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嘉兴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二五”嘉兴税收走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 袁大中 蔡黎明 温西湖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增长预期不断降低,经济结构不断调整。而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分析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并关注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对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有助于嘉兴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与税收的协同发展。

一、“十二五”嘉兴经济发展及税收走势分析

嘉兴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高速增长,遭遇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特别是2012年以后经济增长进入了个位数时代,税收随之出现较大波动。分析2008—2014年经济与税收趋势,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一)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嘉兴GDP增速从2007年的17.9%迅速下滑至10.7%,2009年下滑至9.3%,之后又受大规模刺激政策影响,2010年和2011年重返两位数增长。但是这波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最终未能维持,2012年起正式进入个位数增长时代。从图1可以看出,税收增长波动与经济趋势较为一致。由于税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008年嘉兴税收增速仍有一定的惯性,至2009年基本与经济增长吻合,2010—2011年受国家4万亿元投资和物价上涨等影响,增速回到20%以上,之后又逐年下滑,2013年甚至低于经济增速。

图1 2008—2014年嘉兴经济与税收增长走势

从面上看,经济与税收增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因为税收除了取决于经济增长外,还受物价和宏观税负的影响。2010年和2011年嘉兴物价指数分别达到4.0和5.5,导致税收迅速拉高,税收弹性系数一度达1.92;2012—2014年物价指数稳定在2.0~2.6之间,税收与GDP增长的差距逐渐缩小。同时,2008年以来嘉兴宏观税负水平稳中有升,但仍处于中低可控水平。2014年嘉兴宏观税负为17.66%,分别比2008年和2013年提高3个和0.65个百分点,但低于全省(21.4%)和全国(20.4%)水平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3.65万亿元,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12.95万亿元,税收负担20.4%;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4.02万亿元,税收0.86万亿元,税负21.4%。。而嘉兴宏观税负逐年提高的一个不可比因素就是调库收入。2014年嘉兴共办理调库54.10亿元,比2013年多调11.29亿元,从而拉高税收增长2个百分点,拉高宏观税负0.34个百分点,剔除调库则税收增长与GDP更为接近,税收弹性系数和宏观税负也更趋合理。

(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促进了税收结构的优化

受金融危机倒逼影响,嘉兴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虽然第二产业仍占50%以上,但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从2008年的34.8%提高到2014年的41.6%。三次产业税收贡献也发生相应变化,2014年第二产业税收占比为63.59%,比2008年下降7.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比重从2008年的28.5%,一路提高到2013年的37.73%,2014年因“营改增”减税影响略有下滑。从长期看,第三产业税收贡献逐年提高,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基本吻合。

表1 2008—2014年嘉兴三产结构与税收贡献率

从经济类型看,民营经济税收贡献加大。嘉兴以外向型和块状经济为特点,国有经济比重较低。2009年,在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刺激下,国有经济比重回升到了7.2%,之后又一路下滑至4.6%。而“浙商回归”等战略的实施,使得民营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与此对应,民营经济税收比重也不断提高,2014年入库税收426.41亿元,是2008年的2.34倍,税收比重也从2008年68.2% 提高到2014年的72.0%。

表2 2008—2014年不同经济类型规上工业产值及税收比重

从重点行业看,主导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成为税收主要支撑。以纺织服装、化学制品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经过近几年转型,无论是增加值还是税收,仍占据了制造业三分之一强。而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1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和税收比重分别达到了19.6% 和24.16%。与此同时,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2011年嘉兴被列为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中唯一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其中现代商贸、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创税能力较好,成为服务业税收的主要支撑。

2012—2014年嘉兴重点行业结构及税收贡献如表3所示。

表3 2012—2014年嘉兴重点行业结构及税收贡献

注:(1)传统行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指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限额以上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2)税收分别占第二、第三产业税收的比重。

(三)税收制度调整反过来影响产业和税收结构调整

1994年,分税制改革确立了我国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2008年,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三大税种占到全市税收的81.44%。之后,税收制度不断调整带来了税收结构的优化,进而对产业结构调整也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使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至2014年,嘉兴民营经济比重已达到63.8%,企业所得税比重也提高至20.13%。而2009年增值税转型使得固定资产进项能够抵扣,大大激发了企业扩大投入的积极性,2009年和2010年嘉兴限额以上投资增速达到20%以上,增值税转型减少了重复征税,2014年嘉兴增值税比重为41.78%,比2008年下降了11.2个百分点。2012年开始的“营改增”试点促进了服务业集聚发展,2013年嘉兴市第三产业比重首次突破了40%;同时也使得营业税比重逐年下降,2014年已下降至11.94%(见表4)。

表4 2008年—2014年嘉兴市主体税种构成

二、嘉兴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战略把握

(一)嘉兴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

近年来嘉兴虽加快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但仍滞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201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浙江省也于2014年首次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7.9%。而嘉兴第三产业比重近年来小步提升,但徘徊在40% 左右,整个产业仍为“二、三、一”结构,工业经济特征明显。

2.三大需求相对失衡

金融危机后,嘉兴经济经历了两方面的考验:一是全球经济下滑导致外需缩小,2012年起嘉兴出口已连续三年保持个位数增长,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重由2008年的近30% 下降到2014年的21.4%。二是投资增长转向常速,在经历2009—2010年20% 以上增长后,限额以上投资增速从2011年起滑落至10% ~16% 之间,制造业投资2014年仅增长6.4%。而消费需求尚难以支撑经济增长。

3.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发展相对缓慢

嘉兴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小企业为主体,传统产业小而散,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201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26.4%;金融、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工业经济“两化融合”、互联网经济、信息消费等尚处于起步阶段。

4.区域竞争压力相对加大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嘉兴原有的先发优势正在消失,与温州、绍兴以及苏南城市之间的差距拉大,使得在承接产业转移和互补发展上缺乏竞争力,也导致在长三角都市圈中的地位与其区位优势不匹配。2014年,嘉兴GDP在浙江11个地市中居第6位,在长三角16城市中居第13位。

(二)嘉兴经济发展的战略把握

1.注重质量与效益,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夯实产业基础

要加快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从简单加工向创新研发、品牌自主转型,从小规模、低水平向效益化、产业链化转型,从而避免被锁定在制造业中低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通过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为先进制造业提供空间,从而提升“嘉兴制造”竞争力,也为服务业提供需求来源。

2.把握协调与共生,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先导推动产业融合

嘉兴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和城市经济转型期,已具备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条件。要推动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同时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以不断释放经济潜在增长动力。

3.坚持城镇化和现代化,以“第六产业”为抓手提升农业发展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将与工业化、信息化一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要通过新型城镇化,刺激农业向产业化集聚,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鼓励和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种植、加工和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相结合的“第六产业”,因地制宜地布局和培育一批特色小镇,拉长产业链。

4.明确区位与定位,以区域合作为机遇拓展发展空间

要继续深化接轨上海、与沪杭同城战略,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吸引重大项目和平台落户嘉兴。要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着力打造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等一批战略支点,真正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现有税收政策对嘉兴经济转型升级的效应解析

税收肩负着调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以及资源配置等任务,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极其重要,但现行税收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具体到嘉兴有以下几方面:

(一)出口退税制度有效拉动了外贸增长,但也导致了嘉兴低层次加工制造业比重较高

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猛,这其中出口退税政策功不可没。目前,嘉兴平均退税率已提高到14.08%,退税总量仅次于杭州、宁波和绍兴。但出口退税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一定缺陷,使得大量出口企业以贴牌等加工形式存在。如纺织服装一直是嘉兴出口的主导产品,2008年以来,国家先后8次调整出口退税率,其中5次提高纺织服装退税率,2015年初更是实现全额退税。但2015年上半年,嘉兴服装和纺织行业出口额同比下降4.6%,出口比重由2014年同期的34.3% 下降到33.2%。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从某种程度上使得服装纺织行业满足于低价竞争,而不愿意投入更大的精力研发产品、自创品牌,这也是传统产业升级的阻力。

(二)“营改增”促进了嘉兴服务业发展,但其减税效应超出了地方财政预期

目前,嘉兴已有10个行业纳入试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初具规模。但“营改增”最直接的效果是减税,“营改增”推进之初,只是简单地将改征增值税划归地方收入,没有同步跟进地方税种体系建设,其减税效应大大超过地方财政预期。自2012年12月试点到2015年6月,嘉兴试点行业因税制转换直接减税8.27亿元,这部分直接减少了地方收入;同时其他行业购进应税劳务增加增值税抵扣13.02亿元,按25% 计算减少地方分成3.26亿元,两者合计减少地方收入11.53亿元。随着“营改增”全面扩围,减税效应将进一步凸现。

(三)税收鼓励自主创新的导向明确,但税收优惠政策尚未形成叠加效应

2008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包括固定资产进项抵扣、加速折旧在内的系列政策,在鼓励自主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2009年增值税转型至2015年6月底,嘉兴已累计抵扣固定资产进项210.63亿元,拉动有效投入1450亿元。但从整体看,这些政策设计尚未形成体系,有些政策门槛较高、涉及多个部门,如高新技术优惠,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02户,占比明显偏低;有些政策因税会差异等操作性较差,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适用范围较窄,特别是上市企业因税会差异需后期调整,使政策适用大打折扣。从国税统计数据看,加速折旧政策自2014年实施到2015年6月底,仅1113户次申报加速折旧额1.18亿元,政策预期效应没有实现。

(四)扶持小微企业政策密集出台,但优惠覆盖面和单户企业减负力度明显不够

近年来国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包括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2014年,嘉兴国税部门共减半征收小微企业所得税0.77亿元,免征起征点以下增值税3.86亿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18万户。但是由于小微企业优惠适用范围偏窄,剔除亏损企业、零负申报企业,实际覆盖面和单户优惠力度不大。另外,现行小微企业划分标准不一,税法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标准明显比工信部等四部委制定的划型标准要窄,影响了小微企业受惠面。

(五)支持就业创业力度加大,但税收政策扶持相对滞后

当前,支持就业创业的税收优惠主要局限于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等特殊群体,没有普惠到所有群体,而对能吸纳大量劳动力的生活类服务业没有及时纳入“营改增”范围,且“营改增”仅对服务业可以物化的项目纳入了进项抵扣范围,大量的活劳动消耗仍游离于下游抵扣范围之外,不利于服务业吸纳就业。同时,对新兴行业的税收扶持相对滞后,对新兴行业面临的投资风险、技术风险缺乏有效的税收支持。

四、嘉兴经济税收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也是嘉兴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拐点,经济增长是否下行至底部后逐步回升,消费和创新能否成为增长的主导力量,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否足以支撑新常态,这些问题都与税收息息相关。而新常态下,税收至少面临着三个方面转型:税收增长方式的转变、税制结构的优化、政策导向的变化。可以预见,未来税收增速和宏观税负将趋于合理,税收政策的产业导向更加明确,也使得税收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成为可能。

(一)强化新常态理念,在实现嘉兴经济合理增长的同时保持宏观税负稳定

嘉兴经济自改革开放至今经历了五大周期,每个周期平均5~6年,2010—2014年进入调整换挡期。“十三五”经济增长稳定在6% ~8% 之间的可能性较大,而保持宏观税负相对稳定是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的关键。既要看到新常态下经济和税收增速放缓的必然性,也要看到经济发展动力转向创新驱动,将催生一批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并将培育和形成更多新增长点,为税收增长提供税源基础。既要全面贯彻依法征收的收入原则,又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逐步建立科学稳定的收入保障机制,使经济和税收增长更具有可持续性。

(二)释放税收改革红利,在调整税制结构的同时促进嘉兴产业结构优化

税制改革已不仅仅是单个税种的考量,而是整体税制的联动,在政策制定上必将与产业结构优化保持方向上一致。就嘉兴而言,关键还是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据统计分析,2015年嘉兴第三产业比重将提高到42%,未来两年是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的拐点。一定要抓住金融业、建筑安装、房地产以及生活类服务业“营改增”的机遇,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同时把握产业之间融合发展、跨界发展的大趋势,促进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最终形成三次产业之间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三)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在加快嘉兴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推动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是大趋势,而货物与服务在税制上的统一,更有利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共生发展。2014年,嘉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和税收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以现代商贸业、物流业、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和税收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均超过了50%。这说明嘉兴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有一定的基础。随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特别是虚拟经济更多为实体经济服务,将推动嘉兴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其对经济和税收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

(四)发挥税收支持创业创新作用,在扩大就业创业的同时充分释放新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当前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起来,一方面小微企业实现了普适标准的税收优惠,以支持创业吸纳就业;另一方面将先期试点的个人股权、不动产、技术发明成果等投资收益分期纳税政策推广到全国,以激发民间个人投资和创新。而以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崛起,将成为整个经济向新常态平稳转型的稳定器,特别是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商业模式创新开辟了空间,2014年浙江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突破2万亿元。嘉兴应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机遇,着力培育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引导和规范商业模式的创新,为新经济创造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创新并公平竞争的环境。

(五)适应国内外竞争新格局,在加快融入区域合作的同时推动嘉兴外贸转型升级

近期,国家出台了稳定外贸增长的系列政策,包括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行“不征不退”和“无票免税”政策、海宁皮革城纳入扩大市场采购试点等。嘉兴要抓住这些机遇,通过外贸转型,不断提高高附加值产品、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例,鼓励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发展。同时,抓住嘉兴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园区的契机,整合商务、海关、金融、港口、税务等部门,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探索对外开放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