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策略研究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指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他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人们生活在社会之中,家庭、朋友、教师、群体乃至组织等都会影响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的价值取向是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学习和经历的产物,因此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人们在工作中的各种决策判断和行为都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前提。管理心理学把价值取向定义为“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指导人们行动和决策判断的总体信念”。人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工作态度和行为。通俗地讲,就是为了达到目标或满足某一需要最终决定做什么好或怎样做好。价值取向来自行为主体的价值体系、价值意识,表现为政治取向、功利取向、审美取向、道德取向等不同方面。人的每个具体行为都是各种具体价值取向综合作用的结果。

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学科教学实施策略研究的价值取向,就在于要发现、掌握一些教育教学规律,当教师即将选择教学策略时,哪些因素会支配教师的选择,或者说,教师做出某种具体的教学决策时,是什么在调节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选择行为。新课程改革中学科教学实施策略的价值取向就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中决定做什么或怎样做的倾向性。教师的价值取向可能是自发的或“随意的”,也可能是自觉的或深思熟虑的,而价值取向往往依赖于价值判断、经验与习惯等各种因素,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策略价值取向问题的复杂性。教师由于个体的知识结构、经验、经历等的区别化差异以及受外在制度的影响会对教学实施策略产生不同的价值意识,从而持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而制约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行为。教师的教学选择行为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于教师价值取向的不同,是教师依据多种因素所做出的不同的价值选择。

价值取向的作用是巨大的,人的全部激情、意志和活动过程,无不服从于一定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贯穿于、渗透于人的所有活动之中,制约着人的一切活动,不仅对个人的活动,而且对整个社会共同体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存在于人有意识地进行的活动中,在某种意义上也存在于人无意识地进行的活动之中,甚至存在于一切活动之中。人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有什么样的价值活动,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行动的成败。事实充分说明,只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使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见和对价值成果的积极追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使活动既沿着事物发展的趋向,又沿着主体自身需要的指向发展,从而才具有成功的保障。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内容的裁减以及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教师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教师对于教学策略的自主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价值取向在教学策略选择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教学策略价值取向对教师的行为起着导向和定向的作用,是决定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的前提。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持有怎样的教学策略价值取向就必然会出现与之相对应的决策行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因此,探讨有关教师的教学策略价值取向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影响价值取向的因素的多元性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也突出了探究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之上的自觉的、深思熟虑的价值取向的必要性。教学策略是作为教师主体的一种内在素质作用于学生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教学策略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中介。人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旨归所在,人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教学策略应该永远从属于人的发展目标,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就必然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强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