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中国实践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研究的选题由来

人类要解决生态危机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中寻求答案。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也离不开科学的生态理论的支持,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挖掘、整理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生态哲学资源,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生态学的基本意义,建构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生态哲学”[1],是时代赋予我们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当前学术界关于生态理论与问题的研究,大多偏重于生态学。其中,实践问题的研究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微观性、区域性实证研究为主,无法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全局性的战略指导。而生态理论方面的研究,则往往侧重于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伦理与人类责任的视角,与现实问题的联系有待加强。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较少,即使有一些,也大多是从生态社会主义的视角,或者是某个问题层面的研究,缺乏辩证思维、整体视角和大局视野。生态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等整个人类系统的最优化发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与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基本理论的价值追求出发,坚持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等整个人类系统的最优化发展的研究目的,坚持大局定位的、宏观视阈的、多学科综合的基本研究原则与方法,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

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进行课题研究,从意识形态视角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地位的要求,有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覆盖面与影响力;从理论发展角度看,是对各种生态理论潮流相互比较遴选后的理智选择,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真理性的积极探求,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从现实角度看,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根本的理论指南和方法启示,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础,以唯物史观为分析架构,系统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人、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论述,进而形成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一些具有启发性、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态文明内蕴,特别是理清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间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实践提供理论启示,同时也将进一步彰显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中的指导地位与理论价值。其次,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于:一方面,在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态文明思想,将为人们提供一条清晰的认识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从而为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摆脱生态危机指明正确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将为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为全社会科学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供知识基础,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走上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从研究选题确定的过程来看,笔者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中国实践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是征求了导师意见,结合笔者以前的研究基础确定下来的。在攻读博士学位之前,我以第一参加人的身份参与了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徐民华教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研究”(04BKS00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这为我顺利完成博士论文提供了较为深厚的研究基础。可以说,本书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的继续和深化。在导师王永贵教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设计的“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在中国实践”课题研究计划成为江苏省2011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ZZ11-0842),课题研究得到了鼓励和支持,研究的条件有了保障,研究动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