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俄白纷争累及联盟
在复杂的“后苏联空间”,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曾是一对患难与共、政治关系最密切、经济一体化水平最高的“铁哥们”。它们曾联手反对北约东扩、共同应对“颜色革命”;它们曾签署“盟约”,提出逐步建立统一的联盟国家。然而,俄白关系却在2007年的“暖冬”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寒”。双方刚就石油供应达成妥协,普京总统就表示要削减对白的经济援助,而卢卡申科总统则公开批评俄罗斯的“霸道”作风,并表示要接近西方。
对于此次俄白纷争,双方各持己见。俄方强调是在将双边经济关系纳入完全的市场轨道。白方则认为,两国是一个联盟的主体,白俄罗斯过去不曾向俄罗斯在其境内的过境运输管道占地和军事基地收取任何租金,俄罗斯以国际市场价格向白供应能源非常奇怪。
俄白纷争原因很多,最根本的还在于双方力量对比和政策取向的变化。21世纪头几年,俄经济实力迅速蹿升、大国复兴的势头十分强劲,对独联体政策也随之由弱变强、从被动应付转向积极主导。在经济上,俄采取了“甩包袱、争实利”的方针,“从最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利用自身掌握的影响力杠杆,努力在‘后苏联空间’推行经济扩张”。俄白天然气争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力图获取白天然气输送公司的一半股份,以在对欧输气及在白销售天然气方面享有更大控制权。还有人认为,普京对与白俄罗斯建立“平分秋色的联盟不感兴趣”,他提出的联盟计划“相当于吞并了它的小邻邦”。因此,许多专家不仅将俄白油气纠纷视为双方的“经济战”,还认为这预示着“最近15年来俄一直奉行的地缘政治理论将发生重大变化”。
兄弟阋墙,必然导致两败俱伤。
对白俄罗斯而言,与俄罗斯反目将使其遭受重创。白俄罗斯对外出口的半壁江山依赖俄罗斯的市场,而俄罗斯2006年以廉价油气形式给予白俄罗斯的间接援助就达58亿美元,相当于白俄罗斯国家预算的41%。因此失去俄罗斯的支持,对白俄罗斯经济不啻于沉重一击。财政赤字可能会飙升至15%—20%,居民生活水平也将停滞不前。一旦俄罗斯拒绝进口白俄罗斯商品,白俄罗斯众多工厂将面临停工。
俄罗斯的损失可能比白俄罗斯更大:首先,俄白油气纠纷可能影响两国战略关系。卢卡申科已明确表示“白俄罗斯不打算以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方式来建立联盟国家”,声称“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即使同妖魔鬼怪合作我们也愿意”。国际观察家也认为,“取消优惠本身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这意味着苏联残留的特征彻底消失,俄罗斯对原苏联地区的影响日益衰微、北约和欧盟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其次,俄白纷争还可能带来连带效应,加剧独联体国家对俄的警觉与离心倾向。进入2007年,白俄罗斯对一度关系冷淡的乌克兰频频示好。据悉,卢卡申科与尤先科已商定于2007年2月下旬会晤。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双方将签署重要文件,从根本上改变独联体内部的力量格局。无怪乎乌克兰战略分析人士预言,“俄白油气危机终将葬送俄白联盟、分裂独联体、引发原苏联地区的新一轮政治力量重组”。再次,俄白油气纷争使俄的形象在西方进一步受损,“德国之声”指责俄罗斯企图“全面监控欧洲能源客户”。联想起2006年年底被西方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俄罗斯能源讹诈”和“利特维年科案”,不难看出,对俄罗斯复兴感到不安的大有人在。西方媒体掀起的“反俄舆论战”其实是要证明莫斯科是个潜在的威胁,是个对西方不怀好意的能源供应者。如果俄罗斯不能正确处理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其大国复兴的国际环境有可能恶化。
2007年后,俄白纷争走向平息,但双方的利益摩擦与政策差异并未完全消除。在“后苏联空间”地缘政治、经济重组的大背景下,俄白关系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独联体发展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