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科学化建设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分析

一 科学与科学化

“科学”一词在英语中为“science”,源于拉丁语“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在中国古汉语中意为“科举之学”。明治时代日本启蒙思想家西周使用“科学”作为“science”的译词。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一词,从此便开始在中国广泛运用。

《辞海》对“科学”一词的解释为:“运用范畴、定理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7]《不列颠百科全书》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作用。”[8]这一定义揭示了科学的任务,即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

“科学化”中的“化”,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因此,“科学化”从语义上讲,就是使某种事物符合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或者说把科学原理和规律转化为人类实践的过程和状态。

二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在对党中央和学术界就“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概念的内涵解读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总结归纳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指: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探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借鉴西方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有益经验,创新党内各项建设的理念和思路,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理论宣传、制度完善、方法创新的能力,不断赋予党的建设以科学化精神和科学化方法,从而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理论和实践过程。“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建设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必然选择,充分体现了党的建设工作的规律性和时代性。

“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含义。

1.党建思维的规律化

“党的建设科学化”中的“科学”,首先应该理解为一种“规律”。对事物的客观规律的把握,是衡量“科学”与“非科学”的根本标准。党的建设是否科学,关键就在于党的建设过程是否致力于把握和遵循党的建设与外部环境之间、党的建设内部诸多要素之间的固有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是否能够按照政党运行的客观规律去进行党的建设实践。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求党的建设要树立规律理念,要致力于研究、把握和遵循党的建设规律,包括现代政党运行的一般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特殊规律,按照客观规律而非主观臆断去进行党的建设实践。

2.党建过程的规范化

“党的建设科学化”中的“科学”,其次应该理解为一种“规范”。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多个环节,其构建和运行不是杂乱无章的,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能够决定的,而应该是规范的、科学的、可操控的,是由科学的价值目标、民主化的运行机制、制度化的监督体系、可操作的实践手段共同支撑的。党的建设科学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去除党建过程中的不规范和不合理的因素,努力实现党建过程的规范化,形成党的建设的规范化运行模式。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从稚嫩到成熟的历史,就是不断实现和提升党建过程规范化的历史。

3.党建方法的现代化

“党的建设科学化”中的“科学”,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的含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一个重要原因是要将党的建设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使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当今时代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电子信息技术带来的现代化革命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产的各行各业,已经进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现代化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更加转变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一种特征。党的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存在和长期执政的基础,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证,也必须和时代的发展相适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党的建设和现代化联系起来,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到党的建设的实践中,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降低党的建设成本,提高党的建设效率和覆盖面,努力提高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三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特征

“党的建设科学化”作为一个科学理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导向性

“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是已经实现和完成的状态,而是一种目标状态、理想状态和预期状态,就其阶段而言,它并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和“将来时”,是党的建设未来发展的导向性思维。因而,“党的建设科学化”具有导向性的特征,它指引着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勾画出了党的建设未来发展的蓝图。但必须强调的是,这种导向性不是盲目的,而是以客观规律和现实需要为依据的,是符合历史和时代发展要求和趋势的。

2.整体性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整体性党建概念,是针对“党的建设”这一整体性工程而言的。党的建设科学化既包括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也包括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建设的科学化。单纯地实现党的建设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或某一阶段的科学化,都不能称作真正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

3.动态性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具有动态性而非静止性的概念。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受到历史条件制约的,身处一定历史条件中的人们,不可能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而达到下一个时代的认识高度,不可能拥有超越时代的实践能力。在某一时期和某一环境下被认为是科学的党的建设模式和方法,也许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而变得失去了适用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从而丧失科学性。这时就需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其理论和实践保持与时俱进。

4.复杂性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从理论研究来看,“党的建设科学化”既要注意概念的政党政治学归属,又要强调其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属性;既包含传统的党建问题,又包含现代化和现代性问题;既涉及理念创新问题,又涉及方法创新问题。从实践运用来看,“党的建设科学化”涵盖了党建实践的方方面面,要处理整体建设与部分建设、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制度完善与制度创新、传统手段与现代方法等各种复杂关系,因此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有效互动,分析和处理好科学化建设中面对的诸多复杂关系,构建逻辑清晰、结构完善、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与实践体系。

四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衡量维度

党的建设是否真正实现了科学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科学化,科学化的水平如何,这些问题就涉及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评价问题。对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评价是极为复杂和困难的,因为党的建设不是自然科学,其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复杂且多变的因素,很难用量化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但是我们可以从党的建设的目标和科学化的本质入手,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宏观上为“党的建设科学化”设定以下几个衡量维度:

1.党的方针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契合程度

党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政策方针,是基于对该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把握,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社会的发展。党的政策方针提出的适时性,贯彻执行的有力性,解决问题的有效性,都是党的领导水平和应变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党的政策方针是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衡量“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一个标准。一方面,制定政策和方针,需要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如果党制定的政策方针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那么就反映出党对于社会发展规律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引领社会发展的能力比较强,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策制定水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均可以得到体现;另一方面,科学政策方针的推行和贯彻,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作为保障,而强大的执行力,又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方法作为支撑。如何保持和强化政策方针的执行力,使得科学有效的政策方针得以贯彻和执行,这正是党的建设之科学化的有力体现。

2.人民群众对于党执政的满意程度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执政地位的取得,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体现在党能否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同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有机联系起来,并把这种联系通过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表达出来,始终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人民群众对于党执政的满意程度,对于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程度,是党的建设科学化与否的重要衡量维度,是党的建设工作是否到位的重要评价指标,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党的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努力把党建设成为人民利益和需求的代言人和维护者,从而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

3.党自身的运行与发展状态

党的建设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完善党的制度体系,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保持党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良好状态,从而预防党内可能出现的危机,巩固执政地位。因此,党自身的运行和发展状态,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党自身的发展状态,可以从以下三个因素来进行考究:第一,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如果党内的不良作风、贪污腐败现象层出不穷,那么至少说明了党内建设在权力制约水平、监督体制和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也就是没有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第二,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是党员在党内有效参加政治活动的保障。如果党内官僚主义盛行,党员在政治生活中没有发言权,不敢说真话,那么党的建设就很难做到实事求是,政治生活就必然会庸俗化,那么就说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水平还比较低。第三,党的建设的高效性和成本控制的合理化。党的建设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党的建设工作保持高效的运行,这种高效性可以通过党建的考评机制进行评估。而党的建设必然会有成本的投入,成本投入过低,会制约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党建工作的效率,但成本的投入如果过高,也会造成投入和产出比例的失衡,同样会降低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因此,要通过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推动党内民主,合理利用投入成本,从而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