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在临安市境内,主峰海拔1506m,是浙江西北部主要高峰之一。有东西两峰遥相对峙,两峰之巅各天成一池,形如天眼,故而得名。天目山属南岭山系,中亚热带北缘,“江南古陆”的一部分,是我国著名山脉之一。天目山气候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特征,并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较深,形成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适宜、复杂多变的森林生态气候类型。
天目山峰峦叠翠,古木葱茏,素有“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之说。天目山物种繁多,珍稀物种荟萃,以“大树华盖”和“物种基因宝库”享誉天下。天然植被面积大,而且保存完整,森林覆盖率高,拥有区系成分非常复杂、种群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环境资源,构成了以地理景观和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现面积为4284hm2,区内有高等植物249科1044属2347种,银杏、金钱松、天目铁木、独花兰等40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38种,其中野生银杏为世界上唯一幸存的中生代孑遗植物;天目山有脊椎动物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近400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云豹、金钱豹、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和中华虎凤蝶等40余种。因生物丰富多样,1996年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世界级保护区;1999年,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中宣部和科技部分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天目山动物考察活动已有100多年历史。外国人的采集活动主要集中于20世纪40年代之前,采集标本数量大,影响深远。我国早期动物学家留学回国后,也纷纷到天目山考察,发表了一批论文。所有这些,为天目山闻名世界奠定了基础。50年代之后,天目山更是成为浙、沪、苏、皖等地多所高校的理想教学实习场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农学院(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杭州植物园以及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等省、市的自然博物馆的许多专家都曾到天目山采集动物标本,增加了不少新种和新记录。当时浙江的各高校,如原浙江农业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原浙江林学院(现为浙江农林大学)、原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原杭州师范学院(现为杭州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师生更是常年在天目山进行教学实习和考察,特别是2001年《天目山昆虫》的出版为本次考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众多动物学家来天目山考察,并发表了大量新属、新种,使天目山成为模式标本的重要产地,从而进一步确立了天目山在动物资源方面的国际地位。
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野生动物资源,首先必须认识动物、给每种动物以正确的名称,通过详细表述并记录动物种类、自然地理分布、生物学习性、经济价值与利用等信息,规范各类动物物种的种名和学名,对特有种、珍稀种、经济种等重大物种的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等事件做客观记载,为后人进一步认识动物提供翔实的依据。本志引证详尽、描述细致,既有国家特色,又有全球影响;既有理论创新,又密切联系地方生产实际。因此,该动物志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是反映国家乃至地方动物种类家底、动物资源、永续利用动物多样性的信息库;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科学基础水平的标志之一,是永载史册的系统科学工程;也是国际上多学科、多部门一直密切关注的课题之一。
为系统、全面地了解天目山动物种类的组成、发生情况、分布规律,为保护区规划设计、保护管理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基本资料,1999年7月和2011年7月,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农林大学(原浙江林学院)等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林业局“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研究”和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监测和数据库建设”。经过13年的工作,共采集动物标本45万余号,计有5000余种,其中有大量新种和中国新记录属种。
《天目山动物志》的出版不仅便于大家参阅,还为读者更全面、系统地了解天目山动物资源,了解这个以“大树王国”著称的绿色宝库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理论研究基础。同时,本书的出版还有助于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管理建设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从而真正发挥出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和功能,对构建国家生态文明,以及绿色浙江、山上浙江、生态浙江和“五水共治”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水源、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生态安全等全球性的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本系列卷书得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尹文英院士,河北大学印象初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德牛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杨潼教授,浙江大学何俊华教授和南京农业大学杨莲芳教授等国内动物学家的关怀和指导,得到国家林业局、浙江省林业厅和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同行的关心和鼓励,得到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大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康乐院士欣然为本系列卷书作序。在此,谨向所有关心、鼓励、支持和指导、帮助我们完成本系列卷书编写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诚的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错误或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殷切希望读者对本书提出批评和建议。
《天目山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