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抗战纪事(全三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篇

在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同御敌

逐步开创敌后斗争的新局面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北方局为领导华北敌后抗战、根据地建设及敌占区党的组织,从北平移驻太原。按照中央指示,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身份来山西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促成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的创建,极大地加强了山西敌后抗日的力量。之后,山西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次第展开,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初步基础。

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挺进山西,进入晋东北、晋西北、晋西南、晋东南等地,创建敌后根据地,山西抗战进入了开展游击战争和创建敌后根据地的新阶段。为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组织广大民众积极开展游击斗争,实行“三三制”原则,分阶段全面推进民主政权建设。晋察冀根据地第一届参议会的召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重要转折。

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疯狂“扫荡”各抗日根据地,实施“囚笼政策”和“牛刀子战术”,加之自然灾害严重,根据地在1941至1942年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中共中央制定和实施了十大政策,实行精兵简政,不仅节约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而且使军队机关精干、连队充实、训练加强、战斗力提高,党政民各机关轻便、简单、群众化、战斗化,为粉碎日军“扫荡”、渡过艰难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与此同时,各根据地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统一和团结,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做了充分准备。

抗战时期,山西形成了沦陷区、二战区和抗日根据地三种政权并存、犬牙交错的局面。阎锡山为与共产党争夺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不断制造摩擦,进而发动“晋西事变”。同时,为缓解日军进攻的压力,派人与日军谈判,签订了《晋绥军与日本军基本协定》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阎锡山对日发动“晋西大保卫战”,以示抗战到底的态度和立场。