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巨灾风险
最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的农业巨灾风险损失已严重影响到各国的经济发展,因灾引发的保险理赔数额日益增加,巨大的保险理赔使政府、保险经纪公司必须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承担巨灾风险,如何通过承保巨灾风险获得风险收益,维持稳定经营。客观、公正地理解农业巨灾风险是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基础。
一 风险、巨灾风险、农业巨灾风险
从广义上看,风险泛指某一时间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后果的各种组合,既包含发生与否也包含发生后的各种可能情况。保险理论风险仅指损失的不确定性,包括发生与否的不确定、发生时间的不确定和导致结果的不确定。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研究的角度不同,即便在保险领域里,学术界对风险的内涵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以下三种观点较为常见。第一,风险指相对结果而言的不确定性。C.A.Williams(1985)认为风险是在限定条件下(时间、地点)结果的不确定性。March和Shapiro、Brnmiley、Markowitz等则认为风险是放置到一定的领域里限定结果,如收益分布的不确定性、证券资产的各种可能收益率的变动等。第二,风险是相对损失而言的不确定性。J.S.Rosenb(1972)与F.G.Crane (1984)均从损失的角度认为风险即损失的不确定性;段开龄认为风险是指可能发生损失的损害程度的大小。第三,根据风险的形成机理界定风险,认为风险是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风险要素主要有三个: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其中风险因素为必要条件,风险事件为充分条件。
巨灾风险(Catastrophe)出自希腊文Katasrtophe,即“异常的灾祸”,专指出现概率低但造成损失惨重的重大灾害,如风潮暴、洪涝、泥石流、干旱等,通常具有突发性、无法预料、无法避免而且危害特别严重的特点,如地震、飓风、海啸、洪水等所引发的灾难性事故。
综上所述,不妨这样理解巨灾风险,即在一定时间内巨灾事件造成的利益损失的不确定性。结合前文对农业巨灾的界定,本书认为农业巨灾风险指小概率且一次损失大于预期或累计损失超过承受客体承受能力的事件。具体地说,农业巨灾风险指一次性灾害累计损失超过承灾农户总资产的50%、农业保险公司赔付能力的30%、政府GDP的1‰的农业灾害性事故。
二 农业巨灾风险类别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农业巨灾风险分成多种不同的类别。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方式。
1.从风险结果的损失严重程度划分
综合考虑农业巨灾风险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辐射范围、发生频率、周期长短等特点,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常态农业巨灾风险和异态农业巨灾风险。前者指在一个保险期间发生的、标的之间彼此相容的巨灾风险,如气候性灾害中的暴风雨、冰雹等。常态农业巨灾风险特点是发生概率低,但较为常见,造成的损失很大,保险公司一般不愿意经营此类保险业务。后者是指保险年度内发生概率很小的巨灾风险,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异态农业巨灾风险的特点是在一个保险期内难以预测其可能性,一旦发生,损失规模就很大,对保险公司常态经营造成严重打击,甚至难以承受这种损失,可能会导致其破产。但二者之间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如一般情况下地震等灾害认定为异态性巨灾风险,但在活动频繁、震级较小的地带爆发的地震可视为常态性巨灾风险;干旱一般认定为常态巨灾风险,但在某些年份,其造成的损失规模较大时,可视为异态巨灾风险。
2.从巨灾产生的诱因的角度划分
从巨灾产生的诱因的角度划分,农业巨灾风险也可分为自然灾害风险和人为灾难风险。因自然灾害造成了损失不确定性,如泥石流、旱灾、洪灾、台风等,视为自然灾害风险。虽然是自然灾害但是其损失大小既跟自然力的强度有关,也跟承灾体本身的人为因素有关,也与灾害发生区域特点有关,涉及群体多、补偿额度大。人为灾难风险指因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损失不确定性,如病虫害、重大火灾、交通灾难以及恐怖活动等,通常只是小范围内某一大型标的物受到影响,涉及群体少,风险大。这两种类型的风险也会遇到边缘性问题,如因风暴造成的交通灾难或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泥石流等,很难将其确切划归为哪一类风险。
三 农业巨灾风险特征
1.不确定性强
从风险的定义看,风险都具有不确定性,但农业巨灾风险这一特征尤为突出。农业是我国的弱质产业,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而自然环境短时间内相对稳定,但巨灾总是在稳定中发生,远远超出了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预测能力和监控能力。同时由于大部分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市场依赖性和从属性非常明显,作为典型的价格接受者,对价格的可控性很差,也导致农业巨灾风险高度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农业巨灾风险机制难以顺利建立的一大原因。
2.风险单位大且相关度高
风险单位是指保险标的发生一次灾害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范围。在农业巨灾风险中,一个风险单位包含成千上万个保险单位,如洪灾、旱灾、风灾等常见的农业风险常常是受灾区域内全部同类保险对象构成的一个风险单位,通常在同一时间内发生损失。由于风险单位多处于同一时间、同一区域,使农业巨灾风险单位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农业巨灾风险单位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又反过来制约着风险单位在发生巨灾后的协调能力,使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更加困难。而且,因大量的风险单位聚集在同一风险事件中,加重了农业巨灾风险造成波及损失的乘数效应,不仅是农业,其他行业,如制造业、加工业、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系统都会受到牵连。
3.区域性强
农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受气候与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不同区域间农业巨灾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加上农业巨灾受灾对象不同,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等承灾体特性差异,使农业巨灾风险呈现典型的区域性。农业巨灾风险区域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灾种分布、抗风险能力两个方面。首先,灾种分布呈现出区域性,处在同一区域尤其是自然区域(非行政区域)的地方因地质地貌、气候气象具有极强的相似形,发生的灾害种类往往是相同的,因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也具有区域性差异。以中国为例,西部区域如四川、西藏、青海、新疆等沙漠、干旱等气候恶劣程度相似的地方,其主要农业巨灾灾种为旱灾、沙尘暴、泥石流等;中部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的中游地带,旱灾、地震等灾种较少,但洪灾较为严重;东部区域主要是环海地带,如江苏、浙江、福建等沿东海、黄海的沿海地区,其主要灾害种类为台风、风暴潮。其次,抗风险能力的区域性。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对象不同,各地农村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抗风险能力也表现出很强的区域性。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值一般较小,但由于抗灾能力较弱,区域经济比较落后,直接经济损失率一般比较大,而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值一般较大,但由于抗灾能力强,区域经济发达,直接经济损失率为中等或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