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意外伤害的救护
学习单元1 气管异物阻塞的救护
学习目标
1.了解气管异物阻塞的原因。
2.掌握气管异物阻塞的预防措施。
3.能够识别气管异物阻塞的临床表现。
4.掌握气管异物阻塞的清除手法。
知识要求
(一)气管异物阻塞的原因与预防
1.常见原因
(1)老年人咀嚼功能衰退或小儿磨牙未萌出,咀嚼功能不完善,大块的食物及较硬食物如花生、豆类、玉米、瓜子等不能嚼碎而下咽,易误吸入气道。
(2)当进食时或口内含有东西时与旁人谈笑或儿童突然大哭的情况时,不慎将口内食物吸入气管。
(3)患者有喘咳又在进食时,由于抑制不住的咳嗽而吸入口内物。
(4)其他如假牙、呕吐物等误吸气道。
2.预防措施 在照护患者进食过程中,宜将食物切成小块并嘱咐患者细嚼慢咽,尤其是戴假牙者;咀嚼或吞咽时避免谈笑;对咀嚼功能较差的老人和小儿避免吃花生、爆米花等硬类食物。当患者发生呕吐时,立即将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呕吐物。
(二)气管异物阻塞的识别
1.部分气道梗阻 表现为气体交换佳,咳嗽有力,喉头有哮鸣。此时勿打扰患者,陪伴在旁,鼓励其咳嗽将异物吐出。气道部分梗阻较严重时,表现气体交换差,患者虚弱无效的咳嗽,高音调呼吸音,皮肤青紫。
2.完全气道梗阻 患者表现不能说话、呼吸、咳嗽;抓住颈部,表现气管异物阻塞的特殊体征——“V”手势,是呼吸窘迫的信号(见图2-9),皮肤青紫。
图2-9 气管异物阻塞的特殊体征——“V”手势
(三)气管异物阻塞的应急处理方法
在陪伴照护过程,发现患者有气管异物堵塞后,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常用气管异物阻塞的清除手法有: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拉舌抬下颌法、手指挖除异物法。
技能要求1
腹部冲击操作方法
(一)意识清醒的患者腹部冲击法操作步骤(见图2-10)
图2-10 腹部冲击法(意识清醒患者)
步骤1急救者站在患者身后,首先以前腿弓、后腿蹬的姿势站稳。
步骤2患者坐在急救者弓起的大腿上,并让其身体略前倾,用双臂环绕患者的腰部。
步骤3一只手握拳,拳头的拇指一侧对着患者的上腹部。
步骤4另一只手紧握此拳,快速向上冲击压迫患者的腹部,重复连续推击,直到异物排出。
腹部冲击法适用于妊娠后期或明显肥胖的患者。
(二)意识不清的患者腹部冲击法操作步骤(见图2-11)
图2-11 腹部冲击法(意识不清患者)
步骤1患者成仰卧位,救护者跨骑在患者的髋部,一只手的掌根部置于患者的上腹部正中,另一只手放在前一只手背上。
步骤2快速向前、向下冲击压迫患者的腹部,重复连续推击,直到异物排出。
技能要求2
儿童气管异物清除的操作方法
步骤1让患儿俯卧在两腿间,头低脚高。
步骤2用手掌适当用力在患儿的两肩胛骨间拍击5次(见图2-12)。
图2-12 儿童气管异物清除手法
步骤3拍背不见效,可让患儿背贴于救护者的腿上。
步骤4救护者用两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向后、向上挤压患儿中上腹部,压后即放松,可重复几次。
学习单元2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
学习目标
1.了解急救中创伤、出血的评估与处理原则;
2.能够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的技能操作。
知识要求
止血法
出血的种类有两种判断方法,即根据受损的血管和出血的部位进行分类。
1.根据受损的血管分
(1)动脉出血:表现为出血呈喷射状涌出,血色鲜红,血流较急,一般出血量较大,危险性也较大。
(2)静脉出血:表现为血液缓慢流出,血色暗红,出血量与血管大小有关,危险性较动脉出血小。
(3)毛细血管出血:表现为血液从伤口处渗出,血色鲜红,出血量较小,常可自行凝结,其危险性较小。
2.根据出血部位分
(1)外出血:身体表面可以见到的出血为外出血。
(2)内出血:血液流在体腔或组织内,不易察觉,应特别警惕。
(3)皮下出血:皮肤未破,皮下软组织内出血,皮肤上可见淤斑。
技能要求1
指压止血法
操作时要根据动脉的分布情况和出血的部位选择压迫点和压迫方法。全身止血点(见图2-13)所示末梢脉搏的位置。常用有如下几种指压止血法:
图2-13 末梢脉搏的位置
1.颞动脉 用拇指在耳前方对着下颌关节用力压,以阻止头部或额部出血。
2.颌下动脉 四指托住下颌,大拇指压在下颌角前下凹处压迫颌下动脉阻止面部出血。
3.肱动脉 用大拇指或四指在上臂的中1/3内侧将肱动脉压向肱骨,同时将前臂抬高,阻止前臂出血。
4.桡动脉和尺动脉 用双手的大拇指分别压在手腕两侧压迫桡动脉和尺动脉,可阻止手部出血。
5.指动脉 用拇指与食指捏住出血手指两侧根部,以阻止手指出血。
6.股动脉 用双手拇指重叠压迫腹股沟韧带中点的稍下方将股动脉压在耻骨上,可阻止大腿出血。
7.腘动脉 在腘窝中部压迫腘动脉可阻止小腿出血。
8.胫前和胫后动脉 在踝关节的前后方压迫胫前和胫后动脉可阻止足部出血。
技能要求2
加压包扎止血法
1.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法 一般出血伤口可用无菌纱布(无条件时可用干净的毛巾、布料代替)覆盖在伤口处,注意无菌面贴向伤口,然后用绷带或布条适当加压包扎。注意松紧适度,有骨折或异物时不能使用。
2.屈肢加压止血法 无骨折的四肢出血可用在肘、腘窝、腋窝或腹股沟处屈侧加垫,屈曲关节,用绷带或三角巾等缚紧固定。此法适用于四肢出血,但有或怀疑有骨关节损伤者禁用(见图2-14)
图2-14 屈肢加压止血法
技能要求3
止血带止血法
用止血带(乳胶管或橡胶管)在出血部位的近心端将整个肢体用力绑扎,可以完全阻断肢体血流(见图2-15)。用止血带可有效控制四肢出血,但用后可能引起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用于其他方法无法控制的紧急情况。
图2-15 止血带止血法
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止血带要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并尽量靠近伤口。上臂扎止血带时不要扎在下1/3处,以防损伤桡神经。前臂、小腿,止血效果差,不宜用止血带止血。
(2)止血带不能直接扎于皮肤上,先用三角巾、毛巾、布垫等垫好以保护皮肤。
(3)扎止血带的松紧度以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宜。
(4)使用止血带的时间要尽量缩短,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不得超过1h。如必须继续阻断血流,应每隔半小时放松1~2min(断肢者不必松开)。放松止血带期间可用指压法止血。再次扎止血带时要在稍高的平面上扎,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缚扎。最长时间不得超过4h。
(5)使用止血带者要有明显的标记,注明伤情和使用止血带的时间。
(6)用止血带后肢体血循环受阻,抗寒能力差,应注意保暖。冬天不可长时间暴露肢体。
(7)松解止血带时不可过急过快,去除止血带后可对伤肢轻轻按摩,缓解麻木感,增加舒适度。
知识要求
包扎法
包扎有绷带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多头带包扎法等,本单元介绍绷带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
1.目的 保护患者的伤口,减少污染,压迫止血,固定敷料和骨折位置,扶托伤肢和减轻疼痛。
2.绷带包扎的原则
(1)绷扎前评估伤情,暴露伤口,查看伤情,伤口的位置,有无出血、异物等。
(2)绷扎部位要清洁干燥,皮肤皱襞或凹陷处垫棉垫或纱布,骨隆突部用棉垫保护。
(3)包扎时不宜过紧或过松,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
(4)包扎时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即从伤口的下部自下而上进行包扎,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肢体血运情况。
(5)根据绷扎的部位选择宽度适宜、清洁干燥的绷带。
(6)绷扎开始时要先环形两周固定,以后用均匀的力度绷扎。每周应遮盖前周绷带宽度的1/2,以充分固定,绷扎完毕时再环形两周,固定好绷带头。若需打结要在肢体的外侧面,避开伤口和骨隆突等易于受压的部位。
(7)绷扎或松解绷带时要避免将绷带脱落在地上,以防污染。
3.三角巾包扎的原则
(1)包扎前认真评估受伤情况。
(2)包扎时部位要准,动作要快、轻,不要触及伤口,以免加重疼痛、出血及污染。
(3)包扎的松紧度适宜,打结时要避开伤口。
(4)注意患者舒适及保持功能位。
技能要求1
基本绷带包扎法
基本绷带包扎法有环形、螺旋形、螺旋反折、“8”字形、回返型等,重点介绍环形绷扎法、螺旋形绷扎法。
1.环形绷扎法 环形缠绕,下周完全覆盖上周。多用于肢体较短小或圆柱形部位。如手足的腕部、额部、颈部等。
2.螺旋形绷扎法 绷带斜旋上行,每周盖过上周的1/3~1/2(见图2-16)。主要用于周径相似的部位,如手指、上臂、躯干、大腿等处。
图2-16 螺旋形绷扎法
技能要求2
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包扎人体头部、眼部、耳部、下颌、面部、肩部、胸部、腹部、臀部、足部等部位,重点介绍头部、眼部、胸部、腹部、足部等包扎法。
1.头部包扎法 三角巾底边向上反折3cm左右,齐眉放置,顶角向后盖头上,两底角经耳上缘向后拉,在头后部压住顶角,然后两底角交叉绕到前额打结(见图2-17)。
图2-17 三角巾头部包扎法
2.眼部包扎法
(1)单眼包扎法:三角巾折叠成约4指宽的带状,将其2/3从前额向下,斜放于伤侧眼部,此端从耳下枕外粗隆下方经健侧耳上到前额,压另一端绕行,而另一端则于交叉处向外翻转拉向健侧耳上打结(见图2-18)。
图2-18 单眼包扎法
(2)双眼包扎法:三角巾折成5~6指宽,将其中部遮盖双眼,两侧角经耳上拉至枕后交叉,再绕至前额压住上缘打结(见图2-19)。
图2-19 双眼包扎法
3.胸部包扎法
(1)单侧胸部包扎法:三角巾顶角底边横放在胸部,约在肘弯上3cm处顶角越过伤侧肩上垂向背部,三角巾中部盖在胸部的伤侧,两端在背部打结,顶角也和这两端打结(见图2-20)。
图2-20 单侧胸部包扎法
(2)双侧胸部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燕尾状,并在底部反折一道,两角分放在两肩上拉至颈后打结,用顶角的带子绕至对侧腋下打结(见图2-21)。此法也适用于背部包扎,包扎时将结打在前面。
图2-21 双侧胸部包扎法
4.腹部包扎法 三角巾底边上翻10cm,横放于腹部,两端在腰后打结,顶角带子从两侧腿间拉向后面与两端连结。
5.肘、膝关节部位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成所需的宽度,放叠于关节上,两端拉至关节后交叉,一端在上,另一端在下,绕至关节外侧打结(见图2-22)。
图2-22 三角巾膝关节包扎法
6.手足部包扎法(见图2-23)。
图2-23 三角巾足部包扎法
知识要求
固定法
1.目的 减轻疼痛,避免继续损伤血管、神经和周围组织,防止休克及便于搬运伤员。
2.固定原则
(1)认真评估伤情,如有伤口和出血,先行止血,并包扎伤口,再固定。
(2)固定骨折时尽可能地把伤肢摆成正常功能位。
(3)对开放性骨折进行处理时不可将刺出的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以免造成感染。
(4)用夹板固定时,固定的范围除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外,还包括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夹板的长度也要包括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相适应。
(5)夹板与皮肤之间要加垫棉、布或其他物品,尤其注意骨隆突部位、夹板两端和悬空部位,以防受压或固定不牢。
(6)固定应牢固可靠,但应松紧适度,保证血液循环。
(7)四肢固定时应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状况。若发现指(趾)端苍白、发凉、麻木、青紫或水肿则提示血液循环不良,应及时松开重新固定。
(8)固定后应做好标记。
3.固定材料 急救包内含组合夹板、三角巾、绷带、敷料等。如果现场没有夹板或三角巾可就地取材,如树枝、棍棒、硬纸板、衣被、毛巾、布条、领带、手绢、自身肢体等。
技能要求
固定法
1.上臂骨折固定法 上臂骨折可用三角巾做无夹板固定或用夹板固定(见图2-24)。
图2-24 上臂骨折固定法
2.前臂骨折固定法 前臂骨折可用夹板和三角巾做夹板固定法或用绷带和三角巾做无夹板固定法(见图2-25)。
图2-25 前臂骨折固定法
3.大腿骨折固定法 大腿骨折固定时上至腋下,下至足跟(见图2-26)。
图2-26 大腿骨折固定法
4.小腿骨折固定法 小腿骨折可用夹板固定或将伤肢靠在健肢固定(见图2-27)。
图2-27 小腿骨折固定法
知识要求
搬运法
搬运目的是运送病情危重且不能自行行走的患者。单人搬运法适用于刚清醒、没有骨折的伤员,可酌情采用扶行法、背负法、抱持法。
搬运时注意事项:
(1)对怀疑骨折或发生骨折的伤病员在搬运中要保持脊柱的中立位,切忌用背负法、抱持法运送,以免骨折移位损伤脊柱。
(2)怀疑有颈椎骨折或脱位者,搬运时需另外一人牵引头部,使颈椎维持中立位并平置伤员于硬板上,可使用颈托或在头颈的两侧填塞沙袋或布团,以限制头颈的活动。
本章思考题
1.试述紧急救护的原则是什么?
2.试述如何判断心脏骤停及心肺复苏步骤?
3.如何识别患者有气管异物梗阻的表现,该如何应急处理?
本章实训练习题
1.练习正确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2.练习各种止血法、固定法、包扎法。
3.练习气管异物梗阻的各种清除方法。
(史定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