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输在不懂沟通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知己知彼,成就有效沟通——知道对手在想什么,你已经赢了一半

一、话外之音,你听懂了吗

俗话说:“锣鼓听声,说话听音。”这句话告诉我们,与人沟通时不仅要认真聆听,还要领会说话者的弦外之音和未言之语,即“话外之音”。人们在思考问题和发表意见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场合或者形势所限,有时候难免会言不由衷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个时候,你一定不能以为对方跑题了,而是要结合实际的场合来分析对方的言辞,仔细揣摩对方隐藏在字面意思背后的真实想法。

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景公非常喜欢捕鸟,他常常将捕获来的鸟养起来仔细赏玩。为此,他专门派了一个名叫烛雏的人主管捕鸟的事宜。

有一天,齐景公捕获了一只特别漂亮的鸟,他把小鸟交给了烛雏。谁承想,烛雏一不小心让这只漂亮的小鸟飞走了。齐景公在盛怒之下,放言要杀掉烛雏。

此时,相国晏子对齐景公说:“烛雏犯了罪,理应受罚。现在请让我来一一列举他的罪状,然后大王按照他所犯的罪过来处罚他吧。”

在得到齐景公的同意之后,晏子开始历数烛雏的罪状:“大王派你专门看管鸟,你却粗心大意让鸟飞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因为鸟飞走的缘故而杀人,让大王背上好杀人的名声,这是第二条罪状;如果让别的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大王把鸟看得比人命还重,势必会坏了大王的威望,这是第三条罪状。”

晏子义正词严地宣布了烛雏的三大罪状后,转身对齐景公说:“大王,我的话已经说完了,您现在就处决烛雏吧!”

此时,已经听出晏子话里有话的齐景公,一下子醒悟过来,连忙摆手说:“不要杀烛雏了,不要杀烛雏了,寡人在盛怒之下差一点儿就做了错事,多亏爱卿指点。”

就这样,齐景公不仅没有将烛雏处死,还向烛雏表示了歉意,同时也对晏子表达了感谢之情。

晏子在讲烛雏的三大罪状时,表面一直在强调“烛雏有罪”,但实际上却在说齐景公如果杀了烛雏,就会损害自己的威望,而聪明的齐景公听出了话外之音,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形象,且没有滥杀无辜。可见,晏子话里有话的智慧所在,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用迂回的策略暗示他人。这就是考验你理解与领悟能力的时候了。

乔·吉拉德是美国汽车推销之王,对于话外之音有着深刻的体会。有一次,一位顾客西装革履、神采飞扬地走进店里。乔·吉拉德凭借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位顾客一定会买下一辆车。于是,乔热情地推荐了一种最好的车型给他。那人对车很是满意,眼看就要成交了,对方却突然改变主意,什么也没买就走了。乔为此懊恼不已,他想了一下午,也没有想出是为什么。到了晚上,他终于忍不住给那位客人打了电话:“您好!我是乔·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曾经向您介绍一款新车,眼看您就就要付款了,为什么却突然走了呢?”

“你真的想知道吗?”

“是的。”

“说实话吧,小伙子,今天你根本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就在签字付款之前,我提到我的女儿考上了商学院,还提到她的科学成绩、运动能力以及她将来的抱负的时候,你却一直说车子、车子、车子……”

此时,乔·吉拉德才恍然大悟。

原来他是因为没有听懂顾客的话外之音,没有及时对顾客积极回应,只是一心想着卖出去一辆车。而这个未完成的交易,不过是自己的自说自话罢了。由此可见,听懂别人的话外之音是多么重要呀!

当然,要听懂话外之音,正确解读对方的意思,平时就要多训练自己的观察和解读能力,并结合当时的语境分析语意,仔细注意当时的场合,就不难听懂别人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了。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条听懂话外之音的小技巧:

技巧一:学会换位思考

我们要想理解别人,首先得把自己带到对方当时的处境里,这样,我们才能明白,对方为什么会这么说,这么说有什么含义。如果你能很好地学会换位思考,在对方没开口之前,你就能猜出七八分了,这样对方不论说什么,你心里早已料到,就会有所准备。

技巧二:不要打断对方说话

不打断对方说话,让对方把话说完,不仅是一种教养的体现,同时,也能帮助你理解对方的意思,避免出现尴尬和误会。当双方观点有分歧的时候,就反复用请教的语气去追问他,问分歧点,多问为什么,这样对方就会吐露出他真实的内心想法。

技巧三:认真倾听对方说话

倾听对方说话是以静制动的过程。对方说的时候,要安静地听他的语气、听他的用词、听他的比喻和举例子等背后的意思,这样才能听出事情的真相。不经过训练,人是不可能把语言伪装得天衣无缝的,细细听,细细品味,总有某个词语会流露出对方真实的想法。

技巧四:注意眼神

眼睛的沟通能力要比嘴简单、快捷、通俗易懂。当你在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当对方说到愉快的话题,你不妨跟着露出喜悦的眼神;当对方说到搞笑的话题,你不妨也跟着笑;当对方说到悲伤的话题,你的眼神一定要跟着悲伤。这样,就会让对方误以为你中了他的语言陷阱,这样对方就会放开了说,而言多必失,你就会很快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沟通的智慧

话里有话是一种比较高明的说话策略,所以,听话要领悟话外之音是很有必要的。这会让别人觉得你很有情商,跟你沟通很容易,也愿意和你沟通。相反,如果你没有领悟对方的话外之音,听不出话中的意思和背后的目的,就不能设定正确的说话策略,要么误会对方的意思,要么自己被讥讽了还不知道,从而给自己引来嘲笑,甚至是麻烦。

二、说话方式也能透露个性

每个人说话的能力都是相似的,但每个人说话的方式却各有不同。有的人说话声如洪钟,有的人说话则细若蚊鸣;有的人说话就像脆钢豆,有的人说话犹如软丝绸;有的人说话尖声细嗓;有的人说话则低沉沙哑……事实上,每一种说话方式背后都藏着每个人不同的个性。接下来,就为你阐述不同说话方式的秘密:

1.说话速度快与慢的秘密

有些人说话语速飞快,无论表达什么都犹如连珠炮,听的人如果稍微放松精神,就会错过他们要说的很多话。这样的说话者一般来讲,自我意识比较强,富于言语上的进攻性,在谈话中也会倾向于把握主动,喜欢支配交谈的进程,而且女性因为天生的表达能力更强,所以女性朋友中语速快的更多。讲话快的人思维也敏捷,且想法比较多,思维跳跃性也大。

有的人说话则不急不缓、慢条斯理,并且节奏感十足。当与这样的人讲话时,你的每次发问都不会立刻得到回答,他们往往会慎重地思考一下,然后再陈述他的看法,讲起来简洁而清楚,不喜欢说废话。这种一边说话一边思考的人,生活态度总体来说会很稳健,他们很少冲动,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不急不躁,反应虽然比别人慢半拍,但是在关键时刻做出的决策却很稳妥。

2.说话态度冷与热的秘密

有的人说话一句一顿,像雪山上的冰柱一样,冰凉坚硬。这样的人表面看起来显得比较冷酷,给人的感觉冷峻、严肃、不好接近,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在他们的情绪里一直有一团火在悄悄地运行,表面上看起来唯我独尊,其实他们的内心极不自信,并且有着很强的焦虑感。

有些人说话的时候总是表现得比较活跃,和这样的人一起聊天,他会主动寻找话题,尽量不让谈话气氛冷下来,这种人总给人感觉很热情、很友好。事实上,这种人在沟通中一直非常紧张,且有可能处在一种高度的焦虑状态中,这种人其实是极度不自信的。

3.说话声音大与小的秘密

一般来说,说话声音大的人常常让人觉得口无遮拦、脾气直爽,是一就说一,是二就说二,绝不把话憋着、藏着。如果想让他们把话憋在心里那比登天还难。他们的性格开朗、大方、直爽,但是有点莽撞的。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张飞、《水浒传》里的李逵都属于这种人。其实,虽说他们貌似莽撞,却往往是大智若愚型,他们的头脑和人品都值得信赖,是成为知心朋友的不错人选。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大小同样与地域环境和文化分不开。在国内,东北人声音普遍大,在那里,人们都热情开朗,很少压低声音说话;在国外,意大利人是著名的大嗓门,到了英国,则会发现即便是公共场所也会鸦雀无声,因为在他们看来,大声说话是失礼的行为。

说话声音小的人,有很多种类型。有的人习惯凑到你的耳边窃窃私语,这样的人喜欢窥探他人的隐私,经常是流言蜚语的制造者;有的人说话时神神秘秘、左顾右盼,这样的人口是心非,度量狭小;有的人说话不紧不慢,声音虽小,但字字都能清晰地传到你的耳朵里来,这样的人比较有心机,但心态也略显沉稳,是个值得把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他的人。

沟通的智慧

说话风格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说话左顾右盼的人通常缺乏耐心,给人不稳重的印象。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会给对方留下很深的烙印。如果你在第一次交往中给别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别人就会乐于跟你进行第二次交往;相反,如果你在第一次交往中表现不佳或很差,往往别人很难与你再次进行交往。所以,务必注意第一次跟人打交道时的“第一印象”。

三、通过口头禅探究TA内心世界的秘密

语言是心理的反映,一个人下意识所说的话其实就是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写照。在人们的话语中使用率与重复率最高的当属口头禅,所以说,口头禅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说话者的内心世界。

小高是办公室里最受欢迎的人,他为人活泼热情,总是一副很开心的样子,大家也都愿意和他聊天,平时他总把“还不错嘛”挂在嘴边。而在节奏紧张的职场中,这句话好像具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一天,同事小美非常生气地冲进办公室,一边忙着打卡一边抱怨:“今天真倒霉,公交车司机开车特别慢,一路上总是遇到红灯,急死我了!其实,我出门本来挺早的,结果差一点就迟到了。”此时,小高的口头禅又冒了出来:“还不错嘛,毕竟没迟到。司机都给你算好了,保证你不会迟到的!”听了小高的话,原本很气愤的小美总算露出了笑脸。

小高的一句“还不错嘛”,不仅体现了他的乐观态度,同时,也对他人进行宽慰与劝解。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因不同性格而产生不尽相同的口头禅,而这些未经大脑,成功逃过意识“警察”的话语,往往暴露了人们心底某些私密信息。从这点来看,口头禅绝对不是无心之言,它其实是一种内心真实想法的表达,反映着说话者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接下来就为大家解读不同的口头禅,都代表着哪些心理特征。

第一类口头禅: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

心理特征解读:如果他在谈话过程中反复强调自己是在“说真的”“老实说”来刻意表明自己的诚实可信,这说明他担心自己表达出来的语言会被别人误解。这样的人性格有些急躁,经常会显得愤愤不平。不管是对方对自己所陈述事件的评价还是对方对自己的评价,他都会十分在意,所以一再强调事情的真实性和自己的诚实。他们希望自己被认可,并得到很多朋友的信赖。

第二类口头禅:应该、必须、必定会、一定要

心理特征解读:这类口头禅的最大特点就是推卸责任,说这类口头禅的人,是在告诉别人,现在他所说的话语并不是发自他的内心,其实只是道听途说。如果你听信这些话而造成不良后果的话,他是不会负责的。喜欢说这类口头禅的人见识虽广,但却缺乏决断力,他们处事圆滑,时刻为自己准备着台阶。

第三类口头禅: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

心理特征解读:这类口头禅的特点就是模棱两可,经常说这类话的人,总是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有较强的自我防卫意识,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在处事待人方面很冷静,所以工作和人际关系都不错。

第四类口头禅:但是、不过

心理特征解读:“但是、不过”是带有转折意味的连词,习惯说这样的话的人,总会用“但是、不过”后面的内容来为自己作辩解。同时,“但是、不过”后面的内容也为说话者提供了一种保护,给自己前面的话语留下了足够的余地。

第五类口头禅:啊、呀、这个、那个、嗯

心理特征解读:有这种口头禅的人,反应是较迟钝的或是比较有城府的;也会有骄傲的人爱用这种口头语,这是因为怕说错话,需要时间来思考。通常来说,这种人的内心常常是很孤独的。

第六类口头禅:听说、据说、听人讲

心理特征解读:说这类口头禅的人,是在告诉别人,现在他所说的话语并不是发自他的内心,而有可能只是道听途说,如果你听信这些话而造成不良后果的话,他是不会负责的。喜欢说这类口头禅的人,做事时给自己留有余地,并不想承担过多的责任。

沟通的智慧

语言的风格是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所述的语言风格,会让人很自然地把你与这种气质联系到一起,例如“谢谢”“对不起”等词汇让人感觉到你的高素质;总是把“无聊”“没劲”挂在嘴边的人也会让别人感觉到他的颓废、疲惫和无追求。如果你已经形成一些具有负面意思的口头语,你就要注意,千万不要让它影响你的形象。

四、不要忽视身体的“语言”

在沟通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关注自己说了什么,但其实,我们的身体做了什么,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研究显示,在沟通过程中起作用的部分,内容仅占7%,语调占38%,而肢体语言占了55%。这说明沟通除了语言内容之外,肢体语言同样不容小觑。

沈先生刚刚升职,所以他想买一套西装来犒劳一下自己。于是,他走进了一家高档西装专卖店。

由于是休息日,所以沈先生穿了一套普通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就进来了。售货员看到沈先生的打扮,就觉得他不具备购买名牌西装的能力。于是,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请您随意看。”说完也没有帮沈先生挑选西装的意思,只是站在原地。

沈先生开始走进展架看衣服,售货员突然迈开大步地冲了过来,一言不发,眼睛直直地看着沈先生的手,生怕沈先生摸脏了衣服。沈先生看了一眼售货员,没有说话,继续挑衣服。

接下来,沈先生看一件,售货员就伸长脖子关注着。沈先生走一步,售货员就跟一步。沈先生拿起一件西装想问问价格,猛一回头,却差点撞上这位售货员。售货员吓了一跳,连忙后退。

沈先生再没说话,只是皱着眉头,扫兴地离开了。

店长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对售货员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顾客?”

售货员很委屈地说:“我什么话也没说啊!”

店长说:“你是什么都没说,但你做的动作已经告诉别人你想说的话了。顾客进门你不上前,就是怠慢顾客。顾客想看衣服,你就紧盯顾客,生怕人家偷东西似的。顾客走到哪里,你就跟到哪里,就是给顾客压迫感,让人反感。你这样的服务根本配不上我们的品牌。”

在这个故事里,售货员虽然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她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动作都已经得罪了顾客。

通过语言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并不容易,但是,与人们说出的话不同,肢体语言很可能会将一个人的真实反应如实地表达出来。所以,学会如何阅读肢体语言就尤为重要了。接下来,就介绍几种典型的肢体语言:

眯着眼表示不同意、厌恶、发怒或不欣赏;

走动表示发脾气或受挫;

扭绞双手表示紧张、不安或害怕;

正视对方表示友善、诚恳、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笃定等;

搔头表示迷惑或不相信;

咬嘴唇表示紧张、害怕或焦虑;

抖脚表示紧张;

身体向前表示注意或感兴趣;

身体侧向一旁表示对谈话有兴趣;

低头表示对谈话不感兴趣或持否定态度;

肩部姿势收缩表示在气头上;

肩部耸起表示处在惊恐之中;

轻轻抚摸下巴表示在考虑做决定;

手放在腰上表示怀有敌意,随时准备投入行动;

用手挡住嘴或稍稍触及嘴唇、鼻子则表示想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

当然,肢体语言不能一概而论,鼓掌时候的力度、手舞足蹈时的面部表情,这些往往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此外,抱头、屈膝、笑容等,其实有无数种不同的姿势,而这些不同的姿势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同时,性格、年龄、阅历、心态等都是影响身体语言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分析别人肢体语言的时候,千万不能就一个简单的表情或者一个姿势来判断别人的真实意图,一定要把各方面的因素都联系到一起,再下结论。

沟通的智慧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在沟通中可以通过对肢体语言的解读,来了解对方真正的心理变化。对于自然的肢体反应,当事人通常并不自知。当我们与人沟通时,皱眉、摇头、摆手等动作,大多是无意识的。正因为此,心理学家提出如下假设:当你与人说真话的时候,你的身体将与对方接近;当你说假话的时候,你的身体将与对方远离。

五、察言观色,掌握对方心理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判论》中指出:“与人谋事,则须知其习性,以引导之;明其目的,以劝诱之;谙其弱点,以威吓之;察其优势,以钳制之。”这段话告诉我们,与人共事,只有了解对方的习性、目的、弱点、优势等信息,才能掌握主动。而要知道更多信息,就要学会察言观色,不动声色地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

了解一个人的心理,不仅要抓住对方心理波动,更应该在细微之处下工夫,利用细小的刺激来影响其特定情形下的心理,从而在沟通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实现自己的真正目的。

齐桓公早朝时与管仲商量要攻打卫国。退朝回宫后,一名从卫国献来的妃子看见他,就走过来连拜了几拜,问齐桓公卫国有什么过失。齐桓公很惊奇,就问她为什么这样问,妃子说:“我望见大王进来的时候,脚抬得高高的,步子迈得大大的,脸上有一种强横的神气,这都是要攻打某个国家的迹象。并且,大王看到我,脸色就突然变了,这明显是要攻打卫国啊!”

第二天早朝散后,齐桓公冲着管仲一揖,召他进来。管仲问:“大王不想攻打卫国了吗?”齐桓公问:“你怎么知道的?”

管仲说:“大王上朝的时候,作了一揖,并且很谦恭,说话的声调也缓和了,见到我还面有愧色,因此我便知道了。”

一个人即使直觉再怎么敏锐,也难免会有纰漏。但是如果懂得察言观色,知道如何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解读他人心理,就可以更好地避免在沟通中犯错。事实上,一个人言辞就可以体现他的品质,而一个人举止则表露了他的社交心理。你的衣着、你的坐姿、你的脸色都在告诉别人你在想些什么。

假如说“观色”就像看天气,那么看一个人的脸色也像看云识天气一样,具有很高深的学问。因为在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做到喜形于色,相反,很多时候人们都是笑在脸上、哭在心里的。

春秋时期,晋国的智伯想讨伐卫国,就给卫国国君送去了骏马四百匹和璧玉一块。卫国国君十分高兴,朝臣们也都向他祝贺,只有大夫南文子面带忧色。

卫国国君说:“大国与我们交好,是一件好事啊。你却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呢?”

南文子说:“无功而受赏,没为人出力而得到厚礼,不可不察啊。骏马四百匹、璧玉一块,是小国向大国进献礼品的规格,而晋国这个大国却给我们送来这种规格的礼品,大王你要防备他呀!”卫国国君觉得有理,就把南文子的话告诉了边境上的守将。

之后,智伯果然起兵袭击卫国,到了卫国的边境,发现他们早有准备,只好返回,并说:“卫国一定有贤能的人,他能预先就猜到了我的意图。”

在人际沟通中,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等看似不经意行为的敏锐观察,往往是掌握对方心理意图的重要条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们的“言”与“色”有时是简单的外露,有时却是复杂隐蔽的。所以,我们在观察别人的时候,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沟通中的察言观色,说到底是对对方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的微妙变化及其含义进行捕捉和判断,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在摸透了对方性格类型之后,你就要设法捕捉最能反映他思想活动的典型动作和典型部位,也就是“语言点的定位”。眼、手、腿、脚、身体每一部位的肌肉,都可能是“语言点”的所在。

第二,抓住决定性一刻。每个人对自己神情的掩饰,都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所以,就要在对方错综复杂的神情变化中,判断哪一个变化是有决定性的。对于聪明的人来说,其弥补失误的本领也是异常高超的,他不可能让你长时间地洞悉他的破绽,因此,时机对你来说非常宝贵。至于究竟什么时间才是这种决定性一刻呢?我们怎样才能将其判明并抓住那一瞬间呢?事实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要我们凭借经验和感觉来定夺,并无固定模式可循。

第三,要学会主动出击。察言观色绝对不可以理解为被动式的冷眼旁观。事实上,主动进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去激发对方情绪才是迅速、准确把握对方思想脉络的最佳途径。

沟通的智慧

心有所思,口有所言。通过语言这个窗口,可以窥视人的内心世界,而社交正是在不同思想支配下的语言交锋。因此,通过语言把握对方思想活动的脉搏,自然是获取论辩胜利的关键所在。与察言同样重要的还有观色,考察对方的举止神态,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得更为真实、微妙的思想。在社交活动中,思想活动与举止神情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说“言”与“色”是洞察内心世界的窗口。

六、问题提对了,事情就成功一半

在生活与工作中,很多人觉得提问题是一种无知、无能的表现,所以,很多人有了问题宁愿选择百度一下,也不愿意向别人提问。可是,在沟通中,提问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你可以通过提问打开话题,也可以通过提问表示敬意,甚至有时候能通过提问,获取一些十分重要的信息。

一天,一个培训师接到一家公司的电话。原来,这家公司想要邀请培训师对公司员工进行培训。通话内容如下:

公司:“您好,我们公司想找您来对我们的员工进行培训。”

培训师:“那太好了,你们是怎么知道我的呢?”

公司:“我们参加过您培训课程,员工觉得您培训的内容很有意思,所以向我推荐了您。”

培训师:“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培训呢?”

公司:“是这样,在今年年前,我们还有一笔培训预算需要用掉。所以,我们希望能在年底前把培训完成。”

培训师:“好吧,我肯定能帮助你们解决问题。”

在这段对话中,培训师通过提问了解到许多重要信息。比如,从“你是怎么知道我的”这个问题中,培训师知道这家公司非常了解他的培训能力,而且对他的培训表示满意与肯定;从“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培训”的问题中,培训师又了解到集团公司想要尽快把培训预算花掉。所以,他完全不用担心这单生意会跑掉。

有效的沟通,离不开智慧的提问方式。如果你不会提问,对他人提不出恰当的问题,就会让你们之间的沟通出现断层;对自己提不出积极的问题,会阻碍你成长。我们要学会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在沟通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第一,要学会引导话题。通过提问,可以控制谈话的引导方向。如果你想从被打断的话题中回到原来的话题上,那么,你就可以运用提问;如果你希望别人能注意你提出的话题,也可以巧妙地多提一些问题,把对方引导到你所希望讨论的问题上来。

第二,多了解提问对象的信息。你要了解对方的性格、爱好,提出对方感兴趣的问题,如果对方内向,你要多问一些开放性问题。此外要注意,根据你们之间的亲密程度提问,不要问让对方尴尬、对方不愿意或不方便回答的问题。

第三,明确提问内容。在提问过程中,对方可能会因为你的话题而感到压力或者烦躁不安,主要是由于提问者问题不明确,给对方以压迫感,这就是没掌握好提问的策略。

同时,在提问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夹杂着含糊不清的暗示,以免提出的问题让你陷入不利的境地。例如,当你提交方案,对方还没有接受的时候,如果你继续问“那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呢”这类问题,实际上是跟对方讲条件,也会让自己陷入被动。所以,应该尽量避免。

第四,你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要能引起兴趣。会提问的人不会让对方尴尬,也不会问对方不会的问题。人与人沟通中所提的问题,绝对不只是闲谈,而是要让双方都有收获,要让双方都有一定思考,都能开拓眼界与视野。

沟通的智慧

提问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发对方的谈话兴趣,有时还能让对方含糊不清的思路变得清晰,甚至提问还能带给人们灵感。所以说,巧妙的提问可以把散乱的信息像穿珠子一样穿起来,让不相关的内容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沟通更愉快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