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学的新研究:近世士大夫思想的展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 周惇颐的思想与二程

(一)以往的说法

最后,探讨一下周惇颐与二程之间的思想上的关系。

关于周程思想,从南宋一直到现在,都有一部分学者怀疑或否定两者之间有继承关系。83主要理由有三:二程没有提到《太极图》及《太极图说》;二程称呼周惇颐时只用其字“茂叔”;程颐有批评周惇颐的言辞。但是,二程在少年时代受到周惇颐的很大影响,还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特别重要的是,二程继承了周惇颐的重要观点:例如人人能通过学习成为圣人的“圣人可学论”,在贫困中也不改其乐的颜回所象征的精神境界,以及注重对“道”的身体力行的实践观点等。

又如程颐青年时代写的《颜子所好何学论》(《程氏文集》卷八)便可明显地看到这些观点的影响,此外,还有下面有名的记录:

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程氏遗书》卷二上)

很显然,二程在颜回的盎然乐道的生活态度等问题上,曾从周惇颐那里得到很多重要的教导。以后,程颢好几次称赞颜回乐道的境界84,程颐也在元祐二年(1087),作为经筵官曾就《论语》“颜子不改其乐”一章,给哲宗讲解。85游酢第一次与程颐见面时,程颐最初询问的也是“颜子箪瓢陋巷不改其乐”的问题86,这与周惇颐询问二程的题目完全相同。

至于“圣人可学论”,二程的亲密友人也是其亲戚的张载做证:

二程从十四岁时便锐然欲学圣人。(《经学理窟·学大原上》)

这是说,少年二程受周惇颐之教化,而发奋欲成为圣人。这个证言出自熟知二程的张载,十分重要,这表明当时周惇颐对二程的影响是一个公开的事实。另外,周惇颐《通书·师友第二十四》云“道德,有于身而已矣”,意谓通过实践才能对“道”有切身的体会,这与二程的主张也是一致的。因此,二程思想在根本上受到周惇颐的启发,这是不可否认的。

其次,二程完全没有提到《太极图》及《太极图说》,成为让人怀疑周程之间有师承关系的一个证据。此事似有点奇怪,其实,师弟之间的思想未必完全一致。如果想起李侗与朱熹在思想上并不完全一样,就足以说明这点。总之,这个问题应这样理解:关于周惇颐的思想,二程没有继承其《太极图说》的存在论,二程的关怀强烈偏向于人伦世界,没有走向运用阴阳五行来解释自然世界的系统结构。关于这一点,拙著已有说明,此不赘述。87

有些学者认为,二程对周惇颐不用敬称而用字来称呼,而对自己青年时代在太学师事的胡瑗,却称为“胡先生”(《程氏遗书》卷二上)、“胡翼之先生”(《易传》卷二《观卦·卦辞》)、“安定胡公”(《易传》卷四《渐卦上九》)等,由此看来,二程从周惇颐所受到的影响相比于从胡瑗那里得到的影响要小得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除上奏文以外,二程一贯以敬称来称呼胡瑗,但这是误解。实际上,在二程语录中,只用其字(安定)来称呼胡瑗的地方也不少,这可以从《程氏遗书》中看出来。88

另须指出的是,程颐在《明道先生行状》(《程氏文集》卷十一)中完全没有提到胡瑗。在这篇《行状》中,提到二程师事的人物,只列举了周惇颐一人:

先生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

如果让二程受到启发最大的人是胡瑗,那么应该有其记载,然而实际上,程颐在此处却只字未提。总之,是否用字来称呼,看来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至此已很明显,二程在少年时代受到周惇颐重要的教育,后来也一直都意识到这点。特别是程颢所受的启发更大,对此,程颐在《明道先生行状》中已有所记载,二程的门人也说:

河间刘立之曰:“先生幼有奇质,明慧惊人,年数岁,即有成人之度。……及长,豪勇自奋,不溺于流俗。从汝南周茂叔问学,穷性命之理,率性会道,体道成德,出处孔孟,从容不勉。踰冠,应书京师,声望蔼然。老儒宿学,皆自以为不及,莫不造门愿交。”(《程氏遗书》附录《门人朋友叙述》)

刘立之是二程的亲戚,与二程关系非常密切89,他在这里也特别强调程颢从学周惇颐的事实。不仅如此,在程颢死后,程颐亲自编辑的“门人朋友叙述”也引用这段话。90因此,周惇颐作为程颢的老师是极为重要的人物,这在程颐及二程的门人也都承认。实际上,根据现有史料,在程颢的言论及著作中找不到批评周惇颐的言辞。这些事实都说明,程颢受周惇颐的影响很大。当然,从师于周惇颐以后,程颢自己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不能认为他因此就否定了周惇颐的学问。

然而,程颐则稍有不同,他留下了批评周惇颐的一些话语。众所周知,程颢与程颐的思想未必一致,故两人对周惇颐的评价也应有些差异。接下来即对此进行探讨。

(二)程颐与周惇颐

程颐对周惇颐似乎很冷淡。最成问题的是下面这句:

周茂叔穷禅客。(《程氏遗书》卷六)

这句话应读成“周茂叔是穷禅客”。关于收录本条的《程氏遗书》卷六,该书编者朱熹自身曾表明有些地方意思不明91,难懂之处也不少。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清朝陆世仪把“穷”字读作动词,解释为周惇颐批评禅客92,可是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如下面所示,这句话必须被视为是批评周惇颐。批评者恐怕就是程颐。

作为关联语汇,可举以下几例:

“穷释子”

唐永嘉玄觉《证道歌》云:“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无价珍,用无尽。”(《大正藏》第四十八卷,395页b)

“穷鬼子”

唐雪峰义存《雪峰真觉大师语录》卷下云:“师乃下禅床云,穷鬼子,穷鬼子。”(《卍续藏经》一一九,483页a)

“穷儿家”“穷人家”

北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穷儿家”,《诗林广记》后集卷一“送李留后知郓州”条中作“穷人家”。

“穷秀才”

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云:“穷秀才几时有发迹。”

首先,“穷释子”是“穷困的释迦弟子”的意思。“穷鬼子”是骂人的话。93“穷儿家”“穷人家”是“贫穷、无精打采的人”的意思。因此,“穷儿家(穷人家)有这景致也无”就是说:“贫穷、无精打采的人怎么能描写这种情景?”“穷秀才”可说是“落魄的书生”。这些都是以“穷”字修饰后面两个字的例子,还有“穷客”“穷汉”等汉语,这些也是“穷困的、无精打采的人”的意思。这些用例都说明,“穷禅客”一词的意思就是“穷困的禅客”或“落魄的说禅者”。程颐在这里批评周惇颐就是这样的人物。

由上可见,周惇颐有很强的隐逸愿望,尤其是在晚年,他的生活几乎等同于隐逸者。这种超尘脱俗、远离烦恼的生活方式确有近似于禅的地方。除此以外,周惇颐也确与禅僧、道士有亲密的交流,所以蒲宗孟《墓碣铭》说,周惇颐常和“高僧、道人”一起游山玩水。及至后来甚至出现了他师事于东林常总、黄龙慧南等禅僧之说94,这个说法当然不是事实,在资料中很难确认他当时与什么禅僧有过交往。但是,周惇颐的很多朋友如赵抃、潘兴嗣等人都信仰佛教,如上所说,潘兴嗣曾从黄龙慧南得到印可,周惇颐之子周寿也是号为“龙眠居士”的佛教信徒。95故而可以认为,正是由于周惇颐的这种超脱性格以及人脉关系,所以产生了“周惇颐是落魄的说禅者”的批评。

《程氏遗书》中还有如下记录:

某接人多矣。不杂者三人,张子厚,邵尧夫,司马君实。(《程氏遗书》二上)

所谓“杂”是指杂驳,也就是说掺杂佛教、道教等异端思想。据此,能称为纯儒的只有张载、邵雍、司马光而已。此条是二程中哪一位所言无法确定,如果是程颐的说法,那么这里没有包括周惇颐,大概是因为有了上述的批评意识的缘故所致。

(三)周惇颐思想与二程

如果从思想继承的层面来看,二程在少年时期所受周惇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已极深,但后来二程不断尝试探索,逐渐超越了周惇颐的思想,提出了作为人间社会所当然之则的“天理”这一重要观念,形成了新的哲学系统──“道学”。虽然在周惇颐的著作《通书·理性命第二十二》等篇章中有“理”字的出现,但“理”并没有成为他思想的关键字。

程颢有句名言: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外书》卷十二,《上蔡语录》引)

这里“所受”当然是专指从周惇颐受到的教化。超越他教化的范围,自己提出“天理”这一主张,不仅适用于程颢,也适用于程颐。

除此之外,作为保持自己主体的方法,周惇颐重视的是“主静”与“无欲”。96这个观点与他的静闲清逸的生活态度有关,而二程对此虽有一定的赞同,但他们进一步提倡贯穿动静的“敬”或“诚敬”。这一点也可说明,二程在继承周惇颐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

总之,关于周程的思想关系,冯友兰下面的理解是正确的:

朱熹虽然认为宋朝的道学是二程创立的,但是他又认为,在二程的同时或稍前,有两个人对于二程有影响。这两个人就是周惇颐和邵雍。97

这里冯友兰讲的是朱熹的看法,当然也是冯友兰自己的见解,这个见解是正当的解释。奠定道学的人不是周惇颐而是二程,尤其是程颐,但是他们都从周惇颐那里接受了关乎思想之根本的重要影响。因此,过低估计周惇颐对二程的影响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