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苏非导师产生的理论根源

苏非导师产生的理论根源是苏非神秘主义的世界观,即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真主的召唤、老人家(导师)的引领、个人的功修。一个人在血统上、肉体上都是父母的精血所在,其谱系可以上溯至人祖阿丹。父母只是使孩子在物质世界出生的原因,这是远离真主的,最低层的;而圣人和谢赫则是教徒在精神世界出生的原因,这是接近真主的,最高层的。每上一代谢赫、穆勒什德,都是他们下一代的穆勒德和教众的“麦阿奈维”,即“精神之父”。[1]

因此,苏非主义认为“道统”是贵于“血统”的,“道统”是灵魂得救的途径,修道之人(穆勒德)不能没有道长(穆勒什德)的引领。就北庄门宦来讲,它的每一代老人家都是其信徒的精神导师,即穆勒什德,从第一代老人家马葆真到第六代老人家马进成,他们都是备受信徒崇拜的认为可以引领他们进入近主的大门的精神导师穆勒什德,而这些老人家也长期与其追随者(穆勒德)保持一种引领与被引领的“道统”关系。

在正统伊斯兰教中,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具有宗教所赋予的神圣意义,个人通过履行宗教功课和祈祷而达到与真主沟通的信仰目的,并不需要任何媒介。而苏非主义教团实际上是在“人”与“造物主”之间添加了一个媒介,即精神导师(穆勒什德)。换句话说,在苏非门宦的观点看来,不追随一个精神导师是不可能获得后世里的成功的。这一点是苏非派与其他伊斯兰教派的本质区别,也是门宦产生的主要理论根源。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苏非门宦与其他教派之间存在着些许微妙的张力,即在伊斯兰教其他教派的眼里,苏非派门宦有时被认为是有悖于伊斯兰教教义、教理规范的,认为门宦信徒崇拜的不是真主而是精神导师(穆勒什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