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交流的计算机模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客观化原则

一般意义上的认知功能重建所涉及的数据和重新建构自然语言交流功能模型的数据不一样。二者之间的区别有两个:一是二者所在的体系(constellation)不同,二是不同体系所采用的信道不同。

体系指(i)用户、(ii)科学家、(iii)电子模型(机器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分为如下几类:

1.4.1  提供不同数据的体系

1. 用户和机器人之间的互动

2. 用户和科学家之间的互动

3. 科学家和机器人之间的互动

体系不同,数据传输的信道也不同:

1.4.2  交流性互动中的数据信道

1. 自动信道(auto-channel)在语境层和语言层自动处理输入,自主生成输出。对于自然认知主体,即用户和科学家,他们的自动信道从一开始就具备完整的功能。人工智能主体的自动信道却必须重新建构——数据库语义学的目标正是要为人工智能主体建造尽可能接近现实的自动信道。

2. 内省外推(extrapolation of introspection)是特殊的自动信道。因为科学家和计算机的使用者都是自然主体,科学家可以尝试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来改善人机交流。内省外推就是这一努力的结果。

3. 服务信道(service channel)的设计初衷是帮助科学家来观察和控制人工智能主体。原则上科学家可以完全掌握它的认知构造和功能,所以服务信道是直接访问机器人认知的渠道。

这三个体系以及三个数据信道在用户、科学家和机器人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用下图来概括说明:

1.4.3  用户、机器人和科学家之间的互动

科学家通过自动信道来观察用户和机器人的外部行为,也就是说,科学家可以观察他们做了什么,当然也可以进行采访。另外,科学家一方面通过科学的内省外推来间接观察用户的认知状态,另一方面通过服务信道来直接观察机器人的认知状态。对科学家来说,用户和机器人都是在世界中真实存在的认知主体,他们的认知状态有相同的本体地位。

三个信道当中,自动信道是用户、机器人和科学家都有的信道,用得最多也最容易出错:比如,在语境层会出现视觉错误,在语言层会出现误解。另外,对话人还可能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偏离事实真相,这也可能造成自动信道出错。

如果每天和对话人的接触只局限于自动信道,那么我们永远无法完全确定对话人是否真的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理解了我们说的话,或者,我们是不是真的像对话人期待的那样,理解了对话人说的话。我们也无法确定彼此说的话是不是真话。哲学上,这被称作唯我主义(solipsism)(Wittgenstein,1921),是一个一直存有争议的问题。

自然语言交流的科学分析方法更倾向于采用(i)内省外推(ii)服务信道。内省外推过程中,科学家和用户之间的对话只限于用户和机器人之间的互动领域。科学家与用户之间的误解虽然仍然存在,但是相比自由交流要少得多。而且,由服务信道直接访问机器人认知,科学家能够客观地确定人工智能主体的认知是否工作正常。这样,人工智能主体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排除了唯我主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