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凭什么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教育——智慧的大门

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

从犹太民族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敬重,人们就不难想象学校在犹太人生活中具有何等的地位。

1919年,犹太人同阿拉伯人正处于日趋激烈的冲突之中,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便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奠基开工了。此后连绵不绝愈演愈烈的冲突,并未能阻止这所大学在19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犹太人之所以特别重视学校的建设,除了他们具有那种“以知识为财富”的价值取向之外,还因为他们认为学校无异于一口保持犹太民族生命之水的活井。

伟大的拉比约哈南曾说过:“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

公元70年前后,占领犹太国的罗马人肆意破坏犹太会堂,图谋灭绝犹太人。面对犹太民族的空前浩劫,约哈南想出一个方案,但必须亲自去见包围着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的统帅韦斯巴罗。

约哈南拉比假装生病要死,才得以出城见到罗马的司令官。

他看着韦斯巴罗,沉着地说道:“我对阁下和皇帝怀有同样敬意。”

韦斯巴罗一听此话,认为侮辱了皇帝,做出要惩罚拉比的样子。

约哈南拉比却以肯定的语气说:“阁下必定会成为下一位罗马皇帝。”

将军终于明白了拉比的话,很高兴地问拉比此次有何请求。

拉比回答道:“我只有一个愿望,给我一个能容纳大约10个拉比的学校,永远不要破坏它。”

韦斯巴罗说:“好吧,我考虑考虑。”

不久以后,罗马的皇帝死了,韦斯巴罗当上了新罗马皇帝。当攻破耶路撒冷之日,他果然向士兵发布了一条命令:“给犹太人留下一所学校!”

学校留下了,留下了学校里的几十个老年智者,维护了犹太的知识、犹太的传统。战争结束后,犹太人的生活模式也由于这所学校而得以继续保存下来。

约哈南拉比以保留学校这个犹太民族成员的塑造机构和犹太文化的复制机制为根本着眼点,无疑是拥有极富历史感的远见卓识。

一方面,犹太民族在异族统治者眼里,大多不是因为地理政治上的不同,而是成为文化上的吞并对象。小小的犹太民族之所以反抗世界帝国罗马而起义,其直接起因首先不是民族的政治统治,而是异族的文化统治,亦即异族的文化支配和主宰:罗马人亵渎圣殿的残暴之举。

另一方面,犹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首先不是在先天的种族特征上,而是在后天的文化内涵上。犹太民族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作为犹太教大国的以色列一直向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开放大门,只要接受犹太教就是一个正统的犹太人。

为了达到这一文化目的,犹太人长期追求的不仅仅是保留一所学校,而是力图把整个犹太生活的传统和犹太文化的精髓保留下来。从犹太民族2000多年来持之以恒、极少变易的民族节日,到甘愿被幽闭于“隔都”之内以保持最大的文化自由度,到复活希伯来语,所有的一切都典型地反映出了犹太民族的这种独特追求,和这种独特追求中生成的独特智慧。

这种智慧就是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执着和维护。

教育从小抓,童年教育决定终身

世界上有许多民族喜爱读书,人们常提到的有冰岛人、芬兰人、俄罗斯人、英国人、美国人等。但比较之下,人们发现犹太人更喜爱读书,而且更善于读书。

犹太人喜爱读书,有其历史和社会因素,其中,独特的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历史上犹太人不断受到迫害,财产被掠夺,房屋被烧毁,人民遭驱逐,从而迫使他们把寻求知识、增长智慧当成一种防御手段。这种一心寻求知识,并以不同方式运用知识来谋生的特点世代相传,成为犹太民族的一个特点。

“没有学童的城市终将衰败。”

“有学童而不教育的家庭,必将是一个贫穷的家庭。”

孩子的童年决定他的终生,这在犹太人中是一个至理名言,在现实中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也有人认为人的一生是很复杂的,人的一生漫长,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际遇与偶然性。如何将孩子打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所有父母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个人是天才还是庸才,究竟是取决于天赋还是教育?这是一个在许多民族中有着争议的问题。但在犹太人中这个问题没有争议,他们认为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就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犹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儿时,并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天赋也不算高,4岁才开始说话,在小学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曾要求他退学。但在他的家庭中,他母亲对他的音乐熏陶和叔父对他进行的数学启蒙,培养了他杰出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他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有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孩子成长得好,是因为天赋优良;孩子不成功,就怪罪于先天不足,而不去追究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失职。

很多成功的教育事例说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认为婴儿如同一张白纸,不具备学习与接受教育的能力,出生不久的幼儿就如同一只小动物,主要是吃饱,长身体,而不是学习,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偏见。事实上,孩子从出生到3岁前,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学习时期。因为这一个时期,孩子的大脑接受事物的速度和方法最快最直接。

一位犹太教育专家曾说:“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没什么两样,但因为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就算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假如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决定于禀赋的多少。

多数犹太教育家认为,婴儿在0至3岁之前的学习方式与长大后不同,前者是一种模式学习,即无意识学习,后者称之为主动学习,即有意识学习。了解这一点对开发孩子的潜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如何塑造天才,如何发掘天才?最为重要的就是在生活中,在我们的家庭中尽早挖掘出孩子的潜能。

生活中的天才是神秘的,事业上的天才更为神秘,因为我们不了解天才是怎样出现的。其实天才并不神秘,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很多人只是后天的培养不当,潜能没有开发出来而已。

根据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它隐秘地潜藏在人体内,表面上看不出来,这就是潜能,即我们所说的天才。

人人都有潜能,但人的潜能并不是恒定和永存的,它是有递减规律的。

很多犹太教育家都认为,一个人的事业、社会地位、婚姻和财富,并不取决于某种单一的因素。智商高的人不一定能成功,反之,智商不高的人不一定不成功。智商低的人幸福的指数比较低,智商高的人则比较自由和快乐,智商的高低与早期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

犹太母亲爱莎说:“我的孩子出生还不到六周,我就自作主张要他看一些有颜色的东西,比如,我给他喂奶的奶瓶的颜色就各不相同,这与很多国家永远只用一种颜色的奶瓶是不一样的。我发现用不同颜色的奶瓶给孩子喂奶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因为这样孩子就会爱上某种颜色,当用他所喜欢的颜色的奶瓶喂他奶时,他总是表现得很有食欲,两只粉嫩的小手总是试图要抱紧这只奶瓶。”

“当然,用他不喜欢的颜色的奶瓶喂他奶时,他会不停地扭头,回避奶瓶嘴或吐出来,有时还会皱着眉头表示他的反抗。除了奶瓶之外,我还给孩子买了红色的小鼓,用短绳把小鼓拴到他的手腕上,随着手的上下摆动,小鼓就会随之发出声音。孩子就会很高兴。”

为了让孩子分辨与记住这些颜色,她每周给孩子换一个其他颜色的小鼓。通过这种方式,在不多的时间中孩子就会记住绿色、红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在形状上会对圆的、方的有一个不同的概念。

另一个犹太母亲海可·华丝格说:“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可以让孩子拿一些贴有砂纸的纸片和其他光滑的物品,教给孩子粗糙、光滑等形容词。当然婴儿拿着这些东西总喜欢往嘴里送,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让他们记住大人不允许的东西是不能放进嘴中的。”

犹太母亲的建议:给孩子买玩具,应按年龄有所不同。年龄小的孩子给他的玩具应该是线条简单而色彩明快的那种。

这是犹太母亲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这些办法很快就被大多数犹太母亲所接受。因为犹太人中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她们总是在不断探索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了一种好的方法,她们就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人。她们认为教育好孩子是每一个犹太母亲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母亲所应承担的民族责任。

知识是自己的,别人永远偷不走

犹太人将知识与求知活动抬高到这样一种自身即为目的的境界,虽然有助于知识和学者的地位的提高,有助于教育的发达,但要是仅仅停留在这一近似于“形而上”的层面上,犹太民族很可能成为一个只会学究的民族。好在犹太人对于知识问题,还有一个相当实际的认识:知识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有一次,在一条船上,船客皆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唯独其中夹杂着一名拉比。

富翁们聚在一起彼此炫耀财富多寡。拉比见后说道:“我认为我才是最富有的人,不过现在暂时不向各位展示我的财富”。

航行途中客船遭到海盗抢劫,富翁们金银珠宝和所有财产都被搜刮一空。海盗离去之后,客船好不容易才抵达某个港口。

拉比的高深学问立即受到港口镇民的赏识,他开始在学校里开班授徒。

不久,这位拉比遇到先前同船而来的富翁们,他们一个个处境凄惨落魄。这时他们看到拉比受人尊敬的样子,一个个明白了当初他所说的“财富”,感慨地说:“您的确说得对,受过教育的人拥有无尽财富。”

从这则故事中,犹太人得出的结论是:由于知识可以不被掠夺且可以随身带走,所以教育是最重要的,是人类最主要的资产。

犹太人的这个结论十分直观和实际。在当今世界上,知识就是财富,受教育程度同收入成正比,几乎已经成为一条严格的定理(除了在少数地方)。

以美国为例,一个高中毕业生一生大约比一个初中毕业生多挣10万美元(20世纪80年代初水平);一个大学毕业生又要比一个高中毕业生一生至少多挣20万美元。而在占世界犹太人总数达38%的600万美国犹太人中,高中毕业生当时已达84%,大学生已达32%。相比之下,全美总人口中,只有35%的高中毕业生和17%的人大学毕业。仅仅这一个差别已经构成了美国犹太人与美国其他少数族类群体巨大差异的基础:1974年美国犹太人家庭平均收入为1.334万美元。而白种人中非犹太族类群体的家庭平均收入只有9953美元,前者比后者高了34%。

对个人来说是如此,对国家来说也同样如此。用一位当了总统后又去当教育部部长的伊扎克·纳冯的话来说,就是“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而且,“教育上的投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投资”!知识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财富。不被抢夺且可以随身带走,这是一个多么大的优点!只有犹太人才这么早就领悟、发现、赞美这样的优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犹太人一直像逾越节前夕一般,身着行装,随时准备踏上旅途。而且,上路之前往往还要遭受一场洗劫。他们的不动产是带不走的,他们的钱币是带得走的,但往往被暴徒们和国正们带走。真正别人带不走而他们自己带走的,唯有他们的信仰和知识以及由知识和求知探索而生成的智慧。

既然犹太人的信仰往往是增加他们收入的一个大因素,那么,真正可以转化为物质形态的财富就只有知识了,而知识包括脑的知识,学问和手的知识,技能,同时也是他们所有投资的浓缩和凝固形式。犹太人在流散四方的途中或新居住点能迅速地找到那些缺乏教育而无法与之竞争的较好的位置,从而站住脚、恢复元气甚至兴盛起来,这笔“资本”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而犹太人自己的国家以色列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崛起,某种意义上,同样是这笔“资本”的作用。对于个体犹太人来说,知识的那种“可以随身带走”的灵巧性,也为他们选择同样“可以随身带走”的灵巧职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任何一个地方,犹太人都相对集中于金融、商业、教育、医学和法律行业。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犹太人的职业构成中,这类专业性、技术性、经营性工作所占的比重,男子为70%,女子为40%,而同期全美平均却分别只占28.3%和19.7%。在最为灵巧而收入最高的两大行业,医生和律师中,犹太人的比例更是历来奇高:1925年普鲁士约有33%的医生和25%的律师是犹太人;在犹太人仅占4.5%的罗马尼亚,有1/3以上的医生(包括兽医)是犹太人;而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约有3万名犹太医生,占私人开业医生总数的14%;约有10万名犹太律师,占律师总数的20%。看着这些令人不无枯燥之感的数据,不能不又一次感叹犹太民族、犹太文化和犹太智慧的神秘力量:一个古老民族保存了几千年的价值观念和技术手段,却能同现代社会如此和谐地吻合,人们不能不又一次猜想,这其中是否真有上帝的安排?

知识胜过财富,这是犹太人较其他民族更重视教育的原因之一,也是他们成为世界上最优秀民族的原因之一,更是他们杰出智慧的表现。

求知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犹太思想家马克思说:“求知能改变一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没有接受过教育。”

犹太人爱读书,爱买书,爱写书。在犹太人的国度,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车站广场,专心致志读书的人随处可见。

在犹太人的家庭中,父母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家里的书架一定要放在床头,这是这个民族世代相传的做法,以此表达对书和知识的看重。如果谁家把书架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对书和知识的不敬而受到大家的蔑视。犹太人从来不焚书,即使是那些攻击犹太人的书也决不焚烧。

犹太人在休息日,所有的商店、饭店、娱乐场所都停业,交通全部中断,每个人都必须在家中“安息”和祈祷,严禁走亲访友,但有一点是允许的,那就是读书和买书。倘若你从阳台上向下看,你会发现海滩上空空荡荡,大街上寥无人迹,只有书店开业,每个书店中都挤满了人,没有大声喧哗,人们都在静悄悄地看书或购书。

每个书店都生意兴隆,人们对书的酷爱似乎胜于财富。书店中各种观点的书一应俱全,从最为深奥的哲学著作到最通俗的大众读物,都有着各自的读者群体。

在街头的报亭里,可以买到头天出版的西方各种大报,如《世界报》《纽约时报》等。

犹太人除了希伯来母语之外,大多数人都能讲流利的英语,全国有近30家报刊分别用15种文字出版,出版社与图书馆的数量居全球之首,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竟有近900种刊物。每种刊物的定价都很昂贵,即使最节俭的犹太人家庭也总是要订阅好几种期刊或者报纸。购买书报是每个犹太家庭中的重要支出部分。

在犹太民族中,学者的地位要高于以色列王,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学者死了,没有人能替代他,而如果一个国王死了,所有杰出的犹太人都有能力竞选国王。

犹太人求知精神的基点在于他们对知识有着深刻的也相当实际的认识——知识就是财富,由此便产生了对知识这种财富近似贪婪的欲望。犹太人四处流浪,没有家园,居无定所,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保障。他们所到之处,唯一的支撑就是自己头脑中的知识,靠知识创造财富,从而由财富、金钱来为自己争得一条生路,一方生存发展的空间。物质财富随时都可能被偷走,但知识永远在身边,智慧永远相伴,而有智慧,有知识,就不怕没有财富。这正是犹太人流浪数千年依然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

犹太人在经济运营、商业运作上的非凡成就,与他们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求索精神是分不开的。

在世界任何地方,犹太人凭借着自己拥有“可以随身带走”的知识,跻身于知识要求高、流动性强的各种行业,美国三大电视网ABC、CBS、NBC的帅印,时代华纳公司、米高梅公司、福克斯公司、派克公司都是犹太人开拓的。在美国前400名巨富中,犹太人占了近三成。这些数字的列举可能显得枯燥,但我们不得不感叹犹太民族神秘的知识力量。知识在这个古老民族中竟然能焕发出如此巨大的力量,是知识拯救且复兴了这个古老而年轻的民族。

但反过来,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在其他民族中,知识没有体现出在犹太民族中那样巨大而深刻的作用呢?我们甚至可以问,犹太民族何以让知识保持长久的魅力,并能存旧纳新,不断繁荣呢?答案就是,求知精神!

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不只是仅次于敬神的一种美德,而且是敬神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宗教般虔诚的求知精神在商业文化中的渗透,内化为犹太商人孜孜不倦、探索求实的商业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他们孜孜以求在知识的海洋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同时也为形成犹太商人所特有的计划谋略与智慧发挥了文化滋养的作用。可以试想,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或知识缺乏者在商业舞台上会有运筹帷幄、从容应对的商业智慧吗?

12世纪的犹太哲学家、犹太人的“亚里士里德”,精通医学、数学的蒙尼德则明确把学习规定为义务:

“每个犹太人都必须钻研《塔木德》,甚至一个靠施舍度日和不得不沿街乞讨的乞丐,一个要养家糊口的人,也必须挤出一段时间来钻研。”

由这一原则所带来的结果是形成了一种几乎全民学习、全民都注重文化的传统。

这样一种学习的传统,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培养、激发人们的学习积极性的价值观念,深深影响着犹太人的独特智慧,也促成了犹太智慧的发扬光大。

在人类的价值体系中,粗略地可以区分出两大类价值:一类是工具价值,另一类是目的价值。

所谓工具价值就是本身作为取得其他价值的手段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否有价值不取决于其本身,而取决于它能否成功地导向或实现另一价值。

在学习效果方面,犹太民族同样显示出自己的聪明与智慧。人类文明的发达无非靠着两样东西的积累:一是物质形态的成果积累;二是观念形态的成果积累。在这两种积累及其结合的基础上,人类社会不断地以加速度发展着。

在第一种积累上,犹太人历来是大有贡献的。

在第二种积累上,犹太人更有贡献。仅仅一本《塔木德》对犹太人历史的影响,已经足以证明即使在宗教神学的外衣下,犹太人的学问在人类认识自身、开拓自身、约束自身方面的累累成果。以学习为职责的犹太人,在履行职责的同时,得到的是其他许多民族梦寐以求的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