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数值与事实
在关于中国援建非盟会议中心的相关报道中,三方媒体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差异,既涉及数值又涉及相关事实。
(一)中国工人数
西方媒体的报道情况如下:全球邮报网报道说,非盟总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自中国,中国人担任项目经理,工程建设则主要是埃塞俄比亚工人。[2]美国之音则提供了完全相反的数据,认为非盟总部的建筑工人大部分是来自中国。[3]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总共有1200名工人,既有中国工人也有埃塞俄比亚工人。[4]荷兰在线报道说,项目建设过程中有1200名中国和埃塞俄比亚工人参与。[5]
在所调查的非洲媒体中,有关工人数或中非工人比例的报道很少。美国霍华德大学的非洲裔研究者契卡·厄曾娅(Chika Ezeanya)在Pambazuka News 中发表了一篇评论,该评论说参与该项目的中国工人总数占到总工人数的90%。这一数据遭到美国学者黛博拉·布罗蒂格(Deborah Brautigam)的质疑,在黛博拉与契卡·厄曾娅的交流中,契卡·厄曾娅说这一数据是听广播得来的,但并没有指出具体的信息来源。[6]
中国媒体中的关于工人数以及比例的情况如下:人民网报道说该项目由1200名中国和埃塞俄比亚工人共同建造;[7]这一数据很可能是从西方媒体报道中直接援引过来,且没有参照中国媒体的早前报道内容。新华网报道则较为具体:新华社2010年7月的报道说,非盟会议中心工地上有近200名埃塞俄比亚工人和200多名中国工人;[8]2011年12月的报道说非盟会议中心项目在建设高峰期共有900名工人,并采用“中国工人1∶1带当地工人的方式培训了大量埃塞俄比亚工人”。[9]新华网的两次报道不但给出了当时或高峰期的工人数,而且还给出了工人国籍的具体比例。
(二)投资总额
荷兰在线、美国之音和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均说该项目投资总额为2亿美元;路透社的报道说,该项目的投资总额为1.4亿欧元(约1.54亿美元);非洲媒体报道该项目的投资总额有两个:第一个数值是1.24亿美元;第二个数值是2亿美元,绝大部分非洲媒体援引的都是第二个数值。西方、非洲媒体均没有提供这一数据的来源;中国的新华网、人民网均报道是2亿美元。从新闻报道发表的时间推测,中国媒体可能援引的是西方媒体的数据。值得注意的是,中青在线(www.cyol.net)在2012年4月11日的报道中首次质疑了这一数据,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来源,即非盟会议中心设计师任力之。据任力之透露,该大楼的总造价被控制在8亿元人民币之内,约相当于1.27亿美元。就在非盟会议中心落成当天,中国政府宣布将向非盟提供6亿元人民币,约相当于0.95亿美元的无偿援助,并将派出中国技术人员来做大楼维护工作。[10]
(三)其他数值与背景信息
在关于中国援建非盟会议中心的相关报道中,三方媒体均有部分文章涉及其他一些数值与背景信息。这些数值和背景信息主要有:
(1)2011年中非贸易额:荷兰在线的报道说2011年中非贸易额达到了1200亿美元;路透社援引贾庆林主席讲话中所提供的数据,即1040亿欧元;新华网公布的数值2010年为1269亿美元,2011年前三个季度为1222亿美元,2011年中非贸易总额有望突破1500亿美元;非洲媒体(就本文调研的报道而言)并没有涉及。
(2)非洲在中国石油进口总量中的比重:美国之音在关于中国援建非盟会议中心的报道中,附加上一条,即非洲大陆上70%的石油资源出口到中国(根据2009年的统计,这个实际数值为13%,而美国和欧洲则均占到了33%)。
(3)援建项目的名称:西方媒体使用的单词为“非盟总部”(AU Headquarters);非洲媒体主要有两个说法,第一个与西方媒体一样,即“非盟总部”,第二个则用的是Secretariat;中国媒体的表述也有两种,分别为非盟会议中心(官方的英文名为AU's Conference Center and Office Complex)和“非盟总部”。[11]
(4)中国援建非盟会议中心的背景:在搜集到的西方媒体报道中,只有一篇涉及了中国援建非盟会议中心的背景介绍。其核心内容为中国援建非盟会议中心是应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泽纳维(Meles Zenawi)的请求,且于2006年纳入到了中国对非援助新八项举措中。在此之前,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要在利比亚筹建非盟总部。梅莱斯和非盟部分领导人在向加蓬和安哥拉请求资金援助未果后,正式向中国请求援建非盟会议中心。[12]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有的非洲媒体就关于中国援建非盟会议中心报道发表评论说,非盟领导人应拒绝中国的这份捐献,这显然是在没有掌握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在中国援建非盟会议中心的背景介绍上,中国媒体所提及的主要是项目的历史进展,并没有涉及上述历史背景的介绍。
(5)非洲元素与中国元素: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以及法国的《观点报》(Le Point )均报道说,中国援建的非盟总部凸显了“中国元素”。在非盟总部,中国元素随处可见,不仅有中国传统造型的石门,就连石材都来自中国,会场设置的同声传译设备也来自中国,中文是第一语言通道,英文排在第二。2007年7月2日,新华社曾以“中国设计的非盟会议中心模型亮相阿克拉”为题,解释了非盟会议中心设计高度为99.9米,象征着1999年9月9日的“非盟日”;环形会议中心象征着非洲团结等。[13]2012年4月11日,中青在线报道揭示了非盟会议中心在装饰风格等方面所凸显出来的“非洲元素”。[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