 冷湿敷法
③ 持续时间:每次不超过30min,中间间隔1h。
④ 观察指标:10min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如发现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皮肤冻伤。
(三)注意事项
(1)在实施物理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如有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时,立即停止擦拭,并与医护人员联系进行处理。
(2)禁忌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部、阴囊及足心部位。因这些部位对冷刺激较敏感,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肠蠕动增强等不良反应。
(3)擦浴过程中,应尽量少暴露患儿,防止其再次着凉。
(4)注意更换或添加温水,保持水的温度与清洁。
(5)擦浴全过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0min。
(6)由于婴幼儿皮肤薄嫩,皮下血管丰富,发热后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身体对酒精的耐受性差,酒精中的乙醇容易被吸收而引起中毒。酒精擦浴寒冷刺激后外周血管收缩,因此应慎重选择酒精擦浴。
技能要求3
高热惊厥的观察和简单救护方法
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以婴幼儿多见,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伤,甚至窒息危及生命,须立即就地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
(一)高热惊厥的观察要点
(1)常见6个月~3岁的婴幼儿。
(2)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当体温骤升至38.5~40℃或更高时发生。
(3)惊厥突然发作,面色苍白、两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发绀、四肢抽搐、意识不清(见图3-16)。
图3-16 惊厥发作
(4)发作持续数秒至10min。发作后,除原发病的表现外,一切如常,大多只发作一次。
(5)约有50%的患儿以往有高热惊厥发作史。
(二)惊厥发作时的救护步骤
(1)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并将患儿放置于通风、阴凉处,保持安静。不可强力按压患儿肢体,不可大声呼唤或摇晃患儿,以免刺激患儿惊厥加重(见图3-17)。
图3-17 不可强力按压患儿肢体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松散领口,取平卧或侧卧位。“一个体位,二个口”,预防窒息。
(3)止惊:穴位刺激。用拇指指尖掐人中穴和合谷穴3~5次或醒后即止。人中穴在鼻唇沟上1/3与2/3交界点(见图3-18)。用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处,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合谷穴(见图3-19)。
图3-18 人中穴
图3-19 合谷穴
(4)预防外伤 惊厥发作时,将纱布放在患儿手中和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在已长牙患儿上下臼齿之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牙关紧闭时,不要用力撬开,以免损伤牙齿。床边放置床档,防止坠床,在床栏杆处放置棉垫,防止患儿抽搐时碰到栏杆,同时将床上硬物移开。若患儿发作时倒在地上应就地抢救,移开可能伤害患儿的物品。
(5)物理降温,松散衣被,有利于散热。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各种刺激均可使惊厥加剧或时间延长,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刺激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