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因素在世界的影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经济因素令世界动心

中国变化吸引世界眼球

据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与世界论坛会”的俄罗斯学者称,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欧洲在近十年内新增五十五家研究中国的思想库(包括俄罗斯),一大批学者参与到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行列之中。德国学者裴德拉·科隆柯是位会背诵唐诗的中国问题时评家,最近在《法兰克福汇报》上发表长篇文章称,就像中国人在雅典奥运会上夺金牌紧逼美国居世界第二位那样,正在崛起的中国未来的国际地位会再度升级。如今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影响世界,中国经济因素越来越吸引世界的眼球。他说欧洲人评判中国的发展,虽然也涉及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方方面面,但更多的还是看中国近一千多年来经济发展中既有过昌盛又有过失之交臂般的耽搁而今却又在迅速崛起那些坎坷的历程。他认为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给欧洲人比较大的印象,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时段是唐王朝以来的几百年,中国经济发展跑在欧洲的前列,中国当时最有名气的一些商品输入欧洲,令意大利、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的上层人物大开眼界;景德镇瓷器、杭州和苏州的绸缎、云南和浙江青田的玉石、广东的香料等,被认为是来自东方的奢侈精品,由此西方对中国投以尊敬的目光。第二时段是从元、明到清朝上中叶的几百年,欧洲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较为强盛的国度,1850年前后中国GDP约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美国政治教授亨廷顿也如此认为),可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的“一流大国”,对中国投以钦佩的目光。第三时段是20世纪末期至现在推行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六年,中国作出前所未有的开明政策来搞活经济,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而达到14000多亿美元,欧洲人投以惊讶的目光。科隆柯说,虽然中国在经济发展光彩照人的背后尚有种种难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要用些时间来弥补,但这二十六年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是改天换地般的进展。就像三十多年前中国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是粮票、肉票、布票,如今不少老百姓动情的是钞票、股票、新房、因特网,由此可以回过头来从多方面评说中国,这是一个曾经较长时间沦为西方半殖民地而今却变化得洋溢着向世界展示自己中兴实力的国家;这是一个曾经近三十年以阶级斗争为纲让人有过绝望而今却变得充满希望而让发展中国家大为羡慕的国家;这是一个曾经多年关起门来不谙世事搞“文化大革命”而今却变得有一百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国家。中国的这种曲折变化,依然在印证拿破仑那句话:中国是个沉睡的巨人,当觉醒之时,就会震撼世界。如今面对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上响起了“中国崛起”的声音,西方预测家中几乎没有多少人怀疑中国在本世纪的某个时候会跃居世界前列,只是欧洲专家和美国兰德公司、传统基金会等专家预测的时间表上有几年差别罢了。科隆柯认为,中国一定会进一步崛起,重要原因是继邓小平闯出了改革开放的新路子以后,新的第三代和第四代领导人已清醒地认识到闭关自守、计划经济、清一色国有化经济模式等并非通向国家现代化的可行道路,只有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科技创新、多种经济共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才是通向国家现代化的真实道路。这一切的转变,都顺应世界潮流,决定了中国今后的崛起势不可当。

中国经济因素令世界动心

俄罗斯科学院专家季达连科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因素之所以让世界震撼动心,在于中国经济规模日益庞大起来,已经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原材料进口国之一。由此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与中国在经济联系上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打不散情结”。“中国经济因素”、“中国发展变化”、“中国进出口状况”,都在或大或小地影响着世界经济。仅就中国经济发展对国际远洋航运的影响而言,2003年环球远洋航运达到近二十年来从未有过的繁荣,就是因为中国8500多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规模,达到每天出口12亿美元和进口11.3亿美元,从而使世界的远洋运输量、集装箱吞吐量、干散货的流动量特别大。去年中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已占到5%,它反映了中国与全球资源和商品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大,世界任何市场不能轻视中国的作用,许多国家前所未有地关注中国的经济信息,唯恐中国经济因素的变化影响到本国经济的发展。事实正是这样,据中国交通部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外贸货物的远洋海运总量为9.5亿万吨,约占全球海运总量61亿吨的六分之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4860万TEU,约占全球集装箱吞吐量2亿六千万TEU的五分之一。特别是中国远洋海运往返最多的亚洲至欧洲、亚洲至北美这两条国际远洋航线上,中国集装箱运量占到60%左右。因“中国因素”的作用,近五年以中美互动为主的太平洋海运航线平均年增长11%左右,而缺少“中国因素”支持的欧洲至北美的远洋航线,平均年增长率仅为1.5%。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是中国职工放假天数最长的三大节日,此时全世界的远洋邮轮就会有些冷落,而当中国职工恢复上班后,全球海运就繁忙起来,足见中国经济因素对世界影响之大了。今年春季受禽流感的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出现过小小的波动,就引起了欧洲和日本、韩国等国的严重关注,这种关注程度是不少中小国家难以比拟的。自2004年4月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规模整治基建投资项目,批准停建缓建一大批项目,国际市场上的钢材、黄铜、铝锭、矿石、水泥、木材等原材料的价格,就不同程度地由上年的趋涨变为趋跌。这种“涨也中国,跌也中国”的波动,恰好表明“中国经济因素让世界震撼动心”的真实性。瑞士巴塞尔国际银行专家把中国与美国并列为世界经济的引擎,指出如果中国抑制经济过热的措施再加大,世界经济和亚洲经济有可能分别下降半个和一个百分点。这又证明中国经济因素对世界的影响不能小看了。

中国因素为世界增亮色

科隆柯和季达连科在莫斯科经济报告会上一致分析认为,国际经济专家们说“中国经济因素让世界震撼动心”,不是无的放矢,不是在拔高中国,而是以事实得出的信服结论。季达连科认为,虽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多一点,但它在过去二十六年里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在9%以上,比世界年平均增长3.3%的速度高出近六个百分点,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7%,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这难道不是为世界经济增亮色吗?中国过去二十六年进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其创造的贸易增长对世界的贡献率在7%以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3位。过去三年中国已从世界各地进口了1.1亿美元的商品,年平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3位,为世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去年中国从美国、日本、欧盟、东盟十国进口商品的增幅在20%至35%不等,中国成为这些国家出口的重要基地。特别是日本、欧盟和东盟十国向中国出口规模的日益扩大,不仅弥补了对美国出口规模的减少部分,而且也摆脱了经济不景气的旧病,这难道不是中国经济因素在起助推作用吗?就像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铃木幸浩所言,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日本产业造成威胁的说法是不合实际的。日本近年钢材、电信、造船、特用材料、汽车、家电、机械等行业的上扬升温,相当部分是中国向日本进口需求扩大实现了巨大的拉动。韩国官员也说,去年韩国向中国出口规模增长了34%,如果没有对中国出口的这种大幅度增长,改变经济发展低迷的状态就不会那么快,改变对美国出口单极依赖的状况也不会那么快。目前中国进口商品已占世界进口总量的十九分之一,占亚洲进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对世界贸易的互动互惠影响越来越大。今后五年中国至少会从世界各地进口25000亿美元的各类商品,为世界提供的商机将进一步显现,世界各国厂商无疑会从中国不断扩大的进口需求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无论是制造业、商贸业、服务业或旅游业,中国十三亿人口市场的巨大需求,都在不同程度地为世界提供发展的新机会。法国为吸引中国人到巴黎旅游,旅游部长亲自到机场,铺了红地毯,以迎接外国元首到来的礼遇欢迎中国游客。科隆柯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给世界带来复苏是显而易见的,世界对中国经济评价的反馈也应该是诚实的。只有西方某些不愿中国好起来的政治人物才会散布“中国威胁论”,他们的政治企图决定了他们难以为中国的发展成就讲好话。

中国经济面临新的考验

瑞士金融专家路得·金夫在欧盟金融会议上分析指出,现在世界上的一些经济专家都在谈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问题,我认为衡量的标准只能是经济速度和经济质量。从供给与需求看,中国上半年投资比例仍然增长28%,而居民消费比例却仍然较低,不少消费品供大于求。从速度和效益看,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9%,但所消耗的资源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数倍,显示投入与产出关系上很不协调。从经济发展与资源供给看,中国上半年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过热虽有所缓解,但煤、电、油供给仍然偏紧。这些表明中国经济风险还较大,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波动。只有在宏观上控制好这些难点,才能保证今后经济的健康发展。科隆柯特别指出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多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应变被动追随竞争、随机参与竞争为主动驾驭竞争,不要因为竞争对手的强大而胆怯。既要遵循既定的国际规则竞争,又要敢于形成有利于自己企业的规则,才不至于成为国际巨头的附庸。近年跨国制造业公司加快向中国转移的步伐,中国应防止自己某些商品的技术被外资企业控制,本国企业必须过好攻克核心技术关,加快提高国内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这既是中国打造自己的跨国公司必须努力去奋斗争取的目标,更是中国今后全面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长远利益所在,绝对不能忽视。

(原载香港《镜报》月刊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