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中看宁波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性
摘要: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立足区域禀赋条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产业特色培育,有力地促进了宁波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报告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需求市场、要素支撑以及政府举措等四个方面出发,把宁波与相关城市进行比较,并提出了相应的经验借鉴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 发展 比较 报告
为更好地了解宁波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本报告概要地分析了宁波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并与上海、深圳、杭州、南京、青岛、厦门等6个城市进行了比较,查找差距,总结经验,探索路径,为进一步推进宁波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一、宁波与相关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一)发展水平比较
1.总量水平:宁波文化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而增加值占比还是偏低
从文化产业增加值看,2012年宁波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74.0亿元,基本与南京和厦门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与上海、杭州、青岛和深圳有较大差距(见表1)。
表1 2010—2012年宁波与相关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较(单位:亿元)
注:上海、杭州、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有自己的统计口径,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有差异,下同。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城市统计年鉴、政府网站资料整理。
从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看,2010—2012年期间宁波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9.5%,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1.2个百分点;而产业规模处于同一阵营的南京,2010—2012年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25.1%,增速排名不断上升,发展势头更加良好(见表2)。
表2 2010—2012年宁波与相关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比较(单位:%)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城市统计年鉴、政府网站资料整理。
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看,2012年宁波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2%,有所上升(见表3)。但比较来看,宁波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还是在5% 以下,与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中提出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 以上的奋斗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表3 2010—2012年宁波与相关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较(单位:%)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城市统计年鉴、政府网站资料整理。
2.主导产业:宁波文化制造业相对发达而新兴产业发展滞后
从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看,2012年宁波“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比例为32∶68,上海为68∶32,南京为69∶31,厦门为38∶62。与上海、南京相比,受制于原有经济结构以及目前文化产业战略定位不明等因素,宁波文化内容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结构整体不佳。从宁波文化制造业看,2012年宁波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产业增加值达18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68.1%,增加值规模仅次于上海,可见在这方面宁波有比较优势。从文化新兴产业看,由于宁波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及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三个产业增加值规模均处于垫底的位置,亟须加强(见表4)。
表4 2012年宁波与相关城市文化产业分行业增加值比较(单位:亿元)
注:上海分行业增加值按《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换算。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政府网站资料整理。
3.龙头企业:宁波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尚缺
宁波市境内有上市文化公司4家,但全国影响力有限且集中于文化制造业,文化内容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目前我国文化传媒行业的境内上市公司共有44家,其中,杭州多达5家,上海和深圳均有4家,南京有1家,宁波、青岛、厦门则还是空白。据第六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杭州拥有“中国文化企业30强”数量最多,达3家;上海和深圳次之,均有2家;南京有1家;宁波、青岛和厦门尚空缺。
(二)需求市场比较
1.本地市场:宁波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较大
从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看,宁波连续三年排名第三。从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看,宁波2010年和2011年排名第三,2012年则跃居第二,处于中上游水平。南京市将“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纳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2012年南京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均排名第一(见表5)。
表5 2010—2012年宁波与相关城市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比较(单位:元)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城市统计年鉴资料整理。
2.文化贸易:宁波文化产业外向优势在下降、发展后劲不足
从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看,宁波尽管凭借着文化制造业优势,出口规模均排名第三,但落后于深圳和上海,而且差距仍在不断扩大(见表6)。
表6 2011—2012年宁波与相关城市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比较(单位:亿美元)
注:1.“—”表示资料缺失。2.2012年上海数据含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政府网站资料整理。
从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看,宁波两个年度均排名第四;从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看,由于宁波文化服务出口偏少,宁波两个年度均排名第六。宁波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排名均落后于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排名,可见宁波文化产业缺乏大企业、大项目带动,外向优势在下降,发展后劲略显不足(见表7)。
表7 2011—2014年度宁波与相关城市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比较(单位:个)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政府网站资料整理。
(三)要素支撑比较
1.金融支撑:宁波融资模式创新不够且缺乏产业投资基金
从银行信贷创新看,上海制定了著作权、文化品牌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质押办法;从直接债权融资看,杭州推出了文化产业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产品;从融资服务机构看,深圳支持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产权交易机构及中介机构组建“深圳文化产品投融资服务联盟”。相比之下,宁波文化融资模式创新不够。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看,宁波尚未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缺乏鼓励风险投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具体实施细则。
2.人才支撑:宁波文化产业高端人才紧缺且政策力度不够
从人才支持政策看,杭州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厦门出台了《文化名家、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深圳举办中国文化产业人才交流会,加大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及交流力度;上海对创意人才的“国际交流”有专项资金支持;南京已启动“321”领军型文化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相比之下,宁波文化产业人才缺乏专项政策和扶持计划。从人才储备看,宁波文化产业人才总量、结构的底数不清,缺乏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人才和领军人物,以及高端创意设计、动漫设计、演艺策划、编剧编导、文化经纪等高端人才,也缺乏能将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有机融合的企业家。在2013年度宁波人才紧缺指数中,设计创意领域综合紧缺指数处于“比较紧缺第一层次”,领域内的动画原画师岗位是红色预警状态的7个极度紧缺岗位之一。
(四)政府举措比较
1.统筹协调:宁波文化产业政府引导起步晚且力度不够大
从产业发展战略引导看,相比深圳、南京等城市,宁波市的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在2011年之前相对有限,之后才较为密集;一些重点单项政策如文化科技融合等仍然缺失,行业细分政策还不健全。从扶持资金看,宁波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0.45亿元,位列第六,低于宁波争取到的中央文化产业相关扶持资金6565万元,扶持资金规模小(见表8)。
表8 2013年宁波与相关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比较(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有关调研资料整理。
从产业管理机构看,各市均成立了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管理机构。杭州、上海、深圳单独设置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其中杭州文创办、深圳文产办为正局级建制。宁波市文改办和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与发展处属于“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其机构级别、职能手段、人员配置在同类城市中处于中游水平。
2.平台服务:宁波国家级基地少且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
从国家级基地看,宁波拥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个、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1个。在7个城市中,宁波市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数处于中下水平。从公共服务平台类型看,深圳目前有109个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服务类型呈现专业化发展趋势;从公共服务平台层次看,深圳有国家级的文博会,杭州有中国国际动漫节,厦门有海峡两岸文博会。相比而言,宁波文化产业综合性服务平台尚未体现专业化细分,区域性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综合性文化会展平台、文化走出去平台亟待搭建。
二、国内相关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借鉴与对策建议
(一)战略上高度重视
近年来各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都突飞猛进,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各城市顺应经济发展规律、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上海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创新转型的强大推力,并确定了力争建设国际文化产业中心城市、创意设计之城、国际时尚之城和现代文化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深圳早在2005年就已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第四大支柱产业,2011年则提出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位为重点和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力争成为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先锋城市、世界知名“设计之都”和国际时尚创意中心。杭州于2007年提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2010年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该战略目标正式升级为国家级战略。
虽然近几年宁波文化产业也在不断发展,但相比较而言,其他城市的重视程度更高,推进力度更大,宁波文化产业面临“标兵渐远、追兵迫近”的局面。这启示宁波:一是战略上要与时俱进,把文化产业列为宁波市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出台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意见。二是要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文化产业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小组,充实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力量。三是要加强规划统筹,启动编制“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完善相关支持政策。
(二)发展上注重融合
文化创意通过扩散与渗透效应带动其他产业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深圳在较短时期内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成功探索出“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发展模式,被外界誉为“创造了文化发展的深圳奇迹”。以“文化+科技”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为例,深圳在全国较早将文化科技产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动;在实践中,深圳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渗透,文博会与高交会交相辉映,文化服务与科技创新协同推进,文化人才与科技人才深度互动,成功走出了一条“文化+科技”的发展新路。
深圳的成功经验启示宁波:一是要尽快建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定文化与重点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重点是依托宁波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推动全市文化科技融合。二是要进一步梳理摸清宁波文化产业人才情况,出台适应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引进和培育专项政策。三是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积极向国家争取文化产业相关扶持资金。
(三)载体上狠抓集聚
文化产业集聚区是各城市推动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杭州坚持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平台,发挥环西湖文化创意产业圈、环西溪湿地文化创意产业圈、沿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带、沿钱塘江文化创意产业带的集聚效应,衍生出16个特色优势明显、影响辐射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南京按照“一个基地、多个园区、整体规划、错位发展”的策略,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分类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出版发行、现代艺术、历史资源、融合艺术四大板块的产业聚集区代表模式。
杭州、南京的成功经验启示宁波:一是要大力挖掘宁波文化内涵,坚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规划建设若干文化产业集聚区。二是要探索园区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实施重点园区升级改造计划、重点项目推进行动计划、重点企业培育计划。三是要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集成创新,重点建设产权交易平台、综合性文化会展平台、文化走出去平台、企业融资平台等。
(四)市场上内外兼顾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成为优化外贸结构、推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上海近年来注重吸引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国际顶尖人才和跨国资本,在国内率先建成了文化产权交易所,率先开启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建设。依托保税区的优势,上海设立了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积极打造“文博会”品牌和“设计之都”创意领域合作交流平台,逐步成为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风向标、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
上海、深圳的成功经验启示宁波:既要广泛开拓国内市场,又要深入实施文化企业“走出去”战略。一是依托宁波现有展会资源,积极融入文化元素,大力打造特色专项文化品牌展会,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二是依托宁波众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搭建保税文化交易平台,实现国际与国内市场有效对接。三是积极向国家争取设立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课题组组长:姜建蓉
课题组成员:
宁波市社会科学院:方东华 陈建祥 张 英 陈珊珊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吴向鹏 励效杰
宁波市委宣传部:卢佳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廖先锋
宁波市统计局:王聪
作者单位:宁波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