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结语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养老保险从仅仅针对国有企业的劳保制度发展为覆盖所有职工和居民的现代养老保险体系,取得了骄人成绩,养老保险研究也从基于现状描述的简单政策建议发展为以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微观数据和现代统计方法的社会科学热门领域。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改革和调整,与中国养老保险研究的萌芽、发展和成熟同步。在养老保险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养老金给付待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中国家庭传统的个人储蓄加代际转移的养老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养老金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大批中外学者用严谨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记录了这一过程。
目前,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金体系的财政可持续性带来严重挑战,结构性改革、参数改革、人口政策改革正在多管齐下,提高统筹层次、提升基金运营水平、优化服务经办体系势在必行,建设一个可持续的、多支柱、有保障的养老保险体系,任重道远。而中国养老保险研究领域在回应和参与这些政策讨论时尚有许多问题没有清晰的答案:什么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险模式?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养老保险的作用是什么?中国独特的家庭代际关系对养老保险的保障效果有何影响?养老保险和生育政策、所得税政策如何产生叠加效应?新经济会对基于就业的传统养老保险体系造成怎样的冲击?我们期待更多扎实、精彩的研究回答这些问题。
[1]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实施办法》(1984年1月19日劳动人事部颁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令第4号发布)。
[3]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
[4] 《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
[5] 《民政部关于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通知》(民办发〔1992〕2号)。
[6] 《关于印发民政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3〕86号)。
[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5〕51号)。
[8]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督办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遗留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7〕47号)。
[9]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2010年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27号)。
[10] 《关于做好2011年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56号)。
[1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12] 《国务院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国发〔2018〕18号)。
[13]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
[14]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
[15] 胡荣:《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模式选择》,《社会学研究》1995年第4期。
[16] 董克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环境和模式选择》,《管理世界》1995年第4期。
[17] 邹铁钉、叶航:《一个关于养老改革的外文文献综述——基于人口结构、决策环境以及新自由主义的视角》,《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第10期。
[18] 赵耀辉、徐建国:《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中的激励机制问题》,《经济学》(季刊)2001年第1期。
[19] Dunaway M.S.V.& Arora M.V.B.,“Pension Reform in China:The Need for a New Approach”(EPub),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2007,No.7-109.
[20] Feldstein M.,“Social Security Pension Reform in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1999,10(2):99-107.
[21] de Coquereaumont M.(Ed.),“Old Age Security:Pension Reform in China”,The World Bank,1997.
[22] Chow G.C.,“Capit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108(3):809-842.
[23] 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
[24] Song Z.M.,Storesletten K.,Wang Y,et al.,“Sharing High Growth Across Generations:Pensions a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in China”,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Macroeconomics,2015,7(2):1-39.
[25] 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26] 何立新、封进、佐藤宏:《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中国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08年第10期。
[27] 王晓军、康博威:《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统计研究》2009年第11期。
[28] 何樟勇、袁志刚:《基于经济动态效率考察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世界经济》2004年第5期。
[29] 程杰:《养老金的劳动力市场扭曲》,《劳动经济研究》2015年第6期。
[30] Feldstein M.,“Social Security Pension Reform in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1999,10(2):99-107.
[31] 郑秉文:《“名义账户”制: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管理世界》2003年第8期。
[32] 郑伟、袁新钊:《名义账户制与中国养老保险改革:路径选择和挑战》,《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2期。
[33] 董克用、孙博、张栋:《“名义账户制”是我国养老金改革的方向吗——瑞典“名义账户制”改革评估与借鉴》,《社会保障研究》2016年第4期。
[34] 鲁全:《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论——兼论名义账户改革在中国的不可行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35] 董克用、孙博、张栋:《“名义账户制”是我国养老金改革的方向吗——瑞典“名义账户制”改革评估与借鉴》,《社会保障研究》2016年第4期。
[36] 韩克庆:《名义账户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倒退》,《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5期。
[37] 郑伟、袁新钊:《名义账户制与中国养老保险改革:路径选择和挑战》,《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2期。
[38] 郑秉文:《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社保经办服务体系改革》,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年版。
[39] 《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40] Sin Y.,“Pension Liabilities and Reform Options for Old Age Insurance”,World Bank Working Paper,2005.
[41] 刘学良:《中国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和可持续性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9期。
[42] 马骏:《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43] 王晓军、米海杰:《养老金支付缺口:口径、方法与测算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
[44] Aaron H.,“The Social Insurance Paradox”,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1966,371-374.
[45] 孙祁祥:《“空账”与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效应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
[46] 王晓军:《中国养老金制度及其精算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7] 贾康、张晓云、王敏等:《关于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的研究》,《财贸经济》2017年第9期。
[48] 数据来自“国家数据”,网站:http://data.stats.gov.cn。
[49] 董克用、张栋:《高峰还是高原?——中国人口老龄化形态及其对养老金体系影响的再思考》,《人口与经济》2017年第4期。
[50] Sin Y.,“Pension Liabilities and Reform Options for Old Age Insurance”,World Bank Working Paper,2005.
[51] 王晓军、米海杰:《养老金支付缺口:口径、方法与测算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
[5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53] 曾益、张心洁、刘凌晨:《从“单独二孩”走向“全面二孩”:中国养老金支付危机能破解吗?》,《财贸经济》2016年第7期。
[54] 穆光宗:《“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和前景》,《中国经济报告》2017年第1期。
[55] 195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56]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
[57] 曾益、任超然、刘倩:《延长退休年龄有助于改善养老保险的偿付能力吗?——基于精算模型的模拟分析》,《经济管理》2013年第5期。
[58] 袁磊:《延迟退休能解决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吗?——72种假设下三种延迟方案的模拟》,《人口与经济》2014年第4期。
[59] 张琴、郭艳、李美玉:《延长退休年龄还是增加缴费基数:养老金改革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效应》,《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第2期。
[60] 张熠:《延迟退休年龄与养老保险收支余额:作用机制及政策效应》,《财经研究》2011年第7期。
[61] 邹铁钉、叶航:《普遍延迟退休还是分类延迟退休——基于养老金亏空与劳动力市场的联动效应视角》,《财贸经济》2015年第4期。
[62] 王天宇、邱牧远、杨澄宇:《延迟退休、就业与福利》,《世界经济》2016年第8期。
[63] 姚东旻:《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延迟退休与失业率的关系》,《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1期。
[64] 张熠、汪伟、刘玉飞:《延迟退休年龄、就业率与劳动力流动:岗位占用还是创造?》,《经济学》(季刊)2017年第2期。
[65] 张川川、赵耀辉:《老年人就业和年轻人就业的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世界经济》2014年第5期。
[66] 王天宇、邱牧远、杨澄宇:《延迟退休、就业与福利》,《世界经济》2016年第8期。
[67] 《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社保基金会关于印发〈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的通知》(财企〔2009〕94号)。
[68] 《国务院关于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49号)。
[69] 杨俊、龚六堂:《社会保障基金最优持股比例研究》,《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
[70] 杨俊、龚六堂:《国有资本收入对养老保险的划拨率研究》,《金融研究》2008年第11期。
[71] 高奥、龚六堂:《国有资本收入划拨养老保险、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金融研究》2015年第1期。
[72] 庞杰、王光伟:《国有资本净收入对养老保险的最优划拨率——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下的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2期。
[73] 许闲、申宇:《“求人”还是“靠己”全国社保基金股市投资效率研究》,《金融研究》2013年第9期。
[74] 张熠:《社会保障基金国债投资的规模扩大效应分析》,《金融研究》2011年第2期。
[75] 巴曙松、谭迎庆、丁波:《社保基金监管的现状、问题与建议》,《金融发展研究》2007年第6期。
[76] 马双、孟宪芮、甘犁:《养老保险企业缴费对员工工资、就业的影响分析》,《经济学》(季刊)2014年第3期。
[77] Nielsen I.,Smyth R.,“Who Bears the Burden of Employer Compliance with Social Security Contributions?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 Level Data”,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19(2):230-244.
[78] 刘苓玲、慕欣芸:《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劳动力就业挤出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保险研究》2015年第10期。
[79] 马双、孟宪芮、甘犁:《养老保险企业缴费对员工工资、就业的影响分析》,《经济学》(季刊)2014年第3期。
[80] 赵静、毛捷、张磊:《社会保险缴费率、参保概率与缴费水平——对职工和企业逃避费行为的经验研究》,《经济学》(季刊)2016年第1期。
[81] 国家审计署:《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2012年第34号公告)。
[82] 赵绍阳、杨豪:《我国企业社会保险逃费现象的实证检验》,《统计研究》2016年第1期。
[83] 赵静、毛捷、张磊:《社会保险缴费率、参保概率与缴费水平——对职工和企业逃避费行为的经验研究》,《经济学》(季刊)2016年第1期。
[84] 彭浩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的激励程度研究》,《统计研究》2012年第9期。
[85] 阳义南:《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激励提前退休的实证研究》,《财贸研究》2013年第3期。
[86] 王增文、邓大松:《基金缺口、缴费比率与财政负担能力:基于对社会保障主体的缴费能力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10期。
[87] 孙祁祥:《“空账”与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效应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
[88] 赵耀辉、徐建国:《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中的激励机制问题》,《经济学》(季刊)2001年第1期。
[89] 李珍、王海东:《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收益率与替代率关系定量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第4期。
[90]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91] 赵静、毛捷、张磊:《社会保险缴费率、参保概率与缴费水平——对职工和企业逃避费行为的经验研究》,《经济学》(季刊)2016年第1期。
[92] 彭宅文:《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养老保险逃费治理的激励》,《社会保障研究》2010年第1期。
[93] 刘军强:《资源、激励与部门利益:中国社会保险征缴体制的纵贯研究(1999—2008)》,《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94] Lei X.,Zhang C.,Zhao Y.,Incentive Problems in China’s New Rural Pension Program.In Labor Market Issues in China,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2013,181-201.
[95] 肖彩波、刘红卫:《制度理想与现实困境——城乡居保激励机制失效的理论分析》,《社会保障研究》2018年第1期。
[96] 黄宏伟、展进涛:《收入水平、成员结构与农户新农保参加行为——基于全国30省(区、市)4748户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第12期。
[97] 姚俊:《经济理性、外部激励与新农保缴费档次变动》,《人口与经济》2018年第2期。
[98] 张宁、李旷奇、樊毅等:《时间偏好、收入水平与农民参保积极性——对中部两县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行为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17年第7期。
[99] 常芳、杨矗、王爱琴等:《新农保实施现状及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基于5省101村调查数据的分析》,《管理世界》2014年第3期。
[100] 钟涨宝、聂建亮:《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探讨——基于农民参保行为选择的视角》,《中国农村观察》2013年第6期。
[101] 钟涨宝、李飞:《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基于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的调查》,《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
[102] 吴玉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实证研究:一个信任分析视角》,《人口研究》2011年第4期。
[103] 常芳、杨矗、王爱琴等:《新农保实施现状及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基于5省101村调查数据的分析》,《管理世界》2014年第3期。
[104] Chen X.,Hu L.,“Sindelar,J.L.Leaving Money on the Table?Suboptimal Enrollment in the New Social Pension Program in China”,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7,No.24065.
[105]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
[106] 何立新、封进、佐藤宏:《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中国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08年第10期。
[107] Feng J.,He L.,Sato H.,“Public Pension and Household Saving:Evidence from Urban Chin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11,39(4):470-485.
[108] 白重恩、吴斌珍、金烨:《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109] 康书隆、余海跃、王志强:《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家庭消费:基于借贷约束视角的分析》,《世界经济》2017年第12期。
[110] 杨继军、张二震:《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转轨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111] 马光荣、周广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经济研究》2014年第11期。
[112] 岳爱、杨矗、常芳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日常费用支出的影响》,《管理世界》2013年第8期。
[113] 王天宇、周钦:《非缴费型养老金对消费的影响——来自断点回归的证据》,《保险研究》2017年第6期。
[114] 张川川、陈斌开:《“社会养老”能否替代“家庭养老”?——来自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证据》,《经济研究》2014年第11期。
[115] 陈华帅、曾毅:《“新农保”使谁受益:老人还是子女?》,《经济研究》2013年第8期。
[116] 程令国、张晔、刘志彪:《“新农保”改变了中国农村居民的养老模式吗?》,《经济研究》2013年第8期。
[117] Chen X.,“Old Age Pension and Intergenerational Living Arrangements:a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Review of Economics of the Household,2017,15(2):455-476.
[118] 张川川、李雅娴、胡志安:《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预期和出生人口性别比》,《经济学》(季刊)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