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创业行为特征与创业培训对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研究基础: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第一节 边缘化理论

一、拉美学者的理论

边缘化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第三世界内部的贫困化,它是20世纪60年代在拉丁美洲学术界产生的。拉美学者对边缘化理论的研究中,主要有两个派别:一是受现代理论影响的“二元论”派,其代表人物主要是智利的拉丁美洲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的学者,因此又叫“拉美经济社会发展中心派”;二是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并对“二元论”派持批评态度的“结构主义”派,也称“新马克思主义派”(张汝立,2006)。

“二元论”派以现代化理论为基础,把“边缘化”看成是一种多方位现象,认为“边缘化”通常出现在向现代化过渡的进程中,而这同过渡是不同步或不平衡的,因为社会中普遍存在传统和现代化的两种价值观、信念、行为、体制和社会范畴。这意味着在现代化进程中,有些人、团体和地区落伍了,或难以参与这一进程,同时也不能从这一进程中受益,因而只能处于“边缘”地位。“二元论”派将社会参与不足视作“边缘化”的主要特征,并认为经济地位低下是政治地位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处在“边缘化”中的人不仅包括大多数农村人口,而且还包括为数不少的城市人口。“二元论”派将这些城市人口称作“次无产者”,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从事低生产率经济活动的自谋职业者;从事低技术、低工资经济活动的无固定职业者(江时学,1992)。“二元论”派指出,为了消除“边缘化”,必须努力克服影响一体化的两个障碍:一是僵硬的社会结构;二是部门之间的失调或失衡,这种失调或失衡在城乡之间以及大城市与边远地区的关系中尤为明显。为了克服上述障碍,“二元论”派主张,首先要建立广泛的基层组织,以促进内部一体化和使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团结在共同目标的周围;其次要在体系方面创造出一种能将所有人结合进入整个社会的机制;再次要对社会进行一次激进的变革,从而彻底改变吸纳那些人的障碍(江时学,1992)。

“结构主义”派认为“边缘化”反映的是社会一体化和社会参与的特殊方式,而不是“二元论”派所说的“非一体化”或“非参与”方式,并将城市和农村中“边缘化”现象的根源归结为以下三点:①垄断部门的扩大迫使一些竞争性部门破产,从而导致失业;②垄断部门和竞争性部门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破坏了传统的小手工艺、作坊、小商贩和小规模服务业;③资本主义渗入传统农业部门,从而排挤出劳动力。所有这些失业者和其他一些劳动力都在基哈诺所说的“边缘极”中谋求生存之路,随着“边缘极”的出现,整个经济结构变得更加不稳定,具有更多的异质性,同时也更加矛盾,从而使整个制度中各个层次(垄断、竞争和“边缘化”)之间的失衡更为严重(江时学,1992)。

拉美学者提出的“边缘化”理论认为产生“边缘化”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积累的产物,这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边缘化问题具有天壤之别。但是拉美学者提出的上述边缘化理论中的一些观点无疑对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二、沃勒斯坦的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16世纪以来,以西北欧为中心形成了世界性经济体系,它由中心区、半边缘区和边缘区三个组成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这三个不同的组成区域承担着不同的经济角色:中心区利用边缘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向边缘区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体系中的金融和贸易市场的运转。边缘区除了向中心区提供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廉价劳动力外,还提供销售市场。半边缘区介于两者之间,对中心区部分地区充当边缘区角色,对边缘区充当中心区角色。三种不同的经济角色是由不同的“劳动分工”决定的,在这种分工中,世界体系的不同区域被派定承担特定的经济角色,发展出不同的阶级结构,因而从这种体系的运转中获利也不平等,即最终导致不平等交换现象的产生(伊曼纽尔·沃勒斯坦,1998),这种不平等交换的现象也存在于国家之内的贸易,如都市与乡村之间。

三、埃利亚斯的理论

英国社会学家诺贝·埃利亚斯根据一定地域内群体之间特定的权力关系,将群体区分为内局群体和外局群体。内局群体是指居于内核、把持文化表达的群体;外局群体是指处于边缘、接受并巩固文化表达所体现出的权力关系的群体。

在埃利亚斯看来,20世纪以来,许多昔日的弱势群体(外局群体,比如工人、殖民地人民、黑人、妇女、同性恋者)开始意识到这种不均衡关系的不合理性,这背后是权力关系格局的改变,而权力关系格局反过来又受到这种意识改变及文化表达渠道拓展的进一步推动。这和功能民主化的过程也是分不开的。相互依赖的链条越来越长,越来越分化,群体之内与群体之间的权力分化差别也逐渐减少,特定角色的承担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愈益增强,乃至彼此间都有所控制(李康,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