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要素分析
在本章,我们拟系统地描述翻译活动社会运行的特点,并构建翻译活动的整体运行机制,为第三章运用所构建的运行机制框架揭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翻译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揭示问题背后的不合理运行环节或要素做准备。
翻译活动具有系统性质。翻译活动是由译者、文本、翻译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客户或读者等多种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翻译系统不是独立存在、完全封闭的,翻译活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景之下,受周围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翻译系统又是环境的子系统,要从周围的环境中输入各种资源,然后通过内部的运转,向外输出翻译产品或翻译服务。
要对翻译的系统性质有全面的了解,就要分析这些具体要素。既要分析各要素的固有特点,又要分析这些要素之间已经形成或需要建构的特定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同时,翻译活动又处于环境的包围之中,环境的各要素、各方面的状态和变化通过对翻译系统的资源、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而推动或制约翻译活动的发展;翻译活动本身也构成对环境的各要素、方面属性及状态的影响。翻译活动只有通过良好的社会运行,才能更好地发挥促进文化交流、服务社会的功能。
翻译活动随时面临着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的问题。例如,在翻译运行过程中,译者要求增加翻译费(工资)或职业保障;编辑或管理者要求译者提高翻译速度;读者或客户要求翻译产品合格、价格合理;竞争对手要求公平竞争;政府要求翻译组织遵守法律等等。这些要求相互影响,很多又是不协调的,如何把这些要求统一起来,协调好翻译活动中各行动者、各环节与翻译系统整体之间,以及翻译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翻译活动有序运行、实现翻译效益最大化,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章运用系统思维原理,根据翻译活动社会运行的特点,从外部环境对翻译活动的推动和制约、内部环境对翻译活动目标的保障、翻译活动的准备与发起、翻译组织资源配置、译者的动力激发、翻译运行中的过程控制等环节分析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目的是构建翻译活动的整体运行机制,为分析中国翻译活动在社会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关键性问题及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